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以戒为师

[学佛交流] 净慧法师网络问答录--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8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百零五问:“信佛的人天天说信佛好,那我要问一问,学佛究竟有什么好处?依据佛教观念,当今世界上的人类社会,最需要的是什么?”如此问义甚大,能为其解答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若了义讲,学佛无好处、无利益、无功德;如达摩祖师回答梁武帝一样,修塔、造庙、供僧等,无有功德,只为善行。因为,真正的学佛人,修行不求对己有好处、利益、功德,即身学佛,禅行定空,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所以,学佛若有好处、利益、功德,则为有为法、执名相。若修无为法,放下名相执著,则为大好处、实利益、真功德。大好处为认清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摆脱自我的绑缚,而离苦得乐。实利益为心无所住,诸法无我,自在无为,成就无上佛道,而福德圆满。真功德为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明心见性,一切诸法有不共,而智慧具足。
若依世间法而讲,学佛人一切善行,为如戒行。从受三皈依开始,受五戒修十善法,乃至具足受持戒律,奉行不杀及众善,不贪及不作诸恶等,皆可增益五福;即得健康长寿、快乐富贵、和睦安宁、好施有德、无疾善终。皆可避免灾祸,减少烦恼,不结怨仇,化解暴戾,改变愚痴。所得福报,详说不尽。学佛人一切修行,为如法行。从一句南无佛开始,持咒诵经,礼佛受教,精进禅行,参学无量法门;乃至忏悔业障,赞佛功德,传法授戒,弘法利生,举办各种法会;皆可开启智慧,醒悟人生,自知谦下,乐诸善行,次第证道;皆可自解绑缚,扩充心量,升华境界,离苦得乐,不受轮回。所得智慧,永说无尽。学佛人一切智行,为如事项圆融行。从发菩提心开始,修苦乐法,行菩萨道,利益一切有情;乃至释经解法,六度万行,慈悲喜舍,济度一切困苦;皆可回向法界,增长莲台,发大愿心,喜普贤行,成就无上佛道;皆可报众生恩,代受诸苦,自利利他,往来不疲,直至圆满菩提。所得功德,无量难尽。
依据佛教观念,当今世界上的人类社会,最需要的是道德文明。其他一切需要,皆为衍生;如饥者需其食,寒者需其衣,乃至战乱需安稳,贫穷需富足等,皆是身体欲求感受的需要,唯道德文明是人类心灵共同的需要,不可缺乏,不可替代,不可欺侮,不可损坏。当今世界上,维持人类社会正常生存发展规则的本质内涵,是民族文化与宗教信仰。民族文化与宗教信仰的核心内容是人心诚实向善,最能体现人心诚实向善的本质特征是道德文明。虽有物质需求为第一,也有道德文明无第二;虽有民以食为天,也有食以安为先。历史证明,人类生存发展,离不开民族宗教;民族宗教处理的好,可促进更好的生存发展。道德文明是各民族、各宗教的结合点,可产生心灵共鸣;故道德文明是物质科技等一切文明的灵魂,是人类从低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的历史必然。若离开道德文明的约束,人心慰济无以维系,为争夺物质利益可滥用科技手段,一切文明、秩序、公平、正义等都将受到破坏。当然,古今中外不乏远见卓识之士,早已形成决定论集,并加以倡导与实践;但是,依据佛教观念加以认知,会促进人类社会道德文明的巩固提高,利于人类社会一切文明的发展进步,增进人类社会生活质量产生质的飞跃变化。2016/6

第一百零六问:“佛门讲空于定,定境思止,无有意念,即无思想;人若无思想,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与尸位素餐还有什么区别呢?我真弄不清楚,这就是学佛人的追求吗?”请为其解答,好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学佛人于禅行密修中,由持戒得福,静极而入定。定境为根尘不偶,思维停止功用,身心进入另外一种生命状态,起用心识慧观。身心能进入这种境界,是将人生价值上升为智慧层次,觉知身体真实处于空苦无常状态;若再发菩提心,能继续大精进禅行密修,可入不同禅次定,慧观万法皆空,诸法无我,渐次明了宇宙人生实相,身心禅悦法喜充满,胜过世间欲乐千万倍。若人身动意动,不可入定;所有意念,皆为妄想。
学佛人岀定后,虽有行住坐卧无非是禅是定的善境界,但不碍如戒、如法、如事项圆融的诸观念;即学佛人有思想、有愿求、有知见、有言行,而且活的真实不惑,义趣非同凡夫所能想象。不过学佛人的思想,是在修诸善法与六度万行的同时,正知见而不邪妄,正思维而不邪曲,正言说而不邪语,正法业而不邪行,正命运而不邪执,正精进而不邪定,正心念而不邪求,正禅定而不邪习。时处依世间法而离世间法,时处在世俗中而离诸染法,若见贪欲如见猛火,若见贪婪如见洪水,若见傲慢如见痴傻,若见嗔恨如见刀剑,若见欺诈如见豺狼,若见诬枉如见蛇虺,若见怨枉如见害鬼,若见邪妄如见毒渊,若见冤害如见雷电,若见讼争如见阴贼。
学佛人禅行定空与尸位素餐,虽在语言文字义理上有相似之处,而在诸法实相义理上却截然不同,存在着本质差别。于禅行密修人中,确有证得神识离体往生、心性归位不生不灭、化生示现不来不去者,自称活死人、墓中僧等;而留形住世如尸位,日中一食素餐,不贪众味,只疗形枯。但是,学佛人修证如此境界,是无量功德所致;即是示现佛教真实不虚,示范正法久住世间,表示众生有善因缘福报,表现法炬慧灯辈代相传;其义如虚空广大无际,其理如法性周流遍至十方无边;以巨大精神食粮,以无尽信仰法资,既利益众生,又利益世间;以法中无我大善,以慈悲化转不善,既身心无为,又无为法相。可尸位素餐的本义,是比喻人只占位不作为,只会白吃饭,不能成事业,心中无大志,就是混日子,或身无一能,平庸无所作等,上不能利益国家,下不能利益民众,内不能利益自我,外不能利益他人。二者境界相异甚巨,凡圣悬殊无可比性;二者功用相去甚远,净染差别本质难同。
学佛人的愿求,为愿求善行、自利、利他、依法、持戒、善友、智慧、解脱等,非世俗追求,也非私欲所求。如法愿求,法缘相续,三世不断,次第成道,超越六道轮回颠倒苦受,得入常乐我净涅槃境界。世俗追求,因缘相续,欲习缠绕,业债相偿,相扰相害无期,相食相杀无尽。况四大皆空,愿求离名相,菩提无愿求,具足功德者自证得。而红尘翻滚,执著入巨溺,假我不见我,欲漏善法者自堕落。故证悟定空者,宁愿千劫刀砍斧劈,不愿沾染欲习;宁愿千劫水淹火烧,不愿荒迷俗恶。而俗人以俗知见,去分别定空殊妙,如同痴人说梦,可笑而不可及。
在学佛人中,能行入定空慧观的人,相对是少数,而多数人只是理入。但能理入的人,也不在贪恋红尘,远离名闻利养,乐习清净定空,转化身心业习,解脱烦恼扰害,愿求出离世间。2016/6

第一百零七问:“我始终不明白,什么是中道?什么人可入中道?入中道有何法义?不入中道又如何呢?不知谁能给予解答。”请您为其开示。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修行人禅行定空慧观,证悟无我法空境界,即超越有无、增减、苦乐、爱憎等二边(相对)法,观法性不生不灭、不常不断,又可转识成智,无中道名相的第一义谛,为中道法义。
修行菩萨五德的人,可证入中道,而非言语理相可入。菩萨五德,为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普贤菩萨义理心,虚空藏菩萨的智慧心,文殊菩萨的敬仪心,地藏菩萨的诚信心。在佛经中称五理性心,为观自己心相,原来妙理圆融;自觉心性圣智,常乐真我净德。五菩萨娑婆有缘,法性周遍法界,等流而成人天众生理性。五菩萨德化功用四方与中央,观世音菩萨住西方行愿,主东方慈悲;普贤菩萨住东方慈悲,主西方愿行;虚空藏菩萨住南方智慧,主北方敬仪;文殊菩萨住北方敬仪,主南方智慧;地藏菩萨住中央诚信,合四方德用。
证入中道者,可出世间;而在世间,重在利乐有情;即可具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理,顺应天心人理,成就世间诸善,约束自心博爱善行,滋有孝顺抚育和睦,救济贫困灾难,怜悯疾苦残弱;约束天地逆生恶心,以倡导和平抑制战争,以爱护生命化解残忍,以祥和美好消减暴戾,以惠施乐善耻于贪婪。可具普贤菩萨的义理心理,顺应道理坚固,成就世间正义,约束自心正义立本,伦理生根,平等公正,利国爱民;约束违逆悖理恶行,以道理克制无理,以有序理顺无序,以有利破解无利,以善行制止恶行。可具文殊菩萨的敬仪心理,顺应文明有礼,成就世间仪规,约束自心存在敬畏,天地法则,张弛有度,正知正见,上下尊卑;约束违犯法度胡为,以谦下化傲慢,以正心化邪行,以文明化粗鄙,以礼乐化无耻。可具虚空藏菩萨的智慧心理,顺应光明慧照,成就世间人物,约束自心万法不迷,醒悟达观,勤奋有学,聪慧明智,熟练技能;约束身心莫纵欲习,以智心破愚痴,以开化破执迷,以广大破狭隘,以慧光破暗昧。可具地藏菩萨的诚信心理,顺应诚信道源,成就世间公德,约束自心不可欺瞒,老实做人,认真做事,大宥有据,因果报应;约束一切人事不善,以轮回报因果,以苦受报恶业,以灾祸报强横,以无常报妄想。
修行人若不能证入中道,则不岀离世间,上者定性声闻缘觉,中者色界诸天,下者欲界人天。若在世间,则为道法有序自然,合于根本法理不乱,万法循环调节有度,相互制约中正不偏。若在人中,中道五德,唯一心行,共有共无,唯修证悟;不可偏过其一而不顾其四,不可无明妄气生发恶心;即过之其反,大损道法,慈悲过度,反成爱着;义理过度,反成憎害;智慧过度,反成佞奸;敬仪过度,反成谄媚;诚信过度,反成偏颇。若背离中道,则为不修五德,不能修身养性,常行十不善法,速成邪恶心行。故世间一切法,皆是佛法;于证入中道者而言,依法则而超越法则,无有过度与背离;于未证入中道者而言,一切言行受因果规律控制,无法解脱绑缚。2016/6
 楼主| 发表于 2016-7-28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百零八问:“佛祖在世时,就预言佛教在他涅槃几百年后将在震旦发扬光大。在《佛说灌顶经》中云,‘阎浮界内有震旦国。我遣三圣在中化导。人民慈哀礼义具足。上下相率无逆忤者。’佛依何因缘有此预言,三圣又是谁?”请您为其释解。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震旦为中国,三圣为三皇;三皇,为燧人,即燧皇;伏羲,即羲皇;神农,即农皇。佛教创立于古印度,发扬光大于中国,中国还为佛教最后灭失地。佛教法运兴衰皆依众生因缘,众生因缘又感召地域差别,地域差别有传统文化不同,文化不同表示善根基础各异。佛此预言,所依因缘有二;一是三皇创立华夏文明,为人文始祖;二是四大菩萨建立道场,善法先导。
三皇创立华夏文明,为人文始祖。在佛未从兜率降迹人世前,观世音菩萨便降迹远古人间,相继化现三皇身,发明人工取火,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发明了占卜八卦与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发明了用草药治病、用农具垦荒种植粮食作物,还制造了饮食用陶器炊具;开创了华夏文明,也是中华文化发祥地。在华夏文明的传承中,相继形成了儒教与道教文化,为佛教传入中国后生存培植了人文土壤,也为佛教很快融合为国学殿定了心灵基础,还为佛教形成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先决条件,更为佛教法运兴旺盛行世间孕化了因缘善根。创立文明,需要神圣人物;形成文化,需要历史时间;继承传统,需要辈代人心;发扬光大,需要善法因缘。故华夏文明与佛教法运渊源流长,中华文化与佛教缘法融为一体,非无因故果,非无缘嫁生。在《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云,“有一国土。名大七宝震旦。”“昔于此国。观世音菩萨。化作三禅初梵王。化人间故。没梵宫殿。下生王宫。大德龙身。说示天理五行气变作吉凶法。地没还天。作春天主。观世音菩萨。化作初禅二大梵王。化人间故。没天宫殿。下生王宫火德牛头。说示地利百药医毒助人间气。地没还天。作夏天主。观世音菩萨。化作帝释。化人间故。没天宫。下生王宫。土德人质。说示人伦心法大道身法五伦。地没还天。作土用主。是三王者成强三才。说人性德。依俗说法。示第一义。皆是观音大悲应化故。此国观音有缘。末法世中。我法流布。余佛缘灭。唯存观音。化益永世。”
四大菩萨建立道场,善法先导。在佛于菩提树下示现成佛前,已有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于中国洛伽、五台、峨嵋、九华四山建立道场。《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有明确表述。当时佛教尚未传入中国,人间也未见有菩萨弘法,至今日道场正盛,只是人道凡夫业重根障不能得见,只能见闻一些吉祥瑞像与神奇灵验的传说,或见宏伟有形寺庙与有像信众。四大菩萨于道场中,无量众生围绕闻法,真实不虚,定观可见。在佛教传入前,已有无量闻法众生转生人道,乐闻、拥赞、迎请、修行佛法,为佛教的顺利传入,具足了先期条件。当佛教传入时,使之得到迅速普及扩散、译经弘传、开山立寺、高僧辈岀;又传播到周边诸国,高潮迭起,如日中天。四大菩萨与无量闻法众生,既在冥中护持佛法,又在护佑世间;既形成了佛教四大名山,又形成了佛教神圣文化;使大悲心、大智慧、大行愿、大愿力,合成佛心、佛慧、佛行、佛愿,形成了信众心中的普世价值观与出世归宿观。在护佑世间上,既护持有缘众生福址安全,又护持有缘众生身心安稳;既满足众生广种福田丰盈,又满足众生有求必应愿心。对于四大名山发生过的一些战乱、灾祸、饥荒、疾病、毁寺、逐僧、坏佛、破法等现像,既为众生恶缘感召,又为众生定业因果;可参《金光明经》,这里不加详解;只能讲无碍四大菩萨道场,无碍佛教住世弘传;只障无缘众生难行善法,只障业重众生不得善报。
佛教传入二种因缘,和合中国信众善根,于当世未来,皆有善缘、佛缘、法缘、僧缘,有大福报,有皈依处,有修学场,有圣教地。佛教因缘不思议,菩提善根自神奇;四大菩萨善教化,演绎法音难值遇。戒定慧中可觉观,闻法受教德化心;信众大幸住中华,菩萨眷属善士聚。2016/6

回向

天仙不坠,国主清宁,世界和平,人民安康。
法界有情,念佛同音,智心圆成,同证佛境。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6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十七问:“经常见闻信众团体或几人诵持礼拜三世诸佛名号,诵持礼拜诸菩萨名号,诵持礼拜十二部经,不知能获得什么功德利益?”能为其解答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三世诸佛名号与诸菩萨名号,皆是无量功德成就,皆是无量劫中具足行菩萨道证得;十方众生难得见闻,若有诵持礼拜,功德利益广大无量,遍周无边,善者闻名生天,信敬受持成道。特别是诵持礼拜过去世诸佛名号,现在世与未来世诸佛欢喜,功德殊胜巨大。若法会放生动物,心识闻名可转生善道。若人无善根,闻音不能善行,自属焦芽败种。若人闻音不信敬,当知不是善道而生,业习自然加重。见闻十二部经,为大善因缘,若能诵持礼拜,能除无量劫来生死重业,可得法眼清净。当然诵持礼拜三世诸佛名号与诸菩萨名号及十二部经,所获功德各有差别,只能分别略讲。
诵持礼拜过去世诸佛名号所获功德,略讲有十;一是八十万劫中,不堕地狱苦受;二是身心灭罪转善,不在造作十恶五逆;三是常见闻正法,喜乐受持大乘禅行;四是昔有毁谤大乘法业重者,能令生悔灭罪;五是昔有断灭善根者,能续缘接根令净信;六是若有造作无间重罪者,能令忏恶得除业;七是若有善行清净者,未来亲近无量佛;八是若有清净比丘者,速成阿罗汉道;九是若有阿罗汉道果者,能无上发菩提心;十是若有菩萨品位者,可得无生法忍。
诵持礼拜现在世诸佛名号所获功德,略讲有十;一是六十万劫中,不堕地狱苦受;二是信受教化得福报,三业灭除得度脱;三是能灭五逆重罪,身心得清净;四是常闻现世佛法,永离四恶道(含修罗);五是种下无量善根,未来可见弥勒及千佛;六是得闻信受第一义,可生清净佛国土;七是了知诸佛常住,未来可见十方诸佛;八是清净比丘精进者,可次第证得道果;九是成就二乘道果者,可速生净土见佛;十是行菩萨道者,得入陀罗尼门明法妙义。
诵持礼拜未来世诸佛名号所获功德,略讲有十;一是四十万劫中,不堕地狱苦受;二是增长智慧,能灭除三障愚痴;三是增长福报,能灭除五无间重罪;四是乐闻佛法,能常诵持经典;五是得闻正法,能依法持戒禅行;六是常行善法,能灭除过去世诸恶业;七是证得解脱,不生诸恶念邪见;八是世世所生善处,不生在边地恶国;九是世世所生善信之家,不见恶国王;十是亲近诸善知识,可证得明心见性。
诵持礼拜诸大菩萨名号所获功德,略讲有十;一是四十千劫中,不堕地狱苦受;二是常生善处,不生在边地恶国;三是常生人天善道,不受诸恶趣身;四是常生善信之家,不生邪见之家;五是常生富贵大姓,不生贫贱之家;六是身根具足健康,不生外道之家;七是常持正戒,不受外道邪戒;八是常闻正法,常得具足正行;九是具大乘威仪,人皆亲近赞叹;十是清净明法义理,常安住法中精进。
诵持礼拜十二部经,为长行、复颂、单颂、因缘、本事、本生、未曾生、比喻、论评、无问自说、方广、授记,总称为《南无总持大陀罗尼》。陀罗尼,义为总持、能持、能遮,令善法不散失,令恶法不起用。诸佛称经为母,诸菩萨称经为妙义法藏。诵持礼拜诸十二部经所获功德,略讲有十;一是二十万劫中,不堕地狱苦受;二是信乐受持,可证得宿命智;三是喜乐大乘法,明了法行次第;四是知二乘法缺失处,能惭愧往昔因缘善根不具足;五是知佛因地苦行,能发勇猛精进心;六是知法妙不可思议,能有学不知疲厌;七是知法理深奥无限,能实证悟入;八是知佛法为广大真理,能正行而不颠倒;九是知佛大慈悲喜舍,化度我等是种悲田;十是知自有佛性,修菩萨行可得佛授记。2016/1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6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十七问:“经常见闻信众团体或几人诵持礼拜三世诸佛名号,诵持礼拜诸菩萨名号,诵持礼拜十二部经,不知能获得什么功德利益?”能为其解答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三世诸佛名号与诸菩萨名号,皆是无量功德成就,皆是无量劫中具足行菩萨道证得;十方众生难得见闻,若有诵持礼拜,功德利益广大无量,遍周无边,善者闻名生天,信敬受持成道。特别是诵持礼拜过去世诸佛名号,现在世与未来世诸佛欢喜,功德殊胜巨大。若法会放生动物,心识闻名可转生善道。若人无善根,闻音不能善行,自属焦芽败种。若人闻音不信敬,当知不是善道而生,业习自然加重。见闻十二部经,为大善因缘,若能诵持礼拜,能除无量劫来生死重业,可得法眼清净。当然诵持礼拜三世诸佛名号与诸菩萨名号及十二部经,所获功德各有差别,只能分别略讲。
诵持礼拜过去世诸佛名号所获功德,略讲有十;一是八十万劫中,不堕地狱苦受;二是身心灭罪转善,不在造作十恶五逆;三是常见闻正法,喜乐受持大乘禅行;四是昔有毁谤大乘法业重者,能令生悔灭罪;五是昔有断灭善根者,能续缘接根令净信;六是若有造作无间重罪者,能令忏恶得除业;七是若有善行清净者,未来亲近无量佛;八是若有清净比丘者,速成阿罗汉道;九是若有阿罗汉道果者,能无上发菩提心;十是若有菩萨品位者,可得无生法忍。
诵持礼拜现在世诸佛名号所获功德,略讲有十;一是六十万劫中,不堕地狱苦受;二是信受教化得福报,三业灭除得度脱;三是能灭五逆重罪,身心得清净;四是常闻现世佛法,永离四恶道(含修罗);五是种下无量善根,未来可见弥勒及千佛;六是得闻信受第一义,可生清净佛国土;七是了知诸佛常住,未来可见十方诸佛;八是清净比丘精进者,可次第证得道果;九是成就二乘道果者,可速生净土见佛;十是行菩萨道者,得入陀罗尼门明法妙义。
诵持礼拜未来世诸佛名号所获功德,略讲有十;一是四十万劫中,不堕地狱苦受;二是增长智慧,能灭除三障愚痴;三是增长福报,能灭除五无间重罪;四是乐闻佛法,能常诵持经典;五是得闻正法,能依法持戒禅行;六是常行善法,能灭除过去世诸恶业;七是证得解脱,不生诸恶念邪见;八是世世所生善处,不生在边地恶国;九是世世所生善信之家,不见恶国王;十是亲近诸善知识,可证得明心见性。
诵持礼拜诸大菩萨名号所获功德,略讲有十;一是四十千劫中,不堕地狱苦受;二是常生善处,不生在边地恶国;三是常生人天善道,不受诸恶趣身;四是常生善信之家,不生邪见之家;五是常生富贵大姓,不生贫贱之家;六是身根具足健康,不生外道之家;七是常持正戒,不受外道邪戒;八是常闻正法,常得具足正行;九是具大乘威仪,人皆亲近赞叹;十是清净明法义理,常安住法中精进。
诵持礼拜十二部经,为长行、复颂、单颂、因缘、本事、本生、未曾生、比喻、论评、无问自说、方广、授记,总称为《南无总持大陀罗尼》。陀罗尼,义为总持、能持、能遮,令善法不散失,令恶法不起用。诸佛称经为母,诸菩萨称经为妙义法藏。诵持礼拜诸十二部经所获功德,略讲有十;一是二十万劫中,不堕地狱苦受;二是信乐受持,可证得宿命智;三是喜乐大乘法,明了法行次第;四是知二乘法缺失处,能惭愧往昔因缘善根不具足;五是知佛因地苦行,能发勇猛精进心;六是知法妙不可思议,能有学不知疲厌;七是知法理深奥无限,能实证悟入;八是知佛法为广大真理,能正行而不颠倒;九是知佛大慈悲喜舍,化度我等是种悲田;十是知自有佛性,修菩萨行可得佛授记。2016/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0 11: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