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九、清楚明白○有个人为了庆贺自己的四十岁生日,特别邀请了四个朋友来家中吃饭。三个人准时到达了,只剩一人不知何故,迟迟没有来。 主人有些着急,不禁脱口而出:“急死人啦!该来的怎么还没来呢?” 在座的有一客人听了之后很不高兴,对主人说:“你说该来的怎么还不来,意思就是我们是不该来的,那我告辞了,再见!”说完就气冲冲的走了。 一人没来,另一人又气走了,主人急得又冒出一句:“真是的,不该走的却走了。” 剩下的两个人中一人听了生气地说:“照你这么讲,该走的是我们啦!好,我走。”说完掉头就走了。 又把一个客人气走了,主人急得如热锅内的蚂蚁,不知所措。 最后留下的这一个朋友交情较深,就劝主人说:“朋友都被你气走了,你说话应该留意一下。”这人很无奈地说:“他们全都误会我了,我根本不是说他们。”最后这朋友听了,再也按捺不住,脸色大变道:“什么,你不是说他们,那就是说我啦,莫明其妙,有什么了不起。”说完铁青着脸走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语言技巧的重要性。一个会说话的人,总可以流利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也能够把道理说得很清楚、动听,使别人很乐意地来接受。有时候还可以立刻从问答中测定对方言语的意图,并从对方的谈话中得到暗示,增加自己对于对方的了解,跟对方建立良好的友谊。不会说话的人,不能完全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往往会使对方费神去听,而又不能使他信服地接受。(严一冰《50个打动人心的说话技巧》)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弟子规) ○很多人常常会说:“我跟这位朋友聊天觉得很舒服。”就是他的言语态度适宜。有些朋友会说:“我跟这个人聊天,我的心跳就很快,静不下来,愈听愈慌张。”这就是讲话者的语速太快了。讲话太急躁,速度太快,听的人跟不上就会慌;或者你吐字、抑扬顿挫不清楚,很模糊,对方会听得很吃力,怕把你的话听错或者听不清楚,让自己失礼。讲话太慢了,听的人觉得心脏都快要停止了,这样也不行。所以,讲话的态度很重要,要“怡吾色,柔吾声”,讲话的语速要适中,不可太快也不可太慢。所以,凡事都要取其中庸之道,过与不及都不好。我们平常就要下功夫注意自己的言语速度,遣辞用句是否清晰。 (蔡礼旭《说话的艺术》) 十、恰当好处 ○讲话要简单,不必要的话勿多言。 (广钦老和尚语录》) ○总是说很多毫无意义的话,会产生很多贪嗔痴等错乱之心。说话应谨慎,而且不能太多。该说的一字不漏,不该说的一句不说,要学会“言适当”。(夏坝仁波切讲授《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强调谨慎说话的名言,如“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丧家亡身,言语占八分”……,但许多人仍然有“话多”之毛病,喧嚣吵杂,令人厌恶。有人说:“愈少思考的人,说话愈多”,颇有道理。佛陀智慧深广,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教示众生要确立正知正见,有了正见,继而能正思惟,进一步就能落实正语,远离口四过──两舌、恶口、妄言、绮语,且能积极地说诚实语、质直语、柔软语、和合语。能行正语,口业即清净,不论诵经、持咒、说法,听者都会信受奉行。 孔子曰:“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孔子说:“还未轮到他说话的时候就忙着发言,这叫做急躁;有人向他提出问题,他偏不肯直说,这叫做隐瞒;不观察他人的脸色,就妄发议论,这叫瞎眼。”编者摘自演莲法师《安士全书》译白)更是告诉我们说话的时机要拿捏好外,也当察言观色;该说话的时候要说;不该说话之时,当三缄其口。说与不说之间,需要极大的智慧与勇气,要学习能适时的说出一句“得体的话”,能及时打住一句“不该说的话”,并且时时提醒自己,说话当厚道,要有口德。 (见炳法师《说话的艺术》) ○俗语言:“点到为止,游刃有余,宁可不够,不要过头。”在言说中,要能知应对进退,一切适中合宜,则为人处世方能圆满,俗谛圆融。(见旆法师《立言与人生》)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①;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②。知者③不失人,亦不失言。” 【译文】孔子说:“可以说话但不和他说,就失人了;不必说话却说了,就失言了。唯有智者既不失人也不失言。”(《四书五经·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注释】①失人:失去朋友。②失言:因不注意而说出不适当或不应说的话。③知者:知,通智;知者,即智者。 十一、一生谨记○口为祸福之门,话要经一番考虑再说。见失意人,不说得意语;见老年人,不说衰丧话;交浅不可言深;绝交不出恶声;不侮辱人;不向人开玩笑;与残疾人会面,须格外恭敬。 (李炳南老居士《常礼举要》) ○所说非人不说,说了无用不说,涉人隐私不说,谄媚阿谀不说,出言招忌不说,说了招祸不说。(星云法师) ○大家要知道害怕,口业可以令众生下地狱。所以大家说话的时候,检讨自己,口四过不犯──凡是妄语不说,说就说真实语;恶口不犯,说就说柔软语;绮语不犯,说就说正法;离间语,就是两舌,不可说。如果说,总是赞叹别人功德。大家记住,有一个原则:违背戒律的不说,非佛法不说。(智谕法师《夏雨清凉节要》) ○中国古圣先贤,《论语》里面说得好,“成事不说”,不管是好事是坏事,特别是坏事他已经做成功了,不要再说了;“遂事不谏”,事情虽然还没做成功,肯定他会做成功的,你就不必劝告;“既往不咎”,已经过去了,不要再放在心上,不必再追究,你看看宽宏大量。饶恕别人,不跟任何人结冤仇,要用德行去感化人,这是佛菩萨。 (净空法师《净土大经解演义》) ○在座诸位!我必需告诉你,一辈子你要记住的话。底下这两句话你背得起来,一辈子修行就立刻立竿见影,就会成功。 第一句话:大修行人不见众生过; 第二句话:大居士绝不说僧过。 两句话,你要刻在你的脑海里面,时时刻刻这样提醒自己。 为什么大修行人不见众生过呢?因为见众生过会污染我们自己,别人的是非恩怨,跟我们清净自性是完全没有关系的。所以,真的修行人,别人的缺点,看到当作没看到;是非听到,当作没有听到,统统不知道。放下,守本真心,守住这一颗心,这个是真修行人。 大居士绝不说僧过。因为我们出家人还不是圣人,你一定要记得:所有的出家人,他不是圣人!僧团里面会有一些意见,或者是不愉快的看法,这个是难免的。再来,出家的素质良莠不齐,就像计程车司机,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计程车司机统统是好的,可是,你出一个司机是品行不好的,作奸犯科,报纸一登,电视一放送,明天没有人敢坐计程车!这是为什么?少许的恶劣的份子,会破坏司机的形象。出家也是这样子,你不可能说百分之百的所有的出家人都是圣贤,这个没有办法这样子的! 从清朝废掉出家人的制度。以前的出家人要考试的,要严格的筛选,后来在清朝,大概在雍正皇帝的时候,废掉僧伽的制度,从此以后,三教九流统统可以出家。所以,这样子就很麻烦了。有好处,就是万法平等;但是,没有好处就是说,三教九流,龙蛇混杂,鱼目混珠,我没有饭吃,我也来现个僧相,混一口饭吃,这个就麻烦了!可是,我们没办法。他这样,法令上没有说这样不可以啊,就混在佛门当中。但是,有的人习气,虽然剃度了,习气也很难改,有时候乱做。乱做以后,出一个——一万个人里面出一个,你就麻烦了!对不对?在台湾媒体一报,麻烦了! 所以,要先守住,为什么大居士绝不说僧过?因为少许的个人行为,无关于正法的真理的弘传。所有的是非恩怨,跟佛没关系。知道吗?所有的这些,出家人少许的这些让人不敢苟同的举动,也无关于我们的正法。所以,我们依法不依人,要对佛有信心,对法有信心,对多数的僧宝要有信心。这样子的话,观念就正确!所以,大修行人不见众生过,大居士绝不说僧过,这个是很重要的! 我们没有办法转大法轮,做大功德;但是,我们也不可以作为佛教的罪人,到处传是非,到处,这个道场批评这个道场,这个法师批评……居士这个话“提来提去”,这个“提来提去”国语我就不会讲,提来提去?这个国语也不晓得怎么讲?就是说搬弄来搬弄去。是不是?搬弄来搬弄去,喔!这个罪很重,这样会断了众生的法身慧命的。 所以诸位!弘法护法,从我们本身自己做起。记得!一个众生的法身慧命都不可以断!你碰到这个初学佛法的众生,你只可以讲正面的,不可以讲反面的。你讲正面的,他有信心;你讲反面的,他就对三宝失去信心。你断了他的法身慧命,你负责!要不然谁负责?当然你负责啊!是不是?佛教要愈来愈兴盛,要愈来愈旺,诸位!要讲好话。 (慧律法师《入佛正见》) ○最后我要送诸位两句话,你一定要背起来:第一句话,紧闭你的嘴巴,苍蝇永远飞不进来。好好的参,看什么意思。紧闭你的嘴巴,苍蝇永远飞不进来。第二句话——中国人的话,紧闭你的嘴巴,阎罗王也拿你没办法。 (慧律法师主讲《说僧过恶犯大重罪》) ○试从清夜里,细细想平生。搬是搬非者,冤家结最深。终须招恶报,拔去舌头根。凡事随天断,何须太认真。不妨安我分,做个吃亏人。 (近代余治《续神童诗》) ○不多事,不多言,此六个字,人能学得,即是安分守己,一生就享许多快活,讨许多便宜。 (感善梯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