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电影《三打白骨精》剧照(资料图)
原标题:《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真的在讲佛法吗?
前段时间有个热映的电影,叫做《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我是好多年没看电影了,但听说这个电影里面很符合佛法的意趣,网上也有类似的评论文章,于是就把这个电影看了一遍。
关于影片的特效、场景,甚至演员的演技,我说不出是好还是差。但既然有人谈到这个影片蕴含着佛法,对于传播佛法有好处,那么在这方面我还是想说几句的。
认为这个电影蕴含佛法有利于传播佛法的人,主要是在肯定电影中所表现的慈悲精神。巩俐扮演的白骨夫人杀人无数罪恶滔天,但玄奘大师却舍弃性命也要度化她,这是
佛教大慈大悲的体现。这个观点有没有道理呢?是有一定道理的,老百姓都知道“出家人慈悲为怀”嘛,佛法强调慈悲,这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我仍然想换个角度再谈一下这个话题,因为佛法倡导的慈悲不能是没有条件的“滥慈悲”。
我们小时候看《西游记》,都知道白骨精是妖怪,是恶人,视他人性命如草芥,任意夺取,这样的恶人就是要消灭的。孙悟空打白骨精,就是善与恶的对撞,惩恶扬善,正必胜邪。这些故事情节能够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的是非观和价值观,所以小说也好,电视、电影也好,是有它的正面意义的。
而最近这个电影,虽然有人说它很好地诠释了佛法的“慈悲”,但这种无条件的“慈悲”同时也有副作用,就是它消解了原著中善恶分明的是非观。白骨夫人虽然恶贯满盈,但她本身却也是
命运悲惨的受害者,她之所以作恶,只是过于仇恨而产生的报复,所以她也是很可怜的,她更应该得到救度。
也许这样的改编能让电影情节更精彩,但以此来诠释佛法的慈悲就未必合适了。因为这里隐含着一个逻辑:佛法是普度众生的,那么越是恶人,越应该得到救度,越应该优先受到照顾。
这个说法乍一看似乎挺有道理,实则不然,因为这里有个前提:首先,似乎佛菩萨是有权力或者有能力改变果报;然后呢,再进一步讲,那
因果就没什么规律可循了。如果作恶越多的人越应该优先照顾的话,那我们还努力地弃恶行善做什么呢?
这种逻辑从世俗角度来说,都是不合理的。就如同古代烧杀抢掠的强盗,作恶太多却受到朝廷的招安,成为正式的军官或者公务员了,那么法律的公正性何在呢?深受其害的老百姓会有何感受呢?
再比如现在的高考,如果按照这个逻辑,越是差生越应该被录取,越是成绩好的学生越应该落榜,为什么呢?因为越是差生越要照顾啊,优秀学生提前进入社会也总会有办法生活的。所以你看,如果这样一个逻辑泛滥的话,大家会觉得合理吗?社会还有公平和公正可言吗?
所以说,这个影片所讲的“慈悲”,并不能看做真正的诠释佛教精神。佛教在当代社会饱受误解,有人想借此推动佛法的传播,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因此就牵强附会,偏离或者消解了佛法的根本精神。
作者:心愚法师,毕业于杭州佛学院研究生唯识专业,大象佛学图书馆馆长。本文来源: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