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金刚经》里面的话,是处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金刚经》所讲绝非意识心境界,拿第六意识去碰《金刚经》奥义,即自不量力,而且流通开来则贻误无量众生。
索达吉堪布在本次选取的《金刚经》十句中,全都持断灭见,不仅曲解,而且断灭。这十句话全都是直指人心的究竟不二法门,是释迦如来引导学人内观心性的句子。但是索达吉大力堪布全部把这些话的落脚点带向了法尘:如思维法尘得各种道理,而不是引导其追随者反观自心。
既谈到曲解,就应该先拿出正解。以下是要正解的十句话,通过索达吉堪布与《金刚经》奥义的对比,可以知道该堪布的自证境界。
这十句话,随解一句话,其它九句一样的。文中会证明十句本质是一句,因为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节选的《金刚经》原文有如下几段:
一、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二、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四、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五、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六、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七、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八、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十、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一、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见相非相,则见如来。——见性。
【正解】消文:先断句,第一种断法:见,相非相;第二种断法:见相,非相。
1、依第一种断法:依止什么才能够亲眼见到“相非相”
用什么东西去见,相才会呈现出:似相非相的境界?
思路引导:这就不能依止第六意识。因为第六意识所对的是法尘。第六意识只能去思维相非相这种道理、法尘,但是不能够亲眼见。也不能是前五识,前五识见相就是相,不会有“相非相”的体认。而且后面那是佛性——相非相就是佛性。佛性不可能用六识去见,否则佛性就六尘中一尘。
结:一切唯心造。只有依止本心才能见到一切法不离心。见到法不离心,就是见相非相。虽然见到相,但是知道相的根源是心,当下体认:相非相。如同眼睛有问题看到了第二个太阳。知道这是眼睛的问题,并非真有第二个太阳。在见到这第二个太阳的当下,就体认相非相。而且如果不依止本心,依止分别念的话——后面那个自性佛怎么能见到?动念即乖。
2、依第二种断法:什么东西能够离相但是一切法离不开它?——与一切法不一不异是谁?
不异:见相,这是见与相不异,见与相有相同的地方。
不一:非相,见非相,即见不是相。这是见与相不一,见与相要有不同的地方。从互动关系来说,见不能够随相的生灭而生灭。
思路引导:不能是六识,六识全都是根尘和合而起。离开了相也就没有了六识。六识互相依赖,而且各自都没有自性,一和异全都是戏论。
结:只有心性。既能够见相了了常明,又不会随着相的消失而消失。其他六识全都赖相成体。只有心性——佛性,离相清净。
【索解】如果见到诸法有成实的相状则不是法界本性。若见万事万物无实非相,一切所闻皆非实有,就是见到真正的如来。
按:
1、核心问题:索达吉堪布没有提示什么东西在见“相非相”。没有讲出那个能见到相非相的是谁:那么这里全部堕入意识心的计度分别。因为只要依止第六意识,所依是分别,所解释从所依出,也是分别。找不到能够见相非相的那个见是哪个见,就永远不可能见到相非相这种离言境界。
2、以法尘当如来,意识心见如来。后面是即见如来——自己的心性。分别诸法实有非实有,这个是依止第六意识进行的造作。第六意识只能见到法尘——第六意识的活动范围就是法尘。佛不是法尘,不可能见到心性。
3、错误引导。佛陀此处通过相非相,让人内观心性。但是索达吉堪布在这里把重心引到法尘上面,《金刚经》的直指心性被改成了直指法尘。
断灭,离世俗有胜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