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一、生平事迹 净土宗二祖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独树一帜,在中国净土宗诸位祖师中,具有鲜明的个性与特色。善导大师是继慧远大师之后的第二位祖师,尤倡持名念佛正行,对中国净土宗影响深远。其五部九卷传入日本后,直接导致了日本净土宗的产生。如果我们不深入学习了解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便不能懂得日本那边的念佛法门,也更不能知道他们与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的差异出入。所以今天我们深入学习探讨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 善导大师(613—681年)是唐朝人,俗姓朱,山东省临缁县人(一说安徽省泗县),年少出家,钻研法华、维摩等大乘经典。《新修往生传》云:“欣惠远法师胜躅(zhú足迹)。遂往庐山观其遗范(指前人遗留下来可作楷模的法式、规范、标准等)。乃豁然增思。自后历访名德。”“后遁迹终南悟真寺。未逾数载。观想忘疾已成深妙。便于定中备观宝阁瑶池金座宛在日前。涕泗交流举身投地。既获胜定随方利物。” “贞观中,见西河绰禅师净土九品道场,喜曰:此真入佛之津要。修余行业,迂僻难成。唯此法门,速超生死。于是勤笃精苦,昼夜礼诵。旋至京师,激发四众。”“导乃自念阿弥陀佛。如是一声则有一道光明从其口出。十声至百声光亦如之。”所以人称光明和尚。 《净土往生传》载:“入堂则合掌胡跪,一心念佛,非力竭不休。乃至寒冷,亦须流汗。以此相状,表于至诚。三十余年无别寝处,不暂睡眠;除洗浴外曾不脱衣。护持戒品,丝毫不犯,未尝举目视女人。尊敬一切人,乃至沙弥亦不受礼。绝意免得,远诣戏笑。所行之处,争申供养;饮食衣服,四季丰饶,皆不自入,并将回施;好食送大厨供养徒众,粗恶自食。乳酪醍醐皆不饮啖。诸有布施用写《阿弥陀经》十万余卷,画净土变相三百余堵。见坏寺及坏塔,皆悉修营。燃灯续明,每岁不绝。三衣瓶钵,不使人持洗,始终无改。每自独行,不共众去;恐谈世事,妨修行业。” 二、其净土思想 二祖善导大师的著作现存有《观经四帖疏》、《往生礼赞》等五部九卷,其净土思想,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善导大师判定念佛人所修有正行与杂行之别,所倡“五正行”中,又以“持名正行”为正定之业。其独尊念佛之文散见于五部九卷之中,可知大师对于持名念佛一法之极力推崇。 一)独尊念佛之文 1、十声称佛 “今此观经中十声称佛即有十愿十行具足。云何具足。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观经四帖疏》) 2、唯摄念佛者 “问曰。备修众行,但能回向,皆得往生。何以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有何意也。”(《观经四帖疏》) 3、赞念佛功德 “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校也。是故诸经中处处广赞念佛功能。如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又如弥陀经中,一日七日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又十方恒沙诸佛证诚不虚也。又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此例非一也。”(《观经四帖疏》) “五从若念佛者下,至生诸佛家已来,正显念佛三昧功能超绝,实非杂善得为比类。”(《观经四帖疏》) 4、唯劝正念称名 “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其)赞大乘十二部经首题(诸经之题目)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 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1)“问曰。何故闻经十二部,但除罪千劫。称佛一声,即除罪五百万劫者。何意也。 答曰。造罪之人障重,加以死苦来逼。善人虽说多经,餐受之心浮散。由心散故,除罪稍轻。又佛名是一,即能摄散以住心。复教令正念称名,由心重故,即能除罪多劫也。” 2)“三明所闻化赞,但述称佛之功,我来迎汝,不论闻经之事。 然望佛愿意者,唯劝正念称名,往生义疾,不同杂散之业。如此经及诸部中,处处广叹,劝令称名,将为要益也。应知。”(《观经四帖疏》) 5、人中最胜人 “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希有人。人中最胜人也。”(《观经四帖疏》) 6、释迦本意 “六从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已下,正明付属弥陀名号,流通于遐代。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观经四帖疏》) 7、赞称名易 “又如文殊般若云:明一行三昧。唯劝独处空闲。舍诸乱意。系心一佛。不观相貌。专称名字。即于念中。得见彼阿弥陀佛及一切佛等。 问曰:何故不令作观。直遣专称名字者。有何意也。 答曰:乃由众生障重。境细心粗。识扬、神飞。观难成就也。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往生礼赞》) 8、定得往生 “然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往生礼赞》) “今信知弥陀本弘誓愿。及称名号。下至十声一声等。定得往生。”(《往生礼赞》) 9、不如专念 种种思量巧方便(愿往生) 选得弥陀弘誓门(无量乐) 一切善业回生利(愿往生) 不如专念弥陀号(无量乐) 念念称名常忏悔(愿往生) 人能念佛佛还忆(无量乐) 凡圣相知境相照(愿往生) 即是众生增上缘(无量乐) (《般舟赞》) 10、念佛最尊 相好弥多八万四(愿往生) 一一光明照十方(无量乐) 不为余缘光普照(愿往生) 唯觅念佛往生人(无量乐) 万行俱回皆得往(愿往生) 念佛一行最为尊(无量乐) 回生杂善恐力弱(愿往生) 无过一日七日念(无量乐) (《般舟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