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33|回复: 0

[深信因果] 只去觉知现象本身。这样就不会执著。佛陀的精彩开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4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只去觉知现象本身。这样就不会执著。佛陀的精彩开示

这段《鬘童子经》的摘录显示:“见只是见,闻只是闻,觉只是觉,知只是知。”记住其涵义,你了解的就只是实相,不会有执着。当事物生起时就加以观照的行者,见一切生灭,并清楚的知道一切为无常、苦、无我。他自己知道──并非有老师向他讲解。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以下是经典原文和马哈希尊者的解说。
----------------------------
  时,尊者摩罗迦子,来诣世尊住处……
  
  坐于一面之摩罗迦子,白世尊曰:“大德!愿世尊为我简约说法,我闻世尊所说之法,当独自远离其他,不放逸,精进专心而住。”
  
  “于此摩罗迦子!汝年老朽,已达寿高年迈之老龄,年少比丘若请“垂教简约之教诫,”则我对彼等,当以何相告耶?”
  
 “大德!我虽年老朽,已达寿高年迈之老龄,大德!仍请世尊简约说法,善逝!简约说示法。想当了知我世尊所说之意义,想当为我世尊所说之法嗣者。”
  
 “摩罗迦!汝于此作如何思惟?对此等未见、未曾见之眼所识之色,汝今亦未曾见、以后对此等亦未曾见,于此,汝有起欲念、染心、爱情否?”“大德!不然。”
  
  “对此等未闻、未曾闻之耳所识之声……鼻所识之香……舌所识之味……身所识之触……
  
  此等未识、未曾识之意所识之法,汝今亦未曾识、以后亦未曾识此等,于此,汝有起欲念、染心、爱情否?”
 “大德!不然。”
  
 “摩罗迦子!又此,汝于法见闻感识,所见为如所见,所闻为如所闻,所感为如所感,所识为如所识。
  
  摩罗迦子!汝于法见闻感识,见者即如所见,闻者即如所闻,感者即如所感,识者即如所识。是故,摩罗迦子!汝不为贪嗔痴所累,摩罗迦子!汝以不为贪嗔痴所累,汝不恋着于此见闻感识。因此,摩罗迦子!汝不在此世、不在来世、不在两界之中间,此为苦恼之灭尽。”
  
  “大德!我世尊简约所说之意义,已精细识知。
   (一)怀爱相于胸者,见色则失正念,感而执着于心,又对此存念恋慕。由色生其种种痛苦、贪欲,害心增加,彼心受恼苦。如是积苦,称为远离涅槃。
   (二)怀爱相于胸者,闻声则失正念,感而执着于心,又对此存念恋慕。由声生其种种痛苦、贪欲,害心增加,彼心受恼苦。如是积苦,称为远离涅槃。
   (三)怀爱相于胸者,嗅香则失正念……
   (四)怀爱相于胸者,味味则失正念……
   (五)怀爱相于胸者,触触则失正念……
   (六)怀爱相于胸者,知法则失正念……
   (七)彼于色不为所染,见色而护念,感色而无执心,又对此不存念恋着。恰如见色,如行出世间之受者,彼之苦消灭而无积。彼如是以罹戴行,如是于苦无积,称为近于涅槃。
   (八)彼于声不为所染,闻声而护念……
   (九)彼于香不为所染,嗅香而护念……
   (一O )彼于味不为所染,味味而护念之……
   (一一)彼于触不为所染,触触而护念之……
   (一二)彼于法不为所染,识法而护念之……
   大德!我世尊所简约说示之意义,于是已精细了知。”
  “善哉,善哉!摩罗迦子!汝摩罗迦子对余简约所说之意,已精细了知是为甚善。
   (一)怀爱相于胸者,见色而失正念,执着心而感色,又对此存念恋慕。由色生种种痛苦、贪欲、害心增加、彼心受恼苦,如是积苦、称为远离涅槃。……乃至……
   (※二)彼于法不染,识法则护念,无执心以感法,又对此不存恋着。恰如识法,行出世间之受,彼之苦消灭无积。如是彼以正念而游行,如是无积苦,称为近于涅槃。摩罗迦子!对余此简约所说之意义,应如是精细而见。”
  
  时,尊者摩罗迦子欢受、随喜世尊之所说,即从座起,礼拜世尊,行右绕礼离去。
  时,尊者摩罗迦子独自一人,远离其他者,不放逸,精进专心而住。不久,良家之子等,为此能由在家而出家得度,对无上梵行之终末(罗汉果),于现法实现、自证知,于此逮得而住。证知:生已尽、梵行已成、应作已作、不为如是再生。
  
  尊者摩罗迦子,成为阿罗汉之一。
摩罗迦舅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衞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摩(41)罗迦舅(42)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为我说法,我闻法已,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告 *摩罗迦舅言:「诸年少聪明利根,于我法、律出家未久,于我法、律尚无懈怠,而况汝今日年耆根熟,而欲闻我略说教 *诫!」
   *摩罗迦舅白佛言:「世尊!我虽年耆根熟,而尚欲得闻世尊略说教 *诫。唯愿世尊为我略说教 *诫,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乃至自知不受后有。」第二、第三亦如是请。
  佛告 *摩罗迦舅:「汝今且止!」如是再三,亦不为说。
  尔时,世尊告 *摩罗迦舅:「我今问汝,随意答我。」
  佛告 *摩罗迦舅:「若眼未曾见色,汝当欲见,于彼色(43)起欲、起爱、起念、起染着不?」
  答言:「不也,世尊!」
  「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亦如是说。」
  佛告 *摩罗迦舅:「善哉!善哉! *摩罗迦舅!见以见为量,闻以闻为量,觉以觉为量,识以识为量。」而说偈言:
  「若汝非于彼,彼亦复非此,
   亦非两中间,是则为苦边。」
   *摩罗迦舅白佛言:「已知,世尊!已知,善逝!」
  佛告 *摩罗迦舅:「汝云何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尔时, *摩罗迦舅说偈白佛言:
  「若眼已见色,而失于正念,
   则于所见色,而取爱念相。
   取爱乐相者,心则常系着,
   起于种种爱,无量色集生。
   贪欲恚害觉,令其心退减,
   长养于众苦,永离于涅盘。
   见色不取相,其心随正念,
   不染恶心爱,亦不生系着;
   不起于诸爱,无量色集生,
   贪欲恚害觉,不能坏其心;
   小长养众苦,渐次近涅盘,
   日种(44)尊所说,离爱般涅盘。
   若耳闻诸声,心失于正念,
   而取诸声相,执持而不舍;
   鼻香舌尝味,身触意念法,
   忘失于正念,取相亦复然。
   其心生爱乐,系着坚固住,
   起种种诸爱,无量法集生;
   贪欲恚害觉,退减(45)坏其心,
   长养众苦聚,永离于涅盘。
   不染于诸法,正智正念住,
   其心不染污,亦复不乐着;
   不起于诸爱,无量法集生,
   贪瞋恚害觉,不退减其心;
   众苦随损 *减,渐近般涅盘,
   爱尽般涅盘,世尊之所说。
  「是名世尊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佛告 *摩罗迦舅:「汝真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所以者何?如汝所说偈:
  『若眼见众色,忘失于正念,
   则于所见色,而取爱念相。
   ……………。』如前广说。」
  尔时,尊者 *摩罗迦舅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尔时,尊者 *摩罗迦舅于世尊略说法中广解其义已,于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成阿罗汉,心得解脱。
注解:
(040)本经叙说摩罗迦舅闻佛略说法要后,于不系着眼色等广解其义。相应部(S.35. 95. Savgayha 所摄取)
*(041)「摩」,宋、元、明三本均作「磨」。
(042)摩罗迦舅(Mālukya)(巴),巴利本作 Mālukyaputta(摩罗迦子),一比丘之名。
(043)指未曾见色。
*(044)日种:即瞿昙之异称。印度剎帝利种族中之一姓。瞿昙仙人之后裔,即释尊之本姓。
(045)「减」,丽本作「灭」,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减」。
马哈希尊者对这段经文的解释(摘自《内观基础》)
十、执取如何生起?
  因此执取是可怕的。它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观照,使执取无法形成并终止它。我们习禅为了不因贪爱而执取,不因邪见而执取,即不执着为永恒或快乐、不执着为“我”。那些无法观照的人执着于所见、听、感受或所觉察的一切。试问自己,你是否不执取?答案是很显然的。
    让我们从“看”开始谈起。如你看到某种漂亮东西,你如何想呢?你对它感到喜悦、满意,不是吗?你不会说“我不要看,我不要看它。”实际上,你在想,“多美丽的东西!多可爱啊!”你对它感到高兴而满心微笑。同时你在想它是永恒的。不管所见的目标是人或无生命的东西,你认为它曾存在过,现在存在着,将继续永远存在。虽然不属于你的,精神上你当它为己有并感到高兴。如是一块布,你想象穿上它并感到得意。如是一双拖鞋,你想象穿上它们。如果是一个人,你想象支配他或她并感到高兴。
    同样的事也发生在你听、嗅、尝或触的时侯,每每以为快乐。通过想象,你爱着的范围就远为宽广。你幻想和喜好于非你所拥有的,并渴望得到它们,想象它们为你所有。如它们为你所有,不须说,你总在不断地想它们并感到满意。我们习禅以阻止爱着和执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14 21: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