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98|回复: 1

[专念必生感应录] 九、无智为本之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3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九、无智为本之事


凡圣道门者,极智慧离生死;
净土门者,还愚痴生极乐。
故趋圣道门之时,
莹智慧、守禁戒、净心性以为宗。
然入净土门之日,
不凭智慧,不凭戒行,不凭心性;
唯自视为无益、无智之人,
凭本愿愿往生也。
又云:
法然虽念佛
与一文不通之男女齐等,
多年来修学之智慧,一分亦不凭也。


前面讲道理,后面老人家眉毛拖地,把自己拿出来,说:「我就是这样。」举例子,举自己。


「圣道门者,极智慧离生死」:这一点,大家可以理解。要了生死,此等大事,你不「极智慧」怎么可以呢?第二句:


「净土门者,还愚痴生极乐」:这个难以理解。其实这个也好理解,我们学佛的人,学净土门,当然,一个是以教理作为镜子,同时,我们也可以从旁边人家的语言,观察我们的功力进了几分。世间人都邪见颠倒,你要开始学佛,信佛了,说:「哎!某某人,你最近怎么犯傻了?你怎么搞迷信了?」因为你学佛了,所以,他就说你犯傻了,说你愚了。好了,学了一段时间以后,你吃素了。「哎呀!你更傻了,你更愚了,你怎么吃素了?肉这么好吃都不吃啊?卡拉ok都不去!」然后,你念佛了。「哎呀!你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你这么傻!哪里有极乐世界啊?」他都是世间的「聪明脑袋」。你越修行,你要一向念佛,他说:「哎呀!你太着迷了!」所以,往往夫妻两个在一起,妻子学佛进步,丈夫就说:「我看你可能是快走火入魔了,你傻到位了。」如果他这样讲,你就是在慢慢在「还愚痴」,一步步地还,还到后来,什么都不知道,就是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当然,还有一点,家务事要知道做,如果家务事不知道做,那可能不好办。这个要知道。


所以讲「还愚痴生极乐」,世间人是颠倒邪见,他讲我们不对,那可能我们刚好对;他如果给我们竖大拇指说:「你对!」那我们刚好就不对。


佛经里面也有比喻。怎么一个比喻呢?


一个国家,每到某个季节都下一场雨。这个雨是毒雨,下到河里,不管谁喝了都会疯掉,一疯了之后,就把衣服全部脱掉,在大街上到处跑。国王也要这样子。臣民们想:如果国王不这样,那不行!大家都疯了嘛。雨过之后,国王一想:哎呀!我作为一国之王,这样子成何体统?把衣服脱得干干净净,跟臣民在一起嘻嘻哈哈,这个太难看了,这样不行!他也有点智慧。第二年下雨的时候,王宫中有一口井,他把井盖盖住。盖住了,雨就下不进去了,他喝的水没有毒性,他还思维正常,上朝的时候,还是衣冠整齐的。结果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大臣来时都没穿衣服。大臣没穿衣服,他们怎么讲,说:「完了,」大臣们议论说:「我们的国王疯了,他怎么这样子?你看看,跟我们不一样啊!那不行!不能作国王了。」要把国王废掉。国王一看,心里很有数,说:「哎!众位爱卿,且慢,且慢。我等一会儿就来。」于是他回到后面把衣服也脱了。「对啊!这才是我们的好国王啊!这个才有智慧啊,这个没有疯,这就对了。」大臣们赞叹道。


第二天,毒性过了以后,大臣们悠悠忽忽醒了,回忆昨天的事情,似有似无之间,国王给他们上课了:「你看看,所谓的疯子,只要你跟他不一样,不疯的人就是疯子,脑子正常的就是不正常。」因为所有的人都不正常,那你正常就是不正常。对不对?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是「人中芬陀利华」嘛!「人中芬陀利华」,当然人家就要讲你了:「你不正常!」当然不正常了,正常人怎么能说是「人中芬陀利华」呢?对不对?所以,昙鸾大师也讲:「非常之言,不入常人之耳。」我们本来就是不正常的人。


各位啊!你们不要说:「我要做正常人。」做正常人就要六道轮回。正常的人都要六道轮回,只有「不正常」的人──「非常之人」,说非常之言,行非常之事,得非常之果。所以,我们是「不正常」的人。这个好,这个非常好!


恭喜大家,都成为一个「非常之人」。


《法然上人全集》第317页,「无智为本之事」,这个标题是说明我们净土门所摄受的根机,是以没有智慧的人为本;圣道门就是以智慧为本;净土门是无智为本。


凡圣道门者,极智慧离生死;
净土门者,还愚痴生极乐。
故趋圣道门之时,
莹智慧、守禁戒、净心性以为宗。
然入净土门之日,
不凭智慧,不凭戒行,不凭心性;
唯自视为无益、无智之人,
凭本愿愿往生也。
又云:
法然虽念佛,
与一文不通之男女齐等,
多年来修学之智慧,一分亦不凭也。


圣道法门的修行,要离开生死轮回,度越生死广海,那就要「极智慧」。这个智慧,不是世间的智慧,是能够让我们离开生死轮回的,才叫智慧。世间人再多大的智慧,再多大的学问,这些,在佛门里边,通通不算智慧,因为不能出离生死。能出离生死,才算是智慧。


净土门是「还愚痴生极乐」,这是很鲜明的对比。所谓「还愚痴」,就是说还他的本来面目,因为众生的心性就是这样子了,或者是受到圣道教法的影响,或者是本身自力骄慢心的执着,总是向往着「极智慧离生死」,在这条道路上走啊走,走了一半,哎!发现此路不通,就回头了。这叫「还愚痴生极乐」。


打个比喻:一个人要过一条河,这条河风急浪高,圣道门是靠自己游水过去;净土门就是靠坐船。游水过去的话,要懂得水性,要冷静沉着,而且不可能背很重的行李,尽量轻装上阵,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可是,一旦发现自己游不过去的时候,那就要回头上岸,「哎呀!原来我也不行,我也是一个不会游水的人。」那么,你跟那个不会游水的愚痴者就是一回事了,大家都要坐船。所以,过河有两种方法:能游得过去,自己游过去;游不过去,就坐船。


再打个比喻:父亲教两个儿子游泳,大儿子学得很快,游得很好;老二天赋比较差,笨笨的,学不会。遇到发大水的时候,两个儿子都掉水里去了,到这个时候,大儿子虽然学会了游泳,但在万分危急的时候就用不上了,他也把它放下来,也要跟老二一样坐船。


我们平常所学的一些经文法句,真来到风急浪高的生死河流当中,都用不上了。比如说「生死即涅盘」、「烦恼即菩提」,讲起来夸夸其谈,但是真正遇到烦恼,烦恼就不是菩提了。这个时候,才发现以前所学的用不上,还要放下来,来念佛。所以,我们净土门是「还愚痴生极乐」。下面说:


「故趋圣道门之时:莹智慧、守禁戒、净心性以为宗」:这就是所谓的「戒定慧」三学。「莹智慧」,「莹」是晶莹透亮。本来是愚痴者,通过不断的修练,让我们智慧散发出光辉出来;「守禁戒」就是持戒了;「净心性」就是定了。「戒定慧」是圣道门的宗旨,圣道门要「极智慧离生死」。


「然入净土门之日:不凭智慧,不凭戒行,不凭心性;唯自视为无益、无智之人,凭本愿愿往生也」:前面三个「不凭」,后面一个「凭」。「不凭智慧」,有智慧也不凭借它;有戒行也不凭靠;心性能清净也不凭借,这个叫「不凭」。那凭什么呢?「唯凭本愿」。「凭本愿」,就是要「自视为无益、无智之人」,如果自己认为自己有智慧、能离生死,那就不能凭本愿。所以,「自视为无益、无智之人」,就是所谓的「机深信」。知道「我这个人没用」,就是「无益」,「我这个人愚痴,没本事」,自己认识到这一点,这样的人,就身心放下。那凭什么呢?没有智慧,没有利益,没有用,自己的一切都无所凭借,只有凭阿弥陀佛的本愿。所以,「凭本愿愿往生」。


「凭本愿愿往生」跟凭我们的智慧来比,还是凭本愿稳当了。「本愿」是阿弥陀佛的智慧,是阿弥陀佛的戒行,是阿弥陀佛的心性,是阿弥陀佛戒定慧三学的结晶。我们凭自己,就是能修,跟佛也无法相比。所以,还是「凭本愿愿往生」。
「又云:法然虽念佛,与一文不通之男女齐等,多年来修学之智慧,一分亦不凭也」:「我法然虽然也是念佛,并没有高妙之处,我和一字不认识的男男女女是一样的。我多年所修学的天台、华严……各宗各教的智慧,一分都不凭。完全凭阿弥陀佛的誓愿。」

发表于 2014-12-13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8 16: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