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26|回复: 2

【观察】演义法师:六次曲解——索达吉堪布在第九讲摧毁了法华根本奥义 石观音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20 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观察】演义法师:六次曲解——索达吉堪布在第九讲摧毁了法华根本奥义2016-08-19 [url=]石观音寺[/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第一种曲解:不知佛陀教法同一味


**索达吉堪布原话:佛陀度化无量无边众生,让他们进入佛道。佛陀实际上宣说的是完全唯一一乘的、究竟一乘的,最终证悟最究竟空性的。


**佛陀为了利益这么多众生,就设立了各种不同的乘。如果是究竟一乘,本来是一乘的,为什么说三乘?这不是妄语了吗?这种不叫妄语,为什么?因为妄语构成罪恶,但是佛陀根本不会成罪恶;另外一个原因,佛陀宣说三乘,对众生是有利的,所以它叫方便语,不叫妄语。佛陀宣说的是究竟一乘的法,但因为众生根基不同,如果刚开始就宣说究竟一乘,众生没办法接受,所以刚开始就用宣说声闻乘、人天乘的方法。


**按:论据与论点相违。漏洞百出的解释:


**论点:佛陀说的是完全唯一一乘的,究竟的法。


**论据:1、佛陀说法对众生是有利的;2、佛陀不妄语;3、众生根基不同所依说不同的法。


**前面两个根本是文不对题。佛陀不妄语和对众生有利,这和佛陀唯说一乘法,有什么关系?没有因果关系。


**第三点,这正是与论点背道而驰:论点是佛陀唯说一乘法,结果论据是佛陀对不同根基众生说不同的法。结果说成了法有不同。完全没有把佛法内在的有机联系表达出来。这样讲经有什么德?索达吉堪布应该知道了,他的因明在这里完全排不上用场。因为这里需要的是真正的知见圆融。《法华经》的圆融绝非依世间因明能够进入的。而堪布的所学因明正是世间的逻辑游戏。在此就捉襟见肘了。因为这是《法华》,是圆融绝待的。有一处讲不圆融就破《法华》。更何况堪布在第九讲一讲中就暴露诸多问题。


**正解如是:讲法分讲者,受者,所讲之法三种。佛陀讲的法,从法尘来说有人天乘,声闻乘区别。1、从能讲的佛来说一乘。能讲的佛心是没有变异的,唯一是一佛乘。这是一个方面,说明佛陀始终讲的是一佛乘。能说的佛心是一佛乘,其说的法也是一佛乘的性质。2、从所讲的法来说一佛乘。只要是佛陀宣说的法,它虽然从法尘上看有种种不同,都是佛陀根据究竟实相的某一个方面而说。这些法都是实相的一种表现。都不离实相之体。3、从受法者来说。凡是听过佛陀说法的人,接受过佛陀法教的人,无论是受人天乘,声闻乘,都已得到佛陀摄受,得到究竟一乘的摄受。这些方便乘同时开启了受法者内心的究竟佛性。只有程度深浅之别,体性没有差别。


**第一点阐述完毕,即索达吉堪布由于歪解《法华》而破坏了佛法的圆融性。不能说出佛法平等的奥义。该堪布本想说明佛法的无二性,结果说成了断裂。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从佛陀本身的角度切入。没有真实把握究竟一乘的特性。



**第二种曲解:完全不知佛陀所说声闻乘中暗含究竟一乘


**该堪布说:如果刚开始就宣说究竟一乘,众生没办法接受,所以刚开始就用宣说声闻乘、人天乘的方法。


**按:邪解。佛陀时时刻刻都在说究竟一乘。万法唯心。佛陀之心就是究竟一乘。其所说法不离佛心,在本质上怎么可能有二三?唯有密说和显说之别,唯有渐说和顿说之别,唯有圆说和次第之别。只有方式有别,怎么可能有本质区别?该堪布认为佛陀所讲之法真的有本质区别。


**正解:佛陀说声闻法,声闻法中也有究竟一乘,只是其相不显。其味还不精纯。没有完全点透。但其味,本质毕竟不离一乘。约十二处说,声闻人依识有根尘合而出计度分别,助长轮回。其中都无有主宰者。由此悟无我而得解脱。若能进一步明了:既轮回从计度分别出,则心是轮回涅槃主,即能明万法不出我一念心,由是进入一乘。又如五蕴,除色受乃过去世果,想行乃后世因, 存于识中。则色受从识出。想行归于识。也已经隐着万法唯心的内涵。乃至六入,十八界,都同。虽是声闻教,但其中已有究竟一乘之味。


**身为堪布,若对于属于自己本该精通的《俱舍论》都不能通达,不能明其与究竟一乘的内在联系所在,如何能如此轻率讲法华?



**第三种曲解:法华乃讲本自圆满的心性,哪里是什么空性?


**此堪布不知不觉《法华》乃是佛陀称性宣说。开显诸佛所证,众生本具之心性,或说佛性。佛性非空性。从教义说,空性不过是佛性的一个方面--离相清静。但是不是佛性的全部特征:佛性还强调依体起无尽妙用,虽不与万法为侣,但不拒诸相发挥。体用相即,一切无不从此法界流出,还归如是法界。依空性说法华,直是《法华》之灾难,亦是听法者的灾难。奈何《法华》遭遇此种劫难。假如堪布水平在此,可有资格动《法华》半个字么?



发表于 2016-8-20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随喜赞叹!随喜赞叹!
 楼主| 发表于 2016-8-20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种曲解:说佛陀妄语


**该堪布说:佛陀宣说三乘,对众生是有利的,所以它叫方便语,不叫妄语。


**按:此处堪布是想证明佛陀不是妄语,但是其提供的论据却并不能说明佛陀布施妄语,反而证明了佛陀妄语:虽然佛陀一方面说讲的是究竟一乘,实际上是说了三乘的,这样也不构成妄语:因为对众生有利。


**所谓妄语,即心口不一。若佛陀口说唯讲一佛乘,而其实是说了三乘不同,这样布施妄语是什么?就算是有利,但是毕竟还是妄语,就是方便妄语。且不论这是不是间接诽谤佛陀,就说堪布始终在问题的外围绕:该堪布并没有能力将佛陀三乘教法皆不离究竟一乘之道理讲出来。而是从佛陀“不妄语。利益众生”这种边缘的角度去考量。


**这样丝毫没有进入《法华》的核心,这样讲出来的是《法华》吗?毕竟讲的就是堪布本身的世间逻辑自智慧而已,与《法华》的内涵何干?假如用《法华》为自己的自智慧贴金。真的很悲哀。


**论点是不妄语,但是论据却指向了妄语。堪布的自智慧在真正的法华奥义上,丝毫展不开拳脚。何必勉强!



**第五种曲解:堪布说造塔、供养、念佛是人天乘


**该堪布说:下面会讲人天乘,修行福德比较多,像造塔、供养、念佛的功德等几方面。这次讲《妙法莲华经》,最好每个人从字面上都会解释,并且能够了解背后的大框架,其中甚深的内容我们使用不同的方式来宣讲。


**按:《法华》原文有这么一句: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邪解。该堪布说从字面解释,然后再宣讲甚深意。堪布的字面解释:人天乘,修行福德比较多,像造塔、供养、念佛的功德等几方面。


**堪布对于原文的皆已成佛道佛道视而不见。这五个解释出来是人天福么?这里明确得提到,是成佛道。


**正解:由这五个字,可知佛陀说造塔、供养、念佛等,是为了成佛道而说。这些事情的意义远非人天乘那么简单。退一步说,这不是成佛之缘的话,怎么叫做皆已成佛道?如果是成佛之缘,怎么又成了人天乘?(《法华经》中因缘果是不二的,此处就退一步讲。)


**这是一个,这是堪布从字面意思上曲解此处的教义。


**下面看该堪布如何从甚深意义上歪曲《法华经》。



**第六种曲解:依大圆满前行割裂法华成佛之因果


**正解:1、因果不二。《法华经》,又称《妙法莲华经》。莲花是的特色是花果同时。本经的妙,其妙之一就在因果是不二的,成佛之因与果是不能隔断的。所谓的六即佛。六而常即。


**那么供养佛像佛塔,乃至礼敬,本经中说,皆已成佛道,这并不是说种了个成佛之因的意思,如果因果割裂的,有分界线,那还妙吗?因此这里的皆已乘佛道,并不是说,种了一个因。而是有实义在里面,布施一个虚词,不是仅仅一个象征。是有实在的成佛内涵。即便是童子戏,由于此因缘,也是有与佛性相应之处。虽不圆满。但是佛性不二。由礼敬乃至供养佛塔庙所引起的佛性,与诸佛所证的究竟佛性,是不二的。又此虽非圆满果地,然而与果地不二,因此说,皆已成佛道。


**2、自他不二:即此所拜之佛。毕竟不出我现前一念心。是故所拜之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所拜之佛。所拜之佛既圆满。我心岂能真有染?所拜之佛是已成就,我这一念心岂非本来成就?


**邪解。索达吉堪布说:有些大德解释过程中,认为这样念佛马上就可以成佛了,不需要发菩提心、出离心,也有人这样解释。其实这样讲可能值得观察。佛语有很多解释方法,逐渐对你的相续结下因、成为你成佛的因。而不是说你供养一朵花就马上成佛了,因为我们对治烦恼的力量还不足够。直接一句话去解释的话,也是不合理的。大乘佛教的思想需要有校正和理证去解释。有些有相违或不太合理的情况,用另一种方式去解释,这也是很重要的。我们也不能说,用散乱心一称“南无佛”就马上成就了。


**按:该堪布硬生生得把大圆满前行的次第引进来——这对于《法华经》来说,是非常不合时宜的。不会解就不应该强解。不知道该堪布如此削尖脑袋往本非属于自己境界的地方钻,是为了什么?


**该堪布浑然不知妙法之妙,即因果不二。自他不二。用卑劣的思维解释妙法,妙法也成老粗之法。该堪布对于众生本具的心性有多么陌生。对于《法华》奥义有多么陌生,由此可见一斑。


**该堪布称要用教证和理证,解释《法华经》用大圆满前行去解释?连切入《法华》的角度都找不对,还说要理证。要如何证?如果对于《妙法莲华经》垂涎三尺,但是其涵养连《妙法莲华》的边都摸不到的话,这是没有自知之明的表现。


**造作的出离心和菩提心,对于该堪布来说是宝贝,但是对于法华经来说,太低端了。《法华经》讲的是不从修得,本自天成的心性。要修也是依此性体而起修。不然的话,《法华经》的圆满绝妙,体现在哪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8 17: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