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65|回复: 2

内观实践经验总结-如何高效突破观智(禅修重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内观实践经验总结》系列(大概三到四篇左右)是本人到目前为止禅修实践核心经验的总结,是这次离开网络讨论前的最后几篇文章,应该是本博客目前为止最重要的一些文章,写完这几篇文章后我准备继续密集禅修以突破初果,希望这些个人经验能够给各位提供一些修行参考。
  之前一直认为自己博客写的很清楚了,后来身边一些受我影响开始内观的人有时会征求我的建议作修行参考,我发觉博客中很多实践细节实际上我讲的还不明白,这次主要目的是详细分享个人所有重要经验的可操作性细节。
  此系列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篇主要讲述获得禅修突破的主要几个重点因素(都是本人血的教训总结而来,花费了我很多青春),之后的几篇我会分别从专修以及散修,包括制定自己的修行计划三个具体操作层面来说明如何在实践中圆满这四个因素,其中除了专修部分以马哈希禅法为例来说明,其他都是所有在家修行者可以参考的。
                                如何高效突破观智(禅修重点)
  本人多年禅修,浪费了很多时间陷在错误的修行态度,修行技巧之中,直到偶然领悟,才总结出这几个重点,本人在突破基础观智的修行中没有得到这种领悟的好处,反而身边的一些朋友通过我血的教训得到了一些好处,大概七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我两三年的禅修进展。所以希望读者可以重视,下面按重要程度开始说明:
一 质量(每时每刻正念不间断)
   简单的说禅修质量就是每时每刻正念中断的频率的多少(越少越好),也就是心不知道当下现象的频率(无明),也就是散乱,散乱不是指心升起太多念头的意思,只要心升起念头立刻知道,心偏离基础对象立刻知道,这些不算是散乱,依然是正念不间断,而心不断的失去正念,不断的不知道当下升起的现象(念头,情绪,感受等),失去觉察,这称为散乱,是质量差的正念。
  正念中断的频率极少就称为质量高。
  提高质量的方法就是一开始选择粗的,心容易观察的基础对象来观察,比如马哈希禅法中就推荐初学者多经行,因为动作比较粗,容易观察,不像坐禅一样经常观察不到基础对象,还容易被腿麻之类的现象干扰导致正念中断,再比如为何动中禅经常容易突破也是因为其全是最粗的现象作为基础对象,正念质量高不容易断,所以积累足够的数量(长时间正念不间断的禅修)之后就可以突破。
  禅修者应当培养知道自己当下禅修质量如何的能力,也就是正念中断了必须要及时知道,很多人修了几个小时,实际上一分钟内就有大部分时间都不知道当下发生了什么,这就是无明,也就是正念中断次数太多,修的再久也无法获得提高。
二 数量(长时间禅修,每座之间正念不间断)
  其次是数量,数量指的是你正念不间断禅修的持续时间(不一定是一座,两座间正念如果不断也可以积累数量),
  这里又要结合上一条禅修质量来说,也就是正念不中断,刚才的质量主要指的是每时每刻,微观上的不中断,这里我说的数量主要指的是宏观上的正念不间断,也就是持续禅修并且每座之间正念不能中断的时间。
  如果你一个上午禅修两座,每座各两个小时,如果你两座之间正念不断,那么第一座的前面一个半小时时间正念刚好预热到当下有现象升起立刻就能觉知到的程度,那么后面的两个半小时就可以持续在高强度,高敏锐度的觉知下禅修,也就是连续两个半小时的高质量禅修,这样很容易突破。
  而如果你两座之间正念中断了,去喝茶聊天了,或者胡思乱想无明了一会,那么你第二座又得从头开始积累正念,还要预热一个半小时,这样两座里每座都要预热一个半小时,就做了整整三个小时的重复劳动,相当于一个上午仅仅在高质量的正念下禅修了两次每次只有半小时的时间(每座预热一个半小时,只剩下半小时高质量禅修),而如果能做到两座之间正念不间断,那么就是一次一个半小时的预热,和两个半小时高质量禅修,可见一个上午两次半小时的高质量禅修和一次两个半小时的高质量禅修是差距很大的,虽然他们都禅修了一个上午。
  而且这还是针对突破生灭随观以下这些基础观智来说,如果你想突破初果,也就是首先需要预热一个半小时达到心来什么现象立刻知道,然后在这种高强度,高敏锐度的觉知下再持续一段时间达到生灭随观的敏锐度,之后才是突破更高观智乃至初果的时间,可想而知达到高阶观智需要多么持久不间断高质量的觉知,在我接受恰宓禅林导师指导的时候,导师说一般三个小时的生灭随观才能达到行舍智,个人认为我的效率已经很高了,自认为达到行舍智可能需要持续两到三天的高强度高质量不间断的正念,而且这实际上可能都是乐观估计,因为出家人大概都是三个月以上不间断的正念密集禅修才达到初果,有的甚至要三年。
  而出家人修行容易就是因为他们可以有充分的预热时间,他们也许质量上有所不足,正念强度(敏锐度,后文所说的第三个重点)上有所不足,但是他们有一生的时间去修行,在数量上可以弥补,哪怕有慧根的人三天高质量禅修可以证果,但是作为出家人,即使他禅修质量不高,他可以花一两年时间去预热,最终在数量上的积累完成证果。
  所以说在家人应当更加用功,因为在家人禅修时间少,想突破更难,需要高效率的禅修才可能在在家的短时间密集禅修中突破自己,乃至初果,所以我说的第二个重点就是数量,也就是如果你已经达到高质量的禅修了,你必须通过不间断的正念把他扩散到非常持久的时间中,也许花两小时度过预热阶段,心开始敏锐,再花几小时度过初级观智领悟一些真理,最后在三个小时以上的生灭随观突破行舍智,甚至初果,而这期间正念必须不间断,所以说质量加上数量就是一次很好的禅修。
  为何很多人密集禅修还没有效果,就是因为他还不了解什么是密集,以为很多天的禅修营就是密集了,实际上密集是指正念密集不间断,微观上要密集(高质量,每时每刻正念不间断),宏观上也要密集(持久长时间的禅修,每座之间正念不间断),如果你能持续一个上午乃至全天正念密集不间断,可能会比一些参加一个月禅修营却两座之间聊天,胡思乱想的禅修者效率高。
  所以在家人要经常抽出完整的一天来做这种密集禅修以获得突破,平时的专修散修都只是积累。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这个宏观的密集并不是专门指专门密集禅修的几天里,而是在你平时的生活中就要尽力全天正念不间断,把正念扩散到全天,这部分内容我会在这一系列文章的散修专题来说明。


 楼主| 发表于 2016-9-2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强度(心深入敏锐的观察现象)
  第三是强度,也就是心观察对象的深入程度,或者说敏锐度,一般敏锐度都是通过一个多小时以上的禅修达到的,但是一些善巧的技巧可以帮你提高一开始的敏锐度,加快预热的时间,比如佛陀为何设置一上来有个粗的基础对象如呼吸,动作作参照,就是因为心有个参照目标就更容易发现心偏离基础目标时,其他各种现象的升起,这是提高强度,敏锐度的一种方式,另外好的强度,敏锐度的正念也可以帮助心提高正念质量,也就是促进减少正念中断,无明的频率。
  比如疼痛这种目标,有极大吸引心的属性,以疼痛为基础目标观察,也是一种刻意提高心的强度,敏锐度的方式。
  再比如我最欣赏的马哈希禅法中的标记,就是刻意的,不停提醒自己激起正念并放大微细对象的小技巧,微细的现象(情绪,念头)升起了,用标记使它成为一个粗的现象并提醒一次正念的升起,在每时每刻不停的使各种类型的身心现象通过标记成为一个粗的目标来观察,这样心就像戴了一个放大镜提前使心的强度,敏锐度达到一个高的水准,并且使得本来复杂的需要观察全面种类对象的禅法变成了一个更简单的观察方法,一般达到生灭随观的敏锐度后,标记这种善巧的小技巧就会自动舍弃了,因为现象生灭太快标记不过来。同时马哈希禅法还强调尽量的慢,也是一开始降低观察难度提高正念强度的一种善巧的小技巧,这样就可以节省很多预热时间,而对于在家人来说,一两个小时的时间都是宝贵的,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利用在家的环境证果,大概必须在两天最多七天的正念不间断禅修时间(假期)内证果。
四 态度(不贪乐受,不嗔苦受,保持客观平等舍)
  最后一点就是禅修的态度,实际上这是一个需要贯彻整个禅修过程的重点,简单的说就是舍,也可以称为平等心(由舍心的英文翻译再翻译为中文而来,是一个意思),或者说客观。
  舍指的是心不陷入目标(贪),不排斥目标(嗔)的态度,是一种平等客观的观察态度,心客观才能看到现象的本质,因为心只要陷入目标,或者排斥目标就是再加工各种现象,所以现象无法呈现其本质(无常 苦 无我)。
  一般禅修者需要觉察的主要是心有没有陷入乐受(好的状态),有没有排斥苦受(不好的状态),比如有人禅修有些进展,有些乐受就开始陷入其中,升起贪了不知道,乐受消失,状态不好就开始排斥,升起嗔了不知道,这样就是持久的无明,无法看到现象的本质。(尤其是一些只修止禅的修行者一定要注意)
  所以简而言之就是心有贪了要知道贪,有嗔了要知道嗔,这就是舍,平等心,客观。只有客观才能看到现象的本质,从而领悟真理。
  当你开始能够体会到全天中舍的状态之后,这个阶段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打压苦受(比不陷入乐受还难),我曾今很长时间陷在这个阶段以为自己真的中舍了,因为当你开始逐渐对所有现象舍离得到很大的进步之后,会开始长时间轻安,心确实不那么容易陷入,打压现象了,而且全天的烦恼也大幅度减弱,因为心一旦陷入对象,打压对象就马上知道,心自然就放下现象安住了,但是这个阶段心一旦离开轻安状态,比如突发事件导致的焦虑,身体的苦受升起,你以为自己离开了中舍的状态,心有时候会不自觉的打压苦受,排斥苦受想回到中舍状态,而这时候你以为你还是在培养中舍,实际上这时候已经错了,心由于贪爱中舍的状态(十个观染之一,和光一样不能陷入进去),已经开始打压苦受了,而心不知道,已经开始无明了,所以这时候一定要及时知道自己在打压苦受,正确的方式是,苦受来了就让它在那,不要压制他们,及时知道即可,真正的中舍不仅仅是在轻安状态,在你疲倦,病痛的状态下都可以中舍,全天烦恼越来越少是检验你禅修态度是否正确的标准。
  




小结:
高效突破观智的重点

  高质量(每时每刻正念不间断)+高数量(长时间禅修,每座之间正念不间断)+高强度(心深入敏锐的观察现象)+正确的态度(不贪乐受,不嗔苦受,保持客观平等舍)

突破观智大概需要的时间:

  个人经验是持续两小时高质量的禅修一般就能触发名色识别智乃至第二观智,第三第四观智要长时间积累。

  其中第三观智领悟无常苦无我主要靠心的中舍能力(正确的禅修态度)以及第二观智中对不断升起的现象按其因果自发生灭的领悟(不可控,无主宰)的积累来突破,第四观智生灭随观主要靠心的觉察敏锐度的提升来突破,需要持久高强度观察。据说怖畏智需要回溯无常苦无我来突破,行舍也是难突破的点,目前最后这两个节点我还没有突破,无法提供详细的建议。

注:后续专修,散修等总结文章整理好后再发表


原始佛教研究博客http://blog.sina.com.cn/yuanshifojiao
 楼主| 发表于 2016-9-2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给大家   非常好的一篇文章

很多学习借鉴的地方

感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8 11: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