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雨中百合 于 2012-3-8 18:02 编辑
第一零四问:受戒的渠道有几条呢?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戒名为孝,对一切众生行一切善;又为制止,制止对一切众生行一切不善。受戒渠道有三条;一为自求受戒;二为师前受戒;三为坛场受戒。 自求受戒;为在佛形像前,礼拜供养,表露誓言,自己愿求受戒。受戒种类有十善业道法、菩萨戒。 师前受戒;为师引领皈依佛的同时,授于五戒、八戒,称名为三皈五戒或三皈八戒。若是密宗上师,于传承密法的同时,授于十四戒、大誓言戒。 坛场受戒;为戒师专门授戒;受戒种类有沙弥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于授菩萨戒中,在家人受六重二十八轻戒,出家人受十重四十八轻戒,为受具足戒。 受戒渠道不同,表示所受戒律不同、对象不同。戒律不同,为五戒、八戒、十四戒为方便戒,十善业道法为差别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大誓言戒为具足戒;大誓言戒为三昧耶戒,或称佛性三昧耶戒,或称金刚三昧耶戒,或称佛平等智慧大誓愿戒,是密宗修行人专门受戒。比丘戒、比丘尼戒为修行戒。菩萨戒、大誓言戒,既为修行戒,又为自性戒。优婆夷戒、优婆塞戒、沙弥戒、十四戒为别解脱戒,故称方便戒。差别戒为众生以心缘于法相,受持不离生灭相,戒义为方便;也为一切受戒修行人所不舍,故为一切戒善的基础。对象不同,既分出家人与在家人不同,又分男众女众不同;既分差别受持、方便受持、具足受持、自性受持的不同,又分所依法修行受持不同;既分具足受持不同,又分选择受持不同。 受持戒律不同,表示持戒修行难易程度不同,所得戒益也不同。受持差别戒、方便戒修行,相对比较容易,易得人天殊胜解脱戒益。受持具足戒修行,相对比较困难,易得声闻、缘觉殊胜解脱戒益。受持究竟戒修行,为难上加难,易得究竟解脱戒益;究竟戒为菩萨戒、自性戒。 受戒渠道不同,持戒律仪不同,得戒净行也不同。受戒、持戒不为得戒,只是身口意受持,身灭转生时易舍戒;得戒为心行无作戒,自性永不失戒。得无作戒,为清净心通摄身口意三世无碍智戒,以一切众生本具清净菩提心性为戒体,以十方法界诸佛功德为戒行,以一切众生与佛平等如一为戒相。有的人以戒场受戒得戒牒为得戒,认为未入戒场受戒的人,不得受持具足戒、究竟戒、更不能得无作戒;特别是依密法修行的出家人及在家人,没有得戒牒,就不能得戒;实则不然。 于佛形像前求受菩萨戒的人,须严持净戒修行;并在供养礼拜的同时,反复诵持菩萨戒律,于三日、七日、二十一日、一年、三年等不同时间内,见得好相,才为得戒;否则,只为受戒、持戒,不为得戒。师前受戒、坛场受戒时,戒师若是得戒之人,戒体清净,不须见好相,也为得戒;否则,只为受戒、持戒,不为得戒。 众生因缘、福报、根基不同,受戒渠道不同,受戒、持戒、得戒的戒益也不同。若对声闻人,戒以方便随顺不违法制威德,教命具足自持修行。若对初行人,戒以方便随顺世间法制福德,教命具足自持修行。若对发菩提心的人,戒以究竟一道法门为本,依法持戒修行离生死一切无碍,直至成就佛道。总之,古德有云,受戒容易持戒难,持戒容易得戒难。得戒益成道,持戒宜修道,受戒易学道。 化人以理不干涉,犹如梦中存知觉;法济动物无是非,身形移动心内明。 尖顶屋内住心性,四季变化常着衣;净戒勤护疾步走,白云尽处归吾家。 松柏长青寒暑日,金石相合诚为开;暗室无明点灯亮,黑夜云开见月明。 逆行化物作佛事,师子吼息野干鸣;鹦鹉学舌似人语,囚笼羽翼困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