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你“不分别、不思量”,那就是妙法!我以前讲过,你到那个“不思量、不分别”的境界上,“内无身心、外无世界,迥脱根尘”。迥脱根尘,就是六根也没有了、六尘也都亡了;那时候真是妙啊!你得到那种境界,那就是妙法;没有得到那种境界呢?也没有出妙法之外。我们现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没有不是妙法的;所以这个妙法,你往深了讲也是妙法,往浅了讲还是妙法。这妙法、妙法,法法皆妙,只看你能不能明白;你若能明白,任何法都是妙法。你若没明白呢?那也可以说是妙法;但是这是妙中之粗,是一个粗的部份,不是细的。 这妙法讲了好几天,讲了多少次,总也没有讲完;因为这个妙法是没有法子讲完的,要是能讲完,它就不能成妙法了。我如果要继续讲下去,就是几年光讲这“妙法”二个字,也可以讲的。所以我现在再举出一个例子,来形容一下这个“妙法”;这个形容本来也不太恰当,可是由这个形容,或者能令我们明白一小部份这个妙法。 以前有一个做官的,这个做官的很奇怪,他相信佛,又会背《法华经》。这《妙法莲华经》有两册,这做官的对于上册就一目了然,深入经藏,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对于下册呢?他是格格不入,没有法子懂,也没有法子成诵。 就好像我们新出家的果宁说:“唉!这〈楞严咒〉对我可是一个大障碍,我怎么样读也记不住。”你不要望洋兴叹,不要以为这是大海:“喔!这么多!怎么办呢?”我教你一个方法,你不要全读,你一句一句地读,一行一行地读;记得这一句,再读那一句。那一句记住了,再往下读;如果记不清楚,就不往下读,就单念这一句。譬如“南无萨怛他。苏伽多耶。阿罗诃帝。三藐三菩陀写。”读多几遍,你把眼睛闭上,“哦!记得了!”再读第二遍,并加上第二句:“南无萨怛他。苏伽多耶。阿罗诃帝。三藐三菩陀写。南无萨怛他。佛陀俱胝瑟尼钐。”这么样地把它读到完,more、more、more (越来越多),就会背了,就能背得出。你不要贪多,你要是贪多了,就嚼不烂了。 我昨天跟那个欢喜吃肉、又想要开悟的老年人说:“如果你一口能吞一头牛,你就会开悟;如果你一口吞不了一头牛,永远都不会开悟的。”他还不懂得我讲的,他说:“我没有办法!”那没有办法,你怎么想开悟呢? 吃肉开悟,你看哪尊佛是吃肉开的悟?你看哪个祖师是吃肉开的悟?你看哪位菩萨是吃肉开的悟?没有!怎么你要这么特别?又要吃肉,又要开悟,这叫开一个什么悟?就是“开”懂得吃肉的“悟”,就欢喜吃肉!这是一个贪心。吃人家的肉,这果报将来不得了!你看他欢喜吃人家的肉,将来人家也欢喜吃他的肉,一样地人家也要吃肉开悟。他不知道这种危险,以为还……,今天晚间没有来,退席了;这大约是没有肉吃,因为他要有肉才能开悟,没有肉就不能开悟,所以今天晚间不来了。这个老年人喝得酒气醺醺的,喔!我离得他远远的,一股酒气还冲到我这里来。啊!这样子是很危险的! 那么你读〈楞严咒〉,不要贪多,贪多是嚼不烂的;你一口要吞头牛,那没法子嚼的,牛骨头也嚼不碎的。学〈楞严咒〉,要慢慢地学,不要望洋兴叹,不要以为:“大海这么大,这么多海水,我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它喝尽了?”〈楞严咒〉虽然是很长的,但是你若专心,也会背的。 你现在既然在我的门下出家了,我所收的徒弟一定要会背诵〈楞严咒〉和〈大悲咒〉;背不出来,我不收他出家的。所以今年暑假的时候,人人都要考试,要考〈楞严咒〉,也就是这个道理。你要是把〈楞严咒〉学会了,我认为你是有一点诚心;你若没有一点诚心,这个叫“愣半年”,一“楞”就要“愣”半年,半年才会。现在我限你三天的时间,无论如何要把它读会了;如果读不会,你这个和尚做得成、做不成,这还不保险的。所以你现在甚至于不吃饭、不睡觉,都要把〈楞严咒〉读会了它。果尊那时候也是几天不吃饭,可以背得出〈楞严咒〉。为什么呢?表示你诚心--不吃东西,把肚子里头空了,好装〈楞严咒〉。不过这是讲笑话,你不必不吃饭;你那么大的身体,如果不吃饭,把身体饿得小了,那又不能做“高”僧了。 这个“妙法”,是法法皆妙,没有一法不妙的。我讲《妙法莲华经》讲了这么多天,“妙法”两个字总也没有讲完;不过比较起智者大师,那相差可太远了!智者大师在南京讲了九十天,就讲这一个“妙”字。现在我告诉你们,什么叫“妙法”?你知道的,也是妙法;你不知道的,那才是妙法。这妙法,就是“不知道”!那说:“我这‘不知道’是妙法,我能不能学呢?”现在我们学,就是学“不知道”。不知道什么呢?不知道打妄想、不知道生瞋恨心、不知道生贪心、不知道生痴心;要学这个“不知道”,把贪、瞋、痴丢了、不要它,这就是妙。你要是舍不得你的贪、瞋、痴,那是“妙而不妙”;你要是能舍了贪、瞋、痴,那是“不妙而妙”! 方才的公案,说这一个做官的,他对上半部《法华经》非常地熟悉,既能读,又能背得出来;那下半部,他就格格不入,读一次也记不住、读两次也记不住,读几千次、几万次也记不住。你说这是妙不妙?读一次就可以记住上半部,下半部读几千次、几万次也记不住,他自己也觉得这事情真是妙:“我怎么上半部一读就记住了,下半部怎么样读也记不住?是太‘妙’了!”于是就到附近一座寺院,寺院里有一个开悟的和尚,他就到这方丈和尚那儿去请开示。他因为做很大的官,很有势力,他到庙里来,方丈和尚就欢迎招待他。 他就请问方丈和尚:“我很信佛法,对《法华经》尤其有兴趣。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对于《法华经》上半部,一读就可以背得出,永远都不会忘;下半部呢?我怎么样读也记不住。这究竟是个什么道理呢?请方丈和尚开示我!” 这个方丈和尚是开了五眼六通的,有佛眼、有慧眼、有法眼、有天眼、有肉眼;听他这样一请开示,就告诉他说:“我告诉你可以,不过你不要生瞋恨心!因为我对你说的是真的,我不是骂你。”这个做官的就说:“当然了,你说我前因后果的事情,我当然不会瞋恨了!” 方丈和尚就说:“你前生是在寺院里种地的一头牛,帮着庙上做工;因为你在庙上耕田,这其中就有很大的功劳,立了很大的功。庙上每逢六月初六晒经的日子,都要把经典搬到外面去晒一晒,晒过以后的经,就不容易生虫。在晒经的这一天,你走到晒经的地方,用你那个鼻孔闻这部《法华经》。因为你给庙上种地种田立功,所以你今生做了官。”你不要以为做官的人就都是人,马牛羊鸡犬豕什么都有的,不过他前生立一点功,所以今生就去管理这个政务。 这个人一听,说:“那我为什么对《法华经》前半部那么熟悉?”老和尚就说:“因为你只用鼻子闻上半部,下半部你就没有闻到;所以你现在对上半部的《法华经》特别熟悉,下半部就不懂了,就算是念也记不住,就是这种的因果。”这个人一听,以后更加精进,拥护佛法、拥护道场。 相信这个做官的人,将来不会再做牛了,这也是妙法之一。你看看,这头牛只用鼻子闻一闻上半部,等来生再做人的时候,就永远都记住了。说:“那是什么道理?”我也不知道,这就叫“妙法”!你若问为什么?说:“我试验试验,它这个原理倒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不像化学,你没有法子试验的。你若想知道这个原理,就要专一其心,用功修行;得到五眼六通的时候,你就知道这种原理、知道这个妙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