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76|回复: 4

[法师开示] 净空法师:不要等临终,等临终是真的一点没把握,现在就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6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净空法师《2014大经科注》第326集  216年4月22日 讲于 香港
念佛的因很微弱、很小,“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个果大
  “因微果巨。”“因”是念一句佛号,他用的是真心念的。“理一心”是真心,明心见性之后,声声佛号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没有证得“理一心”,没这么大的力量;当然也消,没这么多。如果明心见性,念到理一心,每一声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什么原因?要讲真的原因,你本来是佛。这给你讲真话,你本来是佛,佛念一声佛,罪都消尽了,不止八十亿劫,无始劫以来的罪都消得干干净净。
  所以这“老实念佛”重要。这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功夫成片”,先求这个阶段。这个“功夫成片”没有得到,“事一心”、“理一心”只是说说而已,你达不到。证得“功夫成片”之后,向上提升到“事一心”;证得“事一心”之后,再提到“理一心”。一个层次、一个层次慢慢往上提升,这就对了。表面上看起来念佛的因很微弱、很小,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个果大,所以难信
  下面讲,《疏钞》里给我们说:
  【解】今谓至心者,即一心也。
  不但是“一心”,是“理一心”。
  【解】若事一心,虽能灭罪,为力稍疏,罪将复现,多多之念,止可灭少少之愆。
  多多地念。像我们净土宗第六代祖师永明延寿大师,大家都知道,提起来都敬佩,他老人家在世每天念佛,白天十万声、晚上十万声,十万声这是“多念”,“多多之念”。
  永明延寿,阿弥陀佛再来的,他是教我们,为我们示现苦口婆心,我们应当仰慕,应当向他学习。
  【解】此之至心,正属理一。
  “正”是“理一心”。“理一”,不是“事一”,是“理一心”,属于“理一心”。
  【解】一心既朗,积妄顿空。
  返妄归真。
清净心里没有佛,但念佛人心里可以有“阿弥陀佛”
  【解】喻如千年暗室,岂以一灯暗不速灭。
  这再用灯做比喻,这个房间一千年了,时间长,都没有灯光,我们点一盏灯,立刻黑暗就没有了,就照得很清楚了,这个比喻大家容易懂,至心一念、一声就好像只依一盏灯、一支蜡烛,黑暗就灭了,所以“一心既朗,积妄顿空”。
  忘念,什么是“忘念”?只要是念头都是忘念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念头,告诉你,念佛的念头都没有。清净心里头没有佛,真清净;还有个“佛”,不清净但是这个“不清净”它有个好处,这个“一念”是佛,不是别的念头,它不清净,它也没有办法帮助你成佛,但是它跟极乐世界是通的,你能够念,阿弥陀佛就能接引你往。到什么地方再去修“理一心”?到极乐世界。在这个世界很难修,你什么都放不下。
   到极乐世界很好修,为什么?样样放得下,它的资源太丰富了,没有一样东西不是心想事成,你证得心想事成了,你还会有贪恋吗?没有了。想要它就现前,不要 就没有了,你看多自在,不需要收藏。你说经本,我要念经的时候,经本,大字经本就摆在面前,念完了,不念了,没有了,就不见了,不需要收藏。
  极乐世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想佛佛现、想菩萨菩萨现,得大自在!那个环境好,阿弥陀佛不必教你放下,你自然放下了;这个地方佛天天劝我们放下,劝了一辈子还是放不下,这个地方多苦!要把它认识清楚。
很多人念佛为什么开不了悟?
  【解】故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不独《妙法莲华经》有之,《法华三昧观经》云,十方众生一称南无佛者,皆当作佛,唯一大乘,无有二三,一切诸法,一相一门,所谓无生无灭,毕竟空相。如上所说,非理一心而何。
  念老把这段经文拈出来证明,前面所说的“一心”是理一心,这些话都是释迦牟尼佛说的,可以用佛说的话来作证。
  “十方众生,一称南无佛”,只念一声,可是这一声佛号功德不可思议,皆当作佛,为什么?因为你本来是佛,你迷了,佛来帮助我们,用念佛的方法开悟,就对了。我们念佛为什么开不了悟?念佛的同时有妄想、有杂念、有分别、有执着,搅和在一团,所以回不去,作不了佛。
   如果是“唯一大乘,无有二三”。佛教化众生,实实在在的只是唯一大乘。“二乘”就是大乘、小乘。“三乘”声闻、缘觉、菩萨。为什么要说这些?说这些是不 得已,众生根性太差了,不是上根利智,烦恼习气很重,所以佛说“二乘”、说“三乘”。“一乘”对菩萨说的、对大根性人说的;“二乘”、“三乘”对小根性人 说的。
  没有根性,遇到了也听不懂。这个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当年在印度出世,他一生讲经教学,度化的人不多,为什么?众生根性太差了。所以佛不但说“二乘”,佛还说“五乘”。
  “五乘”底下是什么?人,天。这是什么?你出不了六道轮回,那就帮助你不失人身,佛慈悲到极处,你来生还得人身,修得好的得天身,到天上去了,“人天乘”。
   “人天乘”这些法散布在“三乘经”里头,“小乘经”有,“方等经”有,《华严》、《法华》里头也有,为什么?佛说法听众根性不一样,人既然多,佛每个人 都顾到,不叫你白来,你听了都欢喜。你程度深听得深,程度浅的听的浅,都听懂了,都得利益了,说的是“五乘”,听的人“五乘”。妙不可言!
  下面给我们说真话,“一切诸法,一相一门,所谓无生无灭,毕竟空相。”就是《般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就这个意思。
  “一相一门”,什么相?空相。什么门?空门。不生不灭,这是真的,你不能说它有生灭。
  我们今天看到这现象,现在量子力学家告诉我们,“物质”从哪来的?这“物质现象”是从念头在高频率波动之下产生的幻相。这幻相频率多高?一秒钟波动多少次?我们同学曾经算出来,二千二百四十兆次,你能不能说它有生有灭?现象现前,这个相不能说“有生”,不能说“有灭”,没有一样不是无生无灭的,“毕竟空相”。物质现象不生不灭,精神现象、念头也是不生不灭,自然现象还是无生无灭,毕竟空,统统不可得。你听懂了没有?没懂。为什么没懂?谁能听懂?惠能听懂了。所以惠能放下了,我们听了好像明白了,没放下,没听懂。听懂了就是惠能。
  贤公老和尚,我估计他四十岁,四十岁左右得“理一心”,那就是他听懂了,彻底放下,一天到晚嘻嘻哈哈、快快乐乐。他干粗活,他种田,他不感觉到累,非常欢喜,为什么?工作照干,心里头干净,没有忘想、没有杂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就是“理一心”,无论干什么事情快乐无比。
  “如上所说,非理一心而何?”这说出真的是“理一心”。
  【解】莲池大师谓,《观经》之至心即理一心。
  《观无量寿佛经》上讲的“至心”。至心念“阿弥陀佛”一声,“理一心”
  【解】盖临终亲见狱火,乃生实信,故能顿释万缘,唯提一念。
  “顿释万缘”就是彻底放下。为什么放下?他临命终时看到地狱,他不惊不怖,他立刻回头,一心称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唯提一念”。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念”就是离妄想、杂念、分别、执着这四种念头
  【解】念念离念,念念是心,念念契真,念念是佛。
  这就是“理一心”。“念念离念”就是“无住生心”,这个“离”就是“无住”。有没有念?有念。念怎么样?念自己没有住相,也就是说自己念“阿弥陀佛”,这句佛号里面诸位要记住,念这句佛号里面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离念”就是离这四种念头,妄想、杂念、分别、执着没有。“念念离念”,于是怎么样?念念是心,这个心就是自性。“念念契真”,“真”就是真如,所以“念念是佛”。
  【解】如是临终十念,契理一心,故得灭罪往生也。
  这个人往生到极乐世界,无量劫之前一直到现在所造的业,不论是善业、恶业统统没有了。这个人往生到极乐世界,他肯定是生实报庄严土,为什么?“理一心”。
  【解】又何为至心?
  什么叫“至心”?至心《观经》上说的。
  【解】《无量寿经宗要》引什公之喻。
  什公是鸠摩罗什大师,鸠摩罗什大师他讲了比喻。
  【解】譬如有人,值遇恶贼,直来欲杀,其人勤走,渡河求免,尔时但念渡河方便。
   讲到人在路上遇到强盗了,这个强盗要抢劫他,还要杀人,这人赶快跑,跑到河边,跑到河边就想渡到河那边去,这个贼就赶不上来了。“尔时但念渡河方便”, 这个时候他的心专一了,为什么?他只求用什么方法过河,那一边强盗在追,这一面跑着一面想着,他只有一念,他没有第二念。
  【解】但有此念,更无他意,当念渡河,即是一念,此等十念,不杂余念,行者亦尔,若念佛名、若念佛相等,无间念佛,乃至十念,如是至心,名为“十念”。
   行者,修行人,念佛人。就跟这个比喻一样,后面有人追杀来了,你现在怎么办?你现在走到河边,还有别的念头吗?没有了,就一念怎么能过去?强盗赶到河边 了,你已经到对岸了,你才能脱险。所以修行人在这个时候,遇到地狱相现前,罗刹、饿鬼现前,若念佛名,这就是持名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
  “若念佛相。”佛相是观想。所以我们供佛像供一尊,我们现在供的这尊佛像,是我们最初学佛的时候,赵默林老居士他从中国大陆带这尊佛像到台湾,没有适当地方供养,我们建图书馆,他很欢喜,送到我们这来供养这尊是瓷的,不是玉的,做得非常好、非常庄严,让人看到生欢喜心。所以我们用照相,照相把这一张相放大了,愈放大愈庄严。所以现在我们做大法会都用这三尊。常常见,就见这一尊像,就拜这一尊像,我们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了,就是这个相,我们很熟,天天念他、天天拜他,毕竟他出现了,所以你一点怀疑都没有,就是这一尊像的样子来接引你,你就放心跟佛去了,这是“念佛相”。
  这是《十六观经》里的方法,前面十五种都是观想,最后第十六种是“持名”。观想也可以,持名也可以,“乃至十念,如是至心,名为十念”。“十念”是这个意思
  【解】是谓行人念佛,如彼喻中人之欲渡河,只是欲渡之念,更无他念,是名至心。
  有盗贼看到你了,来夺你的命、夺你的财物,你赶紧跑。跑到河边,什么念头都没有了,就一个念头赶紧过河,用什么方法赶紧过河。
  【解】如是之念,相续至十,即为十念,临终能行,决定往生。
  这句话说得非常肯定。临命终的时候我们要能够提起正念,一念、十念决定往生。
  【解】乃至一念(见《念佛三昧宝王论》),念心纯固,亦得往生。
  “纯”就是没有夹杂。“固”就是坚固。就是“一念”,那个“念心”纯,“念心”非常强,就是“一念”都能往生。
不要等临终,等临终是真的一点没把握,现在就干
  【解】盖以暗合道妙,巧入无生。是故五逆十恶,临终念佛,乃至一念,亦得往生。
    《念佛三昧宝王论》里头说的。说得好!所以我们平常要修的,这个“纯固”,这两个字很重要。现在科学家给我们做证明,念头要纯、念力要强,这个念头,可以改变物质的环境。所以科学家提出“以心控物”,科学把佛法证明了。为什么?现在我们明白了,物质现象是从念头生出来的,不是真的,念头灭了它就没有了。有念就有生,无念就不生;有念都是妄心,无念是真心。这个物质现象有生有灭,是妄心生的,阿赖耶的境界相;不生不灭,那是自性的相分,自性现相。虽然不生不灭,它也不是真正存在。这个道理要懂。
  自性心中一念不生,哪来的相?!相是怎么来的?相是阿赖耶变的。《华严经》上告诉我们,“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点都不错。心是真心,离念就是真心,有念就是妄心。所以“无住生心”,“无住”是真心,“有住”是妄心。
  我们今天是妄想、分别、执着一起出现。妄想是起心动念、是无明;分别是尘沙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六道轮回是这么来的。
  所以念佛法门“暗合道妙”,它不明显,它真妙。
  “巧入无生。”非常巧妙的,你不知不觉了就入了无生的境界了。“无生”就是“无住”。
  “是故五逆十恶。”这是造作极重的罪业。
  “临终念佛,乃至一念,亦得往生。”真正不可思议。你问为什么?“暗合道妙,巧入无生”。
  【解】正显弥陀本愿不可思议。法藏菩萨五劫思维之果,即在于此。
  法藏菩萨五劫修行,“五劫”是时间,这么长的时间考察、思维、选择,成就极乐世界——果德。
  “即在于此。”四十八愿圆满成就了。
  【解】五逆十恶临终之际,地狱相现,众火俱至。
  地狱是一片火海。只要是地狱都离不开火,也就是嗔恚所感的业报。
  【解】而能以称名故,顿离妄惑,入理一心。
  “称名”是缘,最重要的,“离”就是放下了,放得快。地狱相现前了,看到地狱了,马上把念头息掉,什么念头都没有,一句佛号。这个训练要天天干,干成习惯了,到临终地狱相现前,你才能相应;如果很生疏,到临终地狱相现前,被地狱吓到了,那就完了,恐怖现前,这就麻烦大了。地狱相现前,知道了,这就好比贼追到我面前,要杀我了,阿弥陀佛,一句佛号,那个贼就退了,要快
  我们现在不要等临终,等临终是真的一点没把握,现在就干。现在我就放下、我就不执着、我就不分别,时时刻刻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世法如是,佛法亦如是,没有例外的。所以“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八万四千法门,我们统统舍掉,我们就一句阿弥陀佛,干真的,这个样子才决定得生、才真有把握。
  你看“顿离妄惑”。“妄”是什么?它是假的,不是真的,迷惑所造的善恶业,都不是真的。你统统放下了,“入理一心”。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万缘一放下就是“理一心”
  “理一心”是什么?见性了,回归到真心了,不是妄心。这一入“理一心”就转阿赖耶了,阿赖耶没有了。
   阿赖耶没有了,诸位想想,阿赖耶的业习种子也没有了,我们无量劫造的业在哪里?在阿赖耶的种子里头,像储藏室一样,无量无边种子,储藏我们的善恶业习、 习气。现在一回归、一回归自性,“入理一心”就是回归自性,立刻转八识成四智,阿赖耶里面业习种子全没有了。这么个道理,你明理你就相信,你不明理你不相 信。
  我们天天学佛,天天要进步、天天要放下,天天要把这一句佛号抓牢,这一下就“入理一心”。让人难信,不敢相信。这不敢相信也不能够怪他,为什么?他迷得太深了,无量劫到今天都迷惑颠倒,都把第八识认为自己真心,随着第八识种子所含藏的习气,在六道里头流转,苦不堪言。
  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机会,这个机会是一闪光就没有了,你要是抓握到了,就入“理一心”;抓不到了又搞轮回。什么叫抓到?就在这一念把万缘放下,这就算抓到了。万缘一放下就是“理一心”。“理一心”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解】以契理故,众罪消灭,即生极乐,登三不退。
  生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
  【解】若非方便中之究竟方便,圆顿中之最极圆顿,何能臻此。
  这话真话。如果不是方便当中的究竟方便,再没有比这更方便了,这方便到顶头了。
  “圆顿中最极圆顿。”“圆”是圆满;“顿”是顿超。世尊圆顿大教里头,圆到极处、顿到极处叫“最极圆顿”。要不是这样,怎么能到这种地步?!到不了,凡夫一念成佛,这都从理上讲的。
  【解】今净土法门,能令恶逆凡夫,暗契一心,是故弥陀,号为愿王,诚不虚也。
  “五逆”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五种罪业必定堕无间地狱。你看净宗之妙,能叫“十恶五逆”的凡夫,“暗契一心”,你没看出来,他就证得“一心”了。十恶五逆是因,无间地狱是果报。凡夫在果报现前这一刹那,这一句佛号真心念的,没有夹杂丝毫妄念在里头,就一声佛号。信心真的,愿心也是真的,他往生了,佛就接他去了,到极乐世界,他是理一心,生实报庄严土。
  【解】是故弥陀,号为愿王,诚不虚也。
  真的不是假的。阿弥陀佛是大愿之王,不可思议。
  下面念老又引用:
  【解】又道绰大师于《安乐集》亦论十念往生云:
  道绰,净宗大德,《安乐集》是他的著作,这个著作唐朝以后失传了。在日本,日本人对他们都非常崇敬,中国净土宗的祖师,把他漏掉了,就是因为他的著作没人看见,现在在日本又找回来了。夏莲居老居士告诉我们,他是我们净宗祖师,应该要列入祖师的行列
  我们净土宗第一代,是庐山远公大师,慧远大师;第二代应该是昙鸾,也是因为著作找不到了,现在都在日本找回来了;第三祖就是道绰;善导是第四祖。现在我们都认为善导是二祖;到现在印光大师十三祖;我们称海贤老和尚为十四祖。加他两个上去,昙鸾、道绰,应该要加上去,印光大师是第十五祖,海贤老和尚第十六祖。
  他的《安乐集》里头说,讲这个十念往生。
  【解】“汝谓一形恶业为重,以下品人十念之善以为轻者,今当以义校量。轻重之义者,正明在心,在缘,在决定。不在时节久近多少也。”
  这个所说的,说“邪不胜正”,我们要知道、要相信,他是因为这个“邪不胜正”,这从因果上讲。所以“轻重之义”,造业轻重跟果报的轻重,都要讲心,起心动念;第二个在“缘”;第三个在决定,“不在时节久近多少也”。
  你造作无量无边罪业,无始劫以来,阿赖耶里头充满了,好像很久了、很远了。道绰大师说,不应该这样说法,没有什么久近多少,这个造作罪业的轻重,他是什么心、是什么缘,这个业怎么形成的。

发表于 2016-7-6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自在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4 00: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