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71|回复: 0

[有关皈依] 六祖大师的求法启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6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学习佛法,依照经论的教导,先需要明暸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念死无常,业果不虚,轮回皆苦,从而深知解脱之必要和殊胜;然后从依止善知识、皈依佛法僧三宝起,定慧双修,清净烦恼障(贪嗔痴慢嫉),发菩提心,清净所知障,趋向佛果。
于此中间,最关键者为依止善知识。世间一切艺术,均有师承,涅槃大道,作为最殊胜甚深者,无师岂能成办?这一点似乎是当代学人特别要注意的,因当代知识的获取途径前所未有的多,但过犹不及,如果不知取舍、筛选,也只如病人到了中药铺,纵然药柜众多,仍然不知服哪几味药、如何服,对治病同样无益,善知识就象指导医师一般,其重要性于此可知。经论有云:“善男子当作病人想,法作药想,善知识作医师想。”如果能遇清净法系的传人,经论娴熟,佛法各宗圆融无碍,功德具足又平等慈悲者,正是行者须诚敬净信之摩尼重宝。从历史上看,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求法过程实为学人们的榜样。
《六祖法宝坛经》记载,慧能闻人诵金刚经文即开悟,用佛学中术语来说,算是上上根器了,但开悟后未有傲慢,而是谦虚请问诵的何经,从哪里来持此经典?之后安顿老母,远足三十余日至黄梅参礼五祖,其虔诚恭敬之貌跃然字里行间。随后五祖让他破柴踏碓,八月有余,才去慰问了一下,也依旧兢兢业业,风平浪静,诚敬一贯。
至五祖欲付衣法,邀各弟子以偈自书智慧时,听神秀有相偈“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而对无相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后,仍然腰石舂米。五祖见后嘉许道:“求道之人当如是乎!”五祖之赞何尝不是对后世学人的劝勉呢。
之后,五祖“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证,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三更传法,即遣速离,送慧能至九江驿,恐被加害,至于十五年中在猎人队中避难,每见生命尽放之,饭时以菜寄煮肉锅边,说只吃肉边菜,也足见他对一切生命之平等敬畏,足以让现代的浮躁学佛作一深省。
六祖大师不识字,而顿悟佛法,不骄不躁,第一个想到的是去参礼大德,这是特别值得当代学人借鉴的,尤以自学者为然。虽然禅宗的以心传心让外人神秘莫测,但其真实性却不只是坛经记载,当代著作颇丰的禅宗曹洞宗五十代传人、临济宗五十七代传人圣严法师在学术论考中写道“从心法的传授上着眼,一定要师父传给你,你再往下传。如果没有师父传给你,你无法得到;即使你自己摸索而获得法益上的体验,也必须参诣高明的禅师勘验你的境界。”1此显示,佛法是超越学术和文字的,自学虽然可以获得知识上的进步,却还是欠缺的。圣严法师考证了密宗传承和戒律戒体的传授也有同样的师授特质,其它宗派虽未列入,恐怕也难于例外。这种对法系僧宝的依赖、净信是当代学佛亟须唤起的特质——“法”的形态不限于文字,这应该是我们学习六祖的诚敬以外的第二个特质——对僧宝的净信。
正如无数依赖僧宝成就的大德传记众口一辞地说,对善知识依止前的观察、了解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依止后的诚敬与信赖,它是进步成就的必要条件,不可或缺。
       
1《圣严大师文汇》,华夏出版社,20124月第1版,P.36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4-27 17: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