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32|回复: 16

妙法莲华经序品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16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妙法莲华经序品浅释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甲、释名题

乙、述译传

丙、解正文

甲、释名题

‘妙’,对这个妙字我们就需要下一番坚苦功夫来研究。‘妙’就是玄妙、微妙、深奥不可测。智者大师九旬谈妙,集成一部法华玄,为天台宗三大部分之一的重要典籍,就是单说这个‘妙’字说了三个月,你说妙不妙!

在讲每一部经之前,先讲七种立题和五重玄义,这是天台宗讲经的现则。这七种立题是:单三、复三、具足一。单三是单独的三种。复三就是重复的三种。具足一是单独、重复合起来的立题。

先讲单三,单三是人、法、喻。第一是单人立题,譬如‘佛说阿弥陀经’。佛是人,阿弥陀也是人,所以叫单人立题,单用一个人来代表一部经的名字。因为这个‘阿弥陀经’是讲西方净土法门,讲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为什么有极乐世界?是因为阿弥陀佛在因地做法藏比丘的时候,发了四十八大愿。这四十八大愿,愿愿都是要度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将来成佛的。所以这一部经就用阿弥陀佛的名字来代表一部经的名字。

佛法到了最后灭亡的时候,最先是‘楞严经’没有了,因为楞严经是成佛的正因,证果捷径了义,众生业转重,故先隐没。也可以说是因为‘楞严经’把这个世间的道理,万事万物都讲得很详细,可以说是泄漏了天地的秘密。于是乎到末法时代‘楞严经’就先没了,其他经也跟著继续湮没;到最后只剩下‘阿弥陀经’多留在这个世界一百年,所以‘阿弥陀经’在佛教里是最后才没有的。到‘阿弥陀经’也没有的时候,就剩下‘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在这个世界上留一百年;然后六字洪名又灭去两个字,只剩下‘阿弥陀佛’四个字,又再住世一百年。以后,佛法在世界上就完全灭尽了。那个时候,三灾八难,一切灾害相继降临,这个世界随即毁灭。

因此,我们对‘阿弥陀经’就应该特别注意。因为末法时代,净土法门对一切的人是最对机的。可是末法时代也有正法存在,就好像我们现在所住的美国,以前没闻过佛法,现在处处都闻佛法。这是佛法刚传到这个国家,所以现在就有很多美国人欢喜参禅打坐,欢喜研究佛法,开了佛教正法的风气。

‘阿弥陀经’是单人立题,那么以单法立题的是什么经呢?是‘涅槃经’。涅槃是法,涅者不生,槃者不灭;不生不灭,没有生灭的法,这是单法立题。

以单喻立题的是梵网经。梵网是大梵天王宫殿前面的一个网罗幢。这网形状是圆筒形的,四面有孔,因此叫做网,就像鱼网一样,是用来庄严的。大梵天王欢喜把他的宫殿装饰得最壮观最美丽,所以悬挂网罗幢。网罗幢每一个孔有一粒宝珠,这宝珠会放光,叫夜明珠,白天也发光夜里也发光。每一粒珠放在每一个孔里边,所以光光相照,孔孔相通。光和光互相照耀,孔和孔互相通达,这叫梵网。梵网经就是菩萨戒品,菩萨戒为什么用梵网来代表它的名字呢?因为这个戒就好像一粒宝珠会放光,你能守戒清净就有光明。以上说的是单三立题。

复三有:人法立题,人喻立题,法喻立题。什么叫人法立题呢?好像‘文殊问般若经’。文殊菩萨是人,般若是法。文殊菩萨是大智大慧的菩萨,他问这个般若;般若是智慧人才能问的智慧法。这部经就是以人法来立题的。

还有人喻立题,人喻立题的经是‘如来师子吼经’。如来是佛的十号之一。如来所说的法,好像狮子吼;狮子一吼,百兽皆惧,无论豺、狼、虎、豹,什么恶兽,一听狮子吼,就得老实;这‘如来师子吼经’便是人喻立题的例子。

以法喻立题的便是本经‘妙法莲华经’。妙法是法,莲华是喻,以妙法配合莲华做这部经的题目。所以这一部经就是以法喻立题的,属于复三之一种。

具足一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方是方法,也是佛法,大方广三个字的简单解释是:佛法深如大海,广大如虚空,没有边际的。佛是人,华严是譬喻——华是有芳香之味,代表德性圆满,以圆满的德性及修行的功德来庄严佛的十身。所以这一部经是以法、人、喻三种完全具足起来标立经题的名字。

研究佛法的人,对这七种立题应该能够记得,可以随时讲出来。如果七种立题不懂,那你就不是研究佛法的人。在大藏经里面,分门别类有很多种,经典也有几千卷,但是都不出这七种立题。所以,看经典的时候,一看经题就应知道这部经是以什么来做题目。

把立题认识了,然后自然就可以深人经藏,智慧如海。假如连经的名字都不清楚,什么叫涅槃经?你说不懂。连涅槃经的名字都不懂,那你看涅槃经又有什么用呢?如果经典的名字都不认识,就不能深人经藏;也就不会智慧如海;不会智慧如海,那你学一辈子的佛法还是那么的蠢笨痴呆。所以,这七种立题是很重要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6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甲、释名题

乙、述译传

丙、解正文

甲、释名题

‘妙’,对这个妙字我们就需要下一番坚苦功夫来研究。‘妙’就是玄妙、微妙、深奥不可测。智者大师九旬谈妙,集成一部法华玄,为天台宗三大部分之一的重要典籍,就是单说这个‘妙’字说了三个月,你说妙不妙!

在讲每一部经之前,先讲七种立题和五重玄义,这是天台宗讲经的现则。这七种立题是:单三、复三、具足一。单三是单独的三种。复三就是重复的三种。具足一是单独、重复合起来的立题。

先讲单三,单三是人、法、喻。第一是单人立题,譬如‘佛说阿弥陀经’。佛是人,阿弥陀也是人,所以叫单人立题,单用一个人来代表一部经的名字。因为这个‘阿弥陀经’是讲西方净土法门,讲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为什么有极乐世界?是因为阿弥陀佛在因地做法藏比丘的时候,发了四十八大愿。这四十八大愿,愿愿都是要度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将来成佛的。所以这一部经就用阿弥陀佛的名字来代表一部经的名字。

佛法到了最后灭亡的时候,最先是‘楞严经’没有了,因为楞严经是成佛的正因,证果捷径了义,众生业转重,故先隐没。也可以说是因为‘楞严经’把这个世间的道理,万事万物都讲得很详细,可以说是泄漏了天地的秘密。于是乎到末法时代‘楞严经’就先没了,其他经也跟著继续湮没;到最后只剩下‘阿弥陀经’多留在这个世界一百年,所以‘阿弥陀经’在佛教里是最后才没有的。到‘阿弥陀经’也没有的时候,就剩下‘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在这个世界上留一百年;然后六字洪名又灭去两个字,只剩下‘阿弥陀佛’四个字,又再住世一百年。以后,佛法在世界上就完全灭尽了。那个时候,三灾八难,一切灾害相继降临,这个世界随即毁灭。

因此,我们对‘阿弥陀经’就应该特别注意。因为末法时代,净土法门对一切的人是最对机的。可是末法时代也有正法存在,就好像我们现在所住的美国,以前没闻过佛法,现在处处都闻佛法。这是佛法刚传到这个国家,所以现在就有很多美国人欢喜参禅打坐,欢喜研究佛法,开了佛教正法的风气。

‘阿弥陀经’是单人立题,那么以单法立题的是什么经呢?是‘涅槃经’。涅槃是法,涅者不生,槃者不灭;不生不灭,没有生灭的法,这是单法立题。

以单喻立题的是梵网经。梵网是大梵天王宫殿前面的一个网罗幢。这网形状是圆筒形的,四面有孔,因此叫做网,就像鱼网一样,是用来庄严的。大梵天王欢喜把他的宫殿装饰得最壮观最美丽,所以悬挂网罗幢。网罗幢每一个孔有一粒宝珠,这宝珠会放光,叫夜明珠,白天也发光夜里也发光。每一粒珠放在每一个孔里边,所以光光相照,孔孔相通。光和光互相照耀,孔和孔互相通达,这叫梵网。梵网经就是菩萨戒品,菩萨戒为什么用梵网来代表它的名字呢?因为这个戒就好像一粒宝珠会放光,你能守戒清净就有光明。以上说的是单三立题。

复三有:人法立题,人喻立题,法喻立题。什么叫人法立题呢?好像‘文殊问般若经’。文殊菩萨是人,般若是法。文殊菩萨是大智大慧的菩萨,他问这个般若;般若是智慧人才能问的智慧法。这部经就是以人法来立题的。

还有人喻立题,人喻立题的经是‘如来师子吼经’。如来是佛的十号之一。如来所说的法,好像狮子吼;狮子一吼,百兽皆惧,无论豺、狼、虎、豹,什么恶兽,一听狮子吼,就得老实;这‘如来师子吼经’便是人喻立题的例子。

以法喻立题的便是本经‘妙法莲华经’。妙法是法,莲华是喻,以妙法配合莲华做这部经的题目。所以这一部经就是以法喻立题的,属于复三之一种。

具足一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方是方法,也是佛法,大方广三个字的简单解释是:佛法深如大海,广大如虚空,没有边际的。佛是人,华严是譬喻——华是有芳香之味,代表德性圆满,以圆满的德性及修行的功德来庄严佛的十身。所以这一部经是以法、人、喻三种完全具足起来标立经题的名字。

研究佛法的人,对这七种立题应该能够记得,可以随时讲出来。如果七种立题不懂,那你就不是研究佛法的人。在大藏经里面,分门别类有很多种,经典也有几千卷,但是都不出这七种立题。所以,看经典的时候,一看经题就应知道这部经是以什么来做题目。

把立题认识了,然后自然就可以深人经藏,智慧如海。假如连经的名字都不清楚,什么叫涅槃经?你说不懂。连涅槃经的名字都不懂,那你看涅槃经又有什么用呢?如果经典的名字都不认识,就不能深人经藏;也就不会智慧如海;不会智慧如海,那你学一辈子的佛法还是那么的蠢笨痴呆。所以,这七种立题是很重要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6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妙法莲华经序品浅释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甲、释名题

乙、述译传

丙、解正文

甲、释名题

‘妙’,对这个妙字我们就需要下一番坚苦功夫来研究。‘妙’就是玄妙、微妙、深奥不可测。智者大师九旬谈妙,集成一部法华玄,为天台宗三大部分之一的重要典籍,就是单说这个‘妙’字说了三个月,你说妙不妙!

在讲每一部经之前,先讲七种立题和五重玄义,这是天台宗讲经的现则。这七种立题是:单三、复三、具足一。单三是单独的三种。复三就是重复的三种。具足一是单独、重复合起来的立题。

先讲单三,单三是人、法、喻。第一是单人立题,譬如‘佛说阿弥陀经’。佛是人,阿弥陀也是人,所以叫单人立题,单用一个人来代表一部经的名字。因为这个‘阿弥陀经’是讲西方净土法门,讲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为什么有极乐世界?是因为阿弥陀佛在因地做法藏比丘的时候,发了四十八大愿。这四十八大愿,愿愿都是要度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将来成佛的。所以这一部经就用阿弥陀佛的名字来代表一部经的名字。

佛法到了最后灭亡的时候,最先是‘楞严经’没有了,因为楞严经是成佛的正因,证果捷径了义,众生业转重,故先隐没。也可以说是因为‘楞严经’把这个世间的道理,万事万物都讲得很详细,可以说是泄漏了天地的秘密。于是乎到末法时代‘楞严经’就先没了,其他经也跟著继续湮没;到最后只剩下‘阿弥陀经’多留在这个世界一百年,所以‘阿弥陀经’在佛教里是最后才没有的。到‘阿弥陀经’也没有的时候,就剩下‘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在这个世界上留一百年;然后六字洪名又灭去两个字,只剩下‘阿弥陀佛’四个字,又再住世一百年。以后,佛法在世界上就完全灭尽了。那个时候,三灾八难,一切灾害相继降临,这个世界随即毁灭。

因此,我们对‘阿弥陀经’就应该特别注意。因为末法时代,净土法门对一切的人是最对机的。可是末法时代也有正法存在,就好像我们现在所住的美国,以前没闻过佛法,现在处处都闻佛法。这是佛法刚传到这个国家,所以现在就有很多美国人欢喜参禅打坐,欢喜研究佛法,开了佛教正法的风气。

‘阿弥陀经’是单人立题,那么以单法立题的是什么经呢?是‘涅槃经’。涅槃是法,涅者不生,槃者不灭;不生不灭,没有生灭的法,这是单法立题。

以单喻立题的是梵网经。梵网是大梵天王宫殿前面的一个网罗幢。这网形状是圆筒形的,四面有孔,因此叫做网,就像鱼网一样,是用来庄严的。大梵天王欢喜把他的宫殿装饰得最壮观最美丽,所以悬挂网罗幢。网罗幢每一个孔有一粒宝珠,这宝珠会放光,叫夜明珠,白天也发光夜里也发光。每一粒珠放在每一个孔里边,所以光光相照,孔孔相通。光和光互相照耀,孔和孔互相通达,这叫梵网。梵网经就是菩萨戒品,菩萨戒为什么用梵网来代表它的名字呢?因为这个戒就好像一粒宝珠会放光,你能守戒清净就有光明。以上说的是单三立题。

复三有:人法立题,人喻立题,法喻立题。什么叫人法立题呢?好像‘文殊问般若经’。文殊菩萨是人,般若是法。文殊菩萨是大智大慧的菩萨,他问这个般若;般若是智慧人才能问的智慧法。这部经就是以人法来立题的。

还有人喻立题,人喻立题的经是‘如来师子吼经’。如来是佛的十号之一。如来所说的法,好像狮子吼;狮子一吼,百兽皆惧,无论豺、狼、虎、豹,什么恶兽,一听狮子吼,就得老实;这‘如来师子吼经’便是人喻立题的例子。

以法喻立题的便是本经‘妙法莲华经’。妙法是法,莲华是喻,以妙法配合莲华做这部经的题目。所以这一部经就是以法喻立题的,属于复三之一种。

具足一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方是方法,也是佛法,大方广三个字的简单解释是:佛法深如大海,广大如虚空,没有边际的。佛是人,华严是譬喻——华是有芳香之味,代表德性圆满,以圆满的德性及修行的功德来庄严佛的十身。所以这一部经是以法、人、喻三种完全具足起来标立经题的名字。

研究佛法的人,对这七种立题应该能够记得,可以随时讲出来。如果七种立题不懂,那你就不是研究佛法的人。在大藏经里面,分门别类有很多种,经典也有几千卷,但是都不出这七种立题。所以,看经典的时候,一看经题就应知道这部经是以什么来做题目。

把立题认识了,然后自然就可以深人经藏,智慧如海。假如连经的名字都不清楚,什么叫涅槃经?你说不懂。连涅槃经的名字都不懂,那你看涅槃经又有什么用呢?如果经典的名字都不认识,就不能深人经藏;也就不会智慧如海;不会智慧如海,那你学一辈子的佛法还是那么的蠢笨痴呆。所以,这七种立题是很重要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6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每个人都能认识七种立题,对佛法就可以研究。还有五重玄义,五重玄义是:一释名、二辨体、三明宗、四论用、五判教。

**

**名,这部经是以什么做它的名字?体,这部经的法体是什么?法体知道了,要知道它的宗旨是说什么?宗旨知道了,又要知道它的用途;用途知道了要知道教相。为什么呢?就像我们人,首先要有名字;如张三、李四,各有其名。知道张三的名字,那张三的身体有多大?多高?多长?多重?他的身体是什么样子?他的身体健康不健康?他是以什么为生?他是做生意的、读书的或做工的?士、农、工、商,他做那一行呢?若他是读书的,以读书为宗旨,那读完书又有什么用呢?是否去睡觉?不是的,读完了书,它要发展它的用途。读科学的在科学上发展;读哲学的在哲学上发展,都是各有所用。经也是一样,经的用途知道了,题和宗旨也知道了,究竟它的身份是什么呢?如教授、总经理,或者她是一位家庭主妇。总而言之,各有各的身份,这就判明了他将来的成就。经也是一样,这一部‘妙法莲华经’是以七种立题中的法喻立题来命名的。

**

**‘妙法莲华经’在五重玄义里,第一个玄义是释名,也就是解释这部经的名字。这一部经是以妙法莲华为名。妙法是法,莲华是比喻,因为微妙甚深的佛法,一般人不容易明白,所以用莲华来比喻。这一部经是以法喻为名的。

**

**究竟什么是妙法呢?它妙到什么样子?好到什么程度?现在我来告诉你,这个妙是不可以心思,不可言议的。不可以用心来测度思惟,想也想不明白的;要能想得明白就谈不到妙了。既然想不明白,那么就不需要说了,说不出来嘛!可是不能不说,说不出来的就是妙。说不出来的还要说,那说的并不是妙,而是形容这个妙及讲说这个妙的意思。

**

**究竟妙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那是惟佛与佛,才能明了这种甚深境界。现在讲‘妙法莲华经’只是讲少少而已,可是这少少的就不知道要讲多少天了。因为这个妙字,就是天台宗的智者大师讲了九十天,也没有把这个妙字讲完,只讲了一小部份。今年(一九六八)暑假的时候,在九十六天里讲完一部楞严经,这真可以算是坐火箭去探月球那么快。因为我在香港讲楞严经,曾经讲了十四个月才把它讲完的。

**

**我们先讲妙字,究竟这个妙字要讲多少天?现在也无法预算,讲几天算几天。那么首先要说妙。什么叫做妙?妙法就是妙。什么妙?众生就是妙。什么妙?佛也是妙。什么妙?天地间所有一切,没有一样不是妙的,什么都是妙法。所以这个妙字要讲起来是无穷无尽的。这也是妙,那也是妙,妙究竟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它是从心而来的。

**

**你怎么知道它是妙法呢?因为你有心,所以心法妙,然后是众生法妙,然后就是佛法妙。

**

**心法怎样妙呢?所有的山河大地、森罗万象、房廊屋舍,所有的一切,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都是从每一个人现前的一念心生出来的;从众生的心里生出来。怎么生出来的呢?你会说:‘那就不知道了!’这是妙。知道不知道都是妙。你为什么会知道呢?又为什么会不知道呢?这岂不是妙?这就是心法妙。

**

**心法妙,心怎么会妙呢?人的心,都是一般无二的。你指著胸前说:‘我的心在这儿。’你的心真的在这个地方吗?那你真是错认心了!是认贼作父了!就像阿难似的,在楞严经里阿难说:‘心在里面。’就是指这个肉团心;这个肉团心是没有用的。怎么说它是没有用的呢?因为它只是一块肉团。这个是集起心是聚集烦恼而生起来的心;又叫缘虑心,攀缘思虑的能力一直帮著你打妄想。而第六意识,也就是这个称为集起心,是这个帮助你打妄想和生杂念的肉团心、缘虑心、集起心...,这个心就有这么多的名称。所谓心法,不要以为我是说这个肉团心。


**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6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7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我另外还有个心吗?你不知道吗?看看这是不是妙呢?你连自己有个心都不知道。你既然连心都不知道,那你连生命也不明白啦!来的时候,糊里糊涂,去的时候也糊里糊涂。来从什么地方来都不明白,这是个妙!死的时候又糊里糊涂的跑了,到什么地方去又不知道,这也是个妙;生和死的时候都不知道就算是妙!那么活著的时候大概是不妙了吧?但是这个更妙!怎么会更妙呢?比如说你在不知不觉中从小孩子变成大孩子;从大孩子又变成大人;成了大人之后也不知道怎么变成为老人。你说这妙不妙?不但变成老人,你又会生育儿女。如果不是妙,怎么不知不觉就有这么多变化?这是妙法。这个妙法现在讲出来,你会觉得有点意思,好像是这么回事,但在没讲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这是妙法。

**

**妙法就是这样的在你不知不觉中生出一种作用。妙要说起来多得不得了。眼前你所能看见的都是妙。为什么呢?你怎能看见呢?要不妙你就看不见了。那么看不见的就不是妙了?看不见的更妙。看见和看不见都是妙,听见和听不见也是妙。

**

**所以眼前能看见的,不但是看见;怎么能看见呢?这就是楞严经所讲的:‘谁能看见?谁同你看见的?’你说这妙不妙?为什么近的你能看见,远的就看不见呢?这都是妙。当你看见黄色,你就有黄色的样子。看见青、黄、赤、白、黑,这些就在你的八识田中生起它的样子。又怎么会生起来呢?谁教你生出这种影像?这岂不是妙?

**

**听也是一样。听的声音,为什么有的声音就喜欢听,有的声音你就不喜欢听;谁教你欢喜和不欢喜听呢?没有!为什么自己就会生出一种爱和憎的心来呢?见到美色,就生爱心,看到不好的颜色,就生出一种憎恶心、讨厌心。是谁教你的呢?你说:‘我不知道是谁教的,只是这么想。’这么想就是妙,一切一切都是妙;这是心法妙;是由心里生出来的千变万化。如果不妙的话,怎么生出这种种的变化呢?

**

**妙太多了,如果要说,说几百年也说不完这个妙。要能说完那就不是妙。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都没超出这个妙字。所以这个妙包括三藏十二部,包括一切的佛法;一切佛法都没超出这个妙字。所以智者大师讲了九十天,就是讲九十年也讲不完这个妙字。这么说来法华经在这一生也听不到了,也没有机会听完了。九十年也讲不完一个妙字,那么经文就不知道要讲多久。别怕,现在的时代是一切事情都讲快,讲经讲快是妙,讲慢也是妙。既然释迦牟尼佛讲经也没有超出这个妙,我现在讲经又怎会离开这个妙呢?这个妙要离开就不妙,离不开就是妙。

**

**法虽然是妙,要想知道妙法,得先要把妙放下。放不下是妙,但能够放下那才是真妙;要不信,你试一试把身、心放下。内无身心,外无世界;人空法空,一切皆空,你说这不是个妙吗?这个妙是要把身心放下才能得到真正自性本有的妙。你能内无身心,外无世界,可是还没有离开身心世界。这不是说离开我这个身心,离开这个世界,才能没有身心世界;而是在这个身心,在这个世界而没有了。

**

**‘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这就是快要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的境界了。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所以才妙。容易也妙,不容易也是妙,一切一切都是妙,都没超出这个妙法。所以这个妙字是没法子把它讲得完的。

**

**因为妙不容易说,所以是个妙。不容易说现在还要说也是个妙。总而言之,妙、妙、妙!一切都是妙。这又有什么用呢?你问这个问题,这才是真妙。

**

**修行、参禅、打坐,是追求这个妙。释迦牟尼佛到雪山苦行六年,是追求这个妙。一切菩萨行菩萨道也是追求这个妙,就是找这个妙。罗汉们宁可放下一切,也是去找这个妙。一切凡夫、圣人,想要修行,也是为著追求这个妙。所以到成佛的果位上,也叫妙。是什么妙?是妙觉。菩萨是等觉,还谈不到妙觉,做佛才能成妙觉。所以现在先要明白这个妙。

**

**妙有什么用处呢?妙什么也没有用,但什么都需要它,这是放之存于六合。这个妙要说它的大用,大造大化,这个天地万物,一切一切,都是从这个妙生出来的。所以不要以为有天主、有地主,又有人主创造这个世界,其实一切都从这个妙生出来的。这个妙字也只有佛才可以当得起。我们木有的佛性就是妙觉佛性。有关明白这个妙字是谈何容易呢!你要是很容易就明白这个妙字,那就谈不到妙了吗?不是的。你要是很容易就明白这个妙字,那更是妙。为什么呢?你不费力就明白了,那岂不是妙吗?你费很大力才明白那更是妙。所以,怎样讲都是妙,头头是道,左右逢源。

**

**你说眼前的什么不是妙?灯、桌子、椅子,这一切都是妙法的表现。你要明白这妙法,一切都是妙;不明白这个妙法,一切法都是粗。你要是觉得你很明白了,其实你还没明白。你去研究它的本体,都是从一个妙字生出来的。

**

**今年(一九六八)的暑假期间,费了九十六天讲一部楞严经。楞严经上所说的五十阴魔,那些阴魔都超过现在的天魔外道。因为那五十种阴魔的神通实在厉害,有的头上可以放光,若把他的光放在你头上,你头上也会放光。但这种种神通在佛教里都是魔,何况现在的外道都不能放光呢!他们就像苍蝇似的,东、西、南、北的乱飞,飞来飞去,找不到出路,可怜这些盲从的人,就像跟著瞎子学道一样。假如你说你不明白,想要求法就应该跟著明白的宗教去学,不要打肿脸充胖子。一般的人不明白便以盲引盲。因为世界上明白及有智慧的人少,不明白与愚痴的人多。有智慧的人喜欢听真理,没有智慧的人喜欢听迷人的道理。什么是迷人的道理呢?譬如说修行的人不断淫欲,可以随随便便,因为这样说就认为它是好的。佛教是主张断淫欲的,如果不断淫欲而修行,就像楞严经上所说的:‘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无有是处了。因为人问的不究竟欲乐和出世间的究竟快乐,是不可以兼容并蓄的。

**

**还有一些人,在研究、修习佛法中,尽做口头上的工作,而不实实在在的去做。不依照佛所教导的方法去行持,就等于是魔一样,也不能把他列入佛教徒之内。就好像有一些人见佛不拜,他说他是信佛的,这种人将来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究竟会到畜生道或到地狱或者饿鬼道去,是没有人敢担保的。为什么呢?因为学佛法,就要依照佛所教导的方法去做,要是把‘我’看得比佛还大,那就大错特错了。学佛法的人不但见佛要尊敬礼拜,就算见到菩芦也要拜菩萨,见罗汉也要拜罗汉,见到大善人、大修行人都应该恭敬钦佩他们,不应该贡高我慢,以为自己很了不起,自高自大。无论任何修学佛法的人都一定要谦、恭、和、敬。

**

**在法华经第二十品有位常不轻菩萨,这位常不轻菩萨是释迦牟尼佛过去生中修行菩萨道的一生。这一生他专门行常不轻菩萨道,怎么行法呢?他专门恭敬普贤菩萨十大愿王。

**

**这十大愿是:一、礼敬诸佛:就是恭敬顶礼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二、称赞如来:你会问:‘佛也欢喜人赞叹吗?’不错,因为你赞叹佛也就是赞叹你自己,假如你自己不愿意赞叹自己,那就不要赞叹佛,佛和众生是一样。你说:‘我是佛那我就不需要拜佛。’这也是个错误。你自性是佛,但是你没有修,还不能和佛一样得证佛果。如果人人都是佛的话,释迦牟尼佛又何必到雪山打坐六年,在菩提树下坐了四十九天才开悟成佛呢?

**

**释迦牟尼佛以过去生中修种种的苦行,修种种禅定,修种种般若,修种种布施,修种种戒律、忍辱、精进以及修种种的法门,今生还要去雪山修六年的苦行,并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要费这么多的手续!而你连六天都没有做到你就是佛,这太便宜了你,这个佛就如同捡到的一样。所以有些人说他自己是佛,真是无惭无愧,大言不惭。而释迦牟尼佛过去生中做过常不轻菩萨,就是永远恒常的不轻慢一切众生。他见佛拜佛,见菩萨拜菩萨,见罗汉拜罗汉,见著一般人他也恭敬,见著比丘、比丘尼也叩头,说:‘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意思是说我不敢轻看你们,你们将来都会成佛;如果我轻看你们就等于轻看佛一样。这种发心是实实在在的一点虚假都没有,实实在在恭敬一切众生。但是他招来的果报是最不好的,因为有一些傲慢的比丘说:‘这个比丘,你真不懂佛法,乱给人家授记。’于是就打他,在他叩头的时候用脚踢他,甚至把他的牙齿都踢掉了。要是一般人对人叩头还被人打,以后就再不向人叩头了。但是这位比丘,人家打他,他还是向人叩头。以后,他远远的见著比丘、比丘尼时先叩头,不等这个人走到他身边就站起来跑了,免得这些人打他。他还是一样行不轻慢一切众生的菩萨道,这就是释迦牟尼佛前生所修的六度万行,而不是一朝一夕就成佛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7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16-8-25 17:3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20:1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6-10-16 19:3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7-4-17 17:1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8-2-7 19:2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4 12:4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9-3-6 09:2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4-23 06:1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8-18 18:4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11-13 18:3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30 00: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