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向善sn

[学佛交流] 欢迎每周来听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1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第二种心理趋向,与第一种正好相反,是把佛的境界看得很低,把佛法想得很简单。这种情况在学术界很普遍,但也已经渐渐影响到佛教界内部。
先说说学术界。因为现在的佛教学术界,对轮回的存在基本抱持否定的态度,所以不认为成佛需要         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对神通等等的记载也一概不予认可。因此,学术界的佛教史研究,是把释迦牟尼作为一个普通人来对待的:
         释迦当时的处境是:如果不能把本国的政治地位提高,个人就要在学术思想上争得领导权。[url=][21][/url]
         从佛陀的支持者看,尽是剎帝力、大富豪,他的学说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也就不言而喻了。[url=][22][/url]
         释迦一生很软弱,他的业力说,就是具体的表现……另外,他对婆罗门、对种姓制度,只表示了消极的反对,不敢进行积极的反抗等等,都表现了他这一性格。[url=][23][/url]
          佛陀的死称为“般涅槃”。[url=][24][/url]
          有的学者,认为释迦牟尼只是一个宗教的开创者,为了吸引信徒,便顺应当时的时代环境,发展出人们喜闻乐见的教义。有的学者,相信释迦牟尼确实有寻求真理的理想和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和世界上其他哲学家一样,提出了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并发展了很多信徒。总之,释迦牟尼是一个人,“般涅槃”只是对他的死亡的一种尊称。他的教义也只是世间各种哲学理论中的一种,不神秘,更不深奥,甚至很浅显明了──
           释迦反对上述两派,主张“缘起说”,以为世界现象,都是因果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释迦常说,懂得了缘起说,也就懂得了“法”。可见缘起说是他的学说的最高原理。[url=][25][/url]
           这里总结出的因果规律,非常容易理解。世间万物都是有因才有果,都以其他事物为前提才能存在,而这些作为前提的事物也都是无常,所以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是空,是无我。很多学者相信,这就是佛教所说的终极真理──“缘起说”,并认为依于这种“缘起说”,佛教又发展出“中道”理论。
          不持臆测或先入之见,如实地照见法,不落于固定的看法,是中道的立场。视现象为常恒、为断绝、为有、为无,都是固定的看法,都是独断的;不依此固定性立场之处才有中道。
         由如实地知见法导入了“无记”的立场,对于“我及世界是常住?是无常?是有边?是无边?”等问题,佛陀沉默不答;此外,关于身体与灵魂是相同?是各别?如来死后是有?是无?等问题也是一样。对不可认识的、形而上学的问题,佛陀知道知识的界限而不作答。[url=][26][/url]
          换句话说,所谓的“中道”,就是站在缘起的观点上看事物,没有绝对。佛陀对很多问题说是“无记”,因为他知道知识的界限,所以不作答。
          这种缘起和中道,简单!真的很简单!中学生都能明白。怪不得很多学者“洞悉”了这个终极教理之后,也不称自己是证果,因为太简单了,知道了这个根本没什么了不起!别的哲学体系可比这深奥多了。而且,很多学者都注意到,佛教既然承认有“轮回”,就必须承认轮回中有一个维系各期生命同一性的存在,这显然与一切皆是无常的缘起论是矛盾的。由此,整个佛教的理论体系存在巨大的漏洞,并不能自圆其说。当然,如果把释迦牟尼看作一个普通人,在两千五百年前能提出这样的理论已经是不错了,有漏洞也是情有可原。
         但对有理性的佛教徒而言,“佛说的法能不能自圆其说”是相当重要的问题,这直接关系到他们信仰的核心。如果瀚如烟海的佛经所要揭示的就是这么一个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道理,为什么要用那么多文字来说?如果缘起法讲的是一切无常的缘起缘灭,那么《楞伽经》中大慧菩萨为什么要提出“缘起何所生?云何作所作?”[url=][27][/url]这种问题呢?佛陀“知道知识的界限”,那就是说这些问题佛自己也不知道,原来佛是一个“不可知论者”!那他凭什么说自己是“一切知,一切见”呢?还有,如果说“涅槃”只是对死亡的另一种称谓,那为什么说涅槃有“常、乐、我、净”这四德?一般的死亡有涅槃四德吗?
          有太多的问题是学术界现有的解释方法回答不了的。但神奇的是,现在佛教界很多师父开示的佛法,和学者们的解释竟然差不了多少。“缘起性空”、“无我”和“中道”,他们也作几乎一样的解释。比如,释印顺在《印度佛教思想史》中谈到“中道正法”:
          这是著名的中道缘起说。有──存在的,生起的,世间的一切,都依于因缘──种种关系,条件、因素而有而生的。依因缘有而有的,也就依因缘无而无,依此而确知生死解脱的可能性。有、无、生、灭──一切都依因缘而如此的,就是不落二边,恰到好处的中道。[url=][28][/url]
这个缘起的解释与学术界的相差无几。书中也谈到涅槃:
          人间的佛陀入涅槃,也就是去世了。……涅槃是超越的,不能以世间的存在或不存在来表示。这不是分别言语所可及的,只能说:无限的生死苦迫是彻底的解脱了。[url=][29][/url]
          “人间的佛陀入涅槃,也就是去世了”,可见释印顺也认为佛的涅槃实际上就是死亡。又说“涅槃”是超越了世间的存在,不能用语言来分别,也就是说,涅槃具体是什么是不可知的。说来说去,对涅槃和死亡的阐释,还是雾里看花。这就有些奇怪了,佛教修行人的目标可以说就是证得涅槃,然而涅槃是什么却说不清、不可知,如果释迦牟尼佛当初传教的时候也这么说,很难想象大众会生起信心。这就好比一个人告诉我:“你要花费毕生精力去到一个叫X的地方,这个地方很好。”我问:“X是哪里?怎么个好法?”他说:“说不清。”这样的话我会相信吗?会跟着他走吗?其实,“涅槃”作为佛法中极为重要的问题,是可以讲明白的;前文中提出的问题也都是有答案的。限于本文的篇幅,难以尽述,有兴趣的读者请参看《实证佛教导论》一书。
            佛教界与学术界不同的是,他们并不是故意去矮化佛陀的境界,而是真的相信这种“缘起中道论”就是佛法。他们不觉得这是很简单的道理,认为自己懂得了这个道理、悟出了这个道理是很不容易的,应该已经证得了果位。有的在家人,听师父这么开示之后,觉得自己听懂了,便也认为自己证了果位,堪为人师了。他们不愿去多想矛盾的地方,如果有人提出问题,一句“要学中道,不要分别”不仅可以解释一切,还能彰显他们的“证境”,衬托出提问人的愚劣。
           然而,这种漏洞百出的“证境”,真的是证果吗?恐怕不是证果,反而是佛陀所说的“增上慢者、取着增上慢者”[url=][30][/url]吧。不能自圆其说的证境,说明他一定有错解佛法的地方。把对佛法的错解当成正知见,认为自己已经“证果”甚至是“大成就者”,这种未证言证的人就是“增上慢者”,其信徒便是“取着增上慢者”,这样的人现在可不少。之所以会这样,一是因为佛教界也有修行人误解了佛经、佛法,浑然不知;二是由于近现代的各种动乱,使佛教也受到相当大的打击,法义传承上形成了断层。
           如果说第一种心理趋向把佛的境界想得太高,与人的距离拉得太远,属于过于保守,那么这第二种心理趋向则是把佛的境界拉近到和普通人差不多的高度──只要把所谓的“核心佛法教义”看上一看,就知道佛的证境了,甚至觉得自己已经成佛──这可以说是过于冒进了。
         错解的佛法不能使人发起出世智慧、生起解脱功德,反而一定会增加学佛人的烦恼。现实中的增上慢者,恭高我慢之心往往比一般学佛人更盛,面对质疑和提问时甚至会表现出瞋怒的情绪,这都是长期熏习不正见形成的习气。而且,有意或无意地将佛矮化,把对佛法的错解当作正见,这已经构成了邪见。以这种邪见自许证果、教授他人,是在毁谤三宝的同时误己误人,自害害他,将给修行带来巨大的障碍和烦恼。这种“无知无畏”有时比“过于保守”更加糟糕、更加危险,所以修行人切不可草率盲进。
 楼主| 发表于 2016-7-12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不能过于保守,也不能过于冒进,那修行人到底该以怎样的方法和态度来学习佛法呢?
首先,我们需要正确认识佛、法、僧三宝。关于佛,经云:
          佛陀者,觉,觉了一切法相故。复次,一切众生长眠三界,佛道眼既开,自觉觉彼,故名为觉。佛于一切法,能一切得,一切说。[url=][31][/url]
           佛陀的本质是“觉者”,他觉了的是世间、出世间一切法的真相。这个真相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有没有佛出世,真相都在那里,可以说世尊是一个发现者、报告者。又经云:
佛德不小。乃从无数劫,积累功德、奉行诸善,自致作佛,有是神妙自然法化。一切知一切见,无不入无不化。[url=][32][/url]
            佛陀在人间成佛、度化众生,肯定是以人的形态出现在世间。但成佛绝不是仅以一世的修行就可以达到,而是无数劫以来广行菩萨六度,累积功德,到这一世方成佛果。他不仅觉证一切法,还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神通自在,非人能及。从这个意义上说,把佛陀视为人并不妥当。关于法,法的本质相当于佛陀这位真相发现者的报告,为的是让三界泥潭中的众生也能开启道眼,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关于僧,僧的本质是依循佛的教法修习,并已如实证知部分真相的有情,与身相、种族没有绝对的关系。
         既然佛也是从凡夫一路修行而来,那么,他走的路也就是我们要走的路。成佛之路,漫长而艰辛,但绝不是没有终点。我们的修行,要切实地、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尽量每一世每一世都能有进步,不自暴自弃,也不好高鹜远。不管自己现在的水平是高是低,我们只要朝着正确的方向,坚持走下去,就总会有到达目标的那一天。
           诚然,我们现在需要直面很多困难:没有领路人,环境、气候恶化,道路曲折多岔,同伴中还有各种邪师邪友。但是,曾经的领路人留下的地图仍然清晰可辨,一路上也有诸佛菩萨在默默地加持和守护,甚至化为我们的同修或家人陪伴我们成长。所以,在这个时代,我们仍然可以前进,只不过比以前更需要“自立”,运用自己的智慧分辨正道与歪道、善友与恶友。好比我们小时候过马路,有大人牵着手,即便闭着眼睛也可以顺利走过去;现在一个人过马路,需要观察信号灯、有无车辆违规闯红灯等等,靠自己的判断走过去。也许有人会觉得:“那么多事情都要我自己判断,这不是很累吗?!”这也是没办法啊──佛在世时,学佛人接触到的佛法中,正法至少占98%;而现在,学佛人接触到的佛法,正法恐怕不到10%。
            我们接触正确佛法的机率比古人低很多,当然需要格外注意。就好像食品,如果制造业者都秉承良心,原料、方法也安全可靠,我们自然可以放心大胆地购买;但现在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毒奶粉、塑化剂、转基因、农药过量、化学添加剂……市民大众都不得不多长个心眼,自己学习一些相关的化学、物理、农学、食品加工学知识,保护自己与他人。学佛也是一样。而且,这个思考过程能锻炼思辨能力,长久下来,一定能增长我们的智慧与方便。
         综上所述,学佛人应该以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态度来修行,不卑不亢,不盲从名势,亦不闭门造车。佛陀所觉悟的是一切世间、出世间法的客观事实,只要我们能秉承客观、理性的原则,依照佛典告诉我们的方法去观察、修行,就一定能生起出世间的智慧,渐次证得果位,并切实体会到烦恼的减轻。这种解脱功德是实在的,和那种靠议论、臆测而获得的满足感,知道生僻的名相文字而生起的博学感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也正是实证的方法和效力。


--------------------------------------------------------------------------------

[url=][1][/url] “末法”一词,在经中有时也作“末劫”、“末世”等。


[url=][2][/url] 佛法灭尽时的情况详见《佛说法灭尽经》。


[url=][3][/url] 《大般涅槃经》卷1〈1 寿命品〉 (CBETA, T12, no.374, p. 371, b28-c7)


[url=][4][/url] 也作准陀、淳陀、周那,意译为妙义。


[url=][5][/url] 《大般涅槃经》卷2〈1 寿命品〉 (CBETA, T12, no.374, p. 375, b1-5)


[url=][6][/url]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6 (CBETA, T19, no. 945,p. 132, c8-14)


[url=][7][/url]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9 (CBETA, T19, no. 945,p. 151, b6-9)


[url=][8][/url]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71〈39 入法界品〉 (CBETA, T10, no.279, p. 389, a16-b6)


[url=][9][/url] 《不退转法轮经》卷3〈5 除想品〉 (CBETA, T09, no.267, p. 242, c28-p. 243, a24)


[url=][10][/url] 《大宝积经》卷2 (CBETA, T11, no. 310, p. 10, c21-22)


[url=][11][/url]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9 (CBETA, T19, no. 945,p. 151, b12-15)


[url=][12][/url] 《大般涅槃经》卷1 (CBETA, T01, no. 7, p. 195, c5-p.196, a14) “一者”之后的“二、三、四者”,只是欲说法人在身份上有不同,应该采取的态度与第一完全相同,篇幅有限恕省去。


[url=][13][/url] 《增壹阿含经》卷47〈49 放牛品〉 (CBETA, T02,no. 125, p. 804, b22-23)


[url=][14][/url] 《别译杂阿含经》卷1 (CBETA, T02, no. 100, p. 374, b10-21)


[url=][15][/url] 《十诵律》卷4 (CBETA, T23, no.1435, p. 25, a8-11)


[url=][16][/url] 《增壹阿含经》卷47〈49 放牛品〉 (CBETA, T02, no. 125, p. 804, c17-18)


[url=][17][/url] 《别译杂阿含经》卷1 (CBETA, T02,no. 100, p. 374, c1-2)


[url=][18][/url] 《大宝积经》卷114〈7 粪扫衣比丘品〉 (CBETA, T11, no. 310, p. 647, c17-22)


[url=][19][/url] 《大般涅槃经》卷3〈1 寿命品〉 (CBETA, T12, no. 374, p. 381, b6-8)


[url=][20][/url]  “尔时如来熙怡微笑,从其面门放大光明,青黄赤白,名曰大悲,远照十方,上至阿迦腻吒天,下至十八地狱;照提婆达多身,身诸苦痛即得安宁。”《大方便佛报恩经》卷4〈6 恶友品〉 (CBETA, T03, no. 156, p. 142, b23-27)


[url=][21][/url] 吕澂:《印度佛学源流略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3页。


[url=][22][/url] 吕澂:《印度佛学源流略考》,第14页。


[url=][23][/url] 吕澂:《印度佛学源流略考》,第22页。


[url=][24][/url] [日]平川彰著,庄昆木译:《印度佛教史》,台北:商周出版,2004年,第71页。


[url=][25][/url] 吕澂:《印度佛学源流略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0-22页。


[url=][26][/url] [日]平川彰著,庄昆木译:《印度佛教史》,台北:商周出版,2004年,第59页。


[url=][27][/url]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一切佛语心品〉 (CBETA, T16, no. 670, p. 480, b27)


[url=][28][/url] 印顺:《《印度佛教思想史》》,台北:正闻出版社,1988年,第23页。原文“中道缘起”后注有梵文词条,此处恕省略。


[url=][29][/url] 印顺:《印度佛教思想史》,台北:正闻出版社,1988年,第16页。原文“般涅槃”、“须跋陀罗”、“大迦旃延”、“婆蹉种”后注有梵文词条,此处恕省略。


[url=][30][/url]《不退转法轮经》卷3〈5 除想品〉 (CBETA, T09, no.267, p. 243, a2-3)


[url=][31][/url]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6〈8 优波离品〉 (CBETA, T03, no. 156, p. 154, c29-p. 155, a2)


[url=][32][/url] 《般泥洹经》卷1 (CBETA, T01,no. 6, p. 182, a26-28)

(本文摘录自佛学杂志《实证佛教通讯》第一期)
 楼主| 发表于 2016-8-9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每周二晚在线听讲佛法!
        为弘扬正法、普渡接引,实证佛教研究中心在YY语音聊天室“实证佛教交流”房间举办公开佛学讲座。

      每周二(晚上七点半到九点半),讲解《维摩诘所说经》(《不可思议解脱法门》)。由予乐师兄为大家分享吕真观老师的讲解,以期大家能深入大乘了义法,早日闻思成熟,发起修所成慧,乃至大乘见道、契入不可思议的解脱法门。
   
        敬请大家珍惜这个难得值遇的因缘!只要您坚持每节课都来听讲,证得佛道的果位就不是那么困难的事,甚至还可以步步增上,开悟、明心、见性。

      参与方法如下:
      第一步:在百度网下载YY语音软件或点击网页 http://www.yy.com/yy6/  下载YY语音软件,安装到电脑或手机里。
      第二步:登录YY语音软件,注册登录名账号。
      第三步:登陆YY之后,在操作界面右下角点击「查找」。 在「找频道」界面下搜索 65997173 找到  「实证佛教交流」,点击进入即可听法。

       听课注意事项:老师在讲法期间,请关闭语音聊天功能(把“自由发言”点击为“按住F2说话”)。 如果遇到技术问题请联系智平师兄qq37203722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7 03: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