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40|回复: 3

[般舟三昧] 释常善恩师开示——贤护菩萨的“修行要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4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恩师-贤护菩萨的“修行要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世尊在对般舟三昧末法时期传播首先对贤护菩萨进行部署时,贤护菩萨如是说:“世尊。我等当于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末百年中。沙门颠倒时。正法欲灭时。诽谤正法时。破坏正法时。持戒损减时。破戒增长时。正法护减时。非法护增时。众生浊乱时。诸国相伐时。能于如来所说经典妙三昧中。读诵受持思惟义理为他广说。何以故。我心无厌终不知足。是故我于如来所说修多罗中。能听闻故能书写故。能读诵故能受持故。能思惟故能修行故能广说故。”这最后一句,其实也是贤护菩萨的一种修行要诀,试解释如下,敬请参考。

能听闻故
能书写故
能读诵故
能受持故
能思惟故
能修行故
能广说故

或者一句话:听闻、书写、读诵、受持、思惟、修行、为他广说
含意:听闻、书写、读诵、受持、思惟、修行、为他广说皆是修持,并非一日一夜才叫修持
第一位置是:听闻
落脚点是:能修行故,能广说故
次第:听闻—书写—读诵—受持—思惟—修行—广说
行为特征:能,能是实践意,不只是心想意,意想意,思惟意,不只是个理,是理事无碍意,事事无碍意,无条件下能行,能够行持任何方面;

听闻:由耳而听,由心而闻;偶然而听,静心而闻;听是世俗心,以世俗心为缘起,闻是定心是慧心,由定而生闻;

书写:是深入意,不是说听闻即是究竟,必须经过书写,还要读诵,还要受持,还要再行思惟等次第才算深入,绝不可听闻而止,或说听闻而后得;书写这一环节,不是可有可无,不是可以潦草从事,不书不写真的是入不了心,下不了种,生不了根,长不成树,更成不了林。
如果是听闻是用耳用脑,书写强调用用手,手脑并用,静心而用,深入而用;如果说听闻是用粗功夫,一听而过的暂时功夫,书写用的是细功夫,是静心功夫,是强迫温火慢炖、细细嚼还要慢慢咽的功夫;前者是一次性、集中性、主动性、匆忙性为特征,后者是反复性、分散性、被动性、从容性,不管你感觉有多好理解有多深,老实坐下来静心慢慢弄,弄好了再弄一遍,想明了再来一遍。

读诵:也是深入意,重点用的是舌根与耳根,及舌根耳根与意根的配合使用,带动全部身心的一种温火慢炖、细嚼慢咽的功夫

受持:受持者没经过听闻书写读诵的过程,不可能真正受持。真正受持以听闻书写读诵为基础,为前提,为基砋;没有听闻书写读诵的受持,不扎实,很容易出问题;现在好多人出问题的根源正在于此。没有听闻,疏忽书写,匆忙读诵,急急而行,如是一个侥幸心急躁心修行,不出偏差也难。受者是心受,意受,持者身持,听闻书写读诵重点是心受意受。没经过哪个功课,来做这个受持修行的功课,表面上可以,深究是一定要出问题。受持,严格意义上讲还是粗层面的事,思惟修行才是进一步深入层面的事。真正的修行,还是经过四个层面,一是心念的受持(确立一个乐于受持、必须受持、老实受持、深入受持的心),二是思惟的受持,或言在思惟中受持,或言思惟中反复深入细致艺术般的受持;三是直接行为上的受持,二六时中相续不断的这种正行持;四是为他广说,不仅自己修行圆满,还要为他广说,说而究竟。不仅能修得出来,而且有无尽的方便可以说得出来。

思惟:不是一听而想的那种思惟,也不是自己所思所惟的这种思惟,是听闻书写读诵受持之后的思惟,是有信为基础受用上的思惟,不是疑疑惑惑的思惟,是重点深入受用的一种思惟,不是解决疑惑心的一种思惟;是“思惟信解,是以为真”的一种思惟;是唯正向强化,不是反向疑惑思惟不定的一种思惟;观、觉、照都是深入思惟的一种形式;不是自己的狭窄的一种笼统的想想的思惟,是善知识指导下系统反复不断听闻书写读诵受持状态下的思惟。如果说听闻书写读诵受持是用眼耳舌手,这个思惟更强调用心,在用眼耳舌手的过程中用心,用觉,用灵,用观;

修行:所谓闻思修,这里体会的最为深刻,最有实践意义,最有次第。
现在的修行非常缺乏闻思的功夫(疑惑心故,即没有真正的依止心;心不定,法亦不能定,四处寻师,东听西听,以裁判之心择取之心,收罗的一大堆“宝贝”;因宝贝故与一切师一切法不能相应,整天自己的宝贝之间也在左右互搏;更有甚者,自己这个习气来了,寻出一种宝贝原谅自己,另一个习气来了,以另一种宝贝原谅自己,所有师父的知见都为你原谅自己所用,甚至连《金刚经》也为你所用,一切有为法,皆梦幻泡影,其实是在你心中隐约失去对一切法的尊重珍重宝贝贵重。结果宝贝寻来一箩筐,修行还在原地踏步,甚至闻思占去了全部的时间,到了正修行时,已经没有心力亦没有时间,结果修行演化成没有行持或只有非常肤浅修行的幻想综合症。)现在所谓的闻思,往往局限于听一听想一想,缺乏师父的专注的持续的加持力,缺乏自己深入的反复的一贯的行为力,缺乏实修为基础的源动力,缺乏静心、净心、定心、决定心,是以不能真正得力,不能得大受用;而这里的这个次第:听闻、书写、读诵、受持、思惟次第,恰恰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广说:唯能广说,才是最终的理事圆融。只是能修行故,还是不圆满。能修能行能广说,才是究竟圆满。当然,没有修证到一定境界,热衷于广说,是情识在起作用,是热诚在起作用,非是究竟意究竟境界。或者修行到一定境界,不能广说,没有广说,是自了汉,非究竟意非圆满境界。不说而说,随缘而说,自然广说,无我而说,利他而讲,无惧无忧是谓广说。


发表于 2015-9-4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学佛人都应该读一读贤护经,不读真是太遗憾。
发表于 2015-9-5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听闻、书写、读诵、受持、思维、修行、广说,按照这个修行的次第去做。
像恩师说的,重点落在在实践、修行上,不是思维,也不是用耳简单地听闻,而是闻信,闻即信,闻即行。
感恩上常下善恩师开示!
发表于 2015-9-5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思惟信解,是以为真”的一种思惟;是唯正向强化,不是反向疑惑思惟不定的一种思惟;观、觉、照都是深入思惟的一种形式;不是自己的狭窄的一种笼统的想想的思惟,是善知识指导下系统反复不断听闻书写读诵受持状态下的思惟。这个思惟更强调用心,在用眼耳舌手的过程中用心,用觉,用灵,用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18 18: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