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05|回复: 25

[学佛文档] 净公上人地藏经玄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10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地藏菩萨本愿经  (第一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录影室  档名:14-14-01

  【地藏菩萨本愿经】
  请掀开经本,看「纶贯」的第一面。自古以来祖师大德们讲经注疏,在未讲经文之前一定先要将全经的大意,给听众做一个概略的介绍。这种介绍古人用的名词很多,我们最常看到像天台家讲五重玄义,贤首所说的十门开启,都是经前的介绍。也有称之为纶贯,像我们在此地看到的注解,是康熙年间青莲法师,他的法名灵桀;诸位在这里可以看到,这个「桀」是古写,现在不是这个写法,就是大小乘的「乘」,这是个古写,法名灵桀;他用的是纶贯,也是这个性质。我们仔细看纶贯的内容,它里面包含了天台家的五重玄义在里面,而比五重玄义的内容更为丰富。前面有一段序文,我们今天第一面看的就是序文,序文并不长,只在这一面当中。序文里面一共分成五段,对于我们学教的人来讲非常重要,即使对于普通学佛的人来说也应当知道,使我们对于佛法产生更坚定的信心。像这段文字古大德里头也有很多说到,但是他这段文讲得很清楚。第一段我们将这个文念一遍:
  【原夫一念自性,体元湛寂。自性之心,用本虚灵。无相无名,绝思绝议。作群生之依止,为万法之根源。究竟号中道正空,褒美称第一义谛。】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这一段给我们叙说法界的根源,或者说法性的根源;诸位要知道,法性跟法界是一桩事情,法性是从体上说,法界是从用上说,有体有用,体用是一不是二。这从哪里来的?要用现在的话来讲,宇宙万法从哪里来的?这个地方一行半的文字就把它说尽了。从哪里来的?是从我们自性当中变现出来的。自性是什么?一念。一念很难体会,一念就是真如,就是本性,就是真心。为什么难体会?我们今天想体会已经落二念、三念,就不是一念。诸位要知道,你要能够见到一念,能够契入一念,在佛法里面讲你就成佛。禅宗里面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性就是一念。佛法修学无论哪一个宗派,最终极的目标就是一念;宗门叫「明心见性」,我们净土叫「一心不乱」,一念就是一心。你要是证得一心你就成佛,这个佛不是普通佛,天台大师讲圆教的究竟佛果。一念难!一念是根源,宇宙万法的本体。
  我们知道现代哲学里面讲本体论,讲的人很多,著作也非常丰富,我们也曾经看过,总不能叫我们心服口服。原因在什么地方?因为他没有证到一念,他所说的这些道理还是落在二、三,这就叫我们不能够服气,不能心服口服。要证得一念要甚深禅定的功夫,说实在话,佛家讲修行,从初发心到如来地没有别的,只不过是禅定功夫浅深不同而已。禅定功夫很浅的没有出三界,这是四禅天;功夫再深一点的超越六道轮回,才可以证阿罗汉、证辟支佛、证菩萨,也能证到所谓权教的佛果,没有出十法界。为什么没有出十法界?没有证到一念,如果证到一念就超越十法界,所谓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从哪里来的?一念变现出来的。一念就见一真,多念就见到许许多多的法界,十法界、百法界、千法界、无量无边的法界,这是真的。所以佛告诉我们宇宙万有从哪里来?从心想生,心想是什么?多念,不是一念。一念就是《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这是一念;唯心所现是一真。落二、三是「唯识所变」,唯识所变那就变无量无边的法界。佛为了说法方便起见,将无量法界归纳成十法界,所以「十」不是数字,十是代表圆满,代表无量无边。
  我们每一个人念头都不一样,每一个人就是一个法界。我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一个法界?不是。一个人也是无量无边法界,为什么?前念跟后念不一样,念念都不一样,每一念就是一个法界,将来诸位读《华严十定品》里面你就会明了。法界存在的时间多久?刹那,刹那际,前一个刹那际跟后一个刹那际的法界不一样。说刹那际我们难懂,我们今天讲分秒,前一秒的法界跟后一秒的法界不同,这里头有很大很大的变化,所以法界无量无边。这个现象怎么成的?唯识所变。这地方一开端是给我们讲“一念自性”,这是把根源找出来、说出来了。一念自性是什么样子?“体元湛寂”。这个体是讲性体,我们要从这里去体会它的意思,千万不要作实,以为真正有个实体,你就错了。你要虚求你才能体会意思,决不能作实,才能把宇宙人生的真相搞清楚、搞明白,宗门讲「豁然大悟」,教下讲「大开圆解」。
  古德注经,像《金刚经》,也许诸位看过《金刚经新眼疏》,过去在台湾道源法师提倡,我们也曾经印过这个注解。江味农居士在《讲义》里面说,这个注解虽然是好,但是坐实,这就是他的病。而这种病在我们凡夫非常容易犯,为什么?无始劫以来我们就用妄想、分别、执着,特别是执着,坐实就是执着。他注得很不错,注到开悟的边缘,没有真的开悟,接近开悟而不能开悟,原因就是坐实,病就在此地。他不懂得虚求,虚求里头才知道万法皆空,哪有一样东西你能把它坐实?所以你真正明了,所有一切万法都在变化。为什么它会变化?因为它的根是变化的。根是什么?识,「唯识所变」。识是什么?识是阿赖耶。相宗里面告诉我们,相宗对于这个事情分析得最透彻,「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正像我们中国古人所讲的「混沌初开」,那是一念不觉。无明是个动相,无明不是静的,一念是静,无明是从一念里头又生起一念,那个念是动的,那是无明本,根本;这才从无明产生三细相,从三细相变成六粗相,这才有山河大地、芸芸众生。所以它的根源是动的,哪有不动的道理?你在一切万法里头找不到一个不动的。
  什么东西不动?心性不动。《楞严经》上告诉我们,六根根性不动,六根根性是真心。所以任何一物,不仅是我们人,连一粒微尘、一根汗毛都是真心跟妄心混合的现象。真在哪里?真在妄里面,「真妄和合」。到什么时候你才离开妄?一真法界离开妄了,脱离十法界那是纯真没有妄,十法界里面都是真妄和合。大家千万不要以为阿赖耶是真妄和合,你们在经论上看到,阿赖耶以外呢?你不晓得,
 楼主| 发表于 2016-7-10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尽虚空、遍法界都是阿赖耶变现出来的,所以没有一样不是真妄和合。你要见性在哪里见?妄里头见性。动里面有不动,杂念里头有一念,决不能离开一念,一念是本、根本,杂念是从一念里生的,离开一念你哪里会有第二念、第三念?没有。譬如月亮,离开天上的月亮,哪里会有第二月?哪里会有水中月?不可能的。《楞严经》捏目看作第二月,带妄之真;把水中月亮比作完全虚妄,完全虚妄也没有离开真,离开真月水里头绝对不会有月亮出来。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明了,所有一切万物,我们今天讲一切动物、植物、矿物,全都是真妄和合的现象。这是我们学佛,特别是研究教,你对这个基本的原理,你要是搞不清楚,你这个教怎么会透彻?
  此地讲的是真,不讲妄,讲一念自性。一念自性体是湛寂。湛寂是形容,「湛」是什么?水没有污染、没有波浪,极其清净平静的时候,这是湛;「寂」是寂然不动;真心。所以一切动,动是依什么?动是依不动而生起的,不动是真心,动了就是妄心。我们现在从早到晚连睡觉都会作梦,梦是什么?就是心动。要晓得动依什么起来?动依不动起来,动是妄心,不动是真心。所以我们要认识真心是什么样子?是什么个性质?佛法的修行无论大乘小乘、显教密教,任何宗派修的是什么?禅定。为什么修禅定?因为「体元湛寂」,只有修定才能够见到一念,也是见到自性,你不修禅定是决定见不到自性。见到自性我们称为圣人,在华严会上称为法身大士,所谓「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
  真性也称作法身,法身是什么意思?法是万法,什么时候你明了,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法原来是自己,是自己真性变现出来的,真性变现出来的就是自己。这个话很难懂,古人用作梦来比喻,梦中现了很多境界,梦中境界从哪里来?都是自性变现的。如果忽然觉得我作梦,梦里面自己身体是我,梦里头所有一切人物,还不都是自己变现的吗?除了自己之外找不到第二个。「全妄即真」,「全真即妄」,「真妄和合」,我们在梦境里面可以领悟。梦境如是,我们眼前境界没有例外,何尝不是如此?然后才体会到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是自己自性变现出来的现象。于是我们才懂得,佛菩萨为什么有「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慈悲简单的讲就是爱护、照顾、帮助,他为什么这样做?原来是自己一体,不是别人,照顾众生就是照顾自己,爱护众生就是爱护自己。我们讲自重自爱,谁懂得?佛菩萨才懂得。什么叫自重自爱?你能爱护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才是真正懂得自重自爱。为什么?了解事实真相,所谓是「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全是自性变现出来的。
  我们要明心见性不修定怎么行?修定的方法太多太多,佛家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统统是修定,修定不是一个方法。宗门里面参禅是修定,观心是修定,看话头是修定;教下里面读诵是修定,念佛是修定,持咒是修定,持戒也是修定,样样都是修定。我们今天功夫为什么不得力?不知道这些方法都是修定,所以变成修福去了。佛教给我们不是教我们修福,是教我们修定,唯有修定才能开智慧。所以八万四千法门是方法,依照这个方法就能得定,定就能开慧,慧就能见性,就能见到一念;一念是根本、是源头、原始,你才真正得到。定在哪里修?定在日常生活当中修,在动中修不动。我们生活是动态的,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样子,他一生当中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居无定处,游化在世间,那是动态。身是动的、行是动的,心不动。心怎么不动?没有妄念,永远能保持一念不生,佛确实是如此。
  凡是见性的人,在形象上来看跟我们凡夫没有两样,心理上不一样。凡夫有杂念、有妄想,诸佛菩萨、法身大士没有妄想、没有念头,就是他永远住在一念里面,我们净宗讲一心不乱。古德给我们讲解「一心」,有事一心、有理一心;事一心是禅定的境界,理一心就见到一念。所以理一心是明心见性,是法身大士的境界,也就是一真法界的境界;事一心是十法界里头境界。十法界我们讲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是这个境界,超越六道,这是事一心。功夫成片虽有定功,有定,没有超越六道,这个定还不够。这是说以净土宗来讲,一心不乱功夫浅深不相同,大致上可以分为这三个阶段。功夫成片,你的功夫没有能超越六道;事一心不乱,你的功夫不能超越十法界;理一心不乱超越了,证得一真法界,《华严经》上称为法身大士。
  所以一定要懂得佛为什么教我们修定?我们怎么修法?在日常生活当中和光同尘,跟大家一样,只要不着相就是修定。《金刚经》上教给我们的原则,「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就修定;在净宗讲这就修一心不乱。什么叫不取于相?不着相。我们常讲随缘而不攀缘,攀缘着相了。随缘用现在的话来讲大家更好懂,随顺自然生态,那就不着相了;一切我们能随顺大自然生活,这是最好的,不要违背大自然的生活。可是一切凡夫总喜欢违背自然生态,感到自己很特殊,这是错误的。破坏自然生态,破坏你的湛寂,这个损失太大太大。在修行上破坏你一心,破坏你见性,这才是真正的严重问题。所以在原理原则上懂得了,我们就知道怎么修。
  《金刚经》好,文约义丰,全经文字不过五千字,义理非常丰富。教人只是几句话,你一生受用不尽,不但是一生受用不尽,生生世世都受用不尽。它给我们的原则,「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就是修定。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吃饭,吃饭不要着吃饭的相,有些人吃饭很考究,要讲求色香味美,着相了;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动心了。你在吃饭里面看到饭菜,你能够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吃得很舒服,吃饭是修一心不乱,吃饭是修定;穿衣也是修定,接客也是修定。菩萨道、菩萨行在哪里?完全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离开,这个过日子就成就无上道。然后你才晓得佛法之可贵,佛法要学,第一个启发我的人方东美先生,他说「佛法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个话没错!你要懂得怎样去享受,湛寂是享受,最高的享受,
 楼主| 发表于 2016-7-10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地清净。
  可是从哪里下手?一定要放弃自私自利,这个念头要放弃;要放弃控制别人的念头,所有一切众生都有控制别人、控制环境、控制万物这个意念,这个念头不好,这个念头就是妄想、分别、执着。你要想成就,要想见到一心,见到自性,这些障碍要懂得去掉,恢复到自然。自然里头绝对没有一念控制别的东西,没有,你的心才真正恢复到清净、平等、觉,你才能够看出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才懂得怎样帮助别人,成就自己帮助别人。所以这个道理懂得,你才很欢喜去修定修慧,远离一切障难,昨天晚上讲业障,你才欢喜要远离业障,欢喜修定修慧。你不懂这个原理,你修学就有困难;我为什么这样修法,好像枯燥无味,他在这里头没有法乐、没有法喜,透彻明白修学就产生法喜。
  由此可知,佛法重心枢纽还是在解门,一部《华严经》这么大的经典,清凉大师把它分做四分:信、解、行、证,解分几乎占三分之二,信、行、证在全经里面只占三分之一,解这一分就占三分之二。你不能透彻理解,你就没有办法修行,今天多少人修行功夫不得力,你要追究他的原因在哪里,他没有理解,他解得不够透彻、不够深入,所以他修行功夫不得力。然后才知道法师之可贵,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在世一生当中,没有领导大家到念佛堂去念一天佛,没有带领大众到禅堂去参一天禅,天天讲经说法,你想想为什么?解难。明白了,明白之后做很容易,不必老师带自己就会。佛法确确实实「知难行易」,我最初接触章嘉大师,就跟他老人家谈这个问题,佛法是知难行易。那个「行」,说实在话,凡夫成佛是一念之间,你那一念转过来凡夫就成佛了。
  可是你要懂得为什么要转过来?怎么转过来?这个可不容易,这是佛法将来中心。能够利益一切众生,都在你们年轻法师们身上,你们要认真的学。怎么样才能学得会?真心。妄心是永远有很多层的隔碍,一定要用真心,真心是「一念自性,体元湛寂」,念念为佛法、为众生,为正法久住,为利益一切众生,决定不要有一念想着自己,你这个教才能够通达。有一念为自己就变成障碍,佛来跟你讲经说法你也不会开悟,什么原因?你本身有障碍,这个障碍就是一念私心,这是我们讲得很粗很粗;这一念私心就是妄想、分别、执着,障碍,三大障碍,执着最严重,分别次之,妄想又次之。
  下面说“自性之心,用本虚灵”。这是教给我们怎么样去用真心,真心虚,你不能坐实,坐实就错了。这个道理我们要细细去看《楞严》,楞严会上以阿难尊者做代表,阿难尊者就把这个心看作实在的,就坐实了。所以佛问他心在哪里?释迦牟尼佛并没有问真心、妄心,不管你是真心、是妄心,心在哪里?七处征心,说明什么?说明心虚。有没有?决定有。在哪里?找不到。佛家最初就用法轮做标志,现在讲商标(MARK),我们佛法第一个标志就是法轮,圆。诸位晓得,圆一定有圆心,圆心在哪里?找不到,心是虚的。你想想看圆的心要一实,这个圆就决定不能动,就动弹不得;它是有心,但是心不是实体,所以它轮会动、圆会动。这个圆的动就是尽虚空遍法界在动,动的道理就是它心是虚的,你不能说它没有,你也不能说它有;你说它有决定找不到,你说它没有,它是所有一切动态的主宰。
  我们用心要学这个,心里头一丝毫东西存不得,惠能大师讲得很好,「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就说的是心。由此可知,他丝毫执着都没有。怀让禅师去参六祖的时候,六祖问他:什么物,怎么来?这话要用现在的话说,你是个什么东西?你从哪里来?就问这两句话。他答得很好,「说似一物即不中」,说似是说像一个东西那就错了。六祖肯定,你如是,我也如是。这是什么?见到一心、一念、自性。自性什么都不是,不可思议,说不出来,可是它真有,它是一切万事万物的主宰根源,这个东西没有来去,本来是这样的,不是像一切万物,一切万物有来,有来由,它没有来由。没有来也就没有去,没有生当然就没有灭,这是我们一个人的自性,是真正的自己。你懂得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我们人有没有生死?没有。生死是一回什么事情?是转变。因为你有真心,你有自性,不生不灭,你转变生灭的现象是妄心在变化,你的真心从来没有变化。
  佛在楞严会上,就我们一个人做一个例子指出来,我们一个人身上哪一部分是真,哪一部分是妄;我们能够分别、能够想像,这是虚妄,我们六根根性是真实的,见性、闻性、嗅性、尝性,真实的,永远不变,不生不灭,这是从我们一个人身上显示出真妄和合。真的那一分是什么?佛性。你要明白了,在佛性上做增上缘,你这一生就成佛;你不了解,在虚妄的识心上做增上缘,那就搞六道轮回。这是就我们一身,把真妄和合给我们指示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所以用心要虚,心里头什么都不能存,不但世间一切法不能存,佛法也不能存。这个意思存就是有,分别执着不可有,让你的心虚,虚就灵,灵是什么?智慧。不灵就迷惑,虚就生智慧,你心里头有东西就实了,你有牵挂、有忧虑,心里头真有东西,你就迷了,心里头不能有东西。佛在《金刚经》上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佛法,心里头不能有佛法,有佛法你迷了,你不会懂得佛法。我们多少人研究经为什么不开悟?心里头有佛法,所以你不会开悟。我再告诉你:你心里没有佛法,你也不会开悟,为什么?你心里还是「有」,你有「有」错了,有「无」也错了,有、无两边都离开,这个东西难!世间一切法决不能执着,有无两边都离开怎么炼法?随缘,随缘我不着空;虽然随缘,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不着有;两边不执着,这叫中道,这是佛菩萨行的。
  凡夫不是着有就是着空,在我们六道里面,四禅天以下着有,四空天着空,他不是行中道。在佛法里面讲,凡夫着有,二乘着空,所以佛在楞严会上呵斥二乘人「焦芽败种」,指出他们错误的所在,叫他们回头。空有两边不着,才是真正的不着。佛的涅槃是「无住涅槃」,
 楼主| 发表于 2016-7-10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不住涅槃是应化在世间,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随类化身,随机说法,不住涅槃。虽然示现化身在这个世间,他又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他不住生死。涅槃、生死两边都不住,就是一念自性,就是自性起用,活活泼泼,它不是死的,这是佛法。无论是空有,着了一边就不是佛法,佛法是觉法,觉悟之法。只要有一丝毫分别执着你就迷了,你就不觉,那哪里是佛法?所以你要晓得,我们在日常用的当中,用心要用虚,自然就灵。正如同惠能当初见黄梅五祖忍和尚时候所说,他讲的话我们很羡慕,初次见面他告诉忍和尚,「弟子心中常生智慧」,这两句话就是「用本虚灵」,他会用心,所以他的心常生智慧就灵。他为什么会灵?他本来无一物,虚。所以佛经、一切经典,你只要念给他听他都懂,他都跟你讲解。他为什么都通达?虚灵。
  青莲法师在讲这部经纶贯,一开头说这几句话用意很深,真善知识。我年轻的时候跟李炳南老居士学教,李老师教给我,一定要留意教理,不要留意他讲经说法,也就是不要着他讲经说法的相。我们听经总是好好的把老师讲的记住,还要记笔记,怕忘掉,着相。那个学法你学一部经就只会讲一部经,换一部经不会。所以他教我,会学的人学教理,这几句话是教理。你教理通了的时候,一切经都通,哪有这么麻烦?不但一切经通,所有一切世间法你也通。为什么?一个根源发展出来,变现出来的,你找到根,所有脉络统统都贯通了,这是教理。当然这也不是普通人能够学得会,他老人家告诉我,如其不能,则不得已而求其次,留意教义;教义就是一宗一派的,你能掌握这个原则,虽然不能全部贯通,能通一部分。不是学一种你就会一种,那个孔老夫子不教;你没看到《论语》里说,学生如果不能够举一反三,孔老夫子不教他。教一部就学会一部,夫子不教;教一部你至少要能够会个几部,老夫子看到才欢喜。佛法里面尤其教人是「一闻千悟」,所以一经通一切经通,这是最好的学生。
  下面都是从作用上来说,这些话非常非常重要。“无相无名”,「无名」大家好懂,「无相」难懂。为什么?我们睁开眼睛看到的现象不是都存在吗?怎么说无相?这是你的错觉,真的是无相。佛在经上把这个现象告诉我们,这现象是什么?「梦幻泡影」。《金刚经》上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就是指一切万法,这是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法都包括在里头。是什么回事?梦幻泡影,假的,假相。这种假相存在的时间多久?如电,电是闪电,佛用这个来比喻;实际上比闪电存在的时间还短。现在照相机很普遍,每个人都很喜欢玩照相机,我玩照相机是初中一年级,很小的时候我就学照相。我从这里面体会到佛所讲的,生命在哪里?就是按快门按下去,时间就这么长,你再按一张的时候跟前面那一张不一样。佛给我们讲,「生命在呼吸之间」,说得太长,《华严经》上讲「刹那际」那是真的;刹那际很不容易体会,我们讲到这段经文再细细跟诸位报告。然后你才知道相不存在,佛家讲不生不灭。如果它本来就不生不灭,你说不生不灭,这话就没有意义。不生不灭是说什么?生灭的时间太短,好像分不出来,几乎是生灭同时,称为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就是生灭同时。
  《仁王经》上讲的还是很粗,它讲现象的存在,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这是佛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说还不止,比这个时间还要短。一弹指经上讲「力士弹指」,身体很强壮的人弹得很快,像我们现在弹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正好两个十万八千,这一秒钟,一秒钟两个十万八千;换句话说,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你怎么能看得出来?这是佛的方便说,还不是真实说。我们今天看电影,电影大家都晓得,一秒钟镜头开合二十四次,已经把我们骗得很迷惑,以为那是真的,一秒钟才二十四个生灭。《仁王经》上讲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次生灭,你怎么会知道?所以一切现象,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刹那生灭的现象,我们今天看到好像它还存在一段时期,那是「如露」,露是什么?相续相。相续相是前面一个相跟后面一个相相似,决不是一样的,你要了解这是相似的现象,绝对不是完全相同的现象,无相!你还有什么好着相的?你对于一切万象上生起分别执着,你错了!佛菩萨为什么得大自在?他不执着,他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没有相。
  「无名」诸位就更好懂,连中国老子都晓得,老子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名是假的,名不是真的。佛家讲相是依他起,名是遍计执,在唯识讲三性,唯有一念自性是圆成实。你要讲到依他起,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依他起,我们要晓得依他起是假的不是真的,遍计执就更是假的,更不是真的。所以你要晓得无相无名,你才能在名相里面放弃分别执着。因为你不知道,以为相是真的,名也是真的,就争名夺利,你错了!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不知道名跟相都是假的。所以先要认识清楚,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然后我们自己的行为正确了。
  底下讲正确的,正确是“绝思绝议”,你就入佛菩萨的生活境界。诸佛菩萨、法身大士他没有思没有议,思是念头,议代表什么?言语造作,他没有。这是过真实的生活,与事实真相完全相应的生活,这个生活是活的不是死的,他空有两边不住,所以他是活的。虽然自己绝思绝议,这是寂静到极处,大乘经上常讲十地菩萨得「寂灭忍」,这最高的境界就是绝思绝议。跟这个相接近,没有入真实的是「无生法忍」;无生法忍很高,我们知道无生法忍,在菩萨位次里面是七地、八地、九地,七地我们说下品无生忍,八地中品,九地上品。寂灭忍法云地下品,等觉中品,如来果地上品,清净寂灭,自性圆满恢复,这绝思绝议。
  虽然在这个境界,这个境界离开有,可是他“作群生之依止,为万法之根源”,他不住空;绝思绝议不住有,做一切众生依止,他不住空。「依止」就是依靠,十法界有情众生的依靠,随类化身,随机说法,
 楼主| 发表于 2016-7-10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众生的依靠。虽做众生的依靠,又绝思绝议,所以他们得大自在。我们知道经上常讲佛菩萨自在,我们非常羡慕,《华严经》上讲十种自在,他自在从哪来的?就这么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它的根本。上一次讲《地藏经》没有讲这一段,那是为了赶时间准备到九华山,我看到这经文太重要,决定重新再讲过一遍。这一部经我们也把它看作根本法轮,是我们修学重要的课程。难得青莲法师在纶贯一开头,就这样给我们说清楚、说明白,真的他讲经说法是从根本讲起。
  「群生之依止」,群生是讲有情众生。「为万法之根源」,万法就包含我们今天所讲的植物、矿物,太空自然的现象,无所不包。这些现象是自性变现的,有情众生是自性变现出来,无情众生还是自性变现出来。《华严》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就说这桩事情。所以环境是会变的,也是刹那在变,怎么变的?随念头变,这是佛在经上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地区一切众生心要善,环境就善,这个地区众生心邪,环境也变邪了,山河大地看看都不顺眼,我们中国人讲气氛不对,现在人讲磁场不一样,它变了,随着人心在变。西方极乐世界何以那么样的美好?每一个往生的人上善之人,人人都是上善,他的环境怎么会不善?道理在此地。
  我们现在居住这个地球环境,为什么比不上一百年以前、两百年以前?现在讲自然生态被破坏,现代的人心没有从前人人心那么善良、那么淳厚。诸位要懂得「境随心转」,这是真理。山河大地随心转,我们居住的环境随心转,你要明白这个道理,这叫风水,不必去找看风水先生来看风水,用不着,那个没用处。你的心善良,你居住的环境风水就变得很好,你心不善,好风水的地方你去住几个月就变坏,你的心把这个地方风水改变破坏,这是跟你讲正理、事实真相。《华严经》上佛给我们说总纲领,「一切诸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是什么?念头;心是自性,自性能现相,真心现相,妄心在那里起变化。这个道理要细心去体会。所以它做一切有情众生的依止。诸佛菩萨明心见性,彻底了解事实真相,帮助这一切众生,还在迷惑、还在造业,帮助他们觉悟,帮助他们回头,帮助他们明了,这是作群生的依止。只尽义务,绝对没有享受权利。
  我过去可以说,从我一出家那一天,我就说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在台湾「中国佛教会」请我做弘法委员、设计委员,我就向佛教会建议,佛教是教育。最近我又补充了一句,说得更清楚、更明白,佛教是教育,现在有不少人能接受。释迦牟尼佛在这个社会上,他究竟是扮演什么角色?他是哪一号的人物?我们要给他定位,我给他说成释迦牟尼佛是义务社会教育的工作者。他的身分我们要搞清楚,世间人重视假名,所以要把他身分搞清楚。我们做释迦牟尼佛的学生,我们就要肯定,我们是个义务社会教育的工作者,只尽义务,不享受权利。只尽义务我们不落空,不享受权利我们不着有,这就是菩萨道,空有两边不住,你说我们多自在、多快乐!《华严经》上十种自在,我们现在功夫不到,还享受不到,但是小的自在我们已经有了,已经感受到,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所以要晓得一切众生,有情众生跟无情众生都是自性显现,自性之心作用变现出来的境界,是一不是二。尽虚空、遍法界跟自己是一不是二,不要说有情众生,无情众生还是自己一部分,我们要认识清楚。所以对一切众生,今天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他们有分别、有执着。为什么?他不了解事实真相,我们明白,他跟我们有分别,我们跟他不分别。像一棵大树一样,它是个树枝,它只看到它的一枝,没有看到根,看到那一枝跟我这枝对立,我们不相同;它只看到这一枝,它没有看到根本,看到根本,原来是一体。佛法看到根本,所有枝条是一体,枝条就不打架了。尽虚空、遍法界是同一个根,一念自性。虚空法界、森罗万象是自性的起用,哪有不能和睦相处的?
  今天讲多元文化,就求的是我们和睦相处,消除歧见、消除误会、消除隔阂。怎么个消除法?找根,根找到之后所有问题都解决。所以我给一些特别是外国这些同修,不同宗教这些同修们,他们现在着重多元文化,我告诉他西方极乐世界多元文化,《华严经》上华藏世界多元文化;再说他们的宗教,上帝天堂也是多元文化。信仰上帝不是同一个族群的人,不是同一个国家的人,你们在全世界宣扬,这些信仰上帝将来都生到天堂,不是多元文化吗?他们如何处理各种不同族群,能够在一起和睦共存共荣,那是一套学问。而佛经是大圆满,能够促进种种不同归到一元,多元归到一元,一元不碍多元,多元融通一元,这才是真正的美好。并不是说一棵树所有枝条都变成一条,哪有这种道理?那是不可能。各个发展都有他美好的一面,共存共荣,知道同一个根源。随着自己文化去发展,贡献给整个社会,贡献给一切众生,都是菩萨道,都是菩萨行,这才叫大圆满。这是人类可以说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愿望,不知道从哪里做起,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才能达到,这里就讲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了。
  “究竟号中道正空”。「正空」,我们在佛经上多半看到真空,它此地用正,正就是真的意思;用正空比较少见,真空常见,此地的正空跟真空意思一样。「真空不空」,「妙有非有」,这是说到究竟。在佛法里面名词,「号」就是名词,称为中道、称为真空,这是讲性。“褒美称第一义谛”,什么叫「第一义谛」?就是一念自性,第一义;谛是真实的意思。第一义谛用现在的话来说,现在话讲大家容易懂,这个名词大家不容易懂,「唯一的真理」,第一义谛用现在话讲唯一的真理,这大家好懂。对现代人解释,你尽可能用现代的名词。古人在第一义谛的解释,我们拿那个解释跟人家讲,愈讲是愈麻烦,愈听不懂。我们真正了解这个意思,想想现代人他们哪些名词跟这个很接近,大家就很好懂。《般若经》上讲「诸法实相」,不好懂,拿古人注解是愈讲愈麻烦,我们把它变通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6-7-10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宇宙人生的真相」,大家好懂,他一听就明白,意思就清楚。「褒美」是赞叹,赞叹它,称它作宇宙唯一的真理。这是说到真如自性的根源,佛经上「法尔如是」,它没有来由,本来就是这样。再看第二段,我们也把这个文念一念:
  【诸佛悟之,则三身圆显。众生迷此,则六道循环,虽迷悟之有殊,而心性之无别。故古德云,指虚空世界,悉我自心。】
  到这里是一段,这一段跟我们讲法界的起源。法界,诸佛菩萨所住的叫一真法界;迷失自性的众生,他所居住的叫十法界。「十」我们要明了,它不是数目字,「十」代表无尽,它是表法的意思。《华严经》上用十表法,《弥陀经》上用七表法,都不是数字,表无尽。密宗教典里面常常用十六表法,这是我们在大经上常常看到,它是表法的数字。我们在经上看到二十一,像《无量寿经》讲二百一十亿都是表法,不是数字,数字二百一十亿不多,它是代表大圆满。所以无量无边的法界,迷了就变成无量无边的法界。这是说法界怎么来的,文字也不多。
  “诸佛悟之”,「悟」就是前面讲的心性,一念自性,自性的体用。《华严经》的经题「大方广」,就是自性的体、相、作用;大是讲性体湛寂,方是讲现相,广是讲作用,方广两个字就是此地讲的虚灵。明白这个事实真相,彻底了解事实真相,这就是悟,这个人我们就称他作佛,所以「诸佛悟之」。悟了以后他们的生活状况,下面讲“三身圆显”,「圆」是圆满,没有一丝毫缺陷;「显」是明了。「三身」是法身,法身与一念心性的体相应,湛寂相应;报身与现相相应,应化身与作用相应。这是诸佛如来、诸大菩萨明白了,他们的生活状况。看看人家过的是什么生活,人家那个生活是三身圆显。法身就是我们今天讲,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明了,不但是明了,整个融合成一体。
  下面说“虚空世界,悉我自心”,这个境界是证得法身,证得清净法身。谁能够肯定契入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是自己一心变现出来的,你能够入这个境界,你就证清净法身。入这个境界看一切众生都是自己,所以你慈悲心自然现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你爱护众生、关怀众生、帮助众生绝对没有条件,如果有条件你还是迷,你没有觉。左手有痛痒,右手来帮它搔搔,还要去感谢它吗?还要谈条件吗?谈条件就不知道,左右手是两个,他说我不是你,两个分得清清楚楚,谈条件;知道是一体就不谈条件,没有条件了。无缘大慈,无缘就是无条件,你对待一切众生的关怀、爱护、帮助是没有条件的。为什么?尽虚空、遍法界是你自性变现,一体。不但对有情众生,对人、对一切动物,他从内心里面流出来真诚的爱心,不见性的人没有;不见性流出的爱心,是从情识里流出来,不是真的;真诚心流出来,连一些动物都感动。
  我们不了解事实真相,用的什么心?虚情假意。根本不晓得真心是什么,你怎么会用真心?唯有佛跟大菩萨知道,权教菩萨以下都不知道,没有见性,没有见到真心,他怎么会用真心?只有见到真心的人,他才会用真心,他的三身才圆显。什么叫报身?报身是智慧身,智慧的生活。我们凡夫,凡夫生活在烦恼当中,烦恼则生活在忧患之中。觉悟的人他生活在智慧之中,他过的生活是高度的智慧,圆满的智慧,他跟我们不一样。这种生活与在社会上地位高下不相干,贫富贵贱不相干,有些过高度生活的人,圆满智慧的人,在世间是讨饭作乞丐,所以他跟贫富贵贱不相干。有些菩萨示现人王、天王,有些菩萨示现乞丐,贫穷乞丐,多自在!世间人把贫富贵贱看得那么严重,想尽方法去争取,佛法看一律平等。为什么?自性变现的。现富贵相大自在,现贫贱相也大自在,决定没有差别。这个味道谁能懂得?不觉悟的人你给他讲,他永远想不通。为什么想不通?想就不通,他不想就通。「想」落在意识里头,那怎么会通?你怎么会了解事实真相?离心意识,离思议,不思议就通达、就明了,三身圆现。应化身就是帮助一切众生,这是大慈大悲落实,今天的话讲落实;他真的去做,他不是空口说,不是在讲理论,他真正是做到,这是佛与法身大士、与大菩萨们。
  “众生迷此,则六道循环”。迷得深的是六道,迷得浅的是四圣法界。十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佛,佛是天台家讲藏教的佛、通教的佛,都没见性,迷得浅的。这个地方讲迷得深的,六道轮回。这说明一真法界怎么来的?十法界怎么来的?六道怎么来的?迷悟不同。悟有浅深不同,所以菩萨有五十一个阶级,悟的浅深不一样;迷的厚薄也不一样,所以有六道的不相同。六道里头每一道,这些众生生活状况也不相同,跟迷的浅深有差别、有关系。同样是在人道里头,为什么有一些人一生过得很幸福,有一些人过得很辛苦。法相唯识里面告诉我们,同生人道是「引业」,牵引着你到这一道来受生,这个业力叫引业;生到人道,你一生的受用叫「满业」。两种业力不相同,我们同生人道,引业是相同的,这一生的受用不相同,满业不相同。满业是指什么?宿世所造作的善恶不一样,你修善你这一生得福报,作恶这一生过得就比较辛苦。然后才知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谁定的?不是别人定的,自己定的。所以真正明白事实真相,才懂得自作自受,这是事实真相。
  明了事实真相,我们就一定要断恶修善,这就自作自受。我断一切恶,不善的果报自然就远离;我修善,一切善福它自然就会来,你这一生享福。更应当与佛结缘,与众生结法缘;与佛结缘,生生世世觉而不迷,我们学习境界才不断向上提升,才会有进展。如果不肯与佛结缘,不肯与众生结缘,你福报享尽,你造作恶业,福享尽了你就要往下堕落,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跟佛结缘,接受佛菩萨的教诲,这个人有福,真正有福。他在有福报的时候,他会全心全力去修福,于是他的福报永远享不尽,愈积愈多,佛常常教给我们积功累德。我们看看诸佛菩萨示现给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是一切有情众生当中福报最大,到如来果地智慧福德都圆满,
 楼主| 发表于 2016-7-10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凡是真能发挥大作用都是虚的。所以用心心要虚,心里头不能有东西,六祖惠能所讲的「本来无一物」,高明到极处。我们为什么比不上他?我们心里头有一物,这就坏了。有一物怎么样?不灵。灵是智慧,无一物是智慧,灵!所以他跟五祖忍和尚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为什么?心虚,虚就灵,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对人对事对物心里头乾乾净净、一尘不染,这是真心起用,就是「湛寂虚灵」,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这四个字我们如果真的得到会用,那恭喜你,你就是法身大士,你就是悟智,你觉悟。你悟了你就是诸佛,你所得到的是尽虚空、遍法界,你得到的是全部的。为什么?虚空法界是自性变现的,你见性了,尽虚空、遍法界是你的受用。
  底下讲他显现的是“三身圆显”。三身第一个是法身,「法身」是什么?后面讲「虚空世界,悉我自心」,这是法身。到那个时候你肯定了,为什么?你看清楚了,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正如同我们一般人作梦,在梦中忽然觉得我现在在作梦,整个梦境都是我自性变现的。梦境是妄,能现的心是真,所现的相是妄,全真即妄,全妄即真,真妄不二,真妄一如。如果你从梦境里头醒悟过来,我们现前虚空世界不就是这个样子吗?一悟一切悟,可是诸位要晓得,一迷一切迷。「报身」是什么?报身是智慧,般若智慧现前,对于虚空法界、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明白,这叫报身。「应化身」,我们今天这个身体是应身,佛有应身,我们也有应身。不一样的是什么?我们的应身是业报感应,六道里面善恶果报感应,它也是应身。佛菩萨的应身跟我们不一样,佛菩萨是应众生所感而现身。你才晓得诸佛菩萨现身是「依他起」,这个「他」,当然最根本的他是自性,另外一个他就是众生之感。众生有感,如果没有自性不能现身;有自性没有感,佛也不现身,所以佛菩萨现身那个感是两个,自性跟众生之感。我们现身也是两个,也不能离开自性,离开自性怎么会有身?这不可能,根源。但是我们有自性,如果没有善恶业报也不能现身。所以我们的身是业报应身,诸佛菩萨是众生之感而应的身,他自己的业报已经消除,业障消尽了。
  法身就是虚空法界,报身是圆满的智慧,应身是大德大能。虽然应现,他与自性的体、德完全相应,这是佛菩萨示现在我们世间,跟我们生活在一起,天天教化我们不一样的地方,跟众生不一样的地方。他与湛寂虚灵相应,我们凡夫纵然做佛的学生,跟佛学习不能见性,我们的心行跟湛寂虚灵相违背,道理在此地。然后你才明了,佛菩萨慈悲是我们说他慈悲,他有没有慈悲的念头?没有。他要是有慈悲的念头,他是凡夫,他起心动念了,他跟湛寂虚灵就完全相违背。慈悲是我们说的,我们眼睛里看到他慈悲,他没动过心、没动过念头。我们千万不要以为佛菩萨起心动念,跟我们一样,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把佛菩萨看作人,把他贬低了。这就是我们常常用自己的心去度别人,也去度量佛菩萨,所以佛菩萨的境界,我们永远没有办法想像得到。
  这个地方好,一开头就把纲领告诉我们,这才是我们修学的大根大本。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如果我们要把它说穿,这部大经自始至终说的什么?也不外乎「湛寂虚灵」四个字,就说尽了。落实那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一真法界与十法界里头,所有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这四个字。圣凡之别就在迷悟,悟了这是一真,一真法界;迷了则有六道循环,我们讲六道轮回。可见得六道之体是湛寂,六道之用也是虚灵,我们是迷了,不知道它湛寂,我们被污染,不清净,不知道它虚灵,我们失掉平等。《无量寿经》经题上教得好,清净平等,清净与湛寂相应,平等与虚灵相应。由此可知,我们修学从哪里学起?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我们用清净心。清净心是不动感情,心里头确确实实没有七情五欲,你就不受染污,你就与清净相应。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五欲,诸位晓得,财、色、名、食、睡。你心里头没有,事没有妨碍,事事无碍,心里头决定不能够有这个东西,你心清净与湛寂相应,这佛菩萨。在日常作用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对人、对事、对物平等,没有分别心、没有高下心,平等,这就是虚灵。我们能用这种心态,这是基本相应,然后你在佛法里,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没有不成就的;然后才体会到佛讲「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我们今天在平等法门里面,为什么产生有高下?就是我们与清净心、平等心差别很大,也就是不相应的幅度太大了。不相应的幅度大小、差别,也是各个人不相同,佛家常讲利根的人差别幅度小一点,钝根的人差别幅度大一点。如果用九法界来说,菩萨差别最小,声闻、缘觉差别又大一点,差别最大是三恶道的众生,道理在此地。不明白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修学虽然很用功,费许多的时间、许多的精力,可是依旧功夫不得力,不知道不得力的原因在哪里?这对在修学给我们带来最大的困惑,我们很想成就不能成就,很想相应总是不相应。于是我们就体会到,佛教给我们读诵大乘,这有道理。佛又劝我们要亲近善知识,我们读诵,靠读诵悟入,实行没问题,时间长,不一定到哪一天你才开悟,才大开圆解。如果遇到善知识,他来诱导我们,他给我们讲解,会把我们开悟这个时间提前,好处在此地。譬如原本你自己读诵需要十年开悟,遇到善友你五年就开悟,时间上节省一半;利根的人更快,一、二年他就开悟。什么叫开悟?与湛寂虚灵相应,这个利益是真实的利益。迷悟虽然不同,心性没有差别,心性不随迷悟,心性的体用都不随迷悟,所以它不变;觉悟的时候,心性的体用是湛寂虚灵,迷惑的时候,心性的作用还是湛寂虚灵。
  再跟你说法界在哪里?法界根本没有,前面讲「无相无名」,真的。这个意思很深很深,要很细心的去体会,你能体会到一分你有一分受用,体会到两分你有两分受用,这是真正做功夫,世间人讲真正做学问。真如本性不随迷悟,可是它在起作用的时候,悟它就显,
 楼主| 发表于 2016-7-10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迷它就不显,不是说悟了它就有,迷了它就没有,没有这个道理。说法很难讲,佛法讲迷了就失掉,失掉是比喻话,不是真的,哪里是真的失掉?没失掉。楞严会上世尊告诉波斯匿王,真心自性就在你六根门头放光动地,你不知道。这是说明虽迷它并没有失掉,所以我们叫迷失,你不认识它等于失掉了。但是虽迷,它照样起作用,在眼它是见,在耳它是闻,悟是这个作用,迷还是这个作用。可是迷悟你的感受不一样,悟是清净、平等、觉,迷恰恰与这个相反,迷是污染、是不平等、是不觉。
  古德这一句话是真话,「虚空世界,悉我自心」,自心就是自己的本性,前面讲一念自性,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的一念自性。这个意思在梦境当中比较容易体会,你在作梦的时候,整个梦境岂不是一念自性变现的?整个现象就是一念自性。我们自己悟入,自己的天下太平,会不会受别人的牵连?跟诸位说,不会。什么人会受别人牵连?迷人会受别人牵连,悟的人不受;天下大乱他不乱,世间污染他不染。如果天下乱他也乱,世间染他也染,这个佛学了还有什么用处?有什么好处?佛法可贵之处在此。所以这是九界众生一定要学习的;换句话说,必须要接受佛教育。
  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居士所谓,「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需」,他的话说得正确,只有真正懂得的人才晓得,不懂得的人不知道,哪里晓得佛法这么重要!社会大众不了解佛法,把佛法看轻了。这个世间问题很多,大家都在思考想解决这些问题,有没有办法解决?不能够。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是佛法,但是他不知道。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很深,真实不虚。我们怎么学习?就在日常生活当中细心去体会,渐渐落实,做的方法就用《无量寿经》经题上这个原则就好,「清净平等觉」;以清净心、平等心处事待人接物,你自然就觉悟。我们今天功夫使不上力,就是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还没有用清净心、平等心,你功夫使不上力。经本展开在面前意思透不出来,不但经本意思透不出来,古大德注解摆在面前意思也透不出来。你要问什么原因?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接触一切人事物没有用清净平等,你果然用清净平等,你就觉了,觉了一展开无量义。别说佛经无量义,注解无量义,你拿小朋友念的幼稚园课本,小猫叫、小狗跳也无量义,小猫、小狗跟你讲两、三个钟点,也讲得津津有味。为什么?没有一法不与湛寂虚灵相应。
  昨天在《华严经》上讲的两句话,「不生不灭、不来不去」,这经上只讲了八个字。《中观》里面讲十六个字,又加上一个「不常不断、不一不异」,意思就更明显一点。诸位细细想想,还是湛寂虚灵,意思完全相应,说法不一样,从另一个方法来讲,只要我们听清楚、听明白,契入了,就入解脱门;解是解开,解什么?把我们的迷惑解开;脱是什么?把我们一切的虚妄脱离;这就是入佛的境界,入佛的境界就是明心见性。这一段是说明法界的起源,法界从哪来的?怎么回事情?我们要搞清楚。确实现在世间许多科学家讲的,用隔靴搔痒这个比喻都太过分,实在讲差得太远太远了,他们所讲的连边际都没有摸到,怎么能解决问题,只给世界带来更多的麻烦、更多的纠纷。佛讲得没错,愚痴,没有智慧之过。底下这一段文字比较长一点,我们把这一段念下来:
  【考善恶报应并是惑心。既本一心而贯诸法。】
  这是佛陀教学的原理。
  【故我佛法门,惟以心为道也。华严经云,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蕴,一切世间中,无不由心造。】
  这是《华严经》上一首偈子,这首偈子很有名,古大德常常引用,不读《华严经》的人也很多人知道这首偈。
  【起信论云,有法,能起摩诃衍信相。】。
  “摩诃衍”是梵语,就是大乘,翻作大乘。
  【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皆此意也。】
  这是引经论来做证明。
  【是则地藏菩萨所云,一切诸法,从心所起,与心作相,和合而有,共生共灭,同无有住以一切境界,但随心所缘,念念相续故,而得住持,暂时为有者,正所以示此心地法门之指尔。】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这段说的是什么?佛法的根源。佛凭什么说法?依据什么来教化一切众生?这是佛法的根据。不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为我们讲经说法根据这个,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为无量众生说种种法也不离开这个原则。佛家教学理论的渊源,你要把这个渊源认识清楚,你才承认佛家所讲的法叫正法,这个正字的标准你才会有个概念。通常我们讲佛法是正法,什么叫正、什么叫邪?邪正怎么讲法?邪正标准在哪里?此地文字不多,跟我们说得很清楚。“考”是考察,仔细去观察,“善恶报应”,十法界里面的事情。“并是惑心”,迷惑,「惑」就是佛法常讲的无明,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无明变现出来的。所以破无明这才见法身,脱离十法界,到一真法界。
  可是说这些话我们要懂得它的真实义,开经偈里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些话你不能坐实。你如果坐实,超越十法界,真的有个十法界可以超越,真有个一真法界可以能够得到,你就又错了;你存这个念头的时候,你永远出不了十法界,你永远不能契入一真法界,所以你要从言语文字里面体会它的真实义。实实在在讲,没有十法界也没有一真法界,但是这个说法众生听到会吓到,这是跟你讲真的。前面不是讲「无相无名,绝思绝议」,那是真的,但是我们凡夫听了这个说法,哪个不害怕?我们怎么办?佛的说法就善巧方便,高明,有六道、有十法界、有一真法界,这是对初级、对中级说;对高级不是这个说法,虽然也是这个说法,意思不一样。无明变现的,也就是你迷了才有这个现象。
  “既本一心而贯诸法”,这是原理。诸法包括世出世间一切法,是一念自性变现的,这就是「一心而贯诸法」,诸法哪有不圆融的道理?你说你不能度一些外教,没这个道理;你不能度邪恶,也没这个道理。为什么外道可以度、邪恶可以度?佛菩萨能降伏毒龙,毒龙是什么?贪嗔痴,
 楼主| 发表于 2016-7-10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毒龙。为什么他们遇到都没有困难?他懂得一心而贯诸法。这句话你们听懂没有?你只要用一心,所有一切法都贯通了。我们今天不能通,就是三心二意,所以你不能通。一心现一切诸法,我相信大家知道,《华严》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唯心所现那是一心,一念自性,现十法界依正庄严,现一真法界,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一念心性现的。我现在用一心,一念心性所现一切诸法贯通。换句话说,世出世间法你没有一样不通达,全通了,一心就贯通。
  佛法的修学,我们在古人传记里,不要说古人,距离我们近一点,倓虚法师《影尘回忆录》,它里面记载一个晒蜡烛的和尚,叫什么名字?持律法师。这个人,阿育王寺拜释迦牟尼佛的舍利,拜三年他就悟了,一切就通了。他是个没有智慧、没有念过书,其笨无比的一个人,在道场没人瞧得起,后来居然能做讲经说法的法师。他为什么会有这个能力?三年拜佛一心现前,一心能贯诸法,所以一切经典他拿到手上没有困难,他都通达。古代大家晓得禅宗惠能大师不认识字,他听五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贯通了。你们展开《金刚经》,五祖给他讲多少?四分之一都不到,没讲多少他就明白贯通。为什么?一心。他平常对人、对事、对物就用清净平等心,所以一接触、一听他就明白。
  我们今天修学,什么最重要?一心最重要。特别是修净宗,《弥陀经》上告诉我们,我们修学的目标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净宗的功夫就这两句话八个字;一心不乱就跟湛寂相应,心不颠倒就跟虚灵相应,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它会叫我们功夫得力。明白了你就能放得下,我们今天为什么放不下?放下的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三心二意。为什么不能?对于这个道理没透彻,不知道。这里头真实利益你要是明白清楚,你处事待人接物你会用一心,你会用真心。所以我们的修学这才真正了解,修学的关键在乎你会不会用心,这个心是讲真心,这个心是讲一心。果然会用真心、会用一心,一心里面所含的内容就是尽虚空、遍法界。这个讲法讲得很抽象,我们很不好懂,我们初学必须要把它的纲领抓出来;我们在修学里提出了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个大家好懂。这十个字在一心里面,一心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决定是这十个字。
  这十个字诸位要晓得,这十个字是一贯的,正是《华严经》上所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譬如我们讲真诚,真诚里面就有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少一样不是真诚;说清净,清净里面一定有真诚、平等、正觉、慈悲,少一样也不叫清净。「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说了十个字,实际上是一桩事情,这叫一心。由此可知,诸佛菩萨无非是「一心而贯诸法」,所以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他的知见是正确的,一点错误都没有。佛告诉我们,这个事情并不希奇,他有我们也有,一切众生个个不无。佛心清净平等,佛并没有说我有智慧,你们愚痴,我很高,你们很低,没这个念头;我有你也有,我悟了你在迷。我悟了,我的智慧没有增加一点点,不比你多;你迷了,你的智慧并没有比我少一点点,我们完全是平等的,所以佛的高下心没有了。他认识这个事实真相,虽迷并没有失掉,虽悟也没有增加,不增不减,这是事实真相。
  所以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心态就这五句十个字,处事待人接物在事相上:「看破、放下、自在、随缘」这八个字,我们用「念佛」做一个总归结。为什么?不念佛你不能得到真实究竟。怕的是你再一次生死,一个隔阴之迷,又迷惑,又麻烦了。我们如何能保持不再迷、不再退转,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到极乐世界。能不能去?决定能去。为什么你这么有把握?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一心贯之,怎么不能去?信心充满了。回到极乐世界我自己家,自己家怎么不能回去,哪有这种道理?你信心才足,你才能决定往生。一般人不能往生,那是阿弥陀佛的家,不是我的家,恐怕阿弥陀佛不让我去,我自己造的罪业太重,恐怕阿弥陀佛拒绝我。他怀这个念头,不是阿弥陀佛不欢迎,他自己不敢去,这没法子,佛不会来拉你去。道理、事相,都要搞清楚、搞明白。「一心而贯诸法」,佛就凭这个说法。
  “故我佛法门,惟以心为道也。”这一句话说出来。佛道是什么?或者佛法是什么?我们遇到人家问,总能说得上来,要能说得人家听到点头,说话要有技巧、要有方便,要说得人能够听得懂,如果说的法人家听不懂,你不就白说了。他是什么程度,浅的程度我们用浅显的话来说,深的程度我们说深一点不碍事,他能体会;浅的人不能深说,深的人也不能浅说,浅说他瞧不起,佛法原来是这样,他轻慢了,应机说法,你要懂得观机。一面说一面还看他的表情,他能够领悟多少,看到他不能领悟,马上就改成浅说。昨天晚上这段经文,你们想想看,你们看清凉大师注解,要照那个讲法不好懂,讲得有没有错?没错。可是你对现在人讲的话,愈讲叫人家愈迷惑,我们就换一个方法来讲,大家就好懂了。所以应机是活泼的,非常灵活。佛讲经,孔老夫子教学,可以说有个共同的原则,「就近取譬」,譬喻愈近愈好,愈是现前的愈好,大家很容易理解。现在科技很发达,科技的常识几乎人人都有,能以这个做方便一说,他很容易就体会到。
  一切法真的是「不生不灭」,真的是「不来不去」、「不一不异」,都是真实、真相,谁能看得出来?如果佛不说,我们决定不能体会。佛说了之后我们细心去观察,细心去体会,才知道佛讲的话有味。我们从这个地方得到解脱,解脱是什么?我们明白了,明白就是看破,明白之后这才放下。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舍掉,恢复到一心,恢复到清净,这是你真正得佛法受用。所以佛法总纲领、总原则、总根源「以心为道」,现在人讲,学术界里讲「唯心」、「唯物」,他们讲的唯心不是佛家讲的这个心,佛家讲的心他们不知道,宗门说得好,「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世间人讲的心意思很浅,
 楼主| 发表于 2016-7-10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把什么当作心?能够思惟想像他认为那个是心,那个东西是什么?在佛法讲第六意识。唯心、唯物那个心是讲第六意识,不是真心;别说真心,他连第八识都不晓得。阿赖耶识比第六意识殊胜太多,几个人懂?所以说佛法是唯心,实在讲他们概念里面依旧是错误的。
  佛法里头讲的心性是真不好懂,你真懂得,就是我们常讲你看破了。看破哪有不放下的道理?你还没有放下,准定没看破。为什么?你不识货。所以真正看破是决定放下,没有不放下的。再给诸位说,真正放下的人是未必看破,真正看破的人是决定放下;放下是事,看破是理,事上完全做得很圆满,理未必通达,理真正通达事哪有不圆满的道理?这是我们一定要明了的。我们自己的功夫,要常常勘验自己的功夫,我们才会有进步,好像读书要常常参加考试,来检验我们自己的成绩。佛法修学的成绩是什么?放下;这是你的真功夫,这是你的成绩。如果觉得我今年比去年放下不少,表示你有进步,你智慧开了,你多看深入一层,你就又放下一些。要不断的放下,彻底放下,放得乾乾净净,那是什么境界现前?湛寂虚灵圆满的现前。由此可知,我们今天所放下的是湛寂虚灵里面的障碍,统统放下之后,这四个字圆满现前就圆成佛道,你就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是佛说法的根源我们知道,我们对于佛法信心才坚定,决定不会改变,会改变是你对这个道理没搞清楚,你不晓得佛是根据什么说法的。
  下面引用《华严经》上一句偈子来证明。佛说“心如工画师”,「工画师」我们今天称画家,会画画的画家。画家的画是怎么画出来的?先是心里头有,然后他才能画得出来。我们中国古人画竹,胸有成竹,你心里头没有,你怎么能画得出来?你能画得出来是你心里头有。“造种种五蕴”,「五蕴」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法。五蕴是一切法的归纳,我们用相宗的《百法明门论》来说,诸位就很清楚、很容易体会。五蕴展开是百法,百法归纳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观世音菩萨在《心经》里面讲「照见五蕴皆空」,这是把事实真相看出来,见到了。也就是见到世出世间一切法,真相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的真相。我们真正用功的人,宗门教下都不例外,修行的纲领原则,佛法里面讲总持法门,我们今天讲纲领原则,就是「作观」。观是什么?日常生活当中念念去观察,你在一切事物里头看到不生不灭,看到不来不去,你就恍然大悟。你在作观的时候,这是宗门里面讲「疑情」,你没契入这个境界;疑情不是怀疑,是做这种功夫而没有入这个境界,这时候叫疑情。我看一切法在面前,眼所见的、耳所闻的、六根所接触的不生不灭。
  不生不灭怎么观法?《金刚经》上教给我们「如露亦如电」,行,用这个方法行。现在大家喜欢照相,我常常用这个比喻,照相按快门,整个现象就是那一刹那,你再按一次,第二个刹那跟第一个刹那决定不一样;你说我在这不动,现象在现前,大家也不要动,我按第二次,其实不一样。为什么?每一个人细胞新陈代谢不相同,念念都在新陈代谢,怎么会一样?我们人不一样,前一念跟后一念不一样。物也不一样,物也改变,物体里头我们晓得,原子、电子、粒子集合而成,它里头也产生很大的变化。我们昨天用光波来做比喻,亿万分之一秒里头已经起变化,所以说不生不灭;不生不灭的意思是生灭同时,它的速度太快,我们已经没有办法看到它的生灭,但是它还是有生灭现象,这是讲真相。所以有是幻有,它不是真有,真就不变,它会变,它变的速度那种快,我们没办法想像,这是不可思议。所有一切境界相都在变,决定没有不变的。什么不变?湛寂不变,湛寂是体,虚灵不变,虚灵是智慧。除这个之外,没有一样不变的,凡是变的梦幻泡影,凡是变的了不可得。不可得自己起个妄想要去得,妄想是能得的心,就是妄想都不可得,你还有什么东西放不下?
  最近有许多人讲明年经济更要衰退,可能经济总崩溃,你听了怎么样?感觉到恐慌、恐惧。我听了怎么样?不可得!兴旺不可得、衰退也不可得,你心是平的。怎么过日子?佛教我们修福,只要你有福报,兴旺的时候你有福,衰退的时候还是有福,你不懂得修福就错了。所以当你现在有力量的时候拼命修福,你才懂得有福的人走到阿鼻地狱还享福,这都是跟你讲事实真相,你要是不明白、不相信就没法子,所以一定要修福。福怎么修?布施。不要等到经济总崩溃,你那一大堆钞票变成废纸,想修福也修不成,这很可惜!所以一定是抓住机会及时修福,你的福报就享不尽。佛给我们讲的都是事实真相。
  “一切世间中,无不由心造。”前面两句是比喻,后面两句在说法,佛法。有情世间、器世间、正觉世间,这就是说出世出世间法统统是心造,唯心所现,这是心造的。唯识所变那是讲各人受用,你的受用不同是你的妄想变现的,离开妄想分别执着,你的受用是相同的,那是最殊胜的受用。我们也可以说,唯心所现就好比讲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是最美好的;而唯识所变,我们要把自然生态改变,随着自己意思去做,那就跟原来的生态环境有差别,你的享受落到情识里面去,你有好恶;自然生态里头没有好恶、没有情执,那是真实智慧。我们今天看看人家庭院,树木自然生长得好,他偏偏剪,剪成各种怪里怪样子,破坏了自然的生态,他自己觉得很美。可是我们到原始森林里面去看,觉得原始森林之美超过人工,人工怎么样尽心去雕琢比不上自然。真正能够欣赏大自然,这是高人,喜欢雕琢的是俗人,雅俗不同;世俗人喜欢人工,高超人喜欢自然,回归自然。
  诸位同修在此地修学,我听说外国的使馆,是需要你们在新加坡拿到准证两年之后,到国外旅游签证就很容易拿到。拿到之后我们可以组团到澳洲、纽西兰,去欣赏那个地方还没有被破坏的自然景观,不一样,到那个地方真的流连忘返。我在澳洲柏斯小城的道场,我看了很喜欢。他们三位法师到这边来访问我,他们有一块土地面积很大,九十六英亩,
 楼主| 发表于 2016-7-10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几个人住在那里。他们的佛堂、寮房,连马路都是自己建,没有找工人,我看了很佩服;出家人自己动手、自己做,修路,建个佛堂。一个人一个小的寮房,不连在一起,这个寮房到那个寮房走路要走五分钟。过原始的生活,里面没有灯,晚上点蜡烛。一个房间多大?很小,如果算平方米的话,大概只有六、七个平方米,那么小的房间自己建的,很有味道,过原始生活。与山上野兽为伍,因为附近有打猎,野兽也很聪明,这个区域是保护区,人家不敢进来打猎,野兽都跑到保护区来,共同生活,有意思!所以一切回归自然,保持原来的状貌,比人工雕琢要美得太多。
  世出世间一切法我们要懂得、要认识它的真相,它是由心造的,这是举经做证明,佛说法是以这个为依据。论是菩萨造的,《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造的,菩萨也说“有法,能起摩诃衍信相。”他说「有法」,有方法能够令人生起大乘的信相,大乘起信;相就是生起信心的一个表现。人迷有迷的样子,觉有觉的样子,信有信的样子,不信有不信的样子,「信相」就是生起大乘的那个样子,那种形相。“所言法者”,什么方法能生起大乘的信相?“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心」不是意识心,就是前面讲的一念自性,跟《华严经》上讲「一切世间中,无不由心造」,那个心是一个意思,这菩萨说的。你对于一切世出世间法明白,你的信心就生起来。生起信心的现象是什么?要用现在的话说「回归自然」,不再搞人工的雕琢,不再搞这个,回归自然。
  宋朝朱夫子读书诗里讲「绿满窗前草不除」,那是什么味道?现在修剪得整整齐齐的,人家随它自己长,这两种味道可以去品味品味,两种味道。两种味道就能看出两种不同的心相,心不同;一个心是完全平静,清净平等;一个心里头有分别、有执着,有严重的情执。你一看这两种人心情、心态、性格,一看就了然,就明白。所以高人无心,无心就是没有世间这种心态,没有世间人这一些妄想、分别、执着,他无心。无心那个心是真心,决定没有丝毫造作,没有丝毫意思,所以这个心应用是没有障碍,叫无障碍的法界;因为他一心贯通诸法,所以无障碍。众心的心,起心动念妄想、分别、执着,在无障碍法里面自己制造许许多多障碍;障碍本来没有,是自己妄想造出来,这叫自作自受。种种障碍里面就现了无量无边的罪业,所以众生苦从哪里来的?搞清楚,我们搞清楚必定超越、跳过;我把这个念头息掉,这苦就没有了。
  这一点我们同修要特别注意,一个人不管怎么精明、不管怎么能干,必定受人家的摆布,你自己做不了主。什么时候?到你快死的时候。你全身一点力气没有,人家把你翻过来你转过来,倒过去你就倒过去,你有什么能力?你不是完全受人控制、完全受人摆布?你才晓得那叫真可怜!谁能逃得过这一关?特别是一生在世的时候跋扈欺负别人的人,你到临终的时候,你的冤家对头都来,你能不受人家摆布吗?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要警惕,我们绝不受人家摆布,生死自在,预知时至,不要生病,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绝不受人控制,你得大自在!能不能做到?能做到。凭什么能做到?一心就做到。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无心就做到,有心就做不到。有心造业,无心不造业;无心是随缘,有心是攀缘;无心是随其自然,有心是要自然随顺我的意思,你就不能不随顺别人的意思,那就很麻烦。我不要求别人随顺我的意思,我就可以摆脱不随别人的意思,自己才做得了主宰。大乘教里面给我们的启示太多太多,怎么能不读?经论都有这个意思,证明他所讲的有理论依据,有圣教做依据。
  再看这部《地藏经》,“是则地藏菩萨所云”,这地藏菩萨讲的。“一切诸法,从心所起”,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个「心」我们要把它辨别清楚,可以看作真心,也可以看作妄心。「一切诸法」,如果诸法是说一真法界的诸法,就是唯心所现;如果说是十法界里面的一切诸法,那是唯识所变。唯识所变还要有一个唯心所现,如果心不现你怎么变,你就没得变,心现了以后你才能变。就像我们花草树木一样,花草树木本来就有,那是譬喻唯心所现,你去把它剪成自己喜欢,那是唯识所变。唯识所变还要依据唯心所现,心不现,这个地方没有树,你就没得剪了。“与心作相”,佛才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就是识,就是识变,特别是讲十法界、六道,所有的相都是众生妄想变现的。我们生活的环境有善有恶,善的境界从哪里变现?善心所变现;恶的境界从哪里变现?恶心所变现。佛给我们讲大的区别,三善道、三恶道,这最明显的,你要懂得。大的区别如是,小的区别也不例外。
  我们跟人接触笑脸迎人,变现善境界,彼此都很欢喜;冤家对头你对他笑笑,他对你意思也就好转;极其亲爱的人每一天板着面孔看他,也会变成冤家对头,都在你那一念之间。你才晓得外面境缘,《灵峰宗论》里面蕅益大师讲,外面境缘没有好丑,你要懂得好丑在自己的心,你不要搞错了。你不懂得这个道理,你才会怨天尤人,你懂得这个道理,原来完全是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你才了解事实真相,你才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处世,这叫学佛菩萨。底下讲“和合而有,共生共灭”,这真的把事实真相说出来,这是经论里面所说,「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生灭是讲所变的相的生灭,不是所现;唯心所现的没有生灭,唯识所变的有生有灭,我们要把它辨别清楚。
  所以为什么诸佛的净土叫一真,真就是没有生灭、没有变化。为什么他不变?他不用识心,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着,所以他就不变。我们为什么会变?因为有分别、有执着。他们是随顺自然,我们是改变自然;改变自然则有生有灭,随顺自然不生不灭。所以我们错了,十法界里面,我们常讲九界众生,这是讲十法界,错了,总想改变自然,随顺自己的意思,大错特错!这个意念就是无明、就是迷惑。因为有这么一个意念,所以才变现出分别执着,落实在生活上是造业,造业当然就感得果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0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所谓善恶报应统统是惑心,迷惑。所以这种现象与心和合而有,共生共灭。
  下面这句话说得好,“同无有住”,但是这个大家不知道,几个人晓得?晓得这句话的人,醒悟过来了。「同无有住」,住是什么?用现在的话讲「存在」。无有住,同是虚幻而不存在,正是《金刚经》上所讲的梦幻泡影,哪里有事实?为什么说同无有住?下面解释“以一切境界,但随心所缘,念念相续故。”《金刚经》上比喻「如露」,如露是比喻相续,「如电」给你说明真相。虽是相续,诸位要晓得,相续相是前一个相跟后一个相只是相似,并不完全相同,前念跟后念相似,没有完全相同的,决定找不到,在一切人事物里都找不到,它的变化刹那刹那在变,速度快极了,永远不停。
  “念念相续故,而得住持,暂时为有”,这是我们凡夫所看的现象,把这个当作真有,它不过是暂时有。经论里面叫做幻有、妙有,「真空不空,妙有非有」。真空不空是说能现的心性,湛寂的心性是真空,为什么说不空?能现一切现象,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它能现,所以说它不空。「妙有非有」是讲所现的那些境界相,众生在识变,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变成无量无边的法界。「有」是妙有,妙有非有,不是真有,梦幻泡影。我们要晓得,我们现实的世界是什么?梦幻泡影,何必在梦幻泡影里头去造业?这就错了!你在梦幻泡影里面随顺,学佛菩萨「大作梦中佛事,兴建水月道场」。我们在这里建道场,要知道道场也是镜花水月,可别执着。这个道场我建的,我有好多功德,错了!梁武帝建了四百八十多座寺庙,达摩祖师说并无功德,你有什么功德?决定不能着相,不着相是功德,那你真的得大自在,一着相就错了,你就迷了。
  所以一定要学佛菩萨,「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作而无作是说你决定不执着,心地清净;无作而作,虽然知道是梦幻泡影,我们遇到这个缘还要尽心尽力的做,不能说不做。不做了,众生不得利益,为了利益众生我们要做,虽做不着相,所以作跟无作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众生的麻烦是做,他着做的相,据为己有,这个麻烦大了。佛菩萨做,做不着相,所以他舍弃干净俐落,连个念头都没有,这就是正确的。所以要晓得暂时为有,它是暂有,不是真有,不是永远的有。“正所以示此心地法门之指尔”,「指」是指归、也是宗旨。到这一段这是讲佛法的根源,佛依据什么说法?佛给我们说的是什么法?值不值得我们学习?这是关键。了解之后,真的大乘信相就生起来,热爱大乘,欢喜佛法,他真生起来;不了解这个真相,怎么劝他都是隔多少层。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地藏菩萨本愿经  (第三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录影室  档名:14-14-03
  请掀开经本,纶贯第一面倒数第五行,最后一句看起:
  【今且置悟,只论其迷。其天人修罗,循善品而轻升。地狱鬼畜,由恶业而沉坠。其坠之鬼畜,有轻重之分。而沉乎地狱,无大小之别。总由无明之颠倒,致有狱户之正边。故知凡夫由昧心源,而随妄念。妄造恶业,妄受苦报。不凭至圣之大悲,曷解倒悬之极苦。】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这一段为我们说明六道轮回的由来。六道确实有这么一桩事,这事怎么来的,根源在什么地方,我们要知道。在古代印度宗教非常发达,修学也确实有成就。世尊出世那个时候许许多多的外道,佛家讲外道是从理事来建立这个名词,决定没有轻视的意思,所以外道指的是心外求法,凡是心外求法的都称之为外道。如果我们学佛不懂得向自性当中求,也向心外求,那也是外道。这个道理我们要明了,名词术语的含义要清楚。这些人他们修定也有相当的定功,佛家讲世间禅定,四禅八定他们都得到了。许多宗教的修行人他们有能力往生四禅天,有能力往生四空天,在甚深定力境界里面,六道的情形就非常熟悉。他们见到六道状况不是推想的,也不是用数学推算出来,定中的境界是现量境界,亲眼所看,亲耳所闻。但是六道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形成?他不知道。就如同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个世间、这个社会、这个地球上,事事物物我们都看得清楚,我们都听得清楚,我们都很明了,可是地球从哪来的?地球上这些生命从哪来的?我们不知道。那一些外道的修行人对于六道状况就跟我们现前一样,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然的道理大家都想知道,正如同我们地球人一样,有许多科学家、有许多哲学家,他们观察来为我们解释,地球怎么起源的?生命怎么来的?他们有很多的说法。但是这些说法都是猜测,观察当中的推想,并不是事实。这种希求、欲望在我们佛法里讲,这是众生之感;他想知道、想明白,这个想就是感,佛菩萨就应。你不想,佛菩萨来跟你讲,你不要听;你很想知道,佛菩萨就来了。佛菩萨来到世间为什么?就是把这个所以然的道理,为这些众生讲清楚、说明白而已;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是佛法的教学。所以纶贯一开端先给我们讲法性的根源,然后再讲法界的缘起,法界是怎么回事情。
  第三段愈讲跟我们现在生活愈来愈密切,六道的由来。现在第一句话说“今且置悟”,「悟」的境界是佛菩萨的境界,是一真法界,是四圣法界,现在放在这个地方我们不谈,专讲六道。“只论其迷”,现在只说说迷的众生,迷失一念心性,我们迷了一念,所以才有多念。迷了自性,自性变什么?自性变成阿赖耶,我们就不叫它自性,叫它做阿赖耶,阿赖耶是迷了的自性的名称。其实自性有没有迷悟?没有,迷悟在人,这些经文我们要细细体会它的意思。六道是“天、人、修罗”,我们叫它三善道,“循善品而轻升”,轻重是佛法里面用的形容词,他修善就感得三善道的果报。人算是善道、修罗是善道,但是此地的修罗是讲人间、天上的阿修罗。而六道里面讲修罗还不算人间,讲天上修罗。世尊在《楞严经》上告诉我们,阿修罗六道里头除了地狱里面没有,其余四道都有阿修罗;天上有阿修罗、人间有阿修罗、鬼道有阿修罗、畜生道有阿修罗。所以佛在经上也常常讲五趣轮回,
 楼主| 发表于 2016-7-10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讲五道不说六道,讲五道就不说修罗,修罗在哪一道就归哪一道,不单独说。如果讲六道,修罗是单单指天阿修罗,人阿修罗在人道,这是六道修罗的一个说法。
  天道有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天是秉十善业道而轻升的。这个轻重说得很好,我们人在喜悦的时候、心情很好的时候,这个身很轻快;人在忧虑烦恼的时候,这一身就像重担一样,这是我们能体会得到的。烦恼忧虑时身体非常沉重,心情也沉重,身体也好像是有几百斤的样子。重它就往下坠,轻就往上升,所以人心善、行善,跟诸位说往上升,身心轻快,他往上升。单单修十善业道最高的生到忉利天,这些事实真相我们必须要知道。我们想在一生当中,来生、生生世世都得福报,你要懂得福报是从哪里来的。看到世间人有福报,他福报从哪里来的?福报是果,果必有因,所以你要找他的因。如果继续不断在修因,我们知道他来生还享福,后世还享福,他的福报享不尽。如果前世修的福报,这世享福迷了,不知道再修福,那就很可怜!福报这一生享尽没有了,来生没有福报。世间迷的人多,觉悟的人少,尤其善恶的标准你要清楚、要明白。《了凡四训》里面就讲得很清楚,什么是真善,什么是假善,什么是圆满的善,什么是偏在一边的善,什么是大善,什么是小善,这总得要搞清楚,自己才知道怎样修学。明白的人修大善、修真善、修圆善,果报圆满,这是事在人为。
  忉利天再往上,除了修十善之外还要修禅定、还要修四无量心。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你要没有慈悲喜舍,纵然行善最高也只能到忉利天,向上没分。于是我们想想自己的前途,要记住我们在人世间的时间很短暂,我们在人间一定要晓得就好像住旅馆作客,在这里观光旅游几天就走了,这个地方风景再美好你带不去,一草一木你都带不走,这是事实真相。诸位都知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来也空空,去也空空」,你们都知道,也都会说,为什么这个世间这一切诸法你还要留恋、你还要执着?这是对于来去空空事实真相你只会说,你并没有真正搞清楚,真正搞清楚你自然就彻底放下,起心动念、一切作为利益社会大众,修福。佛说得好「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我们就多做善业、多做好事,善业你会带走,带着帮助你超生、帮助你生天,你愈升愈高,道理在此地;你要是造恶,你就往下坠,愈坠愈下,这是一个觉悟的人跟迷人,他们的思想、见解、行为不一样。这个道理不难懂,在佛法里头最浅显的道理。
  你修定,定没修成,有一点定功还不到家,在佛法里面讲「未到定」。你比平常人是有定功,你比往上去色界天,你的功夫跟他差得很远,但总算是有点定功。你有慈悲喜舍,你才能够生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欲界上面四层天;福报一层比一层大,享受享福是一层比一层殊胜。你的欲没断,欲是什么?财、色、名、食、睡;换句话说,你对财色名食睡还有贪心、还有执着。但是执着、贪心愈往上去愈薄,虽然薄了,他不是没有,他有,像到他化自在天很微薄,他不能够超越欲界。对于欲的念头,定功深,完全伏住,财色名食睡在面前不动心,确实不动心;不动心,诸位要知道,不是你的欲断,不是的,伏住了,定功很深伏住;有这种力量你就生到色界天,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看你定功的深浅,定功愈深就愈往上超生。所以佛在经上常常教导我们,这个话讲得太多,学佛的人都听说过,经里常常读到过,「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你对这些东西要是严重的执着、严重的贪爱,你必定往下坠落。
  世尊教导弟子在这个世间建立道场弘法利生,要用什么心态?他老人家说得很好,「水月道场,梦中佛事」。道场有没有?有。月亮有没有?有,水里面,水里头月影子,你就晓得假的不是真的。告诉你道场可不可以有?可以,决定不留恋,有跟无是一不是二。佛事是什么?讲经说法,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这是佛事。再说贴切一点,我们自己的生活是佛事,生活是什么?表演给众生看,身做佛事,生活是佛事、工作是佛事,处事待人、一切应酬没有一样不是佛事,不仅仅是言教,身教,身语意三轮弘教。身语意三轮,法轮常转;言语是法轮,身体也是法轮,起心动念也是法轮,三轮教化。决定不着相,不但不执着,实在讲连分别都没有,你这样子才是即世间而超越世间,世间跟出世间没有界限,世间跟出世间是一不是二。事上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没有两样,这叫世间,心理上一尘不染叫出世间,出世间跟世间是一不是二。世间迷人贪着这些梦幻泡影之事,贪着那就住世间,那就没有办法超越。佛教导我们,教我们怎么生活、怎么修持。
  欲断掉了,断是伏断,不是灭断;如果是灭断他证阿罗汉果,超越六道;他叫伏断,他不是灭断,随其功行浅深有四禅十八层天的差别。这一类的众生,虽然欲他不分别、不执着,但是对于色没有放下。色是什么?色身。我们居住的环境,现在讲的是物质,认为这些万物是有的,还有微细的分别执着,没有把色放下,他出不了色界。到四禅天定功再往上提升,悟性也随之扩大,知道这个色不是究竟,于是对于这个色也不分别、也不执着,这样就生到无色界。无色界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精神的世界,纯粹精神的世界,没有物质、没有身体,这个舍弃掉了,在凡夫里面是高级凡夫。古印度的人做到,我们中国人有这个理想,没看到人做到。谁有这个想法?老子有这个想法,我们在《道德经》里面看到过,他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老子晓得,他说我有最大的忧患是因为有身体,没有身体多自在。无色界天人就是老子这个观念,他兑现了,他身不要了。
  也随其功行的浅深,无色界有四层天,达到最高的境界,非想非非想处天,经上讲寿命八万大劫。寿命怎么来的?他的定功,他的定力能支持那么久。但是这个定会失掉,八万大劫时间到了,他定功会失掉,失掉之后,他最高的地方不能再突破,那就又往下降,还是继续不断的搞轮回。而且谚语常说「爬得高、摔得重」,
 楼主| 发表于 2016-7-10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在经上讲四禅天以上的天人,四禅天跟四空天人多半堕地狱。他为什么会堕地狱?到定功失掉的时候,他毁谤三宝。因为他自己觉得,他到那个境界就是大涅槃境界,永不退转,不生不灭了,这一下还要退转,他说圣人所说的话靠不住,这是假的,我到这个境界还要退转;毁谤圣贤。谤法之过堕地狱,真是爬得高、摔得重。我们在六道里搞些什么?就是玩这些游戏,升到顶点又下来,然后不知道到哪一辈子,又爬到那里又坠下来,就玩这个游戏,玩得好辛苦。佛在经上讲「生死疲劳」,我们搞这个东西,这是大错特错!
  阿修罗,给诸位说,色界天没有阿修罗,无色界天当然更没有,阿修罗只在欲界,而且跟诸位说只有在欲界忉利天,夜摩以上没有阿修罗。阿修罗是怎么样生天的?修福。前世在人间修大福报,他人间福报没有地方享,到天上享福去。为什么称为修罗?修罗是梵语,意思是无端正,阿翻作无,修罗翻作端正,也就是说他的相貌丑陋,没有天人相貌那么端正。但是他的福报很大,这些福报怎么修的?布施。六波罗蜜里前面五种都是修福,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是修福。修福变成阿修罗,就是五种修福里头他只注重布施,他疏忽了持戒,更不能忍辱,福报大,福太大了!因为不能持戒、不能忍辱,脾气很大,贡高我慢,好胜心强,修福总是修在第一个;人家出一万块钱,我出二万块,一定把你压倒,这样的人他将来就变成阿修罗,好胜。所以享天福的时候,他好胜、傲慢的习气还是不断,在天上也常常搞斗争,也常常跟上帝打仗,搞得忉利天主也身心不安,他在闹事;这是阿修罗,要懂得怎样变成了阿修罗。但是诸位要知道,阿修罗的福报享尽那都很苦,为什么?他造业造得多。一般人没有那么大的福报,你造业造得少,你想造重业你没法子造。你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你杀人要偿命;他是个国王,杀多少人他也不要偿命,他福报大。所以福报大修福也容易、造业也容易,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我们要明白。这是讲三善道。
  人道状况,我们现在生在人道,这个境界我们亲眼所看见,人是秉五戒十善而得人身,你过去生中五戒持得好,没有毁犯,十善修得不错,这一生能够得人身。虽得人身,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遭遇不相同,祸福不一样。这些是什么原因?佛给我们讲这些是满业,满业就是善恶的果报。我们到这一道来投生是引业,引导你来投生。我们大家有这共业,共同的引业,过去生中都是修五戒十善,到这个世间来投生得人身。每一个人这一生受用不一样,是你过去生中修的善恶不相同,你因不相同,果怎么会一样?所以一生当中穷通祸福与别人不相干,「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我有福,别人能不能把我的福夺去?夺不去。你有灾祸你能不能免得了?免不掉,怎么样躲都躲不过,这是事实,自己一定要清楚。可是有没有消灾免难的方法?有。佛家讲得非常有道理,你命中注定的是因,转变之机在哪里?在缘;你能够控制缘、掌握缘、转变缘,果报就转变了。我有灾难的业因,但是我今天拼命修善,我不造恶,我把恶缘杜绝,善缘增长,恶的因不能现前。佛家教你消灾免难有一套理论依据,我们愈想这个理论有道理,我们信得过。人生在世中年以上要明白,年轻的时候迷糊,他听不进去,听不懂,年岁大了要清楚、要明白,决定要多做善事,帮助社会、帮助众生。
  尤其是现在乱世,乱世里头第一重要的事情,消除一切众生的误会,消除一切众生的歧见。如何在这个阶段里面建立共识,缩小我们思想见解的差距,这样才能够得到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一切众生互相尊重、互相敬爱、共存共荣。这是现阶段我们弘法利生的目标,因为这个阶段是大灾难降临的时候。佛讲经说法教导我们契机、契理,「理」是一念自性,也就是此地所讲的湛寂虚灵,我们与这个相应;「机」是现前的状况,现前迫切需要是什么,其余的我们暂时放下,先救命要紧,挽救世间劫难要紧。这个灾难迫在眼前,燃眉之急,刻不容缓,要加紧努力去做。我们这边的弥陀村,李木源居士日夜在操心,希望快快的促成,这是菩提心、菩萨行,我们要认识清楚。对于他们做的事情决定没有怀疑,决定没有嫉妒,全心全力去帮助他、协助他,他的功德就是我们自己的功德,成人之美就是成就自己之善。这个文前面讲过,「一心而贯诸法」,自他不二,不必样样好事都要我自己来做,你就有分别、有执着,你就错了!别人领头做岂不是更好?我们自己省多少心、省多少事,我们来帮助他,功德没有两样。这是天、人、修罗这三善道,依据他行善而超生的。
  再说地狱、饿鬼、畜生,这三道叫三恶道,“由恶业而沉坠”,「坠」是往下沉、堕落。这三道业因非常复杂,十善业反过来就是十恶业:身体造作的杀生、偷盗、邪淫;口里面妄语、两舌、绮语、恶口;心里面贪、嗔、痴,造作这十种恶业果报就在三恶道。极重的十恶堕地狱,中品的十恶堕饿鬼,下品的十恶,做十恶业比较轻一点的变畜生。十恶里面最严重的是心,意的三业贪嗔痴,贪嗔痴佛在一切经论里面把它说做三毒,所有一切的恶业都是从这个地方生长,三毒烦恼。佛家讲行善,善有善根,这个根能生一切善,那是什么?无贪、无嗔、无痴,叫三善根。反过来我们不就晓得贪嗔痴是三恶根,所有一切的恶法都从这个根生出来的。我们哪一个人没有贪嗔痴?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明,哪一个人没有三恶道的业因?实在讲,我们一般众生三恶道的业因力量强大,三善道的业因有,力量微弱,这是事实。自己要多想想,因有了,而且又这么强大,如果再加上缘,不要加多,加上小小的缘,三恶道去。外面境界的诱惑就是缘,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在这里诱惑你,你对它贪爱分别,饿鬼道的缘成就;看到别人有成就,嫉妒、嗔恚,想尽方法障碍破坏他,地狱道的缘成就;于一切世出世间法是非邪正没有能力辨别,祸福因缘摆在面前不认识,畜生道的缘成熟。
  我们冷眼观察这个世界,现在虽然都是人身,再过几年往哪里去,
 楼主| 发表于 2016-7-10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岂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吗?几个人知道念佛?几个人认真念佛?念佛的人这是最有福报的人。一心念佛,六道里头没有这个果报,不但六道里头没有这个果报,十法界也没这个果报,念佛的人果报在西方极乐世界。念佛的人决定要修十善、四无量心,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那个地方「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要想参加那个俱乐部,我们要上善;换句话说,我们要修上品十善,上品十善生天,我们再加上念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去。所以要真正想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除了信愿持名念佛,要修上品十善,你自己才有把握往生;我的条件跟西方极乐世界这些诸菩萨能相应,能够达到他的水平。所以念念要护念一切众生,我们读《弥陀经》,《弥陀经》本来的经题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换句话说,那是一切诸佛所护念法,那个方法,依照这个方法修行的人,一切诸佛所护念的众生,这是我们要学的。
  说到学佛,一切众生的心性跟诸佛如来没有差别,是一不是二,可是用心差别就大,所以我们要学佛菩萨的用心。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起心动念立刻要冷静想想:我这个念头像不像佛?像不像菩萨?佛菩萨应不应该有这个念头?修行从这个地方修。念头才起来,觉得这个念头不对,佛菩萨不可能有这个念头,我们的妄念赶紧就息掉。想想这个念头,佛菩萨都是这个念头,慈悲一切众生,救护一切众生;我们能够起这个念头好,这个念头要保持,要继续增长,「四正勤」不就是教我们这个原则吗?四正勤实在讲起来就是两句话,「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已经有的恶念自己晓得,什么是恶念?与十恶相应是恶念,赶紧要把它断掉;还没有起的恶念恶行要把它伏住,不叫它起这个念头,这是断恶。已经行的善,我们的思想言行与十善相应的一定要增长;佛所讲的种种善行,我们还没有做到的赶紧要发心,要依教奉行。这是诸佛如来的教诲。
  善恶的标准要记住,凡是利益自己的就是恶,利益众生的是善,这是必须要记住,这个标准跟世法不一样。为什么佛说利益自己的是恶?因为利益自己,你增长我执,这就是恶。你不能够把我看破,不能把我放下,有我就不能脱离六道轮回,你要想脱离六道轮回一定要破我执。所以你能破人我执六道就超越,破法我执十法界就超越,我、法都不能执着。所以佛教我们的方法很巧妙,善巧到极处,教我们起心动念都为一切众生,一切的考量都以一切众生的福祉为对象,以正法常住为目标,这就正确了。现代灾难虽然多,原子弹在空中爆发,我也笑咪咪的走,往生了,为什么?来生决定比这一生好,心善行善到好地方去了。如果我们的心恶行恶,这个灾难来了,马上就下坠。升沉下坠都在一念之间,所以聪明人、有智慧的人他怎么会不行善?造恶的人,在佛经上讲愚痴,愚痴的人才造业、才造恶业;有智慧的人决定不造恶业。这是我们要记住,我们要认真学习的地方。所以六道升沉的业因我们明白了,果报我们也清楚,《地藏菩萨本愿经》就是说这桩事情,说得非常清楚。
  下面说“其坠之鬼畜,有轻重之分”。鬼的种类很多很多,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说了三十六类,那个类是大类。他造作的三毒烦恼,这是贪心重、嫉妒心重落到鬼道,引业引他到鬼道去。可是每一个人过去所造的十恶业有轻重不同,所以同样在鬼道,他们生活状况也不一样;有些鬼福报很大,享受比我们人间还要殊胜,类似天人的享受,鬼道福报大的。为什么那么大的福报堕鬼道?引业把他引到鬼道去。他所修的福还是过去生中修的布施,布施、持戒、忍辱,还是修的这些,鬼道里面享福。但是鬼道里头有福报的少数,通常我们叫鬼叫饿鬼,鬼道里头饿腹的占多数。所以他这是情况不一样,他有轻重之分。
  “而堕到地狱里,则没有大小之别”,地狱是苦,这一句话值得我们深思。但是地狱里头的类别也非常之多、非常复杂,经上跟我们讲有无间地狱、阿鼻地狱,这是最重的,造的是五逆十恶。五逆十恶罪在过去很不容易造作,大家都受过一点道德的教育,纵然造罪业,五逆十恶罪很少见到。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少见。现在这个社会我们看到太多了,五逆十恶罪看得太多,甚至于我们在寺庙里都看到出佛身血。在哪里看见?我看到寺庙里面,我们常常去访问,寺庙里头客厅很宽敞很大,布置得很雅,那个地方摆了一个艺术品,一个菩萨的头,一个佛的头,出佛身血,把佛菩萨头砍下来。什么罪?五逆罪,他不知道,他当艺术品摆在那里。我们也不好讲,人家把我们当客人,讲了以后得罪人,讲了你要堕地狱,这话讲不出来,没法子,我们很清楚、很明白。所以画佛像都不可以画半身,佛的下半身哪里去?造佛像、画佛像,记住要画全身,坐着、站着没有关系,一定要画全身,这是尊敬;我们人照相没有关系,这怎么可以?我中国地方去得少,但是我们在电视上曾经看过,云岗石窟、龙门石窟,我们看到那些影片,许许多多佛菩萨头没有了、手没有了。今天世界众生为什么会遭这么大的劫难?我们一看心里明白,五逆罪!佛虽然不在世,你破坏佛的形像,乃至于佛的画像,你要是恶意糟蹋破坏他,都是等于出佛身血,这个罪在佛经讲「等流罪」。
  真正有修行的人、善知识,你嫉妒他、毁谤他、障碍他,等于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就更不必说,分化你这个团体,《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头所说的全是现前的事实,世尊在三千年前就讲得那么清楚。谁造的业?都是出家、在家四众弟子,愚昧无知造作这些罪业,将来堕地狱。所以这部经过去我讲过三遍,希望提醒我们同修,绝不造地狱罪业。已经造了,过去无知,愚昧无知造了,今天明白,要忏悔、要改过自新,永不再造。断恶修善,念佛的心更要恳切,为什么?不能往生就堕地狱,没第二条路好走,这是事实。我们要学宋朝莹珂法师,面前只有两条路,一个是地狱,一个是极乐世界。为什么?已经造了地狱罪业,只有两条路,没有第三条路可以选择,还不觉悟?在这个时代,
 楼主| 发表于 2016-7-10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现前以真诚善心求佛菩萨,感应特别明显、特别显著。你们诸位在这个地方住过这一段时间,你应当亲眼看见,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真正善心一发感应就现前,李木源居士现身说法是个好榜样;洪恭兰老居士捐献土地来建弥陀村,立刻就得感应,太快速了!
  我自己年轻的时候没有福报,薄福,生活非常艰苦,人家见到我都说我短命,我自己相信过不了四十五岁。那个时候我们三个同参,法融法师、明演法师、我一个,我们三个人同年,三个人都过不了四十五岁。我们四十五岁那一年,法融法师第一个走,好像是二月间走的,五月明演法师走了,七月我生病,我知道要走了。所以夏安居的时候,灵源老和尚请我在道场讲《楞严经》,夏安居讲《楞严经》。《楞严经》十卷,我讲了三卷就得病,心里一想没错,时候到了,医生能医病不能医命。我们三个人,法融法师走的情况我不晓得,明演法师走的情况不错,他修持的功夫很好,他是自己觉得身体不舒服,到医院去挂急诊。进急诊室半个小时他就走了,自己搭公共汽车到急诊室,很难得!没有病苦。我七月害一场病,一个月,因为想到时间到了,所以也不要去看医生,也不必去吃药;每一天三餐给我煮一点稀饭、酱菜,念佛等往生,念了一个月病就好了。以后有一年遇到甘珠活佛,甘珠跟我也是老朋友。他告诉我:你这些年讲经的功德把你的命运改变了,你没有福报,你以后有大福报;你短命,你现在很长寿。我这个转变不是前生修的,这一生遇到佛法才转变过来的。
  《了凡四训》里面讲得不错,命是自己造的,命可以自己改,你自己为什么不替你自己造命?为什么不改?我那两个同学我也劝他改,他不肯改,他不相信,没法子。真正立志勇猛奋发,一切不顾,我没有求长寿,我也没有求福报,我只求往生。一天不往生,替阿弥陀佛做一天工作,我这个态度跟李木源一样,我们在这个世间是替阿弥陀佛服务,做小工的,这是我们的身分,这是诸位你都看见的。我们这几个人能改,你们怎么不能改?我这个改造是章嘉大师教导我的,李炳南老居士给我证明的。他怎么说?他也是短命,他能够转过来,弘法利生。他的相,人中很长,下巴没有,他不是长寿相,他的寿命在一般人讲也不过活六十几岁,他能活到九十七岁,他那个寿也是弘法利生延寿的;我到台中去跟他学,他给我做证明。真正断恶修善,真有慈悲心,有教无类,只要你真肯跟他学,全心全力帮助你。所以对于六道一些状况,业因果报总要搞清楚、搞明白。地狱最可怕,地狱最容易堕落,地狱决定不能去,一去之后麻烦就大了!寿命多久?这个经上讲无数劫,不是八万大劫,是无数劫。然后才知道,凡是在六道里面的众生,决定是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六道众生是以三恶道为家乡,三善道是出来观光旅游,时间很短,逛一下又回去了,这是事实真相。
  末后他这里是做了一个总结,“总由无明之颠倒,致有狱户之正边”。这是总结地狱没有大小之分,那个都是受罪、都是受苦,无大小之别是讲你受罪。「总由无明之颠倒」,无明颠倒是对于业因果报,这些事实真相完全不知道、不相信,随着自己的妄想胡作妄为,干这种业因。所以我们学佛的人,最重要要建立一个正确的观念,正确观念就是「无所有,不可得」;诸法无所有,三心不可得,你要牢牢的记住,你就真看破,你才真放下了。眼前一切的受用,执不执着?一丝毫都不执着,随时可以舍得乾乾净净,一丝毫牵挂都没有,我们的修学得受用。说放下就放下,这个话还隔了一层,念念不执着就是念念都放下,一丝一毫都不执着。看到人行善,我们欢喜,鼓励他;看到人作恶,观察机缘,能劝劝他,不能劝不劝。为什么说不能劝不劝他?劝他反而更加造罪业,那就不能劝。我们说,你迷信,又毁谤三宝,不是叫他更造业吗?他已经造很重的罪业,不要叫他再加重罪业。所以才知道佛菩萨教人是慈悲,不教还是慈悲,一片慈悲!所以由无明颠倒,地狱里头有正边,刚才讲经上讲阿鼻地狱、无间地狱,八热地狱、八寒地狱、近边地狱,分的种类很多,没有一处不受苦。
  末后做了个总结,“故知凡夫由昧心源,而随妄念。妄造恶业,妄受苦报。”这三句把整个六道的情形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六道怎么来的?「由昧心源」。心源就是一念自性,前面四句话「一念自性,体元湛寂。自性之心,用本虚灵」,这四句是讲我们的真心,我们的本性,诸佛悟就是悟的这个,众生迷也就是迷的这个。湛寂虚灵没有迷悟,迷悟在人;悟了就是诸佛菩萨,迷了是六道众生。迷了的人糟了,糟在哪里?他「随妄念」;妄念就是妄心,在佛法里面讲八识,八识是妄心。八识是怎么回事情?要说起来就很费事,相宗的典籍最富,说得很清楚,那真正是世间最究竟、最圆满的心理学,我们略略的了解它的性质就得受用。阿赖耶含藏习气种子,你经历的事情会记住不忘记,那什么原因?你所经历的事情,阿赖耶是个仓库、是个资料室,全部都在资料室列成档案,无量劫来你起心动念都有档案,在你阿赖耶识里头含藏着,有的时候年代久了,自己都不记得,可是档案在那里清清楚楚。
  起心动念阿赖耶识里头都已经做成档案,比电脑可靠,电脑电源断了它就没有,阿赖耶识永远不断,我们要晓得。你知道之后你会寒毛直竖,真严重!以为自己动一个恶念别人不知道,你错了,你那个档案实在是清清楚楚,怎么抹都抹不掉。你知道,知道的人很多,为什么?明心见性的人都看到。大家晓得三世一切佛共同一法身,你知不知道三世一切众生共同一个阿赖耶?所以你阿赖耶里面那些资料,别人可以调出来看,就好像现在电脑一样连线的,你那个资料、他那个资料全世界电脑连线,我们要看哪个地方资料,一按按钮就出来了。明心见性的人等于说他手上有一部电脑,十法界一切众生的心行,他一按你的资料,你的东西都出现。阿赖耶是连线的,虽不是真心,妄心是连线的,所以别人心里面东西,别人的念头他知道,
 楼主| 发表于 2016-7-10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能瞒得过谁?想尽方法隐瞒,瞒不住。你只能瞒世间愚昧之人,明白人怎么能瞒得过他?
  我们的麻烦是随着我们的妄想,阿赖耶累积一些恶习气,还不随善习气;随善习气不错,你将来生人天,享人天福报。可是这个「习」真的是恶多善少,我们从百法里头可以看得很清楚,善心所只十一个,恶心所二十六个,这就说明恶比善多,恶的力量比善的力量强大。荀子主张性恶,有道理!这个性不是本性,是习性,习性就是阿赖耶。末那的执着,四大烦恼常相随,都是由于严重错误的执着;第六意识的分别,前五识造作。所以由于一个错误,妄念一个错误,妄造恶业,你的身口就造恶,造的是五逆十恶。我们放眼看世间,现代人造五逆十恶多,各个阶层我们都看到。大家都在造五逆十恶,苦报怎么能够避免?我们今天要转业,你要不了解这些根源,你转业念头生不起来。纵然生起来,你这一念信心不坚固,遇到恶缘马上退转,就又跟着去了,这个事情难!所以这个经为什么要细讲,细讲希望大家能够明白,不能彻底明白,也得明白个大概。帮助我们生起信心,使我们知道,我们一生前途幸福美满是自己造的,与任何一个人都不相干。我们受福报或者受苦报都是自作自受,决不是别人赐与的,没这个道理。如果别人能赐福给我们,诸佛菩萨大慈大悲,福就早赐给我们,何必我们还要修?这是不可能的,没有这个道理!佛法令人敬佩就在此地,它讲的理圆满,合情、合理、合法。
  佛对于一切众生的恩德就在开示,开示是教学,做样子给你看,身教、言教、意教三轮教化,佛只能做到此地。众生能不能得度?需要靠你自己悟入。你自己不能悟入,没用处,佛帮不上忙。在经典里面任何一部经,佛说经这里头四个义:教、理、行、果,这是佛教导我们的。「教」是言语文字,这是方法手段;藉这个方法手段告诉我们理论道理,道理是「理」经;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行」经;依照这个理论、依照这个方法修学,你会得什么样的好处,得什么样的结果,「果」经。所以经典里面丰富的内容,它里头有理、有行、有果。我们学的人怎么样悟入?佛开示用这四个方法,我们悟入也是四个方法:信、解、行、证;信教、解理、修行、证果。你要懂得佛开示,开示的是什么?我们悟入,悟入的是什么?你要搞清楚、搞明白。真正悟入就不随妄念,不随妄念我们随什么?我们随顺佛的教导,绝不随顺自己的妄念,这是我们初学,初学就是依这个,要依靠经典,依靠三宝。三宝里头最重要是法宝,佛不在世法宝是最重要,是三宝里面的核心。经不可不读,天天要读;理不可不明,行不可不修。只要明理修行,自然就证果,果不必希求。
  所以一定要随顺圣教,恶业就不会造了。我们恶业为什么改不过来?不明白道理,不知道厉害;不知道厉害就是不知道果报,不晓得道理,所以你敢造。真正搞清楚、搞明白决定不造,为什么?不敢造。为什么不敢造?不愿意受苦,所以我们就决定不造恶业。造恶业你要知道,不但将来苦,现在造现在也苦。天天说话骗人,晚上睡觉也做恶梦,他怎么不苦?昧着良心说话,现前就苦,后来更苦!以真诚、清净、慈悲待人,未来乐的果报没有现前,现在就快乐;心情爽朗、自在快乐,现前就得到。这些我们都要细心去思惟,佛说的话一句都不假,聪明人决定希求的是离苦得乐,佛教给我们的方法我们只要能照做,就能达到这个效果。所以对一切众生,这几句话重要!随妄念、造恶业、受苦报,这就是佛法讲的惑业苦,说明轮回现象的原理;是惑业苦造成六道轮回。
  末后两句“不凭至圣之大悲,曷解倒悬之极苦”。「倒悬」是比喻,一个人头朝下脚朝上给你吊起来,佛用这个比喻六道众生,六道众生就是受这种苦。我们自己在这个苦里头不知道苦,这是愚痴,愚痴到极处!自己还不承认,还以为自己聪明,还以为自己智慧比人高,哪里晓得造这么深的罪业?佛告诉我们,即使造极重的罪业,只要肯忏悔、肯回头都来得及。《观无量寿佛经》里面,阿阇世王造的罪业,造的是五逆十恶罪业,杀父害母,夺取政权,受提婆达多的挑唆,破和合僧,五逆十恶造全了。临命终时他能够忏悔,知道自己做错,求佛原谅他,求佛救拔他;佛教他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往生了。佛告诉我们,他是上品中生,这出乎我们意料之外,品位那么高!说明忏悔往生,那一念忏悔的功德不可思议。我们一般人是断恶修善、念佛往生,有些时候还真的比不上他临终忏悔,他忏悔的心太强了。我们天天念佛这个心地薄弱,没有他那么坚强,谚语常讲「浪子回头金不换」,真回头、真改过,真正是好人当中的好人。所以他的成就也是他自己修来的,也不是佛给他的,佛只是劝导他,他明白接受了,立刻回头。
  因此造作一切严重的罪业不怕,只要你还没有堕地狱,你要堕地狱那可麻烦,那真的就不好救。为什么?堕到里面受极大的痛苦,佛菩萨给你讲什么好话听不进去,难!度众生在什么时候?你那一口气没断的时候还来得及,那一口气断了,来不及了。这个道理跟事实我们一定要清楚,我们帮助人关键的时候也就在那一刹那,这一刹那如果我们有善巧方便,他真的欢喜接受,他就得度。这些都要在平常我们自己的修持,你自己给人做一个好榜样,人家对你有信心,别人劝导他不听、不相信,你跟他讲他相信,这要靠自己平常努力修学,你帮助的人才多;这是诸佛的本愿。所以六道众生如果不凭借大圣佛菩萨;换句话说,不凭借佛陀的教诲,你就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不能脱离六道轮回,你也就没有办法避免地狱之苦;在六道地狱是很平常的事情,很难避免。由此可知,正法久住非常重要!怎样才能够令正法久住?一定要我们自己依教奉行,正法才能久住。要实质上的久住,不是形式,形式不能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有真正的修行人、有真正的善知识,正法才能久住。没有真修、真学的人,形式的佛法没用处,正法还是衰退,
 楼主| 发表于 2016-7-10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定要真修;夏莲居老居士说的要真干。佛出现在这个世间就是为了这桩事情,我们要能够体会到。这一段就介绍到此地,下面这一段是讲本经的缘起。




  地藏菩萨本愿经  (第四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录影室  档名:14-14-04
  请掀开经本,《地藏经科注》纶贯第一面,倒数第二行当中看起。我们将文念一段,对对地方。
  【是以地藏慈王,偏向幽冥界内,以同体慈悲,劫劫救援而未艾。释迦文佛,特升忉利天中,报圣母恩德,谆谆付嘱以频申。令向佛法中,献少水少华,并脱幽途之苦。俾从大士前,能一瞻一礼,咸蒙胜地之欢。功莫京焉,义叵量矣。】
  到这里是一段。这一段是说本经的缘起;纶贯前面这个小序写得非常好,段落层次清清楚楚,从法界的根源一直讲到这部经的缘起。因为前面一段叙说六道的由来,六道是众生迷得深,造的业广,果报很苦。“是以”两个字,就是指这桩事情,正因为这个缘故,地藏菩萨发大慈悲心。这个地方称为“慈王”,这是对于慈悲称赞到极处;意思就是说,诸佛菩萨慈悲,地藏菩萨比他们更慈悲,慈悲中之王。何以见得?“偏向幽冥界内”,特别在罪苦众生这个地区,他去教化。“以同体慈悲,劫劫救援”,「劫劫」就是无量劫,永远没有止尽的。这一点,诸位同修已经不是初学,我们一定要晓得,任何一尊诸佛如来、任何菩萨,到地狱去教化众生都称地藏菩萨,这个道理要懂,你才真正体会到「法门平等」,「万法一如」。如果在现在现前这个时代,任何佛菩萨到我们娑婆世界来作佛,名号都要叫释迦牟尼,不能用其他的名号。
  诸佛菩萨没有名号,名号是怎么建立的?是因众生根性不同而建的。为什么一切诸佛如来,在此时此处成佛,要叫释迦牟尼?此时此处的众生,没有慈悲心,自私自利,不知道爱护众生,不晓得敬爱别人,所以名号要用释迦。「释迦」是能仁,能仁慈待人接物,是这个意思;此时此处的众生心不清净,浊恶到了极处,所以用牟尼,「牟尼」意思是寂静。所以名号是因众生而建立,不是菩萨我喜欢这个名号,没有这个意思;名号是度众生的,度此时此处众生。你就晓得任何人到地狱去教化众生,都叫地藏菩萨,都是地藏菩萨的分身;我们如果发愿到地狱度众生,也是地藏分身。在在处处显示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体,不但理上是一体,事上也是一体。大经里面常讲「迷悟」,诸佛菩萨悟,就是悟这个事情,一切凡夫迷,也是迷这个事情;而这桩事情没有迷悟,理没有迷悟,事也没有迷悟,迷悟在人。我们对这个赞叹意思就明白了,这是特别的悲愿,不忍心看到众生苦,见到众生苦就得想办法去帮助他,帮助他离苦得乐,所以地藏是「偏向幽冥界内」。
  我们要问,地藏菩萨在幽冥界内度化众生,人间来不来?「幽冥」指的是地狱道,其他道有没有?幽冥界内都这样慈悲,其他界内哪有不到的道理?就全都包括了。菩萨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时时刻刻在我们周边,我们是肉眼凡夫不认识,辜负佛菩萨的恩德,这是真的。从哪些地方能见到?如果从显著的佛菩萨的形像,你见到佛菩萨的形像,佛菩萨就在;你看到佛菩萨的经典,佛菩萨也在;你在日常生活当中遇到一些人,别人劝你行善,又何尝不是佛菩萨示现?如果我们自己的机缘成熟,这就是经上所讲的「冥感冥应」。我们的机缘成熟,确实很多人自己不知道,如果不是机缘成熟,你怎么会遇到殊胜的缘分?现在人讲「机会」,你怎么会遇到这么好的学佛机缘?从这些地方就知道,缘成熟了。而佛菩萨感应,实在讲是不可思议!往往感应是佛菩萨不思议威神加持,加持在一个人身上,给你说几句话,时间只有几分、几秒钟;那几句话,实在讲,说话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怎么说出来的,那是佛加持。这种情形,讲经的法师大德这个感触特别明显。
  像过去谛闲老法师讲《圆觉经》,那个时候有江味农居士、蒋维乔居士,这都是民国初年,在家学佛杰出的一些人物。这些人听经,一面听写笔记,把老和尚讲的东西记下来,有好几个人,记下来交给江味农居士整理,以后不是出版一本书吗?《圆觉经亲闻记》,你们看看那个序文。他们整理出来之后,送给谛闲老法师看,谛闲老法师看了,这好!这是我讲的吗?他自己都不晓得。这是什么原因?在讲台上佛力加持,他说出来自己都不晓得,这真的一点不假。我跟大家讲的话也都是真实话,我上台讲经这么多年,我讲的真的不知道,讲完之后你问我讲什么?不晓得。讲经之前我没有准备,我不知道怎么说出来的,这是非常明显的佛力加持。我们在讲台上两个小时,决不是两个小时从头到尾都加持,不可能有这个现象,在当中几分钟的加持,顶多不过十几分钟的加持,时间都不长。所以大众听了欢喜,不是我有能力,是大家机缘成熟,佛力加持。每一个讲经说法的人,都有这个经验。我们才晓得,日常生活当中有人碰到,我们在关键的时候、困难的时候,遇到人给我们讲几句话,我们听了豁然贯通,佛力加持。你要不相信再问,你怎么会讲出这话?他也不晓得。
  所以才知道,诸佛如来常在我们周边,慈悲到极处。他们是以「同体慈悲」,我们哪里晓得同体?我们只知道自己,贡高我慢,总是把自己看得比别人高。尤其是出家人,从前人说方袍大袖一穿,「方袍大袖」指海青,就比人高一等,高到哪里去?高到三途恶道去;不是德高,是你造的业高,你造的业比人高。诸位要晓得,贪嗔痴慢是根本烦恼,你增长烦恼,瞧不起别人。出家人,别人尊重那是他的事情,我们在佛经上看到,特别是在《华严》,《华严》是根本法轮。你们看看五十三参,那五十三位善知识是诸佛如来的化身,各个谦虚,尊重别人。清凉大师在科判里面,科题「谦己推人」,谦虚自己,推重别人。这是教我们,这么多善知识,每一个人都是表现得这样,让我们有个深刻的印象,自己要谦虚。我们读《释迦方志》、读《释迦谱》,这是古时候古人,给释迦牟尼佛写的传记,在《大藏经》里面。你看看释迦牟尼佛的为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7-10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一个微贱的贫民,世尊对他都很尊重,不敢轻慢。遇到人家有困难,立刻起来就去帮助他。老太太眼睛花了,穿针穿不上,释迦牟尼佛看到,立刻接着帮她穿针,哪有轻慢人的道理?学佛学得愈学脾气愈大,愈学脾气愈怪,愈学愈傲慢,错了!那是往地狱去。
  我们要留意,看看佛菩萨的行谊,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的处事待人接物,诸佛菩萨教化众生「大用无方」;一定要有智慧,没有智慧学不得。人家的智慧、人家的造作,完全是高度智慧的表现,决定利益众生,是让众生得利益。我们没有智慧,学人家那个样子,学得不像,做出来之后让众生误会,让众生生烦恼,这就错了!你仔细在经典里面去看,佛菩萨应付这些众生,应付社会多么灵活、多么活泼,在在处处令人欢喜。开放,开放叫人欢喜;保守,保守得叫人欢喜;什么时候开放,什么时候保守,他知道观机。我们今天很糟糕,对于开放的人,我们保守,叫他讨厌;对于保守的人,我们开放,也叫他不耐烦。我们用错了,人家用得是恰到好处,我们不会用。为什么不会用?没有智慧;只晓得学那个模样,不知道那个模样该在什么地方表演,表演错了地方。这真正是谈何容易!
  当我们智慧没有开怎么办?只有跟着老师。古人亲近善知识,有亲近很多年不离开,什么原因?还没有学到这个本事。学到这个本事之后才能出师,这是我们在古德里面看到,有人亲近善知识,几个月就离开了,他学会了;有人二、三年离开,有人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不离开。不离开里面两种人:一种还没有学到,一种已经学到。为了感恩、感谢老师,报老师之恩,不愿意离开老师,依旧亲近老师,这是表演知恩报恩,表演这个意思;另外一个意思,帮助新来的同学,以学长的身分来带领新来的同学,这两个意思。
  总要细心,我们才真正能够学到东西;细心是一桩事情,真诚、清净、慈悲是骨干,一定要有真诚、清净、慈悲心。慈悲心是爱心,我们现在所讲的护念、爱护、关怀、照顾,这都是慈悲;从真心里面流出来。我们今天最大的麻烦,不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是同体,不知道。如果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同体,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战争?人为的灾害一定是断绝了。因为不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是同体,所以才发生许许多多的矛盾,发生误会、发生冲突全是错误的。这就是迷惑颠倒,佛经里常讲的「痴迷」。
  痴迷众生多,迷得很深,迷得很重,迷得很广,诸佛菩萨很有耐心的去帮助他们。帮助他,最主要的帮助他觉悟,其他的帮助都属于枝叶、都属于皮毛,帮他觉悟那是根本,他要一觉悟他就成佛,就超凡入圣。悟什么?悟同体。世出世间一切法,情与无情同一个法性,法性是体,能现能变,虚空法界依正庄严是所现所变。所现所变虽然不同,体是相同的,所以是一个体,这称「同体大悲,同体大慈」;慈是与乐,悲是拔苦,也就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离苦得乐这桩事情要怎么做?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他的痴迷破了,苦就没有了,他真正觉悟「同体」,乐就现前;这个乐就是经上常讲的「大自在」。我们这个经一开端,世尊放光里面「大圆满」、「大自在」,那是真乐。很可惜的众生迷得深,几个人一闻佛法就觉悟?不能说没有,但是太少了!
  从前方东美先生告诉我,他说在中国历史上有几个惠能?惠能以前没听说一个,惠能以后也没有听说有一个,那是听一次就觉悟了。他是在卖柴,听人家念《金刚经》,就那么短的时间,他一听他就破迷开悟,这个希有!我刚刚学佛的时候,方老师就劝我,惠能法师学不得,学不到的。以后我亲近章嘉大师、李老师也告诉我,不行、不能学,我们决定学不到;因为我最初接触的经典是《坛经》,就特别喜欢。方先生劝我学法相,李老师劝我学净土,劝我读《印光大师文钞》,他们说的的确是有道理。可是在那个时期,我对于般若,对于宗门这些典籍语录,我还是有浓厚的兴趣。这就是说,所谓是「一闻千悟」,这种人少数,太少太少了,大多数的人是中下根性。自己一定要晓得自己的根性,要接受善知识的诱导,我们跟着他走,随顺他的引导,我们会走出一条光明的大道。这样的人已经就很难找,已经很不容易,这就是作学生的态度。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对老师有信心。真的《华严经》上所说的,「信为道元功德母」,信心是你将来证道的根源,是修积一切功德之母;母是能生,能生一切真实功德,信心。
  如果我们对于这个善知识没有信心,你就不必跟他学,为什么?浪费光阴。这个善知识纵然是佛菩萨再来,你跟他没用处,你学不到东西。如果这个知识,没有什么学问,也没有什么德行,如果你对他充满了信心,他要讲个一、两句好话,你真听懂接受了,反而你一生受用无穷。信心重要,你成功失败的关键,就在对老师有没有信心。所以不是我们心目当中最佩服的、最敬仰的、最羡慕的,这个老师你不要跟他,你跟他真的是浪费精神、浪费时间,非常可惜!所以我们选择善友要很慎重,固然有人跟我们介绍,我们自己还要观察仔细,然后亲近才得大利。
  你真正想学,善知识没有不肯教的,这是说真话,方老师、李老师闲谈当中都说得很多。一个真正有智慧、有学问的人,他一生最大的期望就是有传人。他传给谁?这样的学生可遇不可求。李老师告诉我,自古以来传人不容易得,他说学生找老师难,老师找学生更难,到哪里去找?这都得靠缘分。我们在古籍里面看到,代代相传,一脉相承传下来,真正能传法的人记载的不多。还有许许多多善知识,一生遇不到传人,他走了,那也就完了,这个太多太多了。所以遇到真正肯接受的人,哪有不全心全力照顾?比照顾自己儿女,还要亲切十倍都不止。这是什么?法身慧命的寄托,比我们世间人传宗接代看重得太多;你传宗接代是你一家的家族,这个传承是续佛慧命,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他怎么不重视?但是可惜,学生到哪里去找?找不到。
  我早年在世界各地方弘法,做得很辛苦,为什么?只有一个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7-10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助手。所以在那一段时间,我每年都会回台湾去一趟,回台湾我一定去看李老师。看李老师我一定会劝请,请他多培养几个学生,我们在外面弘法有同学、有伴侣、有助手。他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大概我说了十几次,最后一次他听到,他说「你替我找学生」,从此以后我再不敢说了,我想想我找不到学生,真找不到。在这个时代,找一个百分之百服从听话的学生,没有,那种阳奉阴违的学生很多。李老师在台中讲经说法三十八年,亲自听他讲经说法,最保守的估计也超过五、六十万人,最保守的估计。我在台中的时候,那个时候他讲经十年,听众已经达二十万人。这里面有没有学生?经常跟随他、接受他教导、学习讲经也有几十个人,这几十个人真正能传他的,找不到。现在在台中有周家麟居士、徐醒民居士两个人,年岁都大了。周家麟居士大概也有七十六、七了,徐醒民居士今年七十一了。底下还有没有传人?难说了,所以很不容易!
  我们要发心,什么人发心续佛慧命,佛菩萨必定加持他,必定把他当宝贝看待,为什么?太希有了。你要发心传法利生,首先要把分别执着舍掉,这是感应里面第一个条件。你有分别执着,佛菩萨想帮助你帮不上,那是障碍,障碍不在佛边,在我们自己本身这一边。你要把「我」舍掉,把「私」舍掉,起心动念,念念希求正法久住,念念希求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个心就相应。你能发这样的真心,就得诸佛菩萨的感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这里几句话说明,诸佛菩萨没有离开我们,只是我们自己有严重的障碍,抗拒了佛的慈悲,使佛力对我们加不上。这个抗拒就是妄想、分别、执着,特别是执着;我执,严重的执着我与我所。我,任何人不能侵犯,我所有的任何人不能侵犯,这个事情麻烦了。要破除一定要从事相上下手,我所有的任何人都可以拿去、都可以享受,你的心量就开了,就不执着了。我享受跟他享受有什么两样?他跟我同体;你这么一想开,每个人把我的拿去时,我都很快乐、很自在。先破我所,然后才能破我执,从我所有的舍。佛法菩萨法门,第一个叫布施,「布施」就是你要舍,你能放下,你能够舍得。样样都能舍得,样样都可以与一切众生共享,而不可以独享,也不欢喜独享,与一切众生共享。这是我们学习,真正讲修行,头一个就要修这个行。
  佛接触众生是有原则的,这个原则就是「四悉檀」、「四摄法」。四悉檀是什么意思?「悉」是普遍,是中国字的意思;悉檀是梵华合译,「檀」是布施,「悉檀」就是遍施,无条件的遍施。第一条「世界悉檀」,什么意思?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我们能不能做到?而四摄法里第一条布施,施舍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个太重要了!重要在哪里?破我们坚固的执着,这个坚固就是悭贪,破悭贪。一切都能施,外财能施,内财也能施。佛经上讲「内财」,指的耳目心髓,我们这个身体、肉体都能布施。可是你听话你要会听,你不要听到佛说耳目心髓都可以施,好了,我就布施器官,我就捐赠掉了。你把你全身的器官统统布施掉,不是遍施,你只布施几个人,你哪里是遍施?你要想到「遍施」是什么意思?我要用我的眼帮助一切众生看,一切众生没看清楚,我看清楚了,我这个眼就是布施一切众生;我耳帮助一切众生听,一切众生没听清楚,我听清楚了,这叫做遍施。换句话说,这个身活在这个世间为谁?不是为自己,为一切众生,我这个身就全布施了。你每一天穿衣吃饭都是布施,为什么照顾这个身体?为了照顾一切众生,佛说话真正的意思在此地。
  你们看经文没看懂,我看懂了,我布施;你们听没听清楚,我听清楚了,我在转告你们。不是为我活的,也不是为我家族传宗接代活的,我们是为正法住世,是为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破迷开悟而活着,你就全布施了,内财、外财统统施了,这才叫遍施。有一点自私自利,有一点分别执着就错了,就又迷了,又回头了。特别是初学的阶段,进进退退,一会儿开放,一会儿收缩,搞这个,这是正常现象,这不奇怪。我们今天如是,我们想到诸佛菩萨在因地,又何尝不是如是?一念觉就开了,一念迷就收缩了,这一生当中能够有一、两次开放很难得了,从来不肯开放,居然开放个一、两次就很希有!希望开的次数愈多愈好,时间愈长愈好,要在这上下功夫。决定不为自己,佛所讲的这个话,我们就听得懂。世间再聪明的人,再有智慧的人,如果自私自利不肯放下,诸佛如来当面给他讲经说法,他也听不进去,他也听不懂。所以我们要接受佛法,先要把心理的障碍去除,然后才不辜负诸佛菩萨永恒无间的在照顾我们,这是「劫劫救援而未艾」;地藏菩萨是代表一切诸佛如来。
  再说到本会,“释迦文佛,特升忉利天中,报圣母恩德”。《地藏经》讲经的因缘很特别,是世尊在他四十九年教化因缘,将要结束圆满的时候,最后一次升忉利天,所以这个法会是在忉利天宫开的。为什么?他的母亲在忉利天宫,这个法会是特别为报母恩而开的。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降生之后不久,在世间人眼光上来说,他母亲过世,这个小孩命苦,才出生妈妈就没有了,多可怜!命苦,这世间人的眼光。哪里晓得他母亲生了一个佛的儿子,福报太大了,世间的福报小她不能住,她要找大福报的地方去享受,所以她生忉利天享天福去了,我们世间人看不到。佛法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佛法彻始彻终无非是完成孝道而已,从什么地方看?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上,教给我们净业三福。第一句话「孝养父母」,第二句「奉事师长」,末后佛告诉我们,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不是说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吗?佛法建立在哪里?建立在孝亲尊师的基础上,孝亲是第一。
  释迦牟尼佛孝养父母,虽然我们没有看到释迦牟尼佛养父母之身,在物质上对父母的供养,特别是对母亲。可是你要晓得,作儿女的成就大德行,成就大学问,他的父母无论在哪一道,受到一切天神、鬼神的尊敬供养,就是他的供养。这个想想不可思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6 11: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