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120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5-6-29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中观宗文集]龙树《中论》的“涅槃”思想探析》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事实上,涅槃的特性,是寂灭。寂灭,不是取消什么,是说惑、业、苦本性空寂的现实。它不仅是寂灭,而且是体现寂灭的境地。对于涅槃是不应该有所分别的,涅槃不是一般人所觉,佛要引导众生去体证它,所以对生死说涅槃。说生死是无常、苦痛、不净、非自在的,涅槃是自在、快乐、清净、不生不灭的;说生死是虚妄的,涅槃是真实的。三有海中的有情,因此起出世心,精勤修行。而不能通达的学者,不解佛说的真义,生起执著,认为有三界可出,有涅槃可求;以为生死之外别有涅槃。佛证的涅槃,是悟入一切法性毕竟空,本来寂静的生死法的实相,它犹如虚空般无障无碍,明净不染,无彼此的对立,无一异的差别,无生灭的动乱,无热恼的逼迫,是远离一切戏论执著的,故而强名“涅槃”。
三、《中论》“涅槃”的特质
1、毕竟性空的“涅槃”
涅槃之所以为佛弟子所共证,之所以是佛教的核心归宿,正是由于“涅槃寂静,特依性空的实相安立”[19]。然而在部派佛教时期,《般若经》“一切法空”的思想在当时受到了人们的误解,小乘学者斥之为邪说;而接受“一切法空”的方广道人则把“空”等同于世间之“无”;甚至还有人以为它否定了作为佛教基础的罪福因果和转凡成圣。有鉴于此,龙树菩萨对《般若经》的“空”在《中论》中作出了明确的解释。
龙树菩萨是中观性空学派的开创者,《中论》涅槃思想的特质当然也是依于“毕竟性空”而安立。龙树菩萨在〈观四谛品〉中说,正是由于诸法根本毕竟性空,所以才有世间万物的缘起而成;如果没有诸法的性空,也就不可能有万物的成立。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若是以有所得之见而见诸法,认为事物决定有一个真实的自性,那么他就不能了知诸法的实相[20]。他还说,正是世间万法皆是因缘而起,所以它的本性即是“空寂”,本性空寂之法当然是“假名”的安立,通达了“缘起”、“性空”与“假名”之间的微妙关系,这就是佛陀的“中道”正观了[21]。故此“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22]
龙树菩萨“空”的含义以缘生无自性为基本特征,如幻的假名和非无的中道是对缘生即空的进一步说明,龙树菩萨的这种思想明确地反对了世俗和小乘佛学的实有主义以及方广道人的虚无主义,对大乘佛教“真空”的思想作出了准确的阐发。龙树菩萨不但于《中论》中如此论述,就是在他的其它著述中也同样是如此宣扬[23]。
《中论》的思想原就诸法的寂灭性出发而言,对于寂灭的究竟处,就是毕竟空义。涅槃的实义,以《中论》而言,就是毕竟空性。龙树菩萨说,认识到万事万物本性“空寂”,心行道断,言语处灭,这就是诸法的实相,也就是究竟的大“涅槃”了[24]。如〈观涅槃品〉中说:
无得亦无至,不断亦不常,不生亦不灭,是说名涅槃。[25]
2、不可言说的“涅槃”
如上所言,这种本性“空寂”的涅槃,非有、非无、非非有非非无,是“诸法实相、心行言语断、无生亦无灭”,是无得、无至、不常、不断,极其甚深微妙难测的,那么从究竟的意义上来讲,连它也是不可得的,也是不能够执著的,当然也是不可言说的。所以龙树菩萨特别交待:“诸法不可得,灭一切戏论,无人亦无处,佛亦无所说”[26]。
对于涅槃的“空”而不可得,龙树菩萨的论述是很到位的,因为不但他如此讲,就是佛陀于其它诸经中也这样宣说。如在《增一阿含经》中佛说:
若彼比丘,漏尽阿罗汉,所作已办,舍于重担,尽生死原本,平等解脱,彼能分别地种,都不起想著。地种、人、天、梵王乃至有想无想处,亦复如是。至于涅槃,不著涅槃,不起涅槃之想。所以然者,皆由坏婬、怒、痴之所至也[27]。
此言穷尽生死、平等解脱了的人,虽至涅槃而不执著于涅槃。为什么呢?须知《金刚三昧经》中说涅槃本来空无所得,若常住涅槃,就是一种系缚。故此哪里可住呢!《大宝积经》又说如来于彼诸法,连名字都空不可得,何况实有诸法以及能趣证的涅槃[28]?既然“涅槃”是不可别求的,若是执求就是增上慢人,如《思益梵天所问经·分别品》所说:
涅槃名为除灭诸相,远离一切动念戏论……若人于诸法灭相中求涅槃者,我说是辈皆为增上慢人……涅槃者,但有名字,犹如虚空,但有名字,不可得取[29]。
“涅槃”之所以空而不可求,原因就在于它也是佛为了引导众生觉悟实相、进趣解脱的一种方便,同其它一切佛法一样,如《大般若经》中反复强调:
一切法空,皆不可说,如来方便说为无尽,或说无数,或说无边,或说为空……或说涅槃……如是等义皆是如来方便演说[30]。
3、真俗不二的“涅槃”
大乘佛教有一个重要的理论特征,就是反对小乘佛教的那种把涅槃与世间绝对对立起来的观点,强调二者之间的联系或统一。小乘修学佛法的目的是求自我解脱,求“自度”;而大乘修学佛法的目的是不仅求“自度”,还要“度他”。在小乘佛教中,涅槃是要断生死、出轮回;在大乘佛教中,佛菩萨为了救度众生,即便达到涅槃了也不一定脱离世间。
如《法华经》中就说佛是方便现涅槃,指出佛虽涅槃还住于世间常为众生说法,教化众生令入佛道[31]。这就是说涅槃并不与世间隔绝。《维摩诘经》甚至明确地说: “世间出世间为二,世间性空即是出世间”; “生死涅槃为二,若见生死性则无生死,无缚无解,不生不灭”;“乐涅槃不乐世间为二,若不乐涅槃不厌世间则无有二”。学佛当要“现于涅槃而不断生死”[32]。
《中论》的主要宗旨是真俗二谛。诸佛说法常依二谛,如果禀承佛教,而不解如来有真俗二谛,但知诸法有决定相,是不解空义的;或者执一切法定空,亦是不能正确理解真空的[33]。因此龙树造《中论》,双破空有二种偏见,阐发如来的中道二谛。《中论》“涅槃”思想同样也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它最主要的特质就是虽“有”而“空”,虽“解脱”而不离“世间”。反对把涅槃和世间作绝对化的区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