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91|回复: 34

定散行人若不舍自归佛就不能往生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0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在《观经》教眼看到有关定散行人不舍自佛,不具足三心就不能往生的话:
回向定散二行求愿往生,或得往生,或不得往生。如果回向终至舍弃自我定散之力,乘弥陀大愿业力,即得往生;若执著自我定散之力,未乘弥陀大愿业力即不得往生。其得生不得生的关键在于有否乘佛愿力。既乘佛愿力,则自我定散之力不存,如既乘车船之力,即舍步行之力。若存自我定散之力,即非乘佛愿力,如赖步行,即未登车。

对于定散之人不舍自归佛就不得往生我仍然没有生起定解,真的是这样子吗?《净土圣贤录》当中有很多都是一边念佛号一边做做其他善行,比如兼念其他经持其他咒,好像他们也并没有舍自归佛,但是也照样往生了嘛。杂行杂修的人,真的百时稀得一二,千时稀得三五吗?有相应的事证吗?



补充内容 (2015-7-20 14:54):
《观经》教眼后面还有:定散二行皆乘弘愿,为什么说“百时稀得一二,千时稀得三五”;今现见定散杂行之人虽回向不得往生者多如牛毛,又如何解释。     我的问题是:我没有现见杂行之人不得往生多如牛毛,真这样吗?
发表于 2015-7-20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看大德开示看的太多了,是时候停下来,读读佛经了
佛经才是往生的唯一依据,大德讲法,也要依据佛经来讲法
建议您亲自去读净土五经,如果读不明白,就多读几遍,这是生死大事,岂能不看真实依据,只凭他人的讲解来下定论
若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论坛发帖

点评

自己看佛经能看懂?没有善知识讲解佛经,自己根本没有择法眼。比如你看观经,你再怎么读,貌似整部经讲了十三定观,三福九品。没有善知识给你开显最后付嘱文,原来最终是要让人一向专称弥陀佛名的。没有善导大师的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0 20:08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欲海孤舟 发表于 2015-7-20 17:53
您看大德开示看的太多了,是时候停下来,读读佛经了
佛经才是往生的唯一依据,大德讲法,也要依据佛经来讲 ...

自己看佛经能看懂?没有善知识讲解佛经,自己根本没有择法眼。比如你看观经,你再怎么读,貌似整部经讲了十三定观,三福九品。没有善知识给你开显最后付嘱文,原来最终是要让人一向专称弥陀佛名的。没有善导大师的观经疏,“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光是自己看,整部观经只有最后一小部分,这才是观经的眼目,自己看能看明白的话善导大师就不用楷定古今来注疏了。
发表于 2015-7-20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5-7-20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经是往生极乐的唯一依据,一切讲解,都是依据佛经而来
往生是生死大事,关系自己一辈子最终结果的大事
您难道不想为此事多用些心思吗?
先把依据读个十遍二十遍,先把自己能理解的学习清楚,然后再看大德开示,岂不是更有把握?
这是您的生死大事,不是大德的,也不是末学的,所以您应该为自己负责
用一年,三年,五年,十年,把佛经读明白,再开始修行都来得及

点评

不多说了。个人生死个人了。师兄这么强调读佛经,一定对净土五经很熟悉吧。那请教你,从佛经的依据上来讲,一个定散行者,要门行者,如果没有舍自归佛进入弘愿,他能够往生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0 20:50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欲海孤舟 发表于 2015-7-20 20:35
佛经是往生极乐的唯一依据,一切讲解,都是依据佛经而来
往生是生死大事,关系自己一辈子最终结果的大事
...

不多说了。个人生死个人了。师兄这么强调读佛经,一定对净土五经很熟悉吧。那请教你,从佛经的依据上来讲,一个定散行者,要门行者,如果没有舍自归佛进入弘愿,他能够往生吗?

点评

阿弥陀佛!《金刚经》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大德善知识如是开示,求学之人应该如是听!所谓随缘说法,相机教化,这是佛法的根本!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至于修成什么样子,那就不好说了!每个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6 23:00
您最好先讲解一下“定散行者”以及“要门行者”的含义 末学孤陋寡闻,在佛经上没有看到过此类称呼 另外,您说的“自归佛”也请解释一下,免得与末学的理解不符,最终无法达成共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0 22:05
发表于 2015-7-20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zhlgame 发表于 2015-7-20 20:08
自己看佛经能看懂?没有善知识讲解佛经,自己根本没有择法眼。比如你看观经,你再怎么读,貌似整部经讲了 ...

《观经》详明十三观,最后却要人一向专称佛名,弃观不用!
你自己觉得这样讲法靠谱吗?先不论都有哪些大德坚执此说。

点评

善导大师观经疏原文: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靠谱不靠谱不是以你个人的知见为准的,是以祖师大德的说法为依据的。如果照你的想法,那释迦牟尼佛说去此西方十万亿国土有世界名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0 21:22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威灵仙 发表于 2015-7-20 21:12
《观经》详明十三观,最后却要人一向专称佛名,弃观不用!
你自己觉得这样讲法靠谱吗?先不论都有哪些大 ...

善导大师观经疏原文: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靠谱不靠谱不是以你个人的知见为准的,是以祖师大德的说法为依据的。如果照你的想法,那释迦牟尼佛说去此西方十万亿国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你觉得这个说法靠谱吗?世间人邪见人就觉得这个说法不靠谱。净土门也是如此,对于自己目前无法信受的,随着自己闻思深入自然会有解。我自己是来提问的,不扯多了。我就问那个问题,定散行人如果不舍自归佛,能否往生?
发表于 2015-7-20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土圣贤录》中的个案,没理由说人家不曾“归佛”。
“舍自归佛”是真宗对轻忽佛力的自力念佛者提出的针砭,
但这种针砭在宣扬时过于偏激,重点从“归佛”移向“舍自”,
变得不舍自力就感不得佛力。
汉地莲宗即使禅净双修者,也不能说都是全凭自力,不依佛力。
况乎一般纯粹的净土行人,纵不“舍自”,亦未妨其“归佛”。

点评

谢谢。有所启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0 21:34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威灵仙 发表于 2015-7-20 21:28
《净土圣贤录》中的个案,没理由说人家不曾“归佛”。
“舍自归佛”是真宗对轻忽佛力的自力念佛者提出的针 ...

谢谢。有所启发。
发表于 2015-7-20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末学没看过(观经),但九品往生里每一品都是佛菩萨来接引的,没有那个行者是自己跑到极乐世界去的,所以乘佛愿力而往生是一定的。

点评

是这样的。凡是往生的都是乘佛愿力往生的。“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0 21:58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佛弟子 发表于 2015-7-20 21:53
阿弥陀佛!末学没看过(观经),但九品往生里每一品都是佛菩萨来接引的,没有那个行者是自己跑到极乐世界去 ...

是这样的。凡是往生的都是乘佛愿力往生的。“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
发表于 2015-7-20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zhlgame 发表于 2015-7-20 20:50
不多说了。个人生死个人了。师兄这么强调读佛经,一定对净土五经很熟悉吧。那请教你,从佛经的依据上来讲 ...

您最好先讲解一下“定散行者”以及“要门行者”的含义
末学孤陋寡闻,在佛经上没有看到过此类称呼
另外,您说的“自归佛”也请解释一下,免得与末学的理解不符,最终无法达成共识

点评

定散二善:佛学术语,唐善导以观经一部所明十六想观之行,摄于定散之二善,前十三观以禅定之心,观净土之依正二报,故名之为定善。后三观以散心修三福九品之行,故名之为散善。散善义曰:‘前明十三观,以为定善。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0 22:25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欲海孤舟 发表于 2015-7-20 22:05
您最好先讲解一下“定散行者”以及“要门行者”的含义
末学孤陋寡闻,在佛经上没有看到过此类称呼
另外 ...

定散二善:佛学术语,唐善导以观经一部所明十六想观之行,摄于定散之二善,前十三观以禅定之心,观净土之依正二报,故名之为定善。后三观以散心修三福九品之行,故名之为散善。散善义曰:‘前明十三观,以为定善。即是韦提致请,如来已答:后明三福九品,名为散善。是佛自说,虽有定散两门有异总明正宗分竟。’观经玄义分曰:‘其要门者,即此观经定散二门是也。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即废恶以修善。回斯二行,求愿往生也。’

要门:谓精要之法门,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定散二门。出自善导之观经疏玄义分(大三七·二四六中):‘娑婆化主,因其请故,即广开净土之要门,安乐能人,显彰别意之弘愿。’其中,娑婆之化主系指释尊,安乐之能人(能化人之意)指阿弥陀佛。要门即往生净土之重要道路,系观无量寿经所说十六观之定散诸行。弘愿即指救度一切众生往生净土之阿弥陀佛本愿。此一用语后为日本净土宗所特重,然其意义随各宗派而有异同。

舍自归佛:舍弃自力归于佛力,舍弃定散回向,要门而进入弘愿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发表于 2015-7-21 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无量寿经》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说观无量寿经》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
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以上是佛经中,关于往生极乐的三条重要开示
阿弥陀佛的大愿中的此条,是往生极乐的根本依据: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可以解释为:只要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极乐,念十声阿弥陀佛,除非此人曾经犯下五逆和诽谤正法的罪业,不然必定往生
下面只要弄清楚,怎样才算至心信乐和欲生极乐,就能保证往生
相信有极乐世界,相信有阿弥陀佛,相信极乐世界拥有无尽的快乐等等,也就是说要对释迦牟尼佛所讲述的极乐世界深信不疑,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疑惑心的深信不疑,认为佛所说的一切都真实不虚,深信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因此深信佛所说的极乐必定存在,阿弥陀佛的大愿必定存在,相信只要真心发愿,就必定往生
然后只要愿意来世生在极乐,发下大愿,十念则必定往生
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前两条和上面的含义差不多,就是要求,发愿时,要更加真诚
这里多出一条回向发愿心,就是要把一切功德都回向往生的含义
结合上面引用的第二段佛经,以及《佛说阿弥陀经》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也就是说,想往生更有把握,需要参照第二段佛经修行,多种福德善根,然后把功德回向发愿心,回向往生

根据以上佛经的解释,“舍自,归佛”的说法,末学觉得不可信,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劝人念佛
而阿弥陀佛的本愿中,清楚的开示说: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往生的法门有很多,《佛说观无量寿经》是以观极乐世界,来保证往生
上品上生有三种人: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具此功德者,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第一种,肯定是出家人,第二种,对在家人很有利,只要拿出足够的时间读经,就能保证上品上生,第三种,是要求禅定的境界
而且其中最重要的开示,是以上引用的第二条佛经,修三福,得净业,才是往生的根本
简单的解释就是,佛国接受学佛人,只要是真心学佛的人,愿意往生极乐的,没有不能往生的,佛从来没有要求,往生必需念佛(十声就够),修任何法门,都能往生,重要的是三心和修三福,得净业,以及不要犯五逆重罪和诽谤正法,符合这些条件,修行何种法门根本不重要
《佛说阿弥陀经》才是要求念佛往生,而若想往生,不一定要修念佛法门,可以通过修其他禅修法门,达到一心不乱后,闭关七日,一心念佛,然后只要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就能必定往生
所以,只要一心不乱的念七天佛,就能往生

点评

从“也就是说,想往生更有把握”可以看出,你往生其实没把握。什么叫“更有把握”?有把握就是有把握,能往生那就是能往生了,不存在更有把握的问题。没有把握才会说要更有把握。 这也体现出定散行者往生不定,具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1 05:37
恰好你就是定散修行人,认为修三福回向是往生的根本。 对于“乃至十念”,看善导大师是如何解释的,乃至十念绝对不是光念十声就完了,而是指上尽一形,下收十念。平生根基的人来讲,是一辈子尽形寿的念佛。临终根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1 05:20
 楼主| 发表于 2015-7-21 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欲海孤舟 发表于 2015-7-21 01:34
《佛说无量寿经》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 ...

恰好你就是定散修行人,认为修三福回向是往生的根本。
对于“乃至十念”,看善导大师是如何解释的,乃至十念绝对不是光念十声就完了,而是指上尽一形,下收十念。平生根基的人来讲,是一辈子尽形寿的念佛。临终根基的人,剩下十口气才是念十口气的佛。观经疏:一心信乐,求愿往生,上尽一形,下收十念,乘佛愿力,莫不皆往。
而且认为光念佛不够,要多种福德善根,而不知道弥陀经中先说少善根福德因缘不生,释迦牟尼佛立刻开示什么是多善根福德因缘,多善根福德因缘就是念佛,所以说一日七日念佛往生,弥陀经中根本不再提定散之功了,观经结论处“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善导大师释为“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此时才显出观经眼目,此时废定废散,不再提定散,唯独付嘱念佛。
所以我也才有此问,定散行人如果没有舍自归佛能否往生。
可见你我对于第十八愿“乃至十念”,以及观经三福的解读是不同的。尤其重要的是第十八愿的解读,往生的根本在此愿上。
我对乃至十念的解读是传承自弘愿寺,源头是善导大师的解释。不知道你对于乃至十念的理解,有传承吗?还是自己读了佛经,就认为应该是这个意思?

点评

末学的传承,来自于佛,不从他取 其实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谈往生,都离不开“信”字 什么是信?信从何来? 信,是信佛是真语者,实语者等等 信从何来?有善根的众生才能信佛,无善根或善根微少的众生,听闻佛法也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1 19:01
 楼主| 发表于 2015-7-21 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欲海孤舟 发表于 2015-7-21 01:34
《佛说无量寿经》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 ...

从“也就是说,想往生更有把握”可以看出,你往生其实没把握。什么叫“更有把握”?有把握就是有把握,能往生那就是能往生了,不存在更有把握的问题。没有把握才会说要更有把握。
这也体现出定散行者往生不定,具足三心则往生,不具足三心则不得往生。
专修念佛的人绝对不会想我还必须修三福才往生更有把握,而是思维我专修念佛就是乘佛愿,因此必得往生,之后仍然随分随力修三福,但只见念佛之功只见佛愿力不虚,而看不见自己的三福之功,也就是舍自归佛。往生绝定。
发表于 2015-7-21 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zhlgame 发表于 2015-7-21 05:20
恰好你就是定散修行人,认为修三福回向是往生的根本。
对于“乃至十念”,看善导大师是如何解释的,乃至 ...


如果那么皈信佛力而毫无疑贰,何必还强调“上尽一形”地念佛?
难道担心念不够多或念不够久就去不成?

点评

有的传承可能是强调信心一刻,不强调后续的念佛。善导大师的传承不是这样的,信是信上尽一形称名必生,既然当初信的是这一点,后续自然会上尽一形地念佛。 净宗法师开示:这个地方要说明一下法然上人的一句话:「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1 10:24
 楼主| 发表于 2015-7-21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威灵仙 发表于 2015-7-21 06:32
如果那么皈信佛力而毫无疑贰,何必还强调“上尽一形”地念佛?
难道担心念不够多或念不够久就去不成?

有的传承可能是强调信心一刻,不强调后续的念佛。善导大师的传承不是这样的,信是信上尽一形称名必生,既然当初信的是这一点,后续自然会上尽一形地念佛。
净宗法师开示:这个地方要说明一下法然上人的一句话:「信取一念往生,行勤一生多念。」信佛要信到什么程度呢?要相信一念也能往生,「信取一念往生」。念佛应该怎么做呢?「一念往生?我念了一句,就不用念了。」── 那不叫念佛!念佛要「勤一生多念」,一辈子念佛。也就是说,相信一声之处可以往生,然而应该一辈子念佛。
        有的人,「应该一辈子念佛」,他就不敢相信一声能往生;有的人说:「一声也往生,何必一辈子念佛?」这两种人,都不是真念佛人。
        真念佛人,信:一声往生;行:一生称念。不矛盾。
发表于 2015-7-21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zhlgame 发表于 2015-7-21 05:20
恰好你就是定散修行人,认为修三福回向是往生的根本。
对于“乃至十念”,看善导大师是如何解释的,乃至 ...

末学的传承,来自于佛,不从他取
其实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谈往生,都离不开“信”字
什么是信?信从何来?
信,是信佛是真语者,实语者等等
信从何来?有善根的众生才能信佛,无善根或善根微少的众生,听闻佛法也不能升起信乐
如果按照您的解释,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只有念阿弥陀佛,才能为众生种下善根?若如此,则可以解释为,只有称念阿弥陀佛,才能往生。
若不是,那么修其他善业,也能种下善根,既然能种下善根,就能增强众生对佛法的信心,也就是能增加往生的把握,这就是末学说,想往生更有把握,需要勤修三福的道理
信心,深心,乐心,都由善根而来,善根越深厚的众生,越能深信佛法,当“于无上道坚固精进。所修善根一切成就。”时,就是菩萨了
真正深信佛法僧三宝的人,不会想能不能往生的问题,而是会思考,何时往生极乐,以何种品位往生
简单的说,去极乐就像回家一样简单,因为十方诸佛国,都是修行者的家,诸佛如父如母,大门常为修行者敞开,父母不会要求孩子必需拿着某种“礼物”才能回家

《佛说无量寿经》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诸德本,至心迥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这是关于往生极乐的三愿
“植诸德本,至心迥向”“修诸功德,至心发愿”难道只有念阿弥陀佛,才是植诸德本,修诸功德?
这里提到应发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菩提心中,清楚的要求发菩提心者要:法门无量誓愿学。
难道只念阿弥陀佛,就算法门无量誓愿学吗?其他八万四千法门,难道都不需要学了吗?
佛是真语者,实语者等等,既然说乃至十念,就是称念十声必定往生,其中没有折扣,也不需要谁继续来解释此事,所有有异议的解释,都只能说明,他不相信佛是真语者,实语者等等,即是无信
愿生极乐的众生,只需要考虑如何做到“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以及不要犯下五逆重罪和诽谤正法
而想要至心信乐,则需要修行善根,也就是修三福

点评

不想扯远扯多了。相信你只要不断闻思净土佛经祖释,对净土各派有涉猎之后,就会对净土门有更深入的认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1 19:5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7 15: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