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在wifi 环境下收听
**
1.释长雄问:《往生论注》分偈章门,把《论注》分为五念门,“菩萨如是修五念门行,自利利他,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论注》为什么说“五念门”而不说“五行门”?“念”的深义是什么?
答:讲“五行门”也未尝不可,但是既然讲“五念门”,有它必然的道理。“五念门”有两重意思。
第一,“五念门”是五种念佛门:身业礼拜念佛门、口业赞叹念佛门、意业作愿念佛门、智业观察念佛门、方便智业回向念佛门。如果讲“五行门”,意思就表达不明确。
第二,“念”主要指安心。天亲菩萨说:“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善导大师五种正行当中,每种正行都说“一心专”。“念”主要是讲“一心”,“我一心”,是菩萨自督之语。“一心”是贯彻五种行门的:我一心归命、我一心称赞、我一心作愿……这首偈子里就讲了三种:“我一心归命”——礼拜门,“尽十方无碍光如来”——赞叹门,“愿生安乐国”——作愿门。这“一心”还要贯穿到下面:一心观察、一心回向。所以,“念”主要是安心的意思,表达在安心的层面上,“念”和“心”相应。
2.上海的果弘问:法师及诸位大德同修,弟子在研读《往生论注》的时候,在《圣教集》244页倒数第4行,“佛本所以起此庄严功德者:见日行四域,光不周三方;庭燎在宅,明不满十仞”。弟子研读《往生论》时,对于“见日行四域,光不周三方”一句,甚感费解:
(1)句中三方是指哪三方?(按:这点对理解经文非常重要,但弘愿寺《往生论注》注释版未作注释,遍查诸典不得其详。)
(2)“日行四域,光不周三方”,分明是贬日月之光所照有限,菩萨理应超越才是,如何还要“起满净光明愿,如日月光轮,满足自体”。
窃以为,“如”字前面似脱了一个“不”字,否则“如”字应作“超”字解,这样在逻辑上方说得过去。以上两个问题,弟子愚钝,百思不得其解,为求法义故,眠食难安,恳求智者不吝赐教,南无阿弥陀佛,愚痴学人顶礼! 答:首先,对于果弘认真求教的精神给予赞叹。
第二,你还是好好睡、好好吃,这个问题并不那么重要。我们看书要抓住核心,这样的问题属于枝节,看得懂就看,看不懂就跳过去,不必要睡不着觉。
下面我来解释:根据佛经的记载,日月绕须弥山而行,照四大部洲。所谓“四方”,就是指这四大部洲,我们在南赡部洲,还有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
“日行四域,光不周三方”,是说当太阳运行到南赡部洲的时候,南赡部洲就光线充足,但是另外三方,东、西和北,就被须弥山遮挡,北洲就被挡住,全黑了;东洲和西洲,虽然也见些光亮,但是不全亮,这叫“光不周三方”,“周”是圆满,这三方没有圆满地照到。
果弘你可以回去做一个小小的物理实验:晚上把灯熄掉,点燃一根蜡烛,放在苹果前面,这不就是“光不周三方”吗?苹果后面是黑的,边上是半明半暗的,正面才是亮的。再转过来,“日行四域”,拿着蜡烛四个方向转一转,就会发现光亮面和黑暗面交错变化。
“日行四域,光不周三方”,太阳绕着须弥山运行,照四大部洲,当它运行到某一洲的时候,其他三洲所得到的光明就不圆满。
“庭燎在宅,明不满十仞”,在房间里一个小小的火苗,顶多只照房间几十丈这么宽的地方。
因为光明有障碍,光明不圆满,所以佛就“起满净光明愿”。“满”是圆满,“净”是清净,圆满清净的光明。
“如日月光轮,满足自体”,什么叫“如日月光轮,满足自体”呢?太阳本身是没有阴暗面的,自体不管哪里都是圆满的光明。就像点亮的灯泡,它是彻底光明的。极乐世界是“满足自体”,任何地方都像灯和太阳一样,没有阴暗的地方,这个叫“满净光明”。当然,我们讲灯泡、太阳,它们虽然是“满”,但未必是“净”,它们没有“愿心庄严”的功德,是世间有为法。 彼安乐净土虽复广大无边,清净光明无不充塞。故曰“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 这读起来非常舒服,清净的光明是圆满的,是充足的,像圆满的镜子,像光明璀璨的太阳和月亮一样,本身完全圆满。还像夜明珠,夜明珠非常好,从里到外都是透透的,散发着光明,它没有阴暗的地方。
这是“净光明满足”。
3.大连的佛悦问:当在某一个地方想不通的时候,搁置不想,从别的角度去思维,比如“三心”这个词,从“人法并彰”的角度去思维,会相互贯通吗?能一以贯之吗?
答:可以的。学法也应该这样,至于说具体某个人能不能相互贯通,那就看他的思维力和理解力。从法义角度来看,都是一以贯之的,从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达的。
又问:或者每个细节都不去钻研,从整体上去学习,这种方法可以吗?
答:这种方法可以,是个很好的方法。学习最好是先掌握整体,建立一个大的框架、一个整体的形象,然后再在细节上升华。就像盖房子一样,你首先要把整体框架搭起来,然后再搞细节装潢。你不能说整栋楼没起来,先盖了一个厕所搞装潢,旁边的丢掉,那怎么行!我们学法是这样,我们看人也是一样,打眼一看这是谁,然后再注意他的细节——脸上怎么样、毛孔等等。你不可能看人先看毛孔,再慢慢放大。看书也一样,要学会首先看整体。
比如说,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中说的很清楚,“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这就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掌握以后,再来看每条偈文就比较清楚。所以学习的人,如果把握不了整体,可以讲就死于句下。如果能掌握整体,细节问题倒是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五柳先生就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其实他讲的就是要掌握整体。
不管读书还是做其他任何事情,都要把握整体。像搞绘画的、搞书法的、搞艺术的,都特别强调整体感要强,如果没有整体感,就不会具有美感,就不具有统一性,一看就是匠人,很琐碎,很细腻,甚至每一根眉毛都画得非常好,但是整体一看不行。反过来,你看小鱼画的画,你说画的人像人吗?鼻子没鼻子眼没眼的,但是他画的画非常有美感。他就是有整体感,表达意境特别生动、鲜活,他不会在一个具体的眼珠上、几根眉毛上做文章。画一棵树,笔就拖一下子;然后点几个红点,就是柿子,你说像也不太像,但这样就可以了。
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希望能够掌握。而且整体的学习方法掌握之后,会有一种加持力,让你对细节的理解不会偏离。就像我们开车到上海,你首先就要掌握整体有几环、最主要的几个出口、几个大的主干道。大的掌握之后,对于摸清小的细节,不是很有帮助吗?“哦,是在几环几环之间”,大致不会差哪里去。如果整体不掌握,去了解哪个街道里边有一棵树,哪个地方有个小店,再走过去五十米有个厕所……那对于你了解整体就没有帮助,你就局限在那里了。
所以,整体了解之后,对于我们了解细节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很感谢佛悦,由于你这一问,说明了一个重要的读书学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