- 积分
- 7590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6-5-2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净慧长老:佛法就是活法2016-09-06 净慧长老 [url=]邢台大开元寺[/url]
佛法就是活法
(2011年1月24日早板香) **柏林禅寺从一九八八年五月中旬正式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以来,经历了二十四个年头,从整个历史的过程来讲,二十四年不算长,因为从寺院开山到现在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根据历史记载,柏林禅寺在赵州和尚的时候叫观音院,只是大寺院的一个分院而已。如同现在藏传佛教的每个寺院都有若干个扎仓,唐宋时期各大丛林也都各有分院,主要根据修行和学法上不同而分成若干个分院,观音院就是禅修的分院之一,古代开封大相国寺就有几十个分院。不过古时丛林那种盛况已经成为历史的尘埃,风光不在,回头看看一些历史的记载,内心除了有无限的惆怅以外,就只剩下慨叹禅林秋晚的感伤而已。**柏林禅寺现在的规模和有些大寺院相比算不了什么,但在赵县还算是个大寺院。过去我们曾经说柏林禅寺在河北算个大寺院,现在就不敢再这样说,只能说是在赵县这个小地方,夜郎自大地自称是个大寺院,听说赵县计划将在这里再建一个比柏林禅寺还要大的寺院,若干年后我们在赵县也不敢自称是大寺院了,到那时我们就会感觉到柏林禅寺的风光已经过去了,柏林禅寺留下的也不过是几粒尘埃而已。**我们面对这样的一个形势,面对这样残酷的时代竞争,面对佛教信徒资源的日益萎缩,我们究竟应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呢?不外两种心态,一种是振作起来奋发有为,担当起远绍如来,近光遗法的责任;一种是继续安于惰性、等待被淘汰而已。在这两种选择当中,在这种残酷的现实面前,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样地选择和面对这个时代重大的挑战?身为佛子,当行佛事,身为和尚,不得不为自己的明天着想,明天究竟是什么?还是有一点路可走,还是无路可走?如果继续在修行上、学习上、工作上形成惰性,那就是无路可走等死而已。我作为一个老人,看到这种局面,不得不提醒大家,我们不能坐着等死,一定要奋发有为,努力地修,努力地学,努力地管好寺院。**常住的班首职事和佛学院的老师没有进过禅堂,不但今年没有,过去也没有进过禅堂。老师要指导学生修持和学习,如果自己不能以身作则地来修持,又如何来指导学生修持呢?常住的班首职事要带领大众修持和学习,自己不带头却只要求清众和学生修持,这也说不过去。就像一支在前线作战的部队,让士兵到前线打仗,指挥员却躲在后方,那样的部队只会全军覆灭,绝无克敌制胜的可能。基于这种想法,这次五个禅七结束后,暂不解七,接着打第六个七,要求全体老师和常住的全体班首职事,以及没有参加禅七的人都要进禅堂,同时希望佛学院的学生,能真正发心继续参加这第六个禅七,以此来鼓舞士气,形成一种良好的修行气氛,也欢迎各地来这里参加禅七的老参上座们不要离开,继续留在这里一起打下一个禅七,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过春节。**希望大家能真正打一次精进七,把这股向道的热情鼓动起来,把这股真为生死发菩提心的热情发挥出来,真正为“佛日增辉,法轮常转”加油。没有修行的人,没有学法的人,佛日增不了辉,法轮也转不起来。佛是太阳,太阳要发生作用,太阳要照耀万物,使万物能够生长,那才是佛日增辉。法是轮子,轮子必须要转动,不转动就是一辆破车而已,法轮转动了,就是法雨普施,普度众生,那才是法轮常转。我们天天会念这句话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不会把它运用到我们的修行中和学习中来,学不致用,只能背几个死名词,一旦离开书本不知道讲什么,读死书有什么用?佛法的点点滴滴都能用到日常生活中来,佛教的三藏经典就是生活的教科书,整个佛教的修行就是要落实到生活当中,菩萨的十重四十八轻戒和比丘的二百五十条戒,都是在规范我们的日常生活。不管是在家学佛还是出家学佛,都只是一个生活方式而已,能够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把这些贯彻到生活方式当中,落实菩萨的三聚净戒,落实比丘的二百五十条戒,菩提心在其中,生活禅在其中,了生脱死还是在其中,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也在其中。**讲老实话,我们学的都是死的,只有我老和尚敢在这里夸一句口,学的佛法是活的佛法。把佛法弄死了那就只是教条而已,根本不能落实,不能管住我们的身心,不能淡化我们的烦恼,不能增长我们的信心,学着有什么用?讲课的人不会照着课本讲的来生活,听课的人不能和自己的思想结合起来,学着有什么用?六祖大师一字不识,开悟以后说了一本《六祖坛经》,在中国所有的高僧大德当中没有哪位比六祖还有名,因为他的修行和开悟,因为他真正活用了佛法,因为他能消化,如果按照死教条,哪里还有禅宗?哪里有中国的佛教?印度佛教走向灭亡就是教条主义的一个惨重教训,中国佛教经过两千年还能有一线慧命相续,全靠中国的祖师发展了佛教。**我们今天一定要认清形势,知道我们肩上担负着什么样的责任,知道我们今天处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当中,我们明天走向何方,脑子里一定要清清楚楚,不能糊里糊涂,否则不仅耽误了自己,还贻误了法门,贻误了佛教,贻误了苍生。(节选自《净慧禅话•柏林禅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