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51|回复: 2

[学佛文档] 关于佛性和涅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7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 《涅槃经》认为:“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众生成佛的根本依据在于人人都有一个本性无瑕的净心,即清净心性。“一切众生心性本净,性本净者,烦恼诸结不能染着,犹如虚空,不可玷污。”这个本净之心原本是洁白无瑕,无生无灭,无来无往,故也是没有任何内容和差别的纯精神的虚空存在。凡夫俗子因受诸多欲望烦恼的污染,而蒙蔽了本心,受世间规律束缚,不免流转生死;若众生接受佛法,回归本心,就把握了真实,达到了“菩提”境界。该经认为“十二因缘”、“五阴”、“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大信心”、“一子地”、“四无碍智”、“顶三眯”等一切佛教教理,都可谓之“常”,都可成为“佛性”。  

**  这种“佛性”,是把一般从个别中抽象出来并使之永恒化实体化;而让一般又成为个别赖以产生的本源和模型,也就是作为众生成佛的最后依据,故叫做“佛性”。在这全部抽象的一个个的存在物当中,它们的共性是“常”。所以“常”是佛性,也是涅槃的根本特征。“佛性具有六事:一常二实三真四善五净六可见。”涅槃四德也就是佛性四德,即“佛性常乐我净”,但最重要的佛性仍是“常”。《涅槃经》认为,由于佛教的教理是作为一般的永存物,并具体体现在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事物现象中,故众生无一例外地也应同样体现着佛理,人人都具有佛理,而这样的理就是佛性,由此可导出人人都有佛性。

**  《涅槃经》在以教理为佛性的同时,还强调以“智慧”为佛性。“以智慧”为“佛性”,就是认为人人都会先天地意识到以世间为无常苦,以出世间为常乐,即先天地具有“第一义谛”或“中道”的观念。该经还强调从成佛的因果关系上确定众生佛性的性质。认为佛性是“因”而非“果”,涅槃是“果”而非“因”,但佛性与涅槃之间并非存在因果关系,因为二者的本质都是无作为,无生灭,故彼此间形成不了因果关系。这里所谈的因果是相对众生而言的:由于“佛性”普遍存在于众生之中,未来必当成佛,故名之为“因”;此“因”是成佛的根据,是绝对的,只能作“因”,不会作“果”,故称“佛性”“是因非果”。涅槃是众生“开发”自身佛性的最终结果,故曰“是果非因”。---摘录


发表于 2016-9-7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得见阿米陀佛,往生极乐世界,便是证涅磐。决定不堕恶道。这是多么大的福德智慧啊。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5 23: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