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lxg20130220

[其它] 乾隆藏第130册No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5-15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隆藏第130册No

续-《乾隆藏第 130 册 No. 1557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1卷-第17卷)》

摘自《乾隆藏第 130 册 No. 1557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1卷-第17卷)》
  第三入法界藏下证理位极亦三句一证理法谓以大智证入平等真法界藏依佛性论说有五藏一如来藏谓在缠含果法故二自性清净藏谓在缠不染三法身藏谓果位为功德所依四出世间上上藏谓出缠超过二乘菩萨五法界藏谓通因果外持一切染净有为故名法界内含一切恒沙性德故复名藏此义宽通故今证入(依佛性论者即第二卷辩相分第四自体相品第一中有十义一自体相牒云相者有二种一者别相二者通相别相有三何者为三一者如意功德性二者无异性三者润滑性言如意功德性者谓如来藏有其五种何等为五一如来藏自性是其藏义一切诸法不出如来自性无我为相故故说一切诸法为如来藏二者正法藏因是其藏义以一切圣人四念处等正法皆取此性作境未生得生已生得满是故说名为正法藏三者法身藏至得是其藏义此一切圣人信乐正性信乐愿闻由此信乐心故令诸圣人得于四德乃过恒沙数等一切如来功德故说此性名法身藏四者出世藏真实是藏义世有三失一者对治可灭尽故名为世此法则无对治故名出世二不净住故名为世由虚妄心果报念念生灭不住故此法不尔故名出世三由自倒见故心在世间则恒倒见如人在三界心中决不得见苦法忍等以其虚妄故名为世此法能出世间故名真实为出世藏五者自性清净藏以秘密是其藏义若一切法随顺此性则名为内是正非邪则为清净若诸法违逆此理则名为外是邪非正名为染浊故言自性清净藏故胜鬘经云世尊佛性者是如来藏是正法藏是法身藏是出世藏是自性清净藏由说此五藏义故如意功德得显现为显此义故说如意宝喻譬如有人以宿业故感得如意宝珠得此珠已能随其意有所乐事自然得成佛性亦尔由事善知识修诸福慧感得此性便随修行者意各各自得三乘之果故如意功德是其别相释曰然?引五藏即贤首?其第五藏即论第二正法藏是名则小异大旨则同取其最后顺经法界义故当第五复名法界藏耳然论正法藏云因是其义今?云通因果者谓能与因果诸位功德为因故论云一切圣人四念处等而为因故)言智无差别者所证之藏平等要无分别方契此则智自无差(所证之藏下释智无差别于中分二先正释然有三释连成一义第一智自无差如以圆盖称于圆函今但论盖圆耳谓所证平等故须无差别智方证于理若差别智即不能证)即由上义能所不殊又此能证智与所证藏冥合一味无有境智之异故云无差此复有二一同无相故下经云无有少法为智所入亦无少智而入于法二同法界故则能所各互摄尽故下云无有智外如为智所入智摄智如尽故亦无如外智能证于如如全摄智故(即由上义下第二意能所不殊无差如鱼符相合又此下明一味无差如水和乳此复有二者前即真空一味后即妙有一味前即无相后即法性)若皆一味岂令智同于境而无智耶古德释云智相尽故不有能令智相尽故不无不尔岂令诸相皆??而智独存(智相??故不有则同如一味能令智相尽故不无则智有功能反照智空不取于智斯为真智故不无智不尔下反释反成不有一味之义)是故于境则不碍真而恒俗于智则不碍寂而恒照即境智非一境则不碍俗而恒真智则不废照而恒寂即境智非异境则空有无二智则寂照双融故云无差别也(是故下结成于中先以寂照对真俗二境辩非一异后境则空有下结成无差)上来所释约真理寂寥与止寂相顺俗谛流动与观照相顺起信等中且为此释(上来所释下二申今意三初成昔解明有文据出于起信为出论意则令昔解未尽其源谓前结成之中于境不碍真而恒俗智则不碍寂而恒照虽明不碍若别对者意以心寂对于境真心照对于境俗以照对俗则心境非一以寂对真则心境非异明是唯照对俗唯寂对真次虽双融空有二境寂照二心终不得言境则不碍俗而恒真心则不碍照而恒寂则心境非异明知本意相对别也故?取其意示论意云真理寂寥与止寂相顺俗谛流动与观照相顺言起信等者出其所据也等取瑜伽及别经论言起信中者即彼修行信心分中云云何修行止观门所言止者谓止一切境界相随顺奢摩他观义故所言观者谓分别因缘生灭相随顺毗钵舍那观义故云何随顺以此二义渐渐修习不相舍离双现前故若修止者住于静处端坐正意不依气息不依形色不依于空不依地水火风乃至不依见闻觉知一切诸想随念皆除亦遣除想以一切法本来无想念念不生念念不灭亦不得随心外念境界后以心除心心若驰散即当摄来住于正念是正念者当知唯心无外境界即复此心亦无自相念念不可得若从座起去来进止有所施作于一切时常念方便随顺观察久习淳熟其心得住以心住故渐渐猛利随顺得入真如三昧释曰上皆论文止中则知无相不生不灭观中常念方便及分别因缘生灭明是止顺于理观顺于事又论下文云复次若人唯修于止则心沉没或起懈怠不乐众善远离大悲是故修观修习观者当观一切世间有为之法无得久停须?变坏一切心行念念生灭以是故苦等释曰上亦多就事明观又下论云唯除坐时专念于止若余一切悉当观察应作不应作止观俱行所谓虽念诸法自性不生而复即念因缘和合善恶之业苦乐等报不失不坏虽念因缘善恶业报而亦即念性不可得释曰此之双行亦明念自性不生是止念因缘和合是观故?出论意真理寂寥与止寂相顺俗谛流动与观照相顺而上云等取瑜伽七十七中亦说禅定有于三品一奢摩他品二毗钵舍那品三双运品大旨与起信多同故致等言)未尽其源以令照真不得名照照俗之时不得即寂故(未尽其源下次辩顺违文虽顺论不知诸论且约一相便将寂照敌对真俗故是有乖以令照真下出其有乖所以由以寂对真故单照真时无照以照对俗故单观俗时无寂故统收经论中意或以理观对于事止谓契理止妄是也或以事观对于理寂谓无念知境是也或事观对于事寂谓观于一境心不动摇是也或理观对于理寂忘心照极是也略举其四广如贤首品此由约单观若约双融事理如下?文若依古释则全无事止亦无理观云何?得三观一心三止齐运若云约真则境智无二约俗则境智非一斯则有理而其结云境则空有无二智则寂照双融明知还融前照事之观契理之寂耳请细详之)
 楼主| 发表于 2016-5-15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隆藏第130册No

续-《乾隆藏第 130 册 No. 1557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1卷-第17卷)》

摘自《乾隆藏第 130 册 No. 1557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1卷-第17卷)》
今正释者谓言用则同而异由境不能照智有照故言寂则异而同境智无异味故同故无心于彼此忘心契合故异故不失于照功智异木石故故名真智证理境则唯寂智则寂而常照(今正释者下三申正义有四初约证理以释境智非一异义即肇公般若无知论中之意而便以?间而释之彼论先有难云圣智之无惑智之无俱无生灭何以异之耶答曰圣智之无者无知惑智之无者知无其无虽同所以无者异也何者夫圣心虚寂无知可无可曰无知非谓知无惑智有知故有知可无可谓知无非曰无知也无知即般若之无也知无则真谛之无也是以般若之与真谛言用则同而异言寂则异而同同故无心于彼此异故不失于照功是以辩同者同于异辩异者异于同斯则不可得而异不可得而同也何者内有独鉴之明外有万法之实万法虽实然非照不得内外相与以成其照功此则圣所不能同用也内虽照而无知外虽实而无相内外寂然相与俱无此则圣所不能异寂也是以经云诸法不异者岂曰续凫截鹤夷岳盈壑然后无异哉诚以不异于异故虽异而不异耳故经云甚奇世尊于无异法中而说诸法异又云般若与诸法亦不一相亦不异相信矣释曰但观上来所引论文则?之中自分主客但观?文中间释论则论旨趣居然可知)若约照俗则以后得智照差别之境)
 楼主| 发表于 2016-5-15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隆藏第130册No

续-《乾隆藏第 130 册 No. 1557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1卷-第17卷)》

摘自《乾隆藏第 130 册 No. 1557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1卷-第17卷)》

  若约融真俗者境则真俗不二智则权实双行亦为一味而不失止以虽双行而即寂故(若约融真俗者下三约双融所以辩此者自有二意一者古德自科入法界藏云一证理法故于止义唯就理明今此别明事理无碍二者即所证理是即事之理不遮双融但上双融唯取权智对于真止故为非耳故今不要以止对真而智自有权实双融对真俗双融以与昔别况云而不失止则二智之上自有二止权智之上有随缘止实智之上有体真止二止亦融对上二智即止观双融若融智境方为一味)若约三观及融境智至下当辩(若约三观下四约三观说谓空观假观中道观在心则空假中一心对境无谛有谛中道第一义谛三谛之境三观自有三止空观有体真止假观有随缘止中道观有离二边分别止三止三观六法一时以契一谛三谛之境境智一味则有九法皆成一味更有异门等并如下说)。

  证佛解脱甚深广大。

  二证佛下明证果法言解脱者谓作用自在如不思议法品说于一念中建立三世一切佛事等总有十种广如彼说即用而真故甚深用无涯畔故广大上穷彼际故云证也(总有十种者即第四十七经未云佛子诸佛世尊有十种无碍解脱何等为十所谓一切诸佛能于一尘现不可说不可说诸佛出兴于世一切诸佛能于一尘现不可说不可说诸佛转净法轮一切诸佛能于一尘现不可说不可说众生受化调伏一切诸佛能于一尘现不可说不可说诸佛国土一切诸佛能于一尘现不可说不可说菩萨受记一切诸佛能于一尘现去来今一切诸佛一切诸佛能于一尘现去来今一切世界种一切诸佛能于一尘现去来今一切神通一切诸佛能于一尘现去来今一切众生一切诸佛能于一尘现去来今一切佛事是为十)。

  能随方便入于一地而以一切愿海所持恒与智俱尽未来际。

  三能随下明得位极谓普贤身遍于六位随在一位以愿海力持于一切故旧经云在于一地普摄一切诸地功德今此文顺西国若顺此方应云能以方便随入一地以愿海力摄持一切地也然有引梵本广明此中句数开合不同不必应尔何者夫译梵为唐诚乃不易苟文小左右贵于旨不乖中若理不可通则正之以梵本译人意近则会之以旧经言异意同何必广引(然有引梵本下因释此句便弹古人有无益之文意云如不获已须引梵文若无异辙何要繁引因示体式言译梵为唐诚乃不易者案道安法师云译梵为秦有五失本三种不易即??公摩诃般若经序所明言五失本者一梵语尽倒而使从秦一失本也二梵经尚质此方好文传可众心非文不合二失本也三梵经委悉至于叹咏叮咛反覆或三或四不嫌其繁而今裁斥三失本也四梵有义说正似乱辞寻说向语文无以异或千或百刈而不存四失本也五事已全成将更傍及反誊前辞已乃复说而悉除之此五失本也又三种不易何者然般若迳三达之心覆面所演圣必因时时俗有险易而删古雅以适今时一不易也愚智天隔圣人叵阶乃欲以千载之上微言传合百王之下末俗二不易也阿难出经去佛未久尊者大迦叶令五百六通迭察迭书今虽千年而以近意裁量彼阿罗汉乃兢兢若此此生死人而平平若此岂将不知法者勇乎斯三不易也涉兹五失本逮三不易译梵为秦讵可不慎乎今用此意故云诫乃不易苟文小左右下示译方轨先二句总今取意即什公意??公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序云执笔之次三惟亡师五失三不易之诲惕马若厉忧惧盈怀虽复履薄临深未足喻也幸冀宗匠通鉴文虽左右而旨不违中遂谨受案译敢当此任故会意译经姚秦罗什为最若敌对翻译大唐三藏称能若理不可通下别示方轨如下万字非字虚空无形引梵以正斯引得矣译人意近则会之以晋经者如今经云以是发心当得佛故引晋经云以是发心即是佛故译人意谓即佛恐滥果佛故云当得若尔上云初??心时便成正觉何异即佛况下复云即得如来一身无量身等岂唯当成为是是知即佛约圆融门当成但是行布之意今以行布释于圆融故言意近须引晋经以成正理又如出现品菩提章云于一切义无所观察但得寂义故引晋经解一切义则止观具矣如是等文其类多矣许可引斥今此文中广引梵本言异意同故成繁长)言恒与智俱者明智穷来际文含二义一望前谓虽在因中一地而愿力持一切地功德皆与智俱尽未来际不离一地如一地余地亦尔是故因门尽于未来但是一一诸位菩萨不见作佛时二望后以尽未来之大智入如来之果海也虽有二义顺前义胜。

  初自分因行德竟。

  了达诸佛希有广大秘密之境。

  第二了达下明胜进果行分二一得果法二起果用今初有四句一入佛密境此有二意一佛即密境以三业业具非余测故谓非色现色摩尼不能喻其多非量现量应持不能穷其顶不分而遍一多不足异其体全法为身一毛不可穷其际此身秘密也佛言声也非近非远目连寻之无际身子对而不闻非自非他若天鼓之无从犹谷响而缘发无边法海卷之在一言无内圆音展之该万类是谓佛口密也意则无私成事等觉尚不能知密之至也皆广大无涯超绝奇特故云希有二佛之密境谓即一乘如来如见禅定解脱深入无际帝网之境时乃说之故云希有久默斯要甚为秘密又权实隐显唯佛方知故云秘密今洞见其源故云了达。

  善知一切佛平等法。

  二善知下入佛平等亦有二意一佛佛平等谓一切诸佛体性平等法身无二故智慧平等德无增减故内用平等悲愿普应故二者佛所证法平等即第一义此二无二称此而了故名善知。

  已践如来普光明地。

  三已践下明得佛位谓佛有十地如大乘同性经说一甚深难知广明智德地乃至第十名毗卢遮那智海藏地此十同是佛地约德用成别今普光明当其第一普即广义光明即明甚深难知此文虽略义在普中举初摄后理实皆践又普光明亦十地之总总不出于普法智光故(如大乘尊者经云一甚深难知广明地二清净身分威严不思议明德地三善明月幢宝相海藏地四精妙金光功德神通智德地五火轮威藏明德地六虚空内清净无垢焰光开相地七广胜法界藏明界地八最胜普觉智藏能净无垢遍无碍智通地九无边亿庄严回向照明地十毗卢遮那智海藏地释曰此上十地同是佛地约用成别广有其相具如彼经)。

  入于无量三昧海门。

  四入于下证佛三昧谓海印等定皆深广如海并通一实故得称门。

  于一切处皆随现身世法所行悉同其事总持广大集众法海辩才善巧转不退轮。

 楼主| 发表于 2016-5-15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隆藏第130册No

续-《乾隆藏第 130 册 No. 1557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1卷-第17卷)》

摘自《乾隆藏第 130 册 No. 1557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1卷-第17卷)》
  第二于一切下明起果用文有三业一现佛身业遍世同事二同佛意业总持大法三得佛语业能转法轮不退有四一称理不退无改说故二应机不退无虚发故三利益不退闻已必定故四制伏不退天魔外道不能动故复有四种不退谓信位证念今当第四念不退也(不退有四等者此有两种四不退义前义即十地论一向约利他大用而说后四不退如常所辩信谓十信已满十千劫故亦是第六不退心也位即十住第七不退住不退堕声闻辟支佛地故名位不退证谓初地已证真如已得不退念即八地已上念念入法流心心趣寂灭故得不退)。

  第二胜进果行德已竟。

  一切如来功德大海咸入其身一切诸佛所在国土皆随愿往已曾供养一切诸佛无边际劫欢喜无倦一切如来得菩提处常在其中亲近不舍恒以所得普贤愿海令一切众生智身具足。

  第三一切如来下二行无碍德谓引摄佛德不碍修因故文有五句一引摄佛德然有二义一则行成摄果二则诸佛同加二一切下随佛遍生不拣净秽也三已曾下供佛集福十方无边三世无际此一切佛皆供养故欢庆有遇不住福相故长时无猒四一切下长为辅翼义通真应五恒以下悲愿调生不以偏小利物唯以同体普愿摄物令证菩提方显智体圆足。

  成就如是无量功德。

  第二成就下总结多门无得而称也菩萨之德焉言不可周宜以类取故云如是无量(无德而称等者此借论语泰伯篇言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德而称焉意云德既至深故不能称叹也谓泰伯即武王伯祖文王之伯弟名季历即文王之父合当泰伯长子承嫡知弟季历必生圣子让而不受托采药于吴故为至德)。

  大方广佛华严经?钞会本第一之三

  音释

  沟洫

  (沟居候切洫勿棫切沟洫水渎也)。

  胄

  (直又切兜鍪也)。

  ??

  (大计切更易也)。

  辙

  (直列切车辙也)。

  迭

  (徒结切更也)。

  睿

  (俞芮切)。

  ?

  (音齐肚脐也)。

  泛滟

  (泛孚梵切浮也滟以赡切水动貌)。

  瞩

  (朱欲切视也)。

  翳

  (壹计切目疾也)。

  挠

  (奴巧切扰乱也)。

  掉

  (徒了切摇动也)。

  刈

  (倪制切割也)。

  惕

  (他历切音剔忧也)。

  嫡

  (了历切止长曰嫡)。

  大方广佛华严经?钞会本第一之四 困四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第二异生众中总三十九众相从为三第一杂类诸神众第二阿修罗下八部四王众第三三十三天下欲色诸天众。

  复有佛世界微尘数执金刚神。

  今初有十九众通名神者灵祇不测故文皆三段第一标数辩类第二列名结数第三摄德圆满今第一金刚神众初辩类中以执持此杵守护佛故然一一类皆通有所表如地表心地海表德海等观其叹德则知通意今此表般若坚利导于众行到彼岸故。

  所谓妙色那罗延执金刚神。

  二所谓下列名结数然诸众立名皆随所得法门为物立称一那罗延者此云坚固由见佛妙色皆不可坏故受此名(那罗延者取下得法以释此名下经云妙色那罗延执金刚神得见如来示现无边色相身解脱门偈云汝应观法王法王法如是色相无有边普现于世间)。

  日轮速疾幢执金刚神。

  二见佛身毛犹如日轮现种种光速摧障恼故名曰幢(见佛者下经云日轮速疾幢执金刚神得佛身一一毛孔如日轮现种种光明云解脱门偈云佛身一一毛光网不思议譬如净日轮普照十方国举此为例下皆准之欲具释者但看下经名义俱了余三十八众例此可知)。

  须弥华光执金刚神。

  三见佛身光映蔽一切犹如须弥显于大海神通等法如华开敷故。

  清净云音执金刚神。

  四圆音随类如雷震故。

  诸根美妙执金刚神。

  五现为世主以美妙根令物悟故。

  可爱乐光明执金刚神。

  六智光演法令爱乐故。

  大树雷音执金刚神。

  七宝饰妙相如华严树方便警物如雷震音。

  师子王光明执金刚神。

  八福深相妙炳着光明如师子王处众无畏。

  密焰胜目执金刚神。

  九慈眼视物为吉祥目神通之焰密现物前故。

  莲华光摩尼髻执金刚神。

  十雨此严具及光明故。

  如是等而为上首有佛世界微尘数。

  如是等结数下诸众皆类此知至得法处名当自显恐厌繁文下略不释。

  皆于往昔无量劫中恒发大愿愿常亲近供养诸佛随愿所行已得圆满到于彼岸。

  第三皆于下摄德圆满十句分二初二句总彰愿行由昔愿力得预法会常为亲侍由今行满故能遍侍。

  积集无边清净福业于诸三昧所行之境悉已明达获神通力随如来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处于众会威光特达随诸众生所应现身而示调伏一切诸佛化形所在皆随化往一切如来所住之处常勤守护。

  后积集下别显满相一福积净业二智达定境事定之境随事百千理定之境即真如实相不思议定则以无碍而为其境今皆智照故云明达三通随佛住四入用难思五处众超绝六应物调生七随佛化形八护佛住处文并可知。

  复有佛世界微尘数身众神。

  第二身众神文三同前初辩类有二义一身谓神之自身众即同生同名及所随者凡有其一必更有二共有其三三故名众能所合目名身众神二约所主谓此类神专以变化多身为佛事故(众即同生同名者谓左右肩童子)。

  所谓华髻庄严身众神光照十方身众神海音调伏身众神净华严髻身众神无量威仪身众神最上光严身众神净光香云身众神守护摄持身众神普现摄取身众神不动光明身众神如是等而为上首有佛世界微尘数皆于往昔成就大愿供养承事一切诸佛。

  所谓下二名三德文并可知。

  复有佛世界微尘数足行神。

  第三足行神亦有二义一谓依止足行众生及守护故如下善见比丘足行之神持华承足故下德中恋仰如来二足所行处即道路神通表修行履佛所行故。

  所谓宝印手足行神莲华光足行神清净华髻足行神摄诸善见足行神妙宝星幢足行神乐吐妙音足行神栴檀树光足行神莲华光明足行神微妙光明足行神积集妙华足行神如是等而为上首有佛世界微尘数皆于过去无量劫中亲近如来随逐不舍复有佛世界微尘数道场神。

 楼主| 发表于 2016-5-15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隆藏第130册No

续-《乾隆藏第 130 册 No. 1557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1卷-第17卷)》

摘自《乾隆藏第 130 册 No. 1557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1卷-第17卷)》
  第四道场神从所依所守得名下诸神众类皆同此言道场者非唯护佛道场但有庄严道场之处即于中护故下德中愿供养佛表护万行道场及修行者故。

  所谓净庄严幢道场神须弥宝光道场神雷音幢相道场神雨华妙眼道场神华缨光髻道场神雨宝庄严道场神勇猛香眼道场神金刚彩云道场神莲华光明道场神妙光照耀道场神如是等而为上首有佛世界微尘数皆于过去值无量佛成就愿力广兴供养复有佛世界微尘数主城神。

  第五主城神表行德防御法城心城故如摩耶处说。

  所谓宝峰光耀主城神妙严宫殿主城神清净喜宝主城神离忧清净主城神华灯焰眼主城神焰幢明现主城神盛福光明主城神清净光明主城神香髻庄严主城神妙宝光明主城神如是等而为上首有佛世界微尘数皆于无量不思议劫严净如来所居宫殿。

  德中以己德行严佛宫殿者一佛殿为所守之最莹饰为尊佛故二主伴善根互融摄故三莹饰自心佛安处故。

  复有佛世界微尘数主地神。

  第六主地神表深重愿荷负行德故亦表心地为依持故。

  所谓普德净华主地神坚福庄严主地神妙华严树主地神普散众宝主地神净目观时主地神妙色胜眼主地神香毛发光主地神悦意音声主地神妙华旋髻主地神金刚严体主地神如是等而为上首有佛世界微尘数皆于往昔发深重愿愿常亲近诸佛如来同修福业。

  复有无量主山神。

  第七主山神通表万德高胜性皆闲寂别表智德最高故德中云得清净眼名中多有光称。

  所谓宝峰开华主山神华林妙髻主山神高幢普照主山神离尘净髻主山神光照十方主山神大力光明主山神威光普胜主山神微密光轮主山神普眼现见主山神金刚密眼主山神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皆于诸法得清净眼。

  复有不可思议数主林神。

  第八主林神表以无漏智导于众行森耸建立故德中云皆有可爱光明。

  所谓布华如云主林神擢干舒光主林神生芽发曜主林神吉祥净叶主林神垂布焰藏主林神清净光明主林神可意雷音主林神光香普遍主林神妙光迥曜主林神华果光味主林神如是等而为上首不思议数皆有无量可爱光明。

  复有无量主药神。

  第九主药神表行德伏惑资益法身若约利他则三业不空如药树王故下德中性皆离垢即伏惑去病也仁慈祐物即进善补益也名中总名主药药既不同神神各别吉祥者主香茅之类也清净光明谓乳石之流名称普闻如药树王雪山忍草等明见十方谓眼药等约法准之。

  所谓吉祥主药神栴檀林主药神清净光明主药神名称普闻主药神毛孔光明主药神普治清净主药神大发吼声主药神蔽日光幢主药神明见十方主药神益气明目主药神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性皆离垢仁慈祐物。

  复有无量主稼神。

  第十主稼神稼者树五谷也表万行法味资益自他他益称心故德中大喜成就。

  所谓柔软胜味主稼神时华净光主稼神色力勇健主稼神增长精气主稼神普生根果主稼神妙严环髻主稼神润泽净华主稼神成就妙香主稼神见者爱乐主稼神离垢净光主稼神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莫不皆得大喜成就。

  复有无量主河神。

  十一主河神即河伯之流也表法河流注润益群品又于生死瀑流拯彼漂溺江河淮济清浊俱河故生死法流此神皆主(第十一主河神即河伯之流者外典说为河伯故庄子秋水篇云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雨涘渚涯之间不辩牛马言其广也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谓万分之一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释曰若即海若海神名也如下引之皆此章具今但取名河伯亦名冯夷故洛神赋云冯夷鸣鼓女娲清歌)。

  所谓普发迅流主河神普洁泉涧主河神离尘净眼主河神十方遍吼主河神救护众生主河神无热净光主河神普生欢喜主河神广德胜幢主河神光照普世主河神海德光明主河神如是等而为上首有无量数皆勤作意利益众生。

  德中勤益生者谓遇?流则平波息浪逢溯泳则微风轻动水性之属深止而住居陆行之流富生而应采导百川而去害灌万顷而开利为勤作意利益众生约所表法随意消息。

  复有无量主海神。

  十二主海神即海若之辈表具含万德一一深广也。

  所谓出现宝光主海神成金刚幢主海神远离尘垢主海神普水宫殿主海神吉祥宝月主海神妙华龙髻主海神普持光味主海神宝焰华光主海神金刚妙髻主海神海潮雷音主海神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悉以如来功德大海充满其身。

  名中三名远离尘垢者瑜伽八十六云现断烦恼离故远尘彼随眠离系故离垢今约近事尘谓尘境垢即烦恼六根对境了彼性空故曰远尘众惑不行诚为离垢心境相藉离垢由于远尘。

  复有无量主水神。

  十三主水神者通上河海等水及雨露霜雪等也表法水含润等多义理故。

  所谓普兴云幢主水神海潮云音主水神妙色轮髻主水神善巧漩澓主水神离垢香积主水神福桥光音主水神知足自在主水神净喜善音主水神普现威光主水神吼音遍海主水神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常勤救护一切众生而为利益。

  德中拯溺为救济危为护谓己溺邪见贪爱水者救之将沉者护之而为利益即云雨等润发生万物也法合可知。

  复有无数主火神。

  十四主火神即宋无忌之流也以显智慧火烧烦恼薪成熟善品破无明闇耳。

  所谓普光焰藏主火神普集光幢主火神大光普照主火神众妙宫殿主火神无尽光髻主火神种种焰眼主火神十方宫殿如须弥山主火神威光自在主火神光明破闇主火神雷音电光主火神如是等而为上首不可称数皆能示现种种光明令诸众生热恼除灭。

  德中夫火有二能一能为益二能为损今用益止损表法亦尔示慧光以去闇用益也除惑若之热恼止损也。

  复有无量主风神。

  十五主风神通表方便无住无所不摧别表如下。

  所谓无碍光明主风神普现勇业主风神飘击云幢主风神净光庄严主风神力能竭水主风神大声遍吼主风神树杪垂髻主风神所行无碍主风神种种宫殿主风神大光普照主风神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皆勤散灭我慢之心。

  复有无量主空神。

  十六主空神表法性空别即离染周遍等亦各如名辩。

  所谓净光普照主空神普游深广主空神生吉祥风主空神离障安住主空神广步妙髻主空神无碍光焰主空神无碍胜力主空神离垢光明主空神深远妙音主空神光遍十方主空神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心皆离垢广大明洁。
 楼主| 发表于 2016-5-15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隆藏第130册No

续-《乾隆藏第 130 册 No. 1557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1卷-第17卷)》

摘自《乾隆藏第 130 册 No. 1557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1卷-第17卷)》

 楼主| 发表于 2016-5-15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隆藏第130册No

续-《乾隆藏第 130 册 No. 1557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1卷-第17卷)》

摘自《乾隆藏第 130 册 No. 1557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1卷-第17卷)》

  德中若情尘乱起翳本性空智日高升则情云自卷空有日而廓尔无际智合理而杳然无涯故云尔耳。

  复有无量主方神。

  十七主方神即东方青帝等类也表显邪正方隅使行无迷倒(即东方者此主五方有五帝东方甲乙木其色青故东方为青帝南方丙丁火其色赤为赤帝西方庚辛金其色白为白帝北方壬癸水其色黑为黑帝中央戊己土其色黄为黄帝若十二神即一方有三故故成十二大集经说十二兽皆是大菩萨示迹为之如彼经说)。

  所谓遍住一切主方神普现光明主方神光行庄严主方神周行不碍主方神永断迷惑主方神普游净空主方神大云幢音主方神髻目无乱主方神普观世业主方神周遍游览主方神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能以方便普放光明恒照十方相续不绝。

  德中身智放光无不引摄名普放也无时不放所以称恒如日周天故相续不绝。

  复有无量主夜神。

  十八主夜神表于无明黑闇生死长夜导以慧明令知正路。

  所谓普德净光主夜神喜眼观世主夜神护世精气主夜神寂静海音主夜神普现吉祥主夜神普发树华主夜神平等护育主夜神游戏快乐主夜神诸根常喜主夜神出生净福主夜神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皆勤修习以法为乐。

  德中夜分亡寝是曰勤修翻彼长迷故以法为乐。

  复有无量主昼神。

  十九主昼神于昼摄化显行德恒明也。

  所谓示现宫殿主昼神发起慧香主昼神乐胜庄严主昼神香华妙光主昼神普集妙药主昼神乐作喜目主昼神普现诸方主昼神大悲光明主昼神善根光照主昼神妙华璎珞主昼神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皆于妙法能生信解恒共精勤严饰宫殿。

  德中先修正解后勤正行有信无解增长无明有解无信还生邪见信因解净解藉信深昼之义也上来多主器界故但名神准梵本除金刚神余皆女神表慈育故菩萨同于彼类以摄众生自下摄领有情皆受王称并是丈夫。

  复有无量阿修罗王。

  第二八部四王众文有八假前四杂类后四能统是天王所统是八部今初阿修罗亦云阿素落梵音楚夏耳婆沙译为非天佛地论云天趣所摄以多行谄媚无天实行故曰非天依阿毗昙亦鬼趣摄谄曲覆故正法念经鬼畜二摄以罗睺阿修罗是师子子故伽陀经天鬼畜摄具上说故由此或开六趣或合为五多好斗诤怀胜负故或居众相山中或居海下如正法念说然有大力者广修福故今之修福有怀胜负谄媚心者多生其中(依阿毗昙亦鬼趣摄者若依杂心第八修多罗品亦畜生趣摄有言阿修罗与天同趣是故说言汝先是天问若然何不见天帝耶答謟曲所覆故有说是大力饿鬼天趣不摄故问若尔释天云何与相习近耶答天贪色故胜负多故)。

  所谓罗睺阿修罗王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巧幻术阿修罗王大眷属阿修罗王大力阿修罗王遍照阿修罗王坚固行妙庄严阿修罗王广大因慧阿修罗王出现胜德阿修罗王妙好音声阿修罗王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罗睺此云摄恼以能将手隐摄日月令天恼故二毗摩此云[糸*系]也质多罗种种也谓此王能以一[糸*系]幻作种种事故。

  悉已精勤摧伏我慢及诸烦恼。

  德中实者因果俱慢故权应偏摧非不断余故云及也。

  复有不可思议数迦楼罗王。

  二迦楼罗昔云金翅正云妙翅以翅有种种宝色庄严故此就状翻若敌对翻此云大嗉项以常着龙于嗉中故此鸟能食龙鱼七宝然鸟及龙各具四生谓??胎湿化后后胜前前劣不能食胜谓??生鸟不能食胎等胜能啖劣化食四生如增一辩以化食化暂得充虚亦表菩萨摄生故离世间品云菩萨迦楼罗如意为坚足乃至搏撮人天龙安置涅槃岸(化食四生者化最胜故湿生鸟食湿胎卵三生龙胎生鸟食胎卵二生龙卵生鸟唯食卵生龙然劣不能食胜若有食者其鸟即死而可食者日食一龙王五百小龙绕四天下周而复始次第取食其鸟命将尽时至海取龙为龙吐毒复不能食饥火所烧耸翅入海直下至风轮际为风所吹还复却上如是七返无处停足遂至金刚山顶命终以食龙故其身毒气发火自烧难陀龙王恐烧宝山降雨灭火滴如车轴其身肉消散唯有心在大如人?绀琉璃色轮王得之用为珠宝帝释得之为髻中珠亦表菩萨下约表以释引文云乃至者彼经具云菩萨迦楼罗如意为坚足方便勇猛翅慈悲明净眼住一切智??观三有大海抟撮天人龙安置涅槃岸)。

  所谓大速疾力迦楼罗王。

  大速疾力者增一中说此鸟食龙从金刚山顶铁杈树下入海取龙水未合间还至本树是为速疾。

  无能坏宝髻迦楼罗王清净速疾迦楼罗王心不退转迦楼罗王大海处摄持力迦楼罗王。

  大海处摄持力者即是摄彼命将尽者食之而龙受三归及袈裟一缕在身则不可取菩萨亦尔如前引离世间品说又出现云取善根熟众生置佛法中此为命尽若心有邪归断见所覆则不可取(而龙受三归者菩萨处胎经佛自说昔为金翅鸟七宝宫殿等时入大海求龙为食时彼海中有化生龙龙子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受如来斋八禁戒法时鸟衔龙出海金翅鸟法若食龙时先从尾吞求尾不得已经日夜明日龙出尾示金翅鸟云化生龙者我身是也我若不持八关斋法者汝可食我我奉斋戒汝屈灭我金翅闻已悔过自责云佛之威神甚深难量请龙入宫龙即随入乃请龙受八戒一緌在身即观佛三昧海经又出现下即彼如来行中金翅辟海喻喻如来无碍行经云佛子譬如金翅鸟王飞行虚空回翔不去以清净眼观察海内诸龙宫殿奋勇猛力以左右翅鼓扬海水悉令两辟知龙男女命将尽者而搏取之如来应正等觉金翅鸟王亦复如是住无碍行以净佛眼观察法界诸宫殿中一切众生若种善根已成熟者如来奋勇猛十力以止观两翅鼓扬生死大爱海水使其两辟而撮取之置佛法中令断一切妄想戏论安住如来无分别无碍行释曰观前经文自知广略下释救摄引出现品亦是此文)。

  坚固净光迦楼罗王巧严冠髻迦楼罗王普?示现迦楼罗王普观海迦楼罗王。

  普观海者即周四天下求命尽龙。

  普音广目迦楼罗王如是等而为上首不思议数悉已成就大方便力普能救摄一切众生。

  德中大方便力即虽了众生空而能入有是十力止观也普能救摄即鼓生死大爱海水取善根熟者如出现品说。

  复有无量紧那罗王。

  三紧那罗者此云疑神谓顶有一角形乃似人面极端正见者生疑为是人耶为非人耶为此立称依杂心论畜生道摄亦云歌神以能歌咏是天帝执法乐神即四王眷属表菩萨示众生形而非众生常以法乐娱众生故(亦云歌神即唐三藏译)。

 楼主| 发表于 2016-5-15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隆藏第130册No

续-《乾隆藏第 130 册 No. 1557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1卷-第17卷)》

摘自《乾隆藏第 130 册 No. 1557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1卷-第17卷)》
  所谓善慧光明天紧那罗王妙华幢紧那罗王种种庄严紧那罗王悦意吼声紧那罗王宝树光明紧那罗王见者欣乐紧那罗王最胜光庄严紧那罗王微妙华幢紧那罗王动地力紧那罗王摄伏恶众紧那罗王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皆勤精进观一切法心恒快乐自在游戏。

  德中要勤观察则得法乐怡神自他兼乐为自在游戏。

  大方广佛华严经?钞会本第一之四

  音释

  杵

  (歌吕切)。

  擢

  (直角切耸也)。

  迥曜

  (迥户茗切寥远也曜弋笑切光照也)。

  耸

  (荀勇切)。

  干

  (居案切与干同木旁生者为枝正出为干)。

  ?

  (同浴夷然切循也)。

  软

  (乳[〦/(ㄠ-ㄙ+?)]切柔也)。

  漩澓

  (漩音旋澓音伏漩澓水回流也)。

  [瀑-(暴-(日/共))+(恭-共)]

  (蒲报切疾雨也)。

  溯

  (苏故切逆流而上也)。

  泳

  (为命切游泳也)。

  斗

  (丁候切竞也)。

  嗉

  (苏故切鸟吭也)。

  树杪

  (杪弭沼切木末也)。

  搏撮

  (搏怡各切击也撮仓括切)。

  拯

  (音整)。

  叉

  (初加切木歧枝也)。

  阿修罗

  (梵语也亦云阿素洛此云无酒又名非天)。

  迦楼罗

  (梵语也亦云揭路荼此云金翅鸟)。

  紧那罗

  (梵语也亦云紧捺洛此云疑神又云人非人紧居忍切)。

  ?

  (部礼切股也)。

  大方广佛华严经?钞会本第一之五 困五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义难陀 译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复有无量摩睺罗伽王。

  四摩睺罗伽者此云大腹行即蟒之类亦表菩萨遍行一切而无行也。

  所谓善慧摩睺罗伽王清净威音摩睺罗伽王胜慧庄严髻摩睺罗伽王妙目主摩睺罗伽王如灯幢为众所归摩睺罗伽王最胜光明幢摩睺罗伽王师子臆摩睺罗伽王众妙庄严音摩睺罗伽王须弥坚固摩睺罗伽王可爱乐光明摩睺罗伽王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皆勤修习广大方便令诸众生永割痴网。

  德中此类聋騃故令方便舍痴。

  复有无量夜叉王。

  五夜叉王初一是北方天王即毗沙门是也若从能领是天众摄今从所领为名然四王各领二部从一立称夜叉此云轻?飞空速疾故亦云苦活此天又领一部名罗刹此云可畏。

  所谓毗沙门夜叉王自在音夜叉王严持器仗夜叉王大智慧夜叉王焰眼主夜叉王金刚眼夜叉王勇健臂夜叉王勇敌大军夜叉王富资财夜叉王力坏高山夜叉王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名中云毗沙门者此云多闻以福德之名闻四方故此一是天夜叉之王余九是夜叉夜叉即王虽一是天又从所领况九皆夜叉故非天众下三例然如龙中娑竭罗王岂是天耶。

  皆勤守护一切众生。

  德中此类飞空啖人故菩萨示为其王翻加守护亦令爱见罗刹不害法身慧命(亦令爱见者涅槃十一浮囊喻中罗刹乞浮囊合以爱见罗刹谓一切众生或因贪爱烦恼破戒如有人明信因果正见在怀但为惑缠遂破禁戒名爱罗刹二者以见不正拨无因果起诸邪见断常等见便破禁戒谓破无罪名见罗刹但彼令破戒此害慧命以之为异罗刹义同)。

  复有无量诸大龙王。

  六龙王亦初一是天即西方天王。

  所谓毗楼博叉龙王娑竭罗龙王。

  毗楼博叉唐三藏译云丑目毗楼丑也博叉目也日照三藏译云毗遍也多也楼者具云噜波此云色也博吃叉此云诸根也谓眼等诸根有种种色故以为名此不必丑此王主二部谓龙及富单那富单那者此云热病鬼也娑竭罗此云海也于大海中此最尊故独得其名。

  云音妙幢龙王焰口海光龙王普高云幢龙王德叉迦龙王。

  德叉迦旧云多舌以嗜语故正云能害所害德叉者能害也迦者所害也谓若瞋嘘视人畜皆死。

  无边步龙王清净色龙王普运大声龙王无热恼龙王。

  无热恼者即阿耨达池之龙也诸龙有四热恼今皆离故四热至下当释智论云此龙是七地菩萨须弥藏经云是马形龙主又一切龙总有五种形类一象形善住龙王为主二蛇形难陀龙王为主三马形阿那婆达多龙王为主四鱼形婆楼那龙王为主五虾蟆形摩那斯龙王为主(须弥藏者经有两卷此即下卷功德天自叙云我与世尊往昔于因陀罗幢相王佛所同时发誓愿今愿悉满心意满足是故如来出现于世我今得住功德之处我今虽复住功德处犹未圆满昔本誓愿何以故此处多有象龙下即义引谓恶龙恼害众生请佛除灭佛告须弥藏龙仙菩萨云汝于往昔然灯佛所为化诸龙起大勇猛今四生龙有于恶毒气毒见毒触毒啮毒贪瞋痴毒云何当令如法除灭彼菩萨答我入其窟入深三昧彼当降伏广说竟云我从阿僧祗劫勇猛精进故能教化一切众生此诸龙王于大乘法精进修行谓此善住龙王为一切象形龙主此难陀龙王为一切蛇形龙主此阿耨达龙王为一切马形龙主此婆楼那龙王为一切鱼形龙主此摩那苏婆帝龙王为一切虾蟆形龙主如是等诸大龙王能与众生作诸衰恼自余诸龙自力不堪作上衰患此五大龙安住大乘有大威德是大龙王各各佛前率诸眷属不令起作如上灾祸于佛法僧三宝种性久住于世不令速灭)。

  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莫不勤力兴云布雨令诸众生热恼消灭。

  德中外则云行雨施散去炎毒内则慈云广被法雨普沾散业惑之热恼(德中云行雨施者语出周易乾卦象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释曰干为龙也六爻皆龙今释于龙宜取乾德况云行雨施)。

  复有无量鸠槃茶王。

  七鸠槃茶王。

  所谓增长鸠槃茶王龙主鸠槃茶王善庄严幢鸠槃茶王普饶益行鸠槃茶王甚可怖畏鸠槃茶王美目端严鸠槃茶王高峰慧鸠槃茶王勇健臂鸠槃茶王无边净华眼鸠槃茶王广大天面阿修罗眼鸠槃茶王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初一是南方天王即毗楼勒叉此云增长主谓能令自他善根增长故此王更领一部谓薜荔多薜荔多者此云魇魅鬼余如音义(余如音义者前后不多引音义以鸠槃茶此译为阴囊其状稍隈故指在音义耳旧云冬菰鬼亦以状翻)。

  皆勤修学无碍法门放大光明。

  德中此类障碍深重故偏明无碍自学权实无碍法界智光以利众生。

  复有无量乾闼婆王。

 楼主| 发表于 2016-5-15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隆藏第130册No

续-《乾隆藏第 130 册 No. 1557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1卷-第17卷)》

摘自《乾隆藏第 130 册 No. 1557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1卷-第17卷)》
  八乾闼婆此云寻香谓诸乐儿不事生业但寻诸家饮食香气即往设乐求食自活因此世人号诸乐人为乾闼婆彼能执乐故以名焉亦云食香止十宝山间食诸香粖即帝释执乐神也帝释须乐此王身有相现。

  所谓持国乾闼婆王树光乾闼婆王净目乾闼婆王华冠乾闼婆王普音乾闼婆王乐摇动妙目乾闼婆王妙音师子幢乾闼婆王普放宝光明乾闼婆王金刚树华幢乾闼婆王乐普现庄严乾闼婆王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提头赖吒即东方天王此云持国谓护持国土安众生故此从所领为名更领一部名毗舍阇此云啖精气谓啖有情及五谷精气故。

  皆于大法深生信解欢喜爱重勤修不倦。

  德中大法即大缘起法也信解故欢喜深心故爱重既欢既重故不替修行。

  二八部四王众竟。

  第三月天子下十二段明欲色诸天众天者自在义光明义清净义智论云天有三种一人天谓帝王二生天谓欲色等三净天谓佛菩萨第一义天今通后二然诸天寿之长短身之大小衣服轻重宫殿胜劣俱舍十一及瑜伽等论起世等经皆广辩之恐繁不叙(然诸天寿者俱舍世界品云人间五十年下天一昼夜乘斯寿五百上五倍倍增色无昼夜殊劫数等身量无色初二万后后二二增言身量者颂云欲天俱卢舍四分一一增色天逾[跳-兆+善]那初四增半半此上增倍倍唯无云灭三释曰俱卢舍即二里逾[跳-兆+善]那即十六里以八俱卢舍为一逾[跳-兆+善]那则四天王天身长半里至第六天身长三里以半里半里增故有引三法度经云忉利天身长一由旬衣二由旬广一由旬者以彼误译里为由旬不知彼失故妄引耳四天王天半里忉利天则一里余可例知上云劫数等身量者色界梵众天身长半由旬则人寿半劫余可例知云初四增半半者二梵辅天则一由旬三大梵则一由旬半四少光则二由旬此上诸天皆倍倍增唯无云天灭三由旬所以减者略出一意唯无量光天四由旬光音则八少净十六无量净三十二遍净六十四至无云天合有一百二十八减却三由旬有一百二十五此上七天倍倍增之至色究竟天欲成一万六千劫故则身长一万六千由旬又云少光上下天大全半为劫谓少光已上大全为劫谓八十中劫为一劫也自下诸天大半为劫即四十中劫为一劫也言中劫者即一增一灭劫也言衣服轻重者四天王衣十二铢忉利六铢夜摩三铢兜率一铢半化乐一铢他化半铢上皆减半也言宫殿等殊者月天长阿含云其城正方一千九百六十里高下亦尔二分天金一分琉璃王座二十里遥看似圆而实正方日天同此但量加半由旬三十三天中宫名善现周万逾[跳-兆+善]那高一半金城杂饰其地柔软中有殊胜殿周千逾[跳-兆+善]那此上诸天皆倍倍胜可以意得今但略消名意故指广在余)。

  复有无量月天子。

  文中先有七段明欲界天后有五段明色界天前中即分为七今初月天子月者缺也有亏缺故下面颇??迦宝水精所成能冷能照表菩萨得清凉慈照生死夜如云菩萨清凉月等。

  所谓月天子华王髻光明天子众妙净光明天子安乐世间心天子树王眼光明天子示现清净光天子普游不动光天子星宿王自在天子净觉月天子大威德光明天子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名中初一是总虽标总称即受别名下皆准此。

  皆勤显发众生心宝。

  德中显发众生心宝者水珠见月则流润发光净心遇缘则慈流智发生了既发正因显然生由性成则了非外入生与不生无二发乃发其本心故显发双辩。

  复有无量日天子。

  二日天子日者实也常充实故下面亦颇胝迦宝火精所成能热能照表菩萨智照故又日以阳德月以阴灵一能破暗表根本破惑一能清凉表后得益物又依宝性论法日有四义一破暗如慧二照现如智三轮净如解脱四上三不相离如同法界也(又日以阳德月以阴灵即文选月赋中言)。

  所谓日天子光焰眼天子须弥光可畏敬幢天子离垢宝庄严天子勇猛不退转天子妙华缨光明天子最胜幢光明天子宝髻普光明天子光明眼天子持胜德天子普光明天子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名中可畏敬幢者为恶者畏其照明为善者敬其办业以斯超出故以名幢。

  皆勤修习利益众生增其善根。

  德中居者办业成就本行等利益也生长榖稼开敷觉华等为增长善根如出现品。

  复有无量三十三天王。

  三三十三天者佛地论等皆云妙高山四面各有八大天王帝释居中故有三十三也下释天名皆依佛地。

  所谓释迦因陀罗天王普称满音天王慈目宝髻天王宝光幢名称天王发生喜乐髻天王可爱乐正念天王须弥胜音天王成就念天王可爱乐净华光天王智日眼天王自在光明能觉悟天王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名中言释迦等者释迦能也因陀罗主也具足应云释迦提桓因陀罗提桓天也即云能天主抚育劝善能为天主故更有异释如音义说(更有异释等者彼云释迦正云铄迦罗此云帝也因陀罗此云主也古来释同佛释种族望之称谬之深矣又楞伽大云疏云大帝名有一百八今略举三一因陀罗此云尊重三十三天共尊重故二云释迦此云勇猛威德勇猛胜诸天故三名不兰陀此云降伏以能降伏阿修罗故)。

  皆勤发起一切世间广大之业。

  德中言发起广大业者令修普贤行故以此天居地天之顶总御四洲虽胜事颇多犹惧修罗之敌若修善者众即天侣增威苟为恶者多即诸天减少故多好劝发况受佛付嘱大权应为至如坚常啼之心施雪山之偈成尸毗大行破卢志巨悭谈般若于善法堂中扬大教于如来会下等皆是发起广大业也(犹惧修罗者修罗嫉天有甘露味诸天求修罗之女色因起诤竞广有因缘若修善者正法念经说帝释知修罗欲来遽遣天使令观阎浮之人为修善多为作恶多若修善多知战必胜故生欢喜若为恶者多不孝父母不敬三宝则生忧悴知战不胜今言减少者兼辩余时为恶必堕三涂故人天减少况受佛付嘱者则净名大品等皆属天帝大权应为者小乘中说是须陀洹若准此经例是大权菩萨至如下引事证成坚常啼之心大品般若施雪山之偈即涅槃十三成尸毗大行即方便报恩经破卢志巨悭即卢志长者经谈般若等者大品广说扬大教等者净名大品等其类非一恐厌文繁不能具出)。

  复有无量须夜摩天王。

  四须夜摩天须者善也妙也夜摩时也具云善时分天论云随时受乐故名时分天又大集经此天用莲华开合以明昼夜又云赤莲华开为昼白莲华开为夜故云时分也随此时别受乐亦殊故论云随时受乐也。

 楼主| 发表于 2016-5-15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隆藏第130册No

续-《乾隆藏第 130 册 No. 1557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1卷-第17卷)》

摘自《乾隆藏第 130 册 No. 1557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1卷-第17卷)》
  所谓善时分天王可爱乐光明天王无尽慧功德幢天王善变化端严天王总持大光明天王不思议智慧天王轮?天王光焰天王光照天王普观察大名称天王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皆勤修习广大善根心常喜足。

  德中心恒喜足者喜足在于第四今慕上而修。

  复有不可思议数兜率陀天王。

  五兜率陀天王此云喜足论云后身菩萨于彼教化多修喜足之行故得少意悦为喜更不求余为足。

  所谓知足天王喜乐海髻天王最胜功德幢天王寂静光天王可爱乐妙目天王宝峰净月天王最胜勇健力天王金刚妙光明天王星宿庄严幢天王可爱乐庄严天王如是等而为上首不思议数皆勤念持一切诸佛所有名号。

  德中彼天是诸佛上生之处故令修念佛三昧也召体曰名响颁人天为号通号别名皆悉念也不计一方故云一切以诸如来同一法界体德均故念即明记而慧逾增持而不忘故无间断以佛为境何五尘之能惑哉。

  复有无量化乐天王。

  六化乐天王论云乐自变化作诸乐具以自娱乐又但受自所化乐不犯他故名为善化也变谓转变转粗为妙化谓化现无而忽有。

  所谓善变化天王寂静音光明天王变化力光明天王庄严主天王念光天王最上云音天王众妙最胜光天王妙髻光明天王成就喜慧天王华光髻天王普见十方天王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皆勤调伏一切众生令得解脱。

  德中以出世化故得解脱。

  复有无数他化自在天王。

  七他化自在天王论云令他化作乐具以自娱乐显己自在故。

  所谓得自在天王妙目主天王妙冠幢天王勇猛慧天王妙音句天王妙光幢天王寂静境界门天王妙轮庄严幢天王华蕊慧自在天王因陀罗力妙庄严光明天王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名中寂静境界门者境为入理之处即是门也根无躁动故称寂静根即门也根无取着方见境空合为门也故鸯掘经云明见来入门具足无减修。

  皆勤修习自在方便广大法门。

  德中物我自在即广大法门。

  初欲界天众已竟。

  复有不可数大梵天王。

  第二色界诸天众有五众以第四禅有二众故然四静虑摄天多少下经频列至十藏品当会释之多依十八初静虑四二三各摄三天皆举最上以胜摄劣故但列一下文说颂遍观诸天第四静虑自摄九天上五小乘圣居非此正被异生位中广果至极故今列之大自在天三千界主所以别列。

  今初大梵天王众佛地论云离欲寂静故名为梵具云梵摩此云清洁寂静谓创离欲染故名清洁得根本定名为寂静。

  所谓尸弃天王慧光天王善慧光明天王普云音天王观世言音自在天王寂静光明眼天王光遍十方天王变化音天王光明照耀眼天王悦意海音天王如是等而为上首不可称数。

  尸弃此云持髻谓此梵王顶有肉髻似螺形故亦名螺髻或云火顶以火灾至此故貌如童子身白银色衣金色衣禅悦为食。

  皆具大慈怜愍众生舒光普照令其快乐。

  德中本修慈心得生梵世等流相续还慜众生好请转法轮故智光照物不为污行故身光发挥若有遇之身心悦乐。

  复有无量光音天王。

  第二光音天二禅第三天也智论亦云第二禅通名光音彼天语时口出净光故有云彼无寻伺言语亦无用光当语故名光音瑜伽名极光净谓净光遍照自他处故。

  所谓可爱乐光明天王清净妙光天王能自在音天王最胜念智天王可爱乐清净妙音大王善思惟音天王普音遍照天王甚深光音天王无垢称光明天王最胜净光天王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皆住广大寂静喜乐无碍法门。

  德中定生喜乐离寻伺故得寂静名然凡得之舍动求静故非广大味定之喜非无碍法今菩萨即动而静不散不味是为广大无碍法门也。

  复有无量遍净天王。

  第三遍净天此天离喜身心遍净故。

  所谓清净慧名称天王最胜见天王寂静德天王须弥音天王净念眼天王可爱乐最胜光照天王世间自在主天王光焰自在天王乐思惟法变化天王变化幢天王星宿音妙庄严天王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悉已安住广大法门于诸世间勤作利益。

  德中身心遍净未为广大物我无二普益世间方为广大也。

  复有无量广果天王。

  第四广果天即第四禅第三天于异生善果此最广故所有功德胜下三故。

  所谓爱乐法光明幢天王清净庄严海天王最胜慧光明天王自在智慧幢天王乐寂静天王普智眼天王乐旋慧天王善种慧光明天王无垢寂静光天王广大清净光天王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莫不皆以寂静之法而为宫殿安住其中。

  德中此天离八灾患世中最寂今以实智住本寂之宫。

  复有无数大自在天王。

  第五大自在者梵云摩醯首罗是也于三千界最自在故智论第二云此天有八臂三目乘白牛执白拂一念之间能知大千雨滴下经同此智论第九过五净居有十住菩萨住处亦名净居号大自在天王又三乘中立此为净土是报身所居约实但是第十地菩萨摄报之果多作彼王耳。

  所谓妙焰海天王自在名称光天王清净功德眼天王可爱乐大慧天王不动光自在天王妙庄严眼天王善思惟光明天王可爱乐大智天王普音庄严幢天王极精进名称光天王如是等而为上首不可称数皆勤观察无相之法所行平等。

  德中三界之顶非无相不超非离相求故所行平等。

  然上释名叹德多从义便以顺类殊若约实德无不互有皆可虚求。

  众海云集竟。

  大方广佛华严经?钞会本第一之五

  音释

  囊

  (奴当切)。

  隈

  (乌回切)。

  菰

  (音瓜)。

  铢

  (慵朱切十黍重曰铢)。

  铄

  (式灼切)。

  臆

  (乙力切胸肉也)。

  魇魅

  (魇于琰切魅明秘切)。

  蕊

  (乳捶切花须也)。

  兜率陀

  (梵语也亦云睹史多此云知足兜当侯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7 01: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