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965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1-5-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录于五台山比丘果戒《三皈仪规显密双解》
有人问:佛教不是孤立的,是建立在道德上,如《弟子规》上讲的对父母要“晨昏定省”等,做佛子第一步要好好学《弟子规》,并不是学了佛,把什么都抛弃了。
师答:你这个问题,就是颠倒。说学佛的第一步是学《弟子规》,不是!学佛的第一步是学三皈依。因为你没有受三皈依,学三皈依,你就没有戒体,就不是佛弟子。那么反过来我要问你,《弟子规》给你受了一个什么戒?
居士问:师父,那有这种情况。有的人也受了三皈依,但又去学《弟子规》。
师答:你仔细听!如果你受了三皈依后,在俗世生活工作中,为了生存和教育下一代,不得不学一些技术、知识,那种情况下可以学。如学习《弟子规》,是为了更好的教育下一代,这是对的!如果你没有上述的苦衷和不得已,你受了三皈依后,自己不但学习这些,而且你还拿着这个在佛教内部传播,并打着佛教的旗号,你就是犯了三皈依戒。假如有人想学习佛法,想发心求正法,来请教你,你给他介绍《弟子规》,说这是学佛的第一步,是基础,你就犯了三皈依戒。
居士问:现在社会上有个现象,凡是传播《弟子规》、附体、感应、神通的这些人,不是普通老百姓,几乎都是佛弟子。
师答:那就是说,那些人全都不是佛弟子。
居士问:然后这些人给刚学佛和想学佛的人造成一种印象,认为学佛就是学这些,这些就是佛法。久而久之,大家看到的全是这些,对于什么是真正的佛法,连听都听不到了。
师答:正因为如此,所以必须要把真的佛法告诉大家,来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中国传统文化好不好?好!这个我们不能否认。但你弘扬儒家的东西,你就不要打着佛教的旗号,因为佛法不是儒教,儒教也不是佛法的基础,你如果打着佛法的名义来传播儒教,那我们佛弟子就不得不站出来,把这个问题给大家说明白!你把这个当成佛法给人传播,是断送别人的善根,你自己是在造业,折你的福报。假如你把《弟子规》当成一种小孩子的教育教材,就跟学校的课程一样,为了教育好孩子,你不得不学,那么你不犯三皈依戒。我们在皈依的时候,说的明明白白,“皈依法境,宁舍生命,终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如来所说三藏十二部,是我所尊,慈愍故。”那么我问你,《弟子规》属不属于三藏十二部?如果不属于,你学的话,是不是违背三皈依?这个你要好好思量。
居士问:师父,那在人际交往方面能不能学和传播?比如某人不是佛弟子,但他喜欢传统文化,跟他交流一下,是否可以?
师答:为了你的生存,你不得已这么做,不得不去学习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你可以学习,除此之外都不能。你说你和别人聊天,聊这些内容,没有必要,你不聊也影响不到你的工作和生活。
居士问:我的意思是,这个人压根对佛法就不感兴趣,也不会去学佛。但他做人有问题,不孝顺父母,不尊敬长辈,我去用传统文化劝劝他,让他做个孝顺父母的人,这个行吗?
师答:你听!劝人孝顺父母,安份守法,那不是我们佛弟子的事情,那是政府的事情。你要是当了政府部门的官员,你劝导老百姓,你要爱国守法,你要孝顺父母,这个可以。因为教育老百姓当一个忠臣,做一个良民,这是政府的事情,是人王做的事情,不是我们法王弟子做的事情。假如你是一个居士,你当了官了,你有责任去教化老百姓,那么这方面的知识你不得不学,这个不犯戒。佛法也能教育人,但由于众生的善根福报不够,你用佛法去教化,他们无法接受,所以你还得用一些儒家的文化。
现在社会上一些人把《弟子规》、附体和感应提起来,告诉佛弟子,不先学这个,你就学不好佛,这个是佛教的基础,用这个和佛法来讨价还价,这个就是彻底的犯戒,而且犯的不是一般的戒,是佛教的根本戒。造这个业,比杀、盗、淫、妄还重!为什么?杀、盗、淫、妄只是让你自己这辈子种下一些不好的习气,但不坏你的智慧。但三皈依的戒一旦破了,就把你的智慧和善根一下子毁掉了。
居士问:师父的意思就是说,你不学这个,无非就是造一些业,杀一些众生,吃众生肉。但你把这个当成佛法学,就直接把你的善根断了。
师答:是的。你要是没有三皈依戒,三恶道少不了你的份,你要是堕到狼虫虎豹里,不知道要吃多少世的肉呢!所以破三皈戒,要比破杀、盗、淫、妄重的多!这个一定要记住!因为三皈戒是见戒,是知见方面的戒律,知见一邪,千佛不度。因为你不是佛弟子的种性,你已经不认识佛了,佛想度你也度不了!相反,你只要把三皈戒保住,你就是犯了杀、盗、淫、妄,来生来世,你一见佛法,你就认识,佛就好度你!
居士问:假如说有个人,平时不学佛,也不学习传统文化。有个学佛的人偶然给他一本书,这个人就通过《弟子规》进了佛门,后来学佛学的越来越好,然后再碰见一个善知识,把《弟子规》也否定掉了,然后真正的成为有正知正见的佛弟子,这种情况怎么讲?那当初给他《弟子规》的人也是有功德的,不也是好事吗?
师答:这只是一个因缘而已。你能保证,每个看到《弟子规》的人都能象这个人一样,最后找到真正的佛法吗?有些人也许一看《弟子规》,就会放弃佛法。而且那只是这个人他自己的善根和因缘,不具备普遍性。
比如有的人是好赌成性,输掉整个家产后,觉得人生太苦而出家,这也是一种出家因缘,但你总不能因此而让每个人都去赌博吧?也就是说,在这两个例子里,《弟子规》和赌博起到了同样的作用,仅此而已,这也是因缘。而且他进佛门之后,就要把《弟子规》舍掉,学到最后,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佛教的戒律唯有佛能制定,诸大菩萨和阿罗汉都不能制戒,三皈戒是佛制定的,如法受三皈依后有三皈戒体,那么我问你,《弟子规》是谁制定的?给你传了个什么戒?你有没有戒体?
佛的特点是内证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外有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具有这种功德的人才能称之为佛,而三皈戒就是这种人制定的,这才是我们学佛的基础和根本。那编写《弟子规》的人是否具备这种功德?要知道“从来佛门无多子”,也就是说,能进这个门的人自古都不多,所以现在很多人都拿《弟子规》做为学佛的基础,那只是他们的基础,不是佛教的基础,他们连佛教的门都没进呢!佛教的基础是三皈依和五戒,而不是《弟子规》,他们把佛法看的太简单了
居士问:改变自己的内心是个艰难的过程,那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如何应对现实生活?买菜的时候要讨价还价,这是要用心。遇到一个事情,就要考虑一个正念,一起心动念,已经不是直心是道场了。
师答:“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大师在没出家前就听过这句话。就跟你现在的处境一样,你也已经知道了这句话的道理。但是六祖大师在听到了这句话后,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继续卖柴,要么上东山求法,两个里面只能选择一个。你现在也有两个选择,要么用妄心去应对现实生活,要么直心是道场,两个里面只能选择一个。但你想两个兼顾,这是不可能的!六祖大师当年一听到这个话,马上就不卖柴了,就选择了直心是道场,上了东山求法。那么你呢,做了什么选择?
居士说:这个现象现在很普遍,我们也是这个想法。又想在佛法里面得到利益,又放不下世间法。
师答:是这样的。你即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想直心是道场,但是在应对现实生活的时候,你又直心不了。六祖大师当年只选择了一个,他要是继续卖柴,就是应对现实,要是上东山求法,就是真心道场,最后六祖选择直心道场。难道你能兼顾两个?
居士问: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和佛教的五戒是对应的。
师答:你这个说法本身就颠倒的不得了。你仔细听!儒教的忠孝节义,仁义礼智信与我们佛教的五戒完全不同。
比如说他要守节,取义成仁,就可以自己拿刀抹脖子,自古这样的人很多啊!女人为了守节,可以上吊自杀,败将为了守节,可以自杀成仁,这在儒家里是流芳千古的,甚至还会为他立碑盖牌楼,但在佛教里犯根本戒,犯杀戒,你得下地狱,这个怎能和儒家一样?所以说儒家的“仁”和佛法的“不杀生”根本不一样。
还有儒家的“义”,说讲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但佛法的戒律规定,就算你的父母亲被杀害了,或者你的国王被杀害了,我们也不能去报仇杀别人,何况你的朋友呢?这个哪能一样呢?不一样,差的很远。
儒家的“礼”。过去的封建社会,当官的有钱的,取个大老婆、二老婆、纳个小妾,这是“礼”,没钱的取不上老婆,这也是“礼”,他们的这个“礼”和其社会地位和贵贱贫富有关系。而佛教的不邪淫有这个说法吗?没有!简单的说,除了你的正配以外的,都属于邪淫,所以他们的“礼”和佛教的不邪淫也不能对应。
还有儒教的“忠”,所谓“精忠报国”,为了自己的国家和皇帝卖命,但佛教不是这样。我们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不能只局限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范围之内,也不能只为一个人,这都和佛法不相应。
还有前面给大家讲的儒家的“孝”,这在佛教里更不能对应。释迦牟尼佛是背着父母偷跑的,达摩祖师也是没有听从父母的命令,放弃国家和皇位而偷跑出去的。你们看看《高僧传》,几乎是多一半以上的高僧都是偷跑出来的,包括近代的虚云老和尚,那是家族里几个支脉的独苗,就靠他传宗接代呢,但是他也偷着跑了。我们在禅堂里了解到,多数年轻人都是偷跑出来的,果戒我也是偷跑出来的,这在儒家讲,就是大不孝。所以说,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和我们佛教的一切东西格格不入。
我们不是批判人家,也不是反对人家,我们只有一个目的,不要让学儒的人和修学佛法的讨价还价,我们各不相干,各走各的路。有本事,他们自己把儒家搞起来,没本事就拉到了,不要硬是附在佛教的上面,打着佛法的旗号弘扬儒教,当成一个附体。说什么不学儒教的东西,不学《弟子规》就不能念好佛了,这是和佛法讨价还价。非要附在佛教的身上,当个附体,让佛教把他带起来,这对佛教的发展很不利。你要是单独的搞儒教,不打着佛教的旗号,我们没有任何的看法,你要是非要用儒教把佛法的东西掩盖起来,那我们佛弟子就不得不站出来说明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