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3939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11-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6-8-20 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不可依言说取,以菩提法中,无有受言说者,及无能言说者故;又不可依心念知,以菩提法中,无有能取可取,无自无他,离分别相故。若有分别想者,则为虚伪,不名相应。】
这一大段经文,就是宣示佛的意旨。大意先标示一实境界,为生佛同共,佛觉而能证,故得离生死;众生迷而不证,故不离生死。佛起悲悯,直示法身离念之法,为破迷启悟之大本,看经文:「当知如来言说意旨者」,当该知道,所谓的如来言说意旨,是指什么说的呢?「所谓如来见彼一实境界故」,所说的如来意旨,就是因为如来于性觉中,已经能见到一实境界的缘故,证到中道实相体。因证中道实相体,「究竟得离生老病死众恶之法」,于是就能彻底得以离开生老病死等一切的恶法,这就是证如实空义,因为得证如实空,也就能「证彼法身常恒、清凉、不变异等无量功德聚。」亲身证到法身真常恒久,得到清凉不变等一切无量功德的集聚,证到如实不空义。
中道实相为法身德,如实空为般若德,如实不空为解脱德,这三德秘藏为生佛之所同具,佛性觉中,皆能了知。所以下文:「复能了了见一切众生身中,皆有如是真实微妙清净功德,而为无明闇染之所覆障,长夜恒受生老病死无量众苦」,佛于自觉中,又能了了分明见到一切众生身中,皆有如来的三德秘藏,皆具有像这样微妙的清净功德,所不同的是,佛觉而无障,光明显现,而众生则被无明昏暗染污障蔽,不能显现,以致在生死轮回中,长夜枉受生老病死等无量诸苦。
「如来于此起大慈悲」,于是佛由这里生起了大慈大悲之意。「意欲令一切众生,离于众苦,同获法身第一义乐」,这大慈大悲之意,就是想使一切众生,不分怨亲,都能离开这生老病死等一切的苦,获得这法身第一义谛的真实快乐。但佛用什么法子能达到使众生离苦得乐的目的呢?下文说的明白:「而彼法身,是无分别,离念之法」,就是要使你了解佛的法身,是没有分别意识而能离开一切妄念的体性,因为有念被烦恼缠缚则苦,无念离烦恼得自在则乐,苦与乐,皆在一念之间,而这法身第一义谛,就是教人无分别离念之法,能使众生得大利益,起大作用。
什么作用呢?「唯有能灭虚妄识想」,能灭除一切虚妄分别的意识妄想,「不起念者,乃所应得」,惟有能不动念头的,才是所应当得到这法身第一义谛的人。「但一切众生,常乐分别,取著诸法,以颠倒妄想故,而受生死」,但是这一切众生,常常乐意分别,对一切世间万法,贪取执著,以致由情感颠倒的缘故,而受生死之苦,这颠倒妄想,就是生死的大本。既已指出生死大本在于颠倒妄想,就要设法离去这颠倒妄想,才能了脱生死。所以下文:「是故如来为欲令彼,离于分别执著想故,说一切世间法,毕竟体空无所有,乃至一切出世间法,亦毕竟体空无所有」,所以如来想要使那些众生,离开分别执著的念头,为说世间一切有为法,毕竟本体是空无所有。不但世法如此,乃至一切出世间无为之法,也毕竟是本体空无所有,都是因缘所生,多种条件聚集而来,找不出实在的本体,这样说似嫌笼统,「若广说者,如十八空」,如一一举出实例普遍来说,就像前文所说的十八空﹝前文有举出﹞「如是显示一切诸法,皆不离菩提体」,就像这十八种空所显示的一切诸法,皆离不开菩提体。
什么是菩提体呢?下文解释:「菩提体者」,所谓的菩提体,「非有非无」,非有,这菩提觉体,是纯理智非感情的,有情感才有计度之生死烦恼,纯理智则没有,所以说是非有;非无,无是不存在,这菩提觉体,具有众德妙用,但不同于以情感计度否定因果现象的断灭无,所以说是非无;「非非有,非非无。」这菩提觉体,既不有也不无,那么就应当是二者合起说非有非无了,但是不然,它不堕双非戏论。既是非有不对,它就非非有;非无不对,它就非非无。因二者都是戏论,所以不堕。「非有无俱。」双非固是戏论,此有无俱乃是亦有亦无,双亦也是两相违谬,不合理,故也不堕。「非一非异。」这菩提觉体虽是不变,但能随缘,如一金能作多器,不能说是一;再虽能随缘,但本体不变,如多器不离一金,故也不能说是异。「非非一,非非异。」既不是一,又不是异,就应当二者合说非一非异了,但是不然,仍是不堕双非戏论,既是非一不对,它就非非一;非异不对,他就非非异。而这非非一,非非异,都是戏论,所以不堕。「非一异俱。」前双非固是戏论,一异俱乃是亦一亦异,双亦也是两相违谬,不合理,故也不堕,所以说非一异俱,不是亦一亦异两俱存在。下文总结一句,「乃至毕竟无有一相而可得者,以离一切相故。」这菩提觉体,乃至毕竟没有任何相状可以得到,这就是因为它的本体离开了一切名言相状的缘故。
这样说还怕不懂,下文再解释离一切相,「离一切相者,所谓不可依言说取,以菩提法中,无有受言说者」,所谓离一切相的意义,就是说本性觉体,不可以用言说取得,因为菩提法中,自体本空,没有, 接受言说的;「及无能言说者故」,同时也没有能用言语解说的;「又不可依心念知」,不但不能依言说取,又不能用心念思维知晓。何以呢?「以菩提法中无有能取可取,无自无他,离分别相故」,因为菩提法中,没有能取的心及可取的相,心属自,相属他,无自无他,离开了一切分别之相的缘故,所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样才能显出菩提真体。反之,「若有分别想者,则为虚伪,不名相应。」如果有分别想的,则所想的不是菩提体,而是虚假妄念,这样就不称作相应。蕅祖说:以上这一大段开示,是依非有非空门说,三谛皆悉非有非空,大部般若,多明此义,昧者不知,判作空宗。所以下文明示谬解。
午三、正明谬
【「如是等说,钝根众生不能解者,谓无上道如来法身但唯空法,一向毕竟而无所有,其心怯弱,畏堕无所得中,或生断灭想,作增减见,转起诽谤,自轻轻他。】
「如是等说」,如是,指以上所说三谛非空非有之无上菩提大法,对这无上妙法之阐示,「钝根众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