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3939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11-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6-7-10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就能得福了吗?这个未必。要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连世间圣人都教导我们,「表里一如」,你就得利益了。瞻礼是外表,外表很有礼貌、很恭敬,内心要不相应,依旧是得不到利益。正如古人批评念佛人,念佛人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心里还胡思乱想,跟他讲「喊破喉咙也枉然」!同样一个道理,表面上对佛菩萨再恭敬,心里面是非人我、贪嗔痴慢没断,那也是枉然,也是无济于事。所以在瞻仰这当中的深义,就能够想到菩萨在经典当中对我们的教训,见到菩萨形像、听到菩萨名号,就提起这一桩大事,立刻就想到菩萨的教训,这个瞻有功德了。「礼」是什么?礼是奉行,想起来了、提醒了立刻就照做,这是礼。由此可知,瞻是提醒我们解门,礼是提醒我们行门,解行相应,落实在生活当中才能收到效果。
今天早晨达拉斯同修提出一个问题,说在佛七法会当中颇能摄心,回家去之后,这个心又散乱了,妄想杂念又起来,这是怎么回事情?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古今皆有。所以学佛的人,学一生都不能成就,还得要等来生,哪一个不是这样?包括我们自己在内。佛在经上说得没错,每一个同修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都在用功、都在努力、都在修行,无量劫搞到今天,今天我们想想,我们成就在哪里?不能成就的原因在什么地方?没有放下,不肯放下。为什么不肯放下?事实真相还不够透彻、不够明白,依旧迷惑在虚幻境界之中,是这个因素造成的。如果你真的把这些依正庄严的幻相看清楚了,这些现象佛讲得很好,「梦幻泡影」,我们也听得耳熟,可是总没有把它看成是梦幻泡影,总以为它是真实的。所以在生活当中做不到自在随缘,还是攀缘,还是依照自己妄想烦恼去生活,没有把这个舍弃掉。佛教我们放下是放下这个,我们没放下,把妄想烦恼放下之后,我们的生活就依智慧了。
这个道理说起来,我们也不能说不懂,我们也懂,甚至于我们自己也会说,为什么做不到?两个因素:第一个,自己业障习气太重,不知不觉起现行;第二个,对于这事实真相没有透彻的认识,有一点认识,不够透彻,所以依旧起不了作用,原因在这个地方。所以经上「一瞻一礼」甚深义趣不知道,以为自己依教奉行了;我见到佛菩萨形像,我都恭敬瞻仰,我都恭敬礼拜,好像我都做到了。可是经上讲这么多的利益功德,我没有得到,于是还怀疑,对圣教起了怀疑:佛经上讲的不太可靠,不是真的,大概都是劝人为善。生起这个念头的人多,自古以来太多太多了!这是什么一回事情?以自己的观点,以自己的想法看法,推测佛菩萨的教诲,这个人对于圣教没有信心,还是相信自己的妄想、妄念。《华严经》上教导我们,「信为道元功德母」,信心不能建立,这怎么能成就?信心这桩事情实在是真难!
我出家两年才受戒,受了大戒当然第一桩事情回到台中看老师,感谢老师的栽培。见到李老师,李老师看到我来,第一句话就跟我说:「你要信佛。」我听都听呆了!我学佛七年出家,一剃头就教佛学院,沙弥戒也没有受过,剃了头白圣法师就找我到三藏学院去教书。我是一出家就开始讲经,两年以后受戒,我教了两年,讲了两年,李老师一开头说「你要信佛」,我就感到很茫然,我怎么还不信佛?他就给我解释,告诉我信佛难,有多少老和尚活到七老八十,死了还没有信佛。「信」的标准是什么?解其理、行其事,才叫信佛;你对于佛讲的道理没有透彻了解、没有做到,你没有信佛。我们这一听,才懂得老师「信佛」这两个字的标准,想想真的不容易!以后我讲经,讲到这个「信」字,我就有好多种讲法。「迷信」,他也信佛了,对于佛的理论一窍不通,他信了,这叫迷信,迷其理好像他也信,这是一种。第二种「强信」,勉强信。第三种佛家讲的「正信」,正信对于理论多少明白一点,为什么信佛?他有个理论依据;对于理解得愈深,他的信心也就愈深,这属于正信。真正能够透彻了解而行其事,真干的,那叫「真信」。李老师讲信佛的标准是真信,连我们一般讲正信都不包括在其中,真信,真信是真干。所以这么一说,我们就理解了,信佛真不容易!
信心具足在这一生当中必定有成就,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必然是如其修因,证得果报。凡是依照经论方法修行而不能够证得,你要是细细去研究它的因素,第一个因素还是信心不具足,可见得信心真的不容易。难怪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为我们要细说,否则的话,我们把这个字看得太容易、看得太简单,粗心大意忽略了。没有真信就不可能有切愿,愿怎么会发得出来?没有切愿,你在生活上点点滴滴,跟佛的教诲就不可能相应。念佛,大家只知道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不知道念佛的深义、广义。深义,穿衣吃饭都是念阿弥陀佛,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没有一样不是念阿弥陀佛,这桩事情我们在讲席当中也讲得很多。「念」是今心,不是口念,就是你现在的心,你现在的心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应,这叫念佛;岂不包括我们生活当中点点滴滴?你心里头真有佛,你跟佛心、跟佛愿、跟佛行完全相应,这才叫念佛,这才叫礼佛、才叫瞻佛。
我们一般学佛的同修,了解这一层意思的确实不多。虽然说学佛了,出家多年了,弘法利生了,心里面还是有是非人我,还有名闻利养,还有贪嗔痴慢,那怎么行?那种瞻礼只是形式,像演戏一样,假的不是真的。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也是来表演,他表演得逼真,他不是在假演,他是在真演戏,演得非常逼真才能感动人,演什么像什么,这才教化众生。不是像我们世间舞台上表演,那是演假的不是演真的。我们从舞台上看演员,最好的演员,为一般观众所欣赏的、所赞叹的,那是什么条件?演得很逼真。如果演得不真,一看就是假的,这个戏就没得看了,没有味道,他尽可能演到逼真,观众才有看头。跟诸位说,诸佛菩萨示现在十法界演得最逼真,所以才能感动一切众生,众生要这样学习,才能得殊胜的果报。所以这个地方「一瞻一礼」,前面讲「少水少华」,意思都很深很深。
下面讲果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