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956|回复: 72

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9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
前以演若达多,怖头狂走,喻无始无明。无明为一切妄法之因,既已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因缘俱绝,则汝心中,根本无明,狂性自歇息也。《正脉》云:歇字双含伏、断二意。若约伏意,则十信满心,圆伏无明;若约断意,则等觉后心,永断无明也。歇即菩提四句,明妄灭真露,无证而证,得无所得。  歇即菩提:观即字,则妄心息灭之时,即真心显露之时,如云散月明,本觉出缠,三智圆觉,胜净明心,即菩提果觉之体,殊胜无比,清净无染,光明遍照,本周法界;此心迷时非失似失,证时无得为得,乃是自己本有家珍,不从他得也。
此所得胜净明心,亦含发心、究竟二义,对前圆伏、圆断而言。圆伏无明,位在十信,破一品无明,证一分三德,登初发心住,是为发心菩提;圆断无明,位在等觉后心,破四十二品无明尽,证妙觉极果,是为究竟菩提。  若约大心凡夫,具顿根者,虽在观行位中,圆伏五住,亲见菩提胜净明心,与初心、究竟二位所证,无二无别。祖云:‘但离妄缘,即如如佛。’即狂心顿歇,歇即菩提。但由歇而始显,非由歇而始生,乃为本具之天真也。
何藉劬劳,肯綮修证者:此结责奋修之意,真心既属本有,无明又属本空,则无妄可断,无真可得,何籍劬劳,肯綮修证。肯綮出庄子《养生篇》。吴兴曰:骨间肉曰肯,筋肉结处曰綮。肯綮修证,即劳筋苦骨,勤勇修行之义。佛意但能达妄本空,妄空真显,何必求索妄因,劬劳修断,而冀证入耶?此段文乃是顿教法门,直指向上一著,无修无证,须善体会,不可错解。每有狂慧之徒,但执菩提本具,即心即佛,拨无修证,则将醍醐变作砒霜矣!当知佛本是而须修,惑元空而须断,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无修而修,修即无修,无断而断,断即无断,方合本经了义修证。不随分别,即无修之修;狂性自歇,即无断而断;胜净明心,本周法界,即无证而证矣。
卯四  结喻非失
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
人喻凡夫、小乘;衣喻本末无明,即上文三缘分别,三因细念,及狂性无明;如意珠喻菩提胜净明心。不自觉知者:真心被粗、细烦恼,重重盖覆,迷不自知,非失似失。穷露他方:喻化城三界,穷者贫穷,无有法财,指二乘沉滞化城,不发自在妙用;露者暴露,无所栖藏,指凡夫沉溺三界,不得安身立命处。乞食驰走:乞有漏无漏之小益,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喻虽不发遍周法界之妙用,而菩提真心,不曾丧失。上四句,喻真虽本有而不觉,下四句喻真虽在迷而不失。
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
智者,喻佛,示珠喻佛说教指示真心。若能顿悟本心,称体起用,致大饶富,喻胜净明心,本周法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者:喻真虽已悟而无得,合喻中珠虽贫穷不曾失;既无失故无得,合法中不从人得。  此示令顿歇之科,正圆顿教中,知真本有,达妄本空。但要歇狂无劳肯綮,即是无修之修,与耳根圆通,了义修证之法,歇狂之意全同。反闻自性,背尘合觉,即是不随分别世间,三缘顿断也。次第解除六结,自粗向细,由浅及深,尽闻不住,空觉极圆,生灭既灭,直至寂灭现前,即是三因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胜净明心,本周法界,称体作用,得大自在,合喻中衣里之珠宛在,所愿从心,致大饶富,同观音获二胜,而发三用也。
若约满慈,一类无学之机,虽破我执,未断法执,亦须从歇狂入手。先破法执分别,不随世间、业果、众生,三缘断起,则法执俱生,三因方得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矣!不随二字,即歇狂之功,如来说修文中,弃生灭,守真常,亦此义也。本科子二说空不空,以示圆融之故竟。并上不空藏,癸初正答满慈竟。
楞严经讲义第十卷终

返回[般若文海]首页 | [url=][繁體版][/url]



 楼主| 发表于 2015-12-4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2016-3-28 00:0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4-30 16:4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6-7-21 11:2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6-8-30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性觉必明,妄为明觉
能(镜)所(像)本是双泯的,本是不二的
能即是所,所即是能,镜即是像,像即是镜(离镜无像,离像无镜)
妄以为此觉必为某能觉所觉,
于是镜像对立了,
或者更确切地说,
镜像是无法对立的
而镜(我,个体)非要与像(非我,全体)对立
那么像(非我,全体)怎么满足镜(我,个体)呢?
很简单,只要像动镜不动,像变镜不变,就成了
就能产生对立感,独立感,单个感,自由感,自主感,生存感,
请注意:都是感而已,并不可能真对立真独立真自由,这些愿都是虚妄的


一切生命,有了自我意识(独立感),生存感,自由感之后
  (这三感都来自镜像对立,来自像动镜不动)
  必然要追求进一步的独立自主,自由自在,更基本的就是长生长寿乃至永生无量寿。
  按说只要像变动得越快,前后相差越大,就越能凸显镜的不变不动,很容易满足个体的这种需要
  但是魔鬼出现了,它的名字叫什么?
不打谜语了。
公布答案:它叫“我在哪里?"
为什么叫“我在哪里?“
再看看这个“演若达多怖头狂走”的故事
明白了吗?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 19:4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6-10-4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楞严咒是佛家最长的一部咒,佛家内部称之为咒中之王。主要有六大作用的,包括:超度,除障,消业,往生,放生,求愿等等。

楞严咒护身符的原理是:以去除身边那些肉眼看不到的不良气息,同时让身边聚集好气息的方式给结缘者带来事业顺利,人际关系和睦,财运,身体健康,桃花运等等的,现在很多结缘者反复过来请的,说明的确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帮助。

楞严咒护身符在线结缘网:http://taohuace.com.cn/wealth/lyzi.html  免费赠送学习楞严咒念佛机与拼音版经书等八大礼品,结缘微信:yunfo6688 (云佛6688),微信师兄可为您解惑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6-10-10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6-11-20 13:0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6-11-21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演若达多,怖头狂走,喻无始无明。无明为一切妄法之因,既已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因缘俱绝,则汝心中,根本无明,狂性自歇息也。
发表于 2016-11-21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妄心息灭之时,即真心显露之时,如云散月明,本觉出缠,三智圆觉,胜净明心,即菩提果觉之体,殊胜无比,清净无染,光明遍照,本周法界;此心迷时非失似失,证时无得为得,乃是自己本有家珍,不从他得也。
发表于 2016-11-21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意但能达妄本空,妄空真显,何必求索妄因,劬劳修断,而冀证入耶?此段文乃是顿教法门,直指向上一著,无修无证,须善体会,不可错解。
发表于 2016-11-21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知佛本是而须修,惑元空而须断,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无修而修,修即无修,无断而断,断即无断,方合本经了义修证。不随分别,即无修之修;狂性自歇,即无断而断;胜净明心,本周法界,即无证而证矣。
发表于 2016-11-21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圆顿教中,知真本有,达妄本空。但要歇狂无劳肯綮,即是无修之修,与耳根圆通,了义修证之法,歇狂之意全同。反闻自性,背尘合觉,即是不随分别世间,三缘顿断也。次第解除六结,自粗向细,由浅及深,尽闻不住,空觉极圆,生灭既灭,直至寂灭现前,即是三因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胜净明心,本周法界,称体作用,得大自在。
发表于 2016-11-21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日清晨,和扶正兄说起演若达多。
今见帖题抢眼进来坐坐。
是哪位法师讲解?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1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告阿难: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生死,及诸尘垢。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觉,妙明精真,妄以发生,诸器世间;如演若达多,迷头认影。妄元无因,于妄想中,立因缘性;迷因缘者,称为自然。彼虚空性,犹实幻生,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阿难!知妄所起,说妄因缘。若妄元无,说妄因缘,元无所有,何况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来,与汝发明,五阴本因,同是妄想。
丁二答释分二。戊初正答所问分三。巳初广答阴本妄想分三。庚初总明
精真妙明,本觉圆净,是指众生现前一念心之清净理体。不杂名精,不妄名真,寂照照寂,谓之妙明;本来如此,不假修成,谓本觉;圆周法界;无诸垢染,名为圆净。生死,遍指九界生死果,尘垢,遍指九界惑业因。生死谓色受二阴,尘垢指后三阴。佛意谓众生现前一念之真心,本觉妙明,元无五阴,乃至亦无虚空。今所以有虚空世界,及十二类生,二死三惑,皆因妄想之所生起。如前云:‘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若有:‘一人发真归元,十方虚空,皆悉销殒。’可知虚空,亦生灭法,因妄想有。此依本觉妙明真精所幻起之五阴,及器世间,犹如演若达多之迷头认影。头喻本觉精真,迷头,喻迷真;认影,喻逐妄。众生因迷真逐妄,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遂发生五阴之有情世间,及依报之器世间。此诸世间,妄有非真,众生不知唯心,真本有,妄本空,认妄作真,从迷积迷,流转生死,如演若达多之迷头认影,且怖头狂走。
妄元无因,谓此五阴之妄,非因妄有;亦非依真。如前云:‘如有所因,云何名妄。’故佛说五阴,唯是妄想,非真实有,以其虚妄,辗转相生,遂于妄想中,方便立名,因缘之性。然彼等外道,迷因缘性,拨无因果,而称五阴,为自然性。实则,五阴本非因缘,亦非自然。其相妄性真,本如来藏。但随众生妄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而已。正发业时亦无所有。如翳眼见空华,何止空本无华,即狂华所依之空,亦幻想所生,迷妄故有。何况众生所执之因缘自然,此皆妄想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故佛呼阿难而告之曰:若汝能知妄想,有所起处,方可说妄想是因缘生。若然妄想,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元无起处可得,则应说妄想因缘生法,当体即空,元无所有,已属方便,不了义教。何况彼等外道,不知因缘生法,当体即空,而推计自然,岂非妄上加妄。以是之故,如来为汝等开发显明,五阴生起之由,唯有坚固、虚明、融通、幽隐、虚无等妄想以为其本。因此,五阴本因,同是妄想。

海仁法师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1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我已示汝,劫波巾结,何所不明,再此询问。
己三追答并销次第
阿难问于前,佛答于后,曰追答。此五阴生起,是从细至粗,灭时是由粗至细,楞严文句云:‘一念无明心动,即为识本;此识动相,即为行本;动必取境,即为想本;能取见分,即为受本;所取相分,即为色本;是一念顿具,五叠浑浊,乃是生因识有也。要其所由终者,动静等二相,了然不生,故色性自灭;闻所闻等皆尽,故受性自灭;觉所觉空,故想性自灭;生灭既灭,故行性自灭;忽然超越,故识性自灭。是一念圆超五种妄想,乃是灭从色除也。’读此可知,五阴之生,如人穿衣,由内至外;五阴之灭,如人脱衣,由外至内。生时既有次第重叠,灭时岂无次第?理则顿悟,乘悟并销;是答阿难问,为并销除。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是答阿难问,为次第尽。佛意谓众生一向,迷执五阴,为实我实法,故流转生死;佛性亦为五阴盖覆。今既闻法开悟,知五阴相妄性真,同一藏性,乘此一念顿悟之心,五重妄想,一并销除,有何浅深次第之分?然此乃约理论。若就事言,世间一切诸所有物,虽皆菩提,妙明元心,但众生无始时来,我执深厚,法执更坚,非一念可以顿除,必须修断。凭戒定慧力,次第而尽。理则顿悟,如阳光除暗;事非顿除,如汤销冰。暗可顿灭,冰须渐化。楞严文句谓,依圆教可立四句:一顿悟顿除者,即是最利根人,事理二障俱薄,始则于观行中,乘此心开,超入金刚干慧。次又于金刚干慧中,圆明精心,顿超信、住、行、向、地、等、入妙觉海也。二顿悟渐除者,如阿难等,先悟藏性,顿获法身;次复定境修观,涤除根中积生虚习者是也。三渐悟顿除者,如满慈辈,所知障重,故开悟为难,由其三缘先断,故但使三因不生,则狂心顿歇,歇即菩提也。四渐悟渐除者,二障俱重,须以闻薰,渐开圆解,次依圆行,而起真修。乃至历劫,辛勤修证者是也。’据此,则曰顿曰渐,皆视行者根机利钝,事理二障深浅而定。岂可一概并论?我已示汝以下,是佛责阿难,不应再有此问。实则,并非阿难未明,但为末法众生,而作此问耳,前佛取劫波巾绾成六结,一一持问阿难大众,阿难大众,亦一一酬佛此名为结。最后佛告阿难:‘我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解萦,得同除不。不也,世尊,是结本以次第绾生,今日常须次第而解。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结解时,云何同除。’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故今佛言,我已示汝劫波巾结,何所不明,再此询问。
汝应将此,妄想根元、心得开通。传示将来,末法之中,诸修行者;令识虚妄,深厌自生,知有涅槃,不恋三界。
戊二结劝传示
初二句劝自行,传示以下劝化他。佛嘱阿难,汝应将五阴,妄想根本元由,一一研究,以深达妄想本空,五阴非有,不生住著,现行烦恼不起,则识中种子渐销,真心自然开朗通达,以获自利。并于末法,将此五阴,同一虚妄之理,宣传开示,令一切众生,皆知五阴虚妄,自生厌离之心。如是利根者,狂心顿歇,歇即菩提,钝根者,亦因知有涅槃,而不恋三界;从此修行,渐灭五阴,超凡入圣。如是自行化他,方可报佛大恩于万一。
涅槃有三:一名性净涅槃,即法身德;二名圆净涅槃,即般若德;三名方便净涅槃,即解脱德。又正因佛性显,证性净涅槃;了因慧心显,证圆净涅槃;缘因善心发,证方便净涅槃。可知三涅槃,亦即众生本具三因,及佛所证三德。九界众生,皆由不知,五阴虚妄,涅槃真净,故不能深起厌离五阴,勤求涅槃之心,而久恋三界,沉溺生死。阿难若将佛语,传示末世,令九界众生,知有圆净涅槃,便不恋三界同居士;知有方便净涅槃,则不恋方便有余土;知有性净涅槃,则不恋实报庄严土。进而破界内同居士五阴,显圆净涅槃;破界外有余土五阴,显方便净涅槃;破实报土五阴,显性净涅槃。如是破九界五阴,圆证佛界三德。方畅佛出世之本怀,亦即佛说本经之最后目标。

海仁法师的楞严经讲记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1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
前以演若达多,怖头狂走,喻无始无明。无明为一切妄法之因,既已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因缘俱绝,则汝心中,根本无明,狂性自歇息也。《正脉》云:歇字双含伏、断二意。若约伏意,则十信满心,圆伏无明;若约断意,则等觉后心,永断无明也。歇即菩提四句,明妄灭真露,无证而证,得无所得。       歇即菩提:观即字,则妄心息灭之时,即真心显露之时,如云散月明,本觉出缠,三智圆觉,胜净明心,即菩提果觉之体,殊胜无比,清净无染,光明遍照,本周法界;此心迷时非失似失,证时无得为得,乃是自己本有家珍,不从他得也。
此所得胜净明心,亦含发心、究竟二义,对前圆伏、圆断而言。圆伏无明,位在十信,破一品无明,证一分三德,登初发心住,是为发心菩提;圆断无明,位在等觉后心,破四十二品无明尽,证妙觉极果,是为究竟菩提。       若约大心凡夫,具顿根者,虽在观行位中,圆伏五住,亲见菩提胜净明心,与初心、究竟二位所证,无二无别。祖云:‘但离妄缘,即如如佛。’即狂心顿歇,歇即菩提。但由歇而始显,非由歇而始生,乃为本具之天真也。
何藉劬劳,肯綮修证者:此结责奋修之意,真心既属本有,无明又属本空,则无妄可断,无真可得,何籍劬劳,肯綮修证。肯綮出庄子《养生篇》。吴兴曰:骨间肉曰肯,筋肉结处曰綮。肯綮修证,即劳筋苦骨,勤勇修行之义。佛意但能达妄本空,妄空真显,何必求索妄因,劬劳修断,而冀证入耶?此段文乃是顿教法门,直指向上一著,无修无证,须善体会,不可错解。每有狂慧之徒,但执菩提本具,即心即佛,拨无修证,则将醍醐变作砒霜矣!当知佛本是而须修,惑元空而须断,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无修而修,修即无修,无断而断,断即无断,方合本经了义修证。不随分别,即无修之修;狂性自歇,即无断而断;胜净明心,本周法界,即无证而证矣。
卯四  结喻非失
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
人喻凡夫、小乘;衣喻本末无明,即上文三缘分别,三因细念,及狂性无明;如意珠喻菩提胜净明心。不自觉知者:真心被粗、细烦恼,重重盖覆,迷不自知,非失似失。穷露他方:喻化城三界,穷者贫穷,无有法财,指二乘沉滞化城,不发自在妙用;露者暴露,无所栖藏,指凡夫沉溺三界,不得安身立命处。乞食驰走:乞有漏无漏之小益,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喻虽不发遍周法界之妙用,而菩提真心,不曾丧失。上四句,喻真虽本有而不觉,下四句喻真虽在迷而不失。
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
智者,喻佛,示珠喻佛说教指示真心。若能顿悟本心,称体起用,致大饶富,喻胜净明心,本周法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者:喻真虽已悟而无得,合喻中珠虽贫穷不曾失;既无失故无得,合法中不从人得。       此示令顿歇之科,正圆顿教中,知真本有,达妄本空。但要歇狂无劳肯綮,即是无修之修,与耳根圆通,了义修证之法,歇狂之意全同。反闻自性,背尘合觉,即是不随分别世间,三缘顿断也。次第解除六结,自粗向细,由浅及深,尽闻不住,空觉极圆,生灭既灭,直至寂灭现前,即是三因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胜净明心,本周法界,称体作用,得大自在,合喻中衣里之珠宛在,所愿从心,致大饶富,同观音获二胜,而发三用也。
若约满慈,一类无学之机,虽破我执,未断法执,亦须从歇狂入手。先破法执分别,不随世间、业果、众生,三缘断起,则法执俱生,三因方得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矣!不随二字,即歇狂之功,如来说修文中,弃生灭,守真常,亦此义也。本科子二说空不空,以示圆融之故竟。并上不空藏,癸初正答满慈竟。
圆瑛大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楞严经讲义第十卷终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1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十一卷
圆瑛大师著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义
福州鼓山涌泉禅寺圆瑛弘悟述  受法弟子明旸日新敬校  
癸二  兼示阿难  分二    子初  阿难蹑佛语而执因缘    二  如来拂深情而责执吝
即时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现说杀、盗、淫业,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从人得。
前四句经家叙仪。世尊下,阿难略牒佛语。现说杀、盗、淫业,此牒业果相续之文。以三贪为本,生死不了,则摄世界、众生在内。究三种生续之因,因于无明,满慈求索妄因,意拟修断,佛示无因,何劳肯綮?即教以圆顿下手工夫,但不随妄心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能缘之心不起,即是三缘顿断,遍计执性既空,依他起性,亦不可得,现行不熏,种子不发,故三因亦复不生。       心中达多,狂性自歇者:由因缘俱断之故,而心中无明狂性,自然歇息。前从真起妄,则无明忽生,生本不曾生,今返妄归真,无明顿歇,歇亦无所歇,以无明本空故。又无明实性即佛性,故曰歇即菩提。妄空真露,乃现出本有家珍,不从人得也。
斯则因缘,皎然明白,云何如来,顿弃因缘?
上二句,因闻佛对阿难,累排因缘,对满慈常说因缘,前云以是因缘,世界相续;以是因缘,众生相续;以是因缘,业果相续。今又言三缘断故,三因不生,阿难重执因缘。故曰:‘斯此也则因缘,皎然即明白也明白。’下二句疑佛自语相违。上言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又言歇即菩提,何劳修证;云何如来,既说因缘,又顿弃因缘耶?此阿难第三次疑因缘也。第一于显见超情科中,疑见性不由因缘;第二于圆彰七大科前,疑万法不由因缘;今第三疑证果成道,有果必定有因,何以亦不属因缘?佛既久排因缘,而语中又带因缘,此是致疑之端也。

佛性本有,非修而得,理可顿悟,乘悟并消,事需渐除,因次第尽。
我从因缘,心得开悟。世尊!此义何独我等年少,有学声闻;今此会中,大目犍连,及舍利弗,须菩提等,后老梵志,闻佛因缘,发心开悟,得成无漏。
此叙昔教因缘之益。我阿难实从因缘之法,心得开悟,而入见道位,得成初果。世尊!此因缘之义,乃属正理,能令众生,返邪归正,何独我等年少,有学之人,闻佛因缘声教而得益?今此会中上首,大采菽氏,及鹙子、空生等,诸长老皆从因缘,而得道果。从老梵志:别约舍利、目连,先事沙然梵志学道,为上首弟子。沙然殁世之后,由闻因缘之教,发明心地,反邪归正,从佛出家,开悟四谛法门,依之断见思惑,得成无漏道,即阿罗汉所证之道。无欲漏、有漏、无明漏,三漏俱尽,得出三界,得证无生,则因缘之教,能令返邪归正,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岂不大有益乎?
今说菩提,不从因缘。则王舍城,拘舍梨等,所说自然,成第一义。唯垂大悲,开发迷闷。
此叙今教顿弃因缘,不唯有背自宗,兼恐反滥邪教。今说,即指现今所说,无明无因,其体本空,狂心若歇,歇即菩提,何藉劬劳修证,皆顿弃因缘也。若是则王舍城,拘舍梨外道等,所说八万劫后,自然成道,犹如缕丸,极处停止,不假修证者,翻成为第一义谛矣!即使如来今教,不落因缘一边,亦堕自然一边,如何得成中道了义无戏论法?心实迷闷,惟愿大悲,开示发明,扫荡我迷云闷雾,令得朗耀性天也。初阿难蹑佛语而执因缘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7 05: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