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jiarusdy

关于大小乘佛经的疑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8-15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流星破晓 发表于 2016-8-15 00:08
学佛法,和读书一样;佛法先小乘后大乘,读书先小学后大学。到了大学就去钻研比小学更深的学问了。当 ...

师兄说的我不敢苟同,我认为大乘小乘不应该是小学大学的区别,万法归一,一归万法,应无差别!

点评

如果人都长得一样,会不会太无趣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7 08:20
 楼主| 发表于 2016-8-15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威灵仙 发表于 2016-8-15 04:04
当然不能成立!
敢成立就把你给封号踢出去!

成不成立自在人心,岂是你封个号能解决的?在说你封号的理由是什么呢?你有权利还是你心性高呢?
发表于 2016-8-15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弄错方向了,大小乘的区别不是经文的区别。是人的区别,是人不同见解造成的区别。

比如阿含中四谛,苦集灭道。
认四谛实有,苦就是苦,苦与乐是不相通的是排斥的,这就是声闻觉缘。
四谛无生如幻,苦不可得,乐也不可得。所以无苦,无集,无灭,无道。这是大乘加行道菩萨见地观点。
认为四谛有无量。色声香味触法,一切诸相无量诸法皆是一一苦,苦有无量遍一切。像这样苦有无量种。集灭道也各有无量。这是大乘修道位菩萨的观点。
还有无作四谛。苦不可得,灭也不可得,苦谛与灭谛,生死与涅槃平等。集谛与道谛平等,无染无净。诸法平等无二,一切自在解脱任运无作。三净地菩萨观点。

又如无量义经说,佛以一音说法,众生所解有差别,即成无量义。
 楼主| 发表于 2016-8-15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a167294385 发表于 2016-8-15 21:14
师兄弄错方向了,大小乘的区别不是经文的区别。是人的区别,是人不同见解造成的区别。

比如阿含中四谛, ...

谢谢师兄的教诲!应该是我的浅见造成的。我又仔细在网上查找了一些资料,有一篇文章中的一个观点让我比较释怀,我把他贴于下面,供与我有相同疑惑的人共享。

摘于网络
                                                     “大乘非佛说”初探
  一、 文献史、语言学、思想史、考证研究不足作唯一证据
  近代欧美、日本学者运用文献史、语言学、思想史等多种方法,对不同文字,版本的佛教文献考证研究,一般认为南传大藏经源出原始佛教时代(佛陀在世时至灭度后百年内)写成文字的时间略早些或与大乘经同时出现。其经藏中的《经集》(大部分相当于汉译《义足经》)、《如是语经》(唐译《本事经》)和《无问自说经》,(或译《即兴自说》)及一些戒律最早,最接近佛陀说法原义,至于大乘经,在公元1世纪左右才陆续出世,流行,当时正处在佛教变革的时期,认为大乘经是大乘佛教徒所造,日本学者姊崎正治等,曾力主大乘经典非佛说论,在学界,教界影响很大。
  至于佛经的文句,以学术研究的方法看,肯定经过后人的修饰,传到今天的大藏经,已几经结集,增添进不少东西,已非第一次结集的原本。尤其是南北二传佛教的藏经,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当他们有意无意在传写翻释中企图考稽、补足、揣摸佛陀原义时,也就把自己的主观诠释或阐释和文化心态带进了新定本中。这和各国与印度本土文化心态有关,是历史地存在着佛教思想的总体,而不只是佛陀思想的本文。
  近代学者用文献史、语言学、思想史等多种方法研究佛经典的结论,至多只能证实大乘经盛传的时代在公元1世纪左右,比小乘经要晚些(这其实与印度佛教界的传说相符)不足以确证大乘经皆非佛说,更无法确定大乘经为何人所造。
  二、 《阿含经》中的大乘教义
  就南北传二界及学术界所共认的原始经典《阿含经》看,大乘思想乃佛陀在世时所具有乃至宣说,可谓证据确凿,南传佛教奉《佛种性经》、《行藏》、《本生经》,讲十波罗密等菩萨道,讲佛陀自述前世修行菩萨道,和种种故事,提供了实践大乘道六度的榜样。《阿含经》中多处提到了“大乘”及大乘菩萨行“六度”。
  如;后汉安世高译《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谓“所生趣精进,六度为桥梁”。
  《本事经》卷四佛言;佛所说法;“佛谓契经-----及与方广,未曾有法”,“方广”即是大乘。
  《杂阿含经》卷二八第769经佛言;“我正法,律乘、天乘、婆罗门乘、大乘、能调伏烦恼军者”。
  《长阿含经》卷二颂云:“大乘导之辇,一切度天人。”
  《增一阿含经、序品》卷二七云;“如来在世间应行五事,云何为五?一者当转法轮,二者与父说法,三者与母说法,四者当导凡夫人立菩萨行,五者当授菩萨别(别;授记)
  《说本经》卷三九佛为弥勒讲菩萨六度,”亦以自度,复度他人至三乘。“卷四五佛言;”今此众中有四向四得及声闻乘、辟支佛乘、佛乘,三乘之道皆出乎众“。
  大乘菩萨的六度几乎都可以溯源于《阿含》大乘与小乘一脉相承,同出一源,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日本学者前慧田云 《大乘佛教史论》认为大乘经典虽非佛说,大乘教理决定是佛所说。木村泰贤《原始佛思想论》说;大、小乘之分乃是佛陀身后几百年才有的事。就《阿含经》等原始佛教典论佛陀的思想,应该说是非小乘非大乘、亦小乘亦大乘。
  三、 大乘经教的自证
  印度早期大乘经论中,就曾针对一些部派学者对大乘经典的疑惑,多方论证大乘乃释迦佛亲口所说;《大乘理趣六波罗密经》卷一佛告弥勒菩萨;佛灭度后,令阿难等五弟子分别受持经、律、论、大乘、密咒五藏;其中文殊菩萨受持大乘藏,金刚手菩萨受持密咒藏。《大智度论》、《金刚仙经》等说;大乘经乃文殊、弥勒二菩萨,(皆属佛世时的比丘)带着阿难在铁围山等处所结集,一说广慧菩萨或传法菩萨所结集。《大乘庄严经论》卷一举出8条理由,《显扬圣教论》卷二十举出10条理由,论证大乘乃佛说;学者们大多承认其论证是确有道理的。
  隋代吉藏;《三论玄义》卷下说;大乘经最初于佛灭二百年流传于大众部中,当时有信奉者,有不信者,信奉者的理由是;曾经亲闻佛说大乘法的人在世,可以作证,小乘教典既然皆说释迦牟尼已成佛,而承认其所说四谛,十二因缘等法只能成罗汉、缘觉,不足已成佛,那成佛之法不出于大乘,又在哪里呢?
  第一次结集的经典虽然没有大乘经,但第一次结集的参与者,仅为五百上座比丘,非佛陀弟子的全体,当时大众比丘因不满意上座长老的结集,而进行”窟外结集“《大唐西域记》卷九载:玄藏留学印度时,在迦叶窟西北二十余里处见到无怃王为纪念窟外结集而造的塔,相传这次结集的经典除了经律论三藏,还有包括大乘经的”杂藏“及”禁咒藏(密法)。
  从佛典看;佛当时对僧尼众所说的法,主要是被称为小乘的声闻、缘觉二乘、修大乘道者,是在僧团中上占极少数的弥勒、文殊二菩萨,及贤护长者、胜蔓夫人等在家众,听大乘法者有舍利弗、目建连等大阿罗汉。弥勒、舍利弗、目建连等皆已先佛而灭度,五百上座长老所结集者没有大乘,南传佛教不承认大乘是佛说,是不难理解的。佛陀灭度后,教团由倾向山林清修的长老们所主持,几百年小乘经盛行于世,由文殊等菩萨结集的大乘经,在一段时间内曾与小乘经并行于世,后来因人们的根机乐于接受小乘,大乘逐渐隐而不彰,到了适宜的时机,才陆续应运而出,大行于世,这大概是许多大乘经出世的真相。
  四、 大乘经中佛陀说法的地点非人间
  大乘经中有一些确非佛陀在世时说,此类经一般都说明说经的地点在天宫、净土等处,不在世间,听众为大菩萨及诸天等,而非人间僧尼众。如《地藏经》是佛陀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听众多是菩萨、天众、诸神、鬼王等等。大乘佛教徒一般相信这些经典是龙树等菩萨依所闻佛法整理而成。至于密乘教典,多称毗卢遮那佛或金刚持在天上金刚法界宫等净土中所说,显然非出自历史人物的释迦牟尼之口。
  五、 “法印”与“缘起法”可以判别佛教义理
  就佛陀的佛法心髓及判别是否为佛法的准则----从法印和缘起法义理来说;大乘经义未出其意。
  弥勒、马鸣、龙树、无著等菩萨鉴定佛法的水平,恐非近今仅以文史方法研究佛教的学者所能相比,被这些菩萨所肯定、宗依、引证的大乘经,应该说是相当可靠的。
  六、 大乘行者的实证
  《阿含经》中没有说阿弥陀佛及西方极乐世界,但净土宗信众依“净土三经”修行,临终预知时至、正念分明,欢喜往生者,自古及今,大有人在。
  《阿含经》没有提到观世音菩萨,然信仰观世音灵应者,古今例证无数,岂能因第一次结集的三藏中没有说观世音菩萨的《法华经》等,便说此类经为后人伪造?总之要尊重大乘行者的自证,大乘称三藏为小乘法,应称原始佛教更准确些。

点评

学术方面的研究,可酌情参考。但不可用作决定性印证。对于大乘非佛说、原始佛教及其变种类观点(请注意这点),还是应当警惕。这与世尊关于法印、三归依和四依四不依的教法密切相关。 大乘之所以在南传地带流布不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6 16:19
发表于 2016-8-16 16:1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jiarusdy 发表于 2016-8-15 21:34
谢谢师兄的教诲!应该是我的浅见造成的。我又仔细在网上查找了一些资料,有一篇文章中的一个观点让我比较 ...

学术方面的研究,可酌情参考。但不可用作决定性印证。对于大乘非佛说、原始佛教及其变种类观点(请注意这点),还是应当警惕。这与世尊关于法印、三归依和四依四不依的教法密切相关。

大乘之所以在南传地带流布不够,有一些特定的原因。其实经(阿含经等)中也有说到。

但此处为避免伤及南传,不作提及。

点评

师兄何不具体说说呢? 我想不会伤及南传的,南传自有自己的传承。 但师兄具体说说,对我等会有益的。能引一点佛经就更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6 23:15
恕我鲁钝,我实在没明白师兄的意思,能否明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6 17:39
 楼主| 发表于 2016-8-16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user20 发表于 2016-8-16 16:19
学术方面的研究,可酌情参考。但不可用作决定性印证。对于大乘非佛说、原始佛教及其变种类观点(请注意这 ...

恕我鲁钝,我实在没明白师兄的意思,能否明示!
发表于 2016-8-16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没什么好怀疑的,《阿含经》等上座部经典当然是佛所说,但北传的大乘经典,也一定是佛陀所说,持“大乘非佛说”意见的人,认为大乘经典是后世僧众假借佛说,然而只要稍微想一想就能明白,一般的僧众,怎么可能有智慧写出如《楞严》《法华》这类的大乘经典?若此类大乘经典果真为佛灭度后,其智慧已然超越佛陀,而佛陀已经是“智慧圆满”,那后世写《楞严》《法华》的僧众,岂不是比佛陀更厉害?

点评

师兄提出的证据有理。 所以,肯定是佛说的。 至于佛以什么形式说,就不那么重要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6 22:54
发表于 2016-8-16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jiarusdy 发表于 2016-8-15 20:19
按师兄说也用道理,先有小乘很合理,但按大家公认的佛教史,第一次集结是没有大乘经典的,而且据传说大乘 ...

“誓不为小乘说法”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如果是这样,那四阿含经是谁说的呢?看你的回复,你是明白“万法归一,一归万法”的道理,那就不应该执着于大小乘之争。一切法皆为佛法,没有那个更好,那个不好。如何自度的方法是佛说的,如何度人的方法也是佛说的,他老人家可想不到后人会对这些起争执,这两个根本就不矛盾有什么好争的。
发表于 2016-8-16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净杰 发表于 2016-8-16 17:40
也没什么好怀疑的,《阿含经》等上座部经典当然是佛所说,但北传的大乘经典,也一定是佛陀所说,持“大乘非 ...

师兄提出的证据有理。

所以,肯定是佛说的。

至于佛以什么形式说,就不那么重要了。
发表于 2016-8-16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user20 发表于 2016-8-16 16:19
学术方面的研究,可酌情参考。但不可用作决定性印证。对于大乘非佛说、原始佛教及其变种类观点(请注意这 ...

师兄何不具体说说呢?

我想不会伤及南传的,南传自有自己的传承。

但师兄具体说说,对我等会有益的。能引一点佛经就更好。

点评

若读阿含经,自然会知道。还有至少一部经典从侧面佐证了阿含经中的经文。 南传中有部分个人完全否定大乘,否定中译经典(汉传经藏),否定世尊三十二相及神通,采用特殊的三归依文。但因为一些原因,其在国内还是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6 23:34
发表于 2016-8-16 23:3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本微微 发表于 2016-8-16 23:15
师兄何不具体说说呢?

我想不会伤及南传的,南传自有自己的传承。

若读阿含经,自然会知道。还有至少一部经典从侧面佐证了阿含经中的经文。

南传中有部分个人完全否定大乘,否定中译经典(汉传经藏),否定世尊三十二相及神通,采用特殊的三归依文。但因为一些原因,其在国内还是有发展一定规模信众,也影响了不少人对佛法的认知——包括影响到学术等。

对于这类情况,列出经文并无用处,徒增彼罪而已。

大乘佛法在中国的兴起和长久流布,非无因缘。但此因缘,非学术能知能信能入。

供参考。

点评

世尊三十二相记载于南传佛经,怎么可能反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9 22:19
谢谢师兄回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7 01:19
发表于 2016-8-17 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user20 发表于 2016-8-16 23:34
若读阿含经,自然会知道。还有至少一部经典从侧面佐证了阿含经中的经文。

南传中有部分个人完全否定大 ...

谢谢师兄回复。
发表于 2016-8-17 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本微微 发表于 2016-8-16 23:11
文章没看,但师兄提出的论题非常有意义。其实,过去我也有一样的疑问。

但“大乘非佛说”是决不能随便 ...

请问师兄,女儿看到观世音菩萨,西方三圣,是见闻这些概念和见到佛菩萨像之后发生的,还是见闻之前发生的?
发表于 2016-8-17 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的传播总是在不断的丰富和本地化融合中。以儒教的思想发展史为例,虽然孔子为创立者和发端,论语是最原始的儒教经典,但是后来的儒家学者对孔子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也不能说就是非儒教了。道教,基督教等其他宗教也是一样有发展,演绎,补充,丰富的过程。
佛教传到中国,也首先经历了与中国本土宗教的碰撞与融合,初传时有说孔子是佛教里的儒童菩萨,老子是佛教里的迦叶菩萨。佛教与道教也有几次大辩论。梵文佛经的翻译与选择上,也注重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思想结合。而一些佛教宗派,比如禅宗,天台宗等是佛教传到中国才产生的。但我们并不能说,禅宗,天台宗就是非佛教。佛教传到西藏产生的藏传佛教,也有与西藏本土宗教苯教的融合,佛教从苯教中吸收了不少教理和仪轨,莲花生等佛教大师采用融佛教于苯教之中的办法,把苯教的神祗接纳为佛教的护法神,把苯教的巫术、祭祀等列入佛教密乘的修法仪轨之中,消除了藏区人民对佛教的陌生感,使佛教在藏区得以生存和发展。现在学藏传佛教的人也很多,我们也不能说他们就不是佛教徒。
佛教的咒语,如果说念出特定的声音能与佛音沟通,印度梵文的原始咒语声音,传到汉地以汉语发音,已经有些变化,并不准确,佛教咒语传到日本的,那声音又夹杂了日本语口音。那我们是不是说,现在念的这些咒语声音都是非佛咒语了?
文字是指月的手指,手指的样子因时间地点的变迁虽有变化,也许一只白人的手去指月,或者一只黑人的手也去指月,只要我们能透过手指见到月亮,那就可取。
发表于 2016-8-17 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本微微 发表于 2016-8-17 01:39
她多少有些概念,偶尔也看过我收藏的佛像。但不是很清楚。

但是,她看到的是千变万化的。

孩童心性单纯,有灵性有佛缘是好的。有机缘深学佛理更好。
世俗复杂,诱惑多,陷阱多,长大后会面对很多世俗邪见的渗透,不是单靠佛像就能辨明真理的。希望你的孩子将来能够成人天师,成佛度众生。

点评

谢谢! 你我将来都有可能啊。大家都是未来佛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7 06:14
发表于 2016-8-17 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cleaning 发表于 2016-8-17 02:02
孩童心性单纯,有灵性有佛缘是好的。有机缘深学佛理更好。
世俗复杂,诱惑多,陷阱多,长大后会面对很多 ...

谢谢!

你我将来都有可能啊。大家都是未来佛嘛。

补充内容 (2016-8-17 06:15):
我只要她是个佛弟子就很开心了。

点评

建议:孩子的情况不宜多说。哪怕是在网上。 供参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7 10:00
发表于 2016-8-17 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cleaning 发表于 2016-8-17 01:51
文化的传播总是在不断的丰富和本地化融合中。以儒教的思想发展史为例,虽然孔子为创立者和发端,论语是最原 ...
现在学藏传佛教的人也很多,我们也不能说他们就不是佛教徒。

可提醒你!
俺们这嘎基本反藏传的,什么喇嘛教也算佛教的话,可得少说,省得倒楣给管理员或个别义工撞见,或遭人举报,莫名其妙就给禁言封号。
发表于 2016-8-17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本微微 发表于 2016-8-17 06:14
谢谢!

你我将来都有可能啊。大家都是未来佛嘛。

建议:孩子的情况不宜多说。哪怕是在网上。

供参考。

点评

非常感恩师兄的提醒。 其实,我自己已经意识到了,刚在考虑这个问题。 并且尤其是在网上,影响太大,一旦不合适,很不妥。我会注意的。 谢谢师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7 10:05
发表于 2016-8-17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user20 发表于 2016-8-17 10:00
建议:孩子的情况不宜多说。哪怕是在网上。

供参考。

非常感恩师兄的提醒。

其实,我自己已经意识到了,刚在考虑这个问题。

并且尤其是在网上,影响太大,一旦不合适,很不妥。我会注意的。

谢谢师兄!
发表于 2016-8-17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本微微 发表于 2016-8-16 23:11
文章没看,但师兄提出的论题非常有意义。其实,过去我也有一样的疑问。

但“大乘非佛说”是决不能随便 ...

孩子最好皈依三宝,比较安全。

点评

好的,谢谢师兄提醒。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7 10:3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9 02: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