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027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1-9-2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2-3-10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十四章.处中得道
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声悲紧。思悔欲退。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对曰。爱弹琴。佛言。弦缓如何。对曰。不鸣矣。弦急如何。对曰。声绝矣。急缓得中如何。对曰。诸音普矣。佛言。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意若生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
第三十四章说明了人学道的方法,应该好好地调身、调心,不要令身心或者太紧张了,或者太懒惰了。在儒教里也讲,你若往前进得快,往后退得也快。你修道时,不要忘了这个道,也不要帮着这个道,要这个样子。能这个样子,这才是修道的一个好办法;你若不是这样,修道就不能成道了。因为你不会用功,不是紧了,就是慢了。所谓──
紧了绷,慢了松,
不紧不慢才成功。
紧了绷,就像弹琴,弦若紧,它就断了。慢了松,你弹的弦很不紧,那它又太松了。所以也不紧,也不慢,这修道才能成功的。
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有一个沙门,晚间诵持迦叶佛那个时候留下的《遗教经》,他诵念这经时, 其声悲紧:他声音很悲恸,很紧张的样子。 思悔欲退:他就自己觉得很惭愧,又想要不修行,要退步了。
佛问之曰:佛就问他了。 汝昔在家,曾为何业:你在家的时候,是做什么职业的?你做的是什么事情啊?对曰,爱弹琴:这个沙门就对佛说,我最欢喜奏乐弹琴,我欢喜做这件事情。
佛言,弦缓如何:佛对他说,那你就懂得弹琴嘛!这弹琴的弦要是缓慢了、松了,会怎么样啊?对曰,不鸣矣:这沙门就对佛说,弹不响了。弦若松了,就弹不响,琴就不鸣,就没有音乐了。
弦急如何:这弦如果太紧了,又怎么样呢? 对曰,声绝矣:这沙门就对佛说,那么这一弹,弦就断了,也没有声了。
急缓得中如何:也不急,也不缓,这急缓正相当时,又怎么样呢? 对曰,诸音普矣:这沙门对佛说,这音乐就奏得普遍都响了,很好听的。
佛言,沙门学道亦然:佛就说,这“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的沙门,想修习道业,也是要这样。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你心也不紧也不慢,也不要着急,也不要懒惰,这就可以得道了。
于道若暴,暴即身疲:你在修道的时候,如果很暴躁、很着急的话,那你这一着急,一有火气,身就很容易疲倦了。 其身若疲,意即生恼:你身既然疲倦了,你的意念也就生出烦恼来。意若生恼,行即退矣:你意念假如生了烦恼,一生烦恼,就会退心,就想要还俗不修行了。 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你这行为既然向后退,不精进了,你的罪孽也一定又加多,又加重了。
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你能单独地,也就是一个人清净其心,安乐其心,这就不会不得道,一定会得道的。
第三十五章.垢净明存
佛言。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在这一章, 佛言:佛就说了, 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就好像人锻炼铁一样,把铁的渣滓去了,然后做成一个器皿。器即精好:铁的渣滓没有了,无论造成什么器皿,它都非常好的。如果这渣滓不去呢?那就造不出一个好器皿来。
学道之人,去心垢染:我们所有修行学道的人,要把心里的染污都去了。你去了染污心,就是清净心;你染污心若不去,清净心就不现。也就好像铁里头的渣滓,你若不去掉它,就不能成一个好的器皿;你若把铁里的渣滓去了,就可以做一个好的器皿。我们人人都可以成道的,是一个道的器皿;可是你染污心如果不去,就不能载道,不能成道。
所以你想要成就你的道果,先要去染污的心,去这垢染。垢染就是心里的欲,尤其是淫欲心。你淫欲心若不去,这就是有垢染;你淫欲心若是去了,就没有垢染。没有垢染就是清净心,所以说 行即清净矣:行,就是修行的行门,你所修行的行门都会清净的。你心里的染污如果不去,修行就不能得到清净。
淫欲心固然是染污,但这是最大的。其余的,还有你的贪心、你的瞋心、你的痴心、你的慢心、你的疑心,贪、瞋、痴、慢、疑这都是垢染的心。要把这些都去了,你的修行就能与道相应,返本还原,返回你本有的清净心。
第三十六章.辗转获胜
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值佛世。遇道者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
第三十六章是说明了──人身难得、中国难生、善知识难遇、佛世难值等,这种种的难。
佛言,人离恶道:三恶道就是地狱、饿鬼、畜生。人能离开这三恶道,得为人难:出生来做人,这是不容易的。佛住世的时候,曾经对所有的弟子,提出一个问题来研究。什么问题呢?有一天,佛在地上用手抓了一把土,就问所有的弟子:“你们各位说,现在我手掌里的土多?还是大地上的土多?你们每一个人都要说。”
所有的佛弟子答覆佛这个问题,就说:“当然是佛手掌里的土少,大地的土多了!”那这有什么可问的呢?
佛就说:“从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里边,再能来做人的,就像我手掌上的土这么多;不能得到人身,还在三恶道里的众生,就像大地土那么多。”由这证明,人能离开三恶道来做人,这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所以说“得为人难”。
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得以做人这是很难了,但是做人中还有一难,能不做女人而做男人,这就更难了。这是按照欢喜做男人的人来说的,你想要做男人做不到,所以说不容易做。那么做女人难不难呢?也不容易的,你欢喜做女人的,要保证自己一定能做女人,也是不容易的,因为这是没有把握的事。做男、做女,自己都没有把握,没有主权,不能说我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所以这也是很不容易的。
既得为男:你既然得以做为男人了,或者得以做为女人了,我不要单单说是得为男人,因为也有的人欢喜做女人呢!你得到人身,能做人了。或者你欢喜做男的,就得到男身;欢喜做女的,就得到女身了,这叫遂心满愿,不难了。
六根完具难:可是要六根完具又不容易了,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有的虽做了人,但没有眼睛,眼睛瞎了,是盲人。有的做人是个聋子,这是耳根坏了。有人这鼻子很不通气的,虽然有鼻子,也有若无,有也像没有。舌是尝味的,或者说话的,那么他不会说话,也不能知道味道,所以这叫舌根坏了。有的身根坏了,你看那半身不遂,不能动弹了,这是身根坏了。有的意根不会想东西,什么也不懂。以上种种就是六根不完具,六根不完具,这是很容易的;若要完具呢,这是很不容易的,很难的,所以说六根完具难。
六根既具:那么六根完具不缺了,眼睛像个眼睛,耳朵长得也像个耳朵。不会耳朵长得像眼睛,眼睛长得像耳朵,或者嘴巴长得像眼睛,眼睛像个嘴巴,这都是不配合。或者七、八家子搬到一起去──眼睛、耳朵、鼻子、口,都长到一起,没有分开,它们愿意合伙,做一个合伙的公司。你说这难看不难看呢?但是也没有法子。
六根既具了, 生中国难:边远地区的人类在中国来讲,分为南蛮、北貊、东夷、西狄──南方的人叫蛮子,北方叫貊,东边叫夷人,西边叫狄人。这些都是中国里边分出来的,叫边地下贱。生在边地是很容易的,要生在中国的中间,是不容易的,所以生中国难。
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然生在中国,又遇到佛出世的时候,是很难的,很不容易的。
既值佛世:既然遇到佛在世的时候,遇到佛世了,遇道者难:道者就是善知识。你若再能遇到善知识,遇着有道的人、修道的人,你自己也能修道,这是很不容易的,所以遇道者难。
既得遇道:既然你遇着,明白佛法了,明白修道的法门了。兴信心难:你要生出来一种信心,那又不容易。你虽遇着道了,但又不修行,不生信心,那也等于没有遇着,因为你不生信心。
你若生信心了, 既兴信心:你既然生出这一种信心了, 发菩提心难:你想依法修行又不容易,信是信了,好像有很多人相信佛法了,你教他修行,他就不修行。不要说旁的,就连抽个香烟,你教他戒了,他都舍不得;舍不得就放不下。啊!生信心难。你有了信心,虽生出信心,你想发菩提心也不容易,不能依法修行。
既发菩提心:你已经发菩提心了,菩提心很难的,那么你也发了。可是 无修无证难:你能到这个修无所修,证无所证,所作已办,不受后有,那又是不容易了。无修无证,就是已经修完了,已经证得了,所以不需要再修了。好像人吃饱了饭,不需要再吃了;你睡觉睡够了,也不需要再睡了。这修道为什么无修无证了呢?就是到无学位了,已经证了四果阿罗汉,这是按着小乘来讲。
若按大乘来讲,无修无证,已经证得佛果了,上无佛道可求,下无众生可度了,这是无修无证,这又不容易了。所以修行,我们若是没明白佛法,不懂得就不管了;若懂得佛法了,就赶快要努力修行。
第三十七章.念戒近道
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第三十七章是说你若相信佛的戒律,就算离佛多远,都是在佛的面前;你不相信、不守持佛的戒律,你就是常在佛的面前,也不见佛、不闻法。这也就和六祖所说的话是一样的,六祖说:“你相信我,即使你离我十万八千里,也和在我身边是一样的;你不相信我,虽然你常常在我的身边,也和离我十万八千里一样的。”这一章的经文也是这意思。
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佛说,佛的弟子,虽然离我很远很远的,有数千里这么远,若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忆念就是不忘。他若常常能记着、能忆念,常常能不忘我的戒律,能依戒修行,执持戒律去修行,修道一定会证果的。
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他就算在我的身边、左右,虽然常常看见我,不顺吾戒,终不得道:但不依照着我所立的戒律去修行,他就是怎样子,也不容易得道的。
由这一段经文看来,你依教奉行,依照佛法修行,就是真正佛的弟子,就常见佛面,常随佛学;你要是不持戒律,对面也会错过。
在以前,波罗脂国有两个比丘,想到舍卫国来见佛,中间经过的路程是很遥远的。他们走路走得很渴很渴的,渴得就要没有法子走路,就要渴死了。结果,在前边他们就遇着一点点水,这水是在一个死人的头骨里。
一个比丘拿起这水就喝了,然后给另外一个比丘喝。另外这比丘看那水里很多虫子,因为这水既然在人的头骨里边,又有很多虫子,他就不喝了。
“你为什么不喝这水?不喝就要渴死了!”
“因为佛制的戒律,水里若有虫是不可以喝的。我宁可渴死,都不喝这有虫子的水,我是要依照佛的戒律来修行。”
“你真是愚痴啊!现在已经要渴死,你喝了水,就可以见佛;你不喝水,就渴死了,你还这么固执。”就这样说他,这比丘也不喝,那个比丘就把这水都喝了。
喝水的比丘走起路来,就很健康的;没有喝水的比丘,果然就在半路上渴死了。死了之后,因为他专持戒律,就生到忉利天上去了,具足天人的福相。他当天晚间就来见佛,佛为他说法,他当时就得到法眼净,证了果。那因喝水没渴死的比丘,却在第三天才到,也见了佛。
佛就问这一位比丘,说:“你从什么地方来的?有几个人和你一起来呀?你在路上都很平安吗?”这么一讲的时候,这比丘就说了:“我从波罗脂国来的,到这儿的路程很远,中间经过一个地方,根本就没有水喝。后来发现一点点水在头骨里,我就喝了一点。我有一个同参,他看见那水里边有虫子,就不喝,所以就渴死了。这是他和佛没有缘,所以渴死了也没有见着佛,这个人是太执着,执着心太厉害了。”
佛听他说完之后,就叫这渴死的比丘出来和他见面,说:“他当天就升天了,得到天人的这种寿命是很长的。他又到我这个法会来,我为他说法,他已经证果了。你说他愚痴,其实你自己真正是愚痴。你不守佛的戒律,虽然来见我,也等于没有见一样的,因为你心不真,没有诚心,不持戒律。”
由这一件事看来,不论你是在佛的面前,或者不在佛的面前,只要你依照佛的戒律修行,那就是见佛;你不依照佛的戒律修行,即使你是在佛的旁边,也等于没有见佛是一样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