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lxg20130220

[其它] 净公上人讲威仪集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0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的体相用。世出世间法没有例外,都是讲的当人自己,这是我们首先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的。所以不要看轻这个东西,三皈五戒是离苦得乐的津梁(工具),是趣向大涅槃的根本。

  大乘经里面把涅槃的意思讲深了,不是当时印度各个宗教跟学术里面所说涅槃的含义。佛把它扩充,讲得更圆满,大讲的是法身,大般涅槃,灭讲的是解脱,度讲的是般若,这讲得好。释迦牟尼佛出世给涅槃下了三个定义,法身、般若、解脱,这是我们学佛人终...(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三集)  2009/7/26  台湾  档名:12-47-63》)


...,就这个意思,你说这个多重要。我们现在修戒,从哪里学起?经典里面常说,为佛弟子,在家要具足十善,出家要具备沙弥律仪,那是最起码的,这就是“净业三福”的前面两条。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里头没有佛法,人天善。怎么修法?我们现在如果不把它指示清楚,无从下手。孝亲尊师具体的德目就是《弟子规》,我们用《弟子规》做手段,来学习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用《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做手段,来完成慈心不杀。这句里头最重要的是长养慈悲心,然后才能够落实十善业道。十善业道是佛法的根,是佛法的本,大根大本,有这个才能学佛。第二条就学佛了,第二条是小乘,“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入佛门了。入佛门的条件要《弟子规》、要《感应篇》、要《十善业》,这三样东西没有做好,没入佛门。从前,出家、在家学佛的人都有那么样的成就,什么原因?基础好,他真做到。没学佛之前,就把《弟子规》、《感应篇》落实了,《弟子规》是伦理道德,《感应篇》是因果教育。他有这个基础,有这个底子,所以入佛门容易,得到佛法的提携,他决定有成就。

  有小乘的基础才能进入大乘,这就是世尊所说的,“佛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净业三福最后一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大乘法。大乘法跟小乘法差别在哪里?头一个,发菩提心,不发菩提心不能成就。菩提心是什么?最简单的跟你说...(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五集)  2009/7/28  台湾  档名:12-47-65》)


...披麻带孝,这个孝服是清朝的,民国没有颁布。也有些人用外国宗教,不是中国的,所以这是乱世。这是大事,国家最大的事无过于制礼作乐,让全国人民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所依循。回过头来再看佛门的礼乐,也衰了。我初出家的时候,知道佛门里头还有几个老法师懂得,可能都没有传下来,可惜!这是大事,不是小事。现在真正对这个有研究的人也不多,政府能够重视到,能找这些专家学者,把他们组织起来,希望为现代的社会制礼作乐,端正社会风气,这对于国家民族是最大的贡献。有礼乐才能把传统文化兴旺起来,如果没有礼乐,传统文化很不容易在这个社会当中生存下去,这是我们忧虑的地方。我们再看底下一段:

  【四分律云。第一持戒不毁犯。比丘威仪自端严。怨家之人不能近。若不如法即被诃。】

  后面总结是:

  【依此义理故。云威仪住持有则德。】

  《四分律》是佛门出家弟子一部重要的戒律,这里面有首偈,‘第一持戒不毁犯’,着重在“第一”这两个字。出家以佛为老师,老师虽然不在世,老师临走的时候留了一句话,佛不在世,以后弟子依什么人做老师?佛没有指定任何人,佛说“以戒为师”,戒律,“以苦为师”,说这两句话。跟佛学不能怕吃苦,你要在苦中得到乐,你就真有成就。苦中有乐吗?有,有真乐,苦中要没有乐,释迦牟尼佛一生怎么过来的?菩萨一生怎么过来的?菩萨常说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苦中有乐。诸位还不知道,反过来,乐中有苦,大家疏忽了。你细心观察观察,你看世间富贵人家有没有乐?你再多看他几年,家破人亡,公司倒闭,连银行都倒闭,老板逼...(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五集)  2009/7/28  台湾  档名:12-47-65》)


...个社会,帮助世间苦难众生。现在冲突太多,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教育。所以中国人解决问题是用教育,用伦理的教育、用道德的教育、用因果的教育,真正能解决问题。现在虽然把老祖宗东西提出来,很多人也重视,推动有一定的困难,因为丢的时间太久,一般人把这桩事情遗忘了。提起来,那是过去的东西,不合时代,有这么一个错误观念,所以要做会做得很辛苦。辛苦也要做,多一个人觉悟就多一分力量,多两个人觉悟就多两分力量,不能不做。它在三聚净戒之内,饶益有情戒,对有情众生对他有好处的,虽然在戒律条文上没有,但是这桩事情是对众生有好处的,那就应当要做。所以持戒重要。

  底下一句也非常重要,佛法能不能兴旺就在第二句,‘比丘威仪自端严’。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样子,样子是什么?样子就是持戒,威仪,行住坐卧都有好样子。佛门戒律里头,戒律实在讲不多,讲威仪的多,就是讲规矩,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走路有走路的样子,睡觉有睡觉的样子,行住坐卧都有好样子,都要遵守,言语、动作它都有规矩。端庄、严肃,一般人见到对你恭敬、对你尊重,他才能向你学习,你才能教他。真正能把戒律做好,‘怨家之人不能近’,为什么?不得其便。你在很随便的时候,怨家能害你;你持戒持得好,威仪好,让怨家看到你都对你生恭敬心,他不忍心害你,甚至于你能感动他,让他来跟你学习,这个对的。冤家宜解不宜结,冤家念念对我们怨恨,我念念感恩他们,这就化解了;他怨我,我怨他,这造成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个很可怕。结怨是什么?结怨是误会,他对我有误会,我对他没有误会;他对我不了解,我对他了解。

  所以学佛,我常说我们要遵守佛陀的教诲,佛教我们入门头一个要放下见思烦恼。见思烦恼见烦恼摆在前面,就是错误的看法,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0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把错误的看法放下你才能入佛门。《华严经》里面初信位菩萨他放下了,第一个,一般人把身当作自己,这个错误,身不是我,身见放下。边见是错误的,边见是二边,我们今天讲对立,这个就好懂。把对立的念头放...(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五集)  2009/7/28  台湾  档名:12-47-65》)


...就讲“自性清净圆明体”,那才是真正的我。宗门里面常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我们要把这个东西找到,这是真我,身不是我。这个东西是什么?一般叫灵性,它不是灵魂,灵魂还不是我,灵性是我,本性、自性。你把这个找到,遍法界虚空界统统是它变现的,在哲学里面讲宇宙人生的本体,宇宙万有的本体,万法归一,统统回到自性。一个自性清净心变现的万法,所以宇宙跟我是什么关系?一体,什么对立都没有,对立是错误。然后晓得怨家是亲人,他为什么变成这样?他误会,我们要帮助他觉悟,要帮助他回头,这就对了,这就是菩萨。这讲的都是真话,若不如是,你就被护法神诃斥,佛菩萨慈悲,不会诃斥你,护法神他会诃斥你,会责备你。依这个义理,说‘威仪住持有则德’,这一条非常重要,这条就是我们常讲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六集)  2009/7/29  台湾  档名:12-47-6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十三面第四行,从“三者”这里看起。

  【三者。柔和质直摄生德。谓大智照真名为质直。大悲救物故曰柔和。】

  我们先看这一段,这是四类性德第三类,每一类都是无量无边无尽无数,这我们能够理解。把无量无边无尽无数的德行归纳为四大类,第一类“随缘妙用”,这个重要。诸佛如来,我们称法身菩萨,明心见性,妄尽还源,他随...(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五集)  2009/7/28  台湾  档名:12-47-65》)


...钟三百万公里,它受时空的拘束。心的波不受时空的拘束,念头才起,它就遍法界虚空界。众生有感,佛菩萨立刻就应,立刻就应,感应无方,不一定的,这是经上讲得很好,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身不是菩萨这边意思,是感的人,那个感的众生他求观音菩萨,佛就现观音菩萨身;他念阿弥陀佛,他就现阿弥陀佛身;他念天主,他就现天主身,自在!三十二应。说法、引导都没有一定的方法,无有定法可说,无有定法示现,一切全凭众生的心想。所以佛才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不是佛的心想,佛没有心想、菩萨没有心想,众生有心想。诸佛菩萨来应,随你的心想应,你想善,善应;想恶,恶应,无奇不有,不可思议,这是随缘妙用。

  第二段“威仪有则”。我们凡夫是业报,你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你受业报牵引来的;诸佛如来,他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是感应来的。众生有感,他来应;感的缘要是没有了,来应的佛菩萨也就不见了,我们讲灭度。其实没有生灭,哪有生灭!他们没有生灭,我们实在讲也没有生灭。他们没有生灭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没有生灭是完全不知道,而误会有生灭、有苦受。佛菩萨没有苦乐忧喜舍,这五种受全没有,才叫妙用。诸佛菩萨所示现的就是威仪有则,完全随顺性德,违背性德也是随顺性德,这不可思议。我们凡夫随顺性德也是违背性德,我这个话诸位要是细心去思惟、去体会,你就会明白。譬如我们老祖宗教导我们的威仪有则,我们从纲领上来讲好说话,则是原则,德是德行,都很简单。我们老祖宗教导我们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那就是威仪住持有则德。我们都照做,都很认真去做,我们是对还是错?刚才讲,我们还是错的。错在什么?你看,我学习圣贤,这些伦常道德我都做到了。没错,你是做到了,你能不能出六道?不能。做得还可以,人道,不失人身;做得很好,来生到天道,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你还是错了。

  做好也错了,你出不了六道轮回,不能明心见性。做得不好,到三途去了;做得好,不过三善道而已。不同佛菩萨,佛菩萨做得不好,他也是对的,做得不好是什么?杀盗淫妄。佛菩萨示现在我们世间有没有做杀盗淫妄?有时候也有。你们看五十三参,胜...(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六集)  2009/7/29  台湾  档名:12-47-66》)


净公上人讲威仪集第六卷





...;诸佛如来,他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是感应来的。众生有感,他来应;感的缘要是没有了,来应的佛菩萨也就不见了,我们讲灭度。其实没有生灭,哪有生灭!他们没有生灭,我们实在讲也没有生灭。他们没有生灭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没有生灭是完全不知道,而误会有生灭、有苦受。佛菩萨没有苦乐忧喜舍,这五种受全没有,才叫妙用。诸佛菩萨所示现的就是威仪有则,完全随顺性德,违背性德也是随顺性德,这不可思议。我们凡夫随顺性德也是违背性德,我这个话诸位要是细心去思惟、去体会,你就会明白。譬如我们老祖宗教导我们的威仪有则,我们从纲领上来讲好说话,则是原则,德是德行,都很简单。我们老祖宗教导我们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那就是威仪住持有则德。我们都照做,都很认真去做,我们是对还是错?刚才讲,我们还是错的。错在什么?你看,我学习圣贤,这些伦常道德我都做到了。没错,你是做到了,你能不能出六道?不能。做得还可以,人道,不失人身;做得很好,来生到天道,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你还是错了。

  做好也错了,你出不了六道轮回,不能明心见性。做得不好,到三途去了;做得好,不过三善道而已。不同佛菩萨,佛菩萨做得不好,他也是对的,做得不好是什么?杀盗淫妄。佛菩萨示现在我们世间有没有做杀盗淫妄?有时候也有。你们看五十三参,胜热婆罗门给我们所示现的愚痴,甘露火王示现的是杀人、凶暴,伐苏蜜多女示现的是妓女,那是什么?都是菩萨,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0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搞杀盗...(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六集)  2009/7/29  台湾  档名:12-47-66》)


...智慧能跟他们相比。不能跟他们相比,你怎么能够批评他的教学?校长逐渐明白了,他说那怎么办?我说不能比较,应当学习。每个宗教经典我们都要学习,为什么?他们都是圣人,大德大智在我之上,都是我的老师。我说我学佛,我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同时我也是耶稣的学生,我读《圣经》;我也是穆罕默德的学生,我读《古兰经》,我只有读的分,只有学习的分,不敢批评。老老实实的亲近仁者,“能亲仁,无限好”,接受有德行、有智慧老人的教诲,成就自己的德行智慧,这是对的。所以这个学校“宗教比较学”应该要换个名称,“多元文化的课程”。我们要学习多元文化,不能用批评,不可以用比较,要用清净心、平等心、真诚心去接受,我们能得大利益,这是威仪有则德。

  现在这个时代,媒体开放,交通便捷,地球真的变成地球村了。今天在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发生一桩小事,微不足道的小事,通过媒体的报导,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所以地球,有人说地球村,没错,地球变成一家,比一村关系还要密切,变成一家。我们重新认识我们的家族,居住在地球上的人类,就是我们的家族。在从前因为没有这些交通工具,老死不相往来,住在哪个地区,形成这个地区的文化,这是合理的。现在科技发达,把这一个一个国的小点的文化统统都串起来,变成地球整体的文化,这都是事实真相,我们要接受,不能搞分裂,不能搞对立。对立、矛盾、冲突,两败俱伤,这错误。应当如何团结起来?我们是一村,我们是一家,我们应...(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六集)  2009/7/29  台湾  档名:12-47-66》)


...】

  到这里是一段。这是贤首国师在这篇论文里面为我们略举自性的四德,这是性具无量德能的总纲领。世尊在大经里面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无论是智慧、是德能、是相好,都是自性本来具足的,无量无边,无数无尽。贤首大师在此地为我们拈出四条,这四条就是性具无量德行的总纲领、总原则。条目少,容易记,如果我们记不得,就不能帮助我们修持,也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要提得起。古圣先贤都懂得这个道理,简单扼要的教我们记住,教我们时时刻刻提起观照,不离开这个原则,功夫自然就得力。

  这是第四条,‘普代众生受苦德’,我们平常用四个字,代众生苦、代众受苦都行。第一个“随缘妙用”,第二个“威仪有则”,第三个“柔和质直”,第四个“代众生苦”,这四条太重要了。第一跟第四是说我们的觉悟、用心,当中第二、第三是表现在事相上,表现在日常生活、日常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从事上具体表现出来。理事不二,性相一如,如果没有真正觉悟,代众生受苦做不到。现在这个社会所说的价值观,以人为本,人是个人,以人为本,他要是不觉悟,必定是自私自利,跟我们中国古代不一样。中国五千年来不是以人为本,是以家为本,中国传统的家。现在家没有了,所以人非常可怜,小的时候没有依靠,没有人教你。在古时候,小时候有依靠,家族教你,父母不能教没有关系,家族会教你。老年人可怜,儿女不养老,年老的时候事事需要依赖别人帮助;在从前有依靠...(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八集)  2009/8/2  台湾  档名:12-47-68》)


...个地球,这就明白了,是自性本来就有这四德。第一个“随缘妙用德”,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这个众生是十法界的众生,自然就有应。虽然随缘,妙用是什么?妙用是不变,什么东西不变?就像惠能大师所说的,清净心不变,“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大涅槃不变,不生不灭;蕴藏无量不变,“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自性蕴藏无量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无论是在实报土、在十法界,乃至在三途地狱,丝毫变化都没有。自性本定,能生万法,能生万法是随缘,前面四条是妙用,我们现在有随缘,没有妙用。我们随什么缘?我们随业力的缘,所以它不妙。诸佛如来是随自性的缘,自性本具的德用,他能做到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所以他能代众生苦。第二德“威仪住持有则德”,无论示现什么样的身相,他有则,则就是规矩、秩序、原则,这什么?这是自性,这是性德。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随顺性德,这叫有则。我们现在?我们迷了自性,所以随缘随着变,苦不堪言!最明显的,起心动念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随顺自己的自私自利在变,那就苦海无边,他不随顺自性,自以为聪明,自以为有智慧。

  第三个“柔和质直”,表现在外面,摄受众生。质直是菩提心,直心是道场。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什么是菩提心?菩提心的体就是直心,质直,这里头没有委曲相。什么叫委曲?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就委曲了,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那叫直心。谁有直心?菩萨才有,阿罗汉还做不到。所以...(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一集)  2009/8/11  台湾  档名:12-47-71》)


...,最重要的是什么?正法要有传人,我们才能对得起佛教。我死了后继无人,我这一生做得再好都等于零,没有人继承就完了。所以最重要是什么?最重要是培养底下一代。底下一代也得是有缘人,没有缘的也不行,你想培养他,他自己不愿意干。真正有继承人,下一代可能比我做得更好,这是多么快乐的事情,这就完全对了。

  大师在此地教导我们,大题目‘摄用归体’,“用”无量无边,所谓是性德的大用,如何在日常作用里面与体性相应。“体”是什么?体就是前面讲的四德,记住,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与“随缘妙用”相应。随缘是没有问题,哪个不随缘?从佛法界到三途都是随缘,关键在妙用。妙用就是与性德相应,性德是什么?后面这三条。“威仪有则”,用现代的话说,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0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活的这一生要给社会大众做最好的榜样。具体来说,我要把深信因果《太上感应篇》做出来,儒家的《弟子规》做出来,佛法的《十善业道》做出来,你就是好样子。个人是个人的好样子;你要是有家,家庭,你的家庭是全世界所有家庭的好样子,模范家庭;你从事事业,你有个公司,你的公司是全世界公司的好样子,那你成功了。你要把伦理、道德、因果、圣贤的教学,落实在你生活上,落实在你的工作上,落实在你处事待人接物,这是威仪有则。

  你看现在这个社会有哪些缺陷,你反其道而行之。现在社会没有诚信,我们把诚信做出来,绝不欺骗人,绝不占人丝毫便宜,做出来给他看。现在这个社会上,不相信人是好人,我们相信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连王凤仪先生都懂得,如果你说人看不出好,你从反面去看,好处就看出来了。譬如那个人毁谤我,一般人说这是恶人,尤其是没有理由的,造谣生事来毁谤、陷害我。我们听到的时候不但不怨恨他,还生欢喜心,还感恩他,为什么?他替我消业障!要不是这样,我业障从哪里消?不但不生气还感谢,这是真的,一点不假,我念经、拜佛都给他回向。人人真的是好人,我做一桩好事,他障碍我,不是我自己有业障,就是众生的福报没成熟,他在...(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三集)  2009/8/13  台湾  档名:12-47-73》)


...光,一遇到困难的时候,他马上问题出来了。最怕的是失业,公司老板不要他,叫他走路,他什么都没有。房子没有了,房子是银行贷款买的,被拍卖,车子没有了,连家里冰箱什么都没有,一失业就全完了。所以他最怕失业,工作很认真、很努力。全是赊帐赊来的,所以那个生活压力很大,这是他们那个社会。我们中国不是,中国赚再多的钱,对生活不必提升,还是老样子,所以有什么灾难来,没有关系,失业一、二年,储蓄够用,他一点都不紧张。尤其是大家庭,大家庭所有一切人赚的钱都归公,都要给家庭,你自己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家庭给你,每个月生活费用给你。所以我们想想那个时候确实是好。

  经上前面虽然所讲的是四德(四种),随缘妙用、威仪有则、柔和质直、代众生苦,这四德一展开是万德,佛家常讲万德万能,万德万能归纳就是这四大类,四大类展开这叫无量无边的德行,这就是“摄用归体”,体就是这四德,古圣先贤教给我们,佛菩萨教导我们,都不违背这个原则。这些年我们提倡《弟子规》,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儒家代表,中国传统文化;道家的《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佛法的《十善业道》,再扩大到《律藏》,都不出四德之行。这四德我们要怎么做法?从《弟子规》入门。《弟子规》给我们总结一百一十三桩事,这一百一十三桩事情你全都做到了,你的根就扎下去了。在现前这个社会,这个根就能够带给你一生的幸福美满,一点都不假!不要看这一百一十三条,条条都是活的,只要...(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四集)  2009/8/14  台湾  档名:12-47-74》)


...开这叫无量无边的德行,这就是“摄用归体”,体就是这四德,古圣先贤教给我们,佛菩萨教导我们,都不违背这个原则。这些年我们提倡《弟子规》,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儒家代表,中国传统文化;道家的《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佛法的《十善业道》,再扩大到《律藏》,都不出四德之行。这四德我们要怎么做法?从《弟子规》入门。《弟子规》给我们总结一百一十三桩事,这一百一十三桩事情你全都做到了,你的根就扎下去了。在现前这个社会,这个根就能够带给你一生的幸福美满,一点都不假!不要看这一百一十三条,条条都是活的,只要你真正去做,你自然就有悟处,你就晓得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起心动念,自然就合规矩。这个合规矩是威仪有则。无论在什么境况之下,佛家讲物质环境、人事环境,无论是顺境、是逆境,善缘、恶缘,你都能够运用得非常如法,你都真正能做到,外面的态度柔和,里面的心地真诚,真诚心、柔和态度,没有一样事情不圆满成就。众生很苦,怎么代众生苦?我自己认真修行就是代众生苦。特别是在困难的时候,有灾难的时候,大家都感觉到很忧虑的时候,我们做出怎样适应当前环境的一个榜样,做出来给他看。为什么在这个艰难困苦环境里面,他没有忧虑,他过得很清闲、很自在,为什么?向他学习,这叫做代众生苦。

  平常养成一个节俭的习惯,生活很容易过。节俭是美德,愈是节俭,身体愈健康。我过去讲经的时候也常常讲到,特别是在澳洲,澳洲、纽西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四集)  2009/8/14  台湾  档名:12-47-74》)


...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这个现象,是在河海交界这个地方出现的,一入到真正大海,那就是习气都没有了,究竟圆满佛。这个比喻很有意思,愈想愈有味道。可是,这四十一个位次,无始无明习气已经不妨碍你跟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不妨碍。你到了大海的边缘就不妨碍,能力就恢复,跟究竟圆满佛果上可以说是没有两样,而且很快他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诸位要记住,帮助的方法是破迷开悟,破迷开悟的方法是教学,你不教怎么行!教学的方法里面最重要的是身教,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我们现身说法,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他为什么能做得成功?孔孟在中国为什么能做得成功?没有别的,自己做出榜样,威仪有则,他做成功了。我前几年在老家安徽庐江汤池办了一个传统文化中心,我要求老师,告诉老师,释迦牟尼佛教学成功,孔子、孟子教学成功,靠什么?自己做到才教别人,自己没有做到,要求别人做,就不能成功。所以要求老师先自己把《弟子规》落实,《弟子规》里面一百一十三桩事情,我们认真努力条条都学到,自己真做到,然后你再去教就成功了。这就是佛法融入《弟子规》,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0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弟子规》变成我们的思想见解,变成我们的言语行为。我们跟《弟子规》是合一了,我人就是个活的《弟子规》,表演出活的《弟子规》,你在我身上看到,成功。‘而实无所入’,你契入境界,没有入的痕迹。我们跟《弟子规》融成一体,实在讲,跟《弟子规》痕迹都没有。这个...(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四集)  2009/8/14  台湾  档名:12-47-74》)


...要受,苦苦、坏苦、行苦统统要受。到色界天,不错了,欲控制住,对于五欲六尘不起贪心,苦苦没有了,但是他有行苦,他有坏苦。到无色界天,最高的,高级凡夫,像老庄,“吾有大患,为吾有身”,身相不要了,就是物质他统统甩掉,精神的境界,我们一般称灵界,世间人称为灵魂。灵魂不灭,那真的,不是假的;色身有生灭,只要是色身,没有不生灭的,灵魂不灭。灵魂是迷,觉悟了不叫灵魂,叫灵性。灵魂出不了六道,灵性就出去了,出了六道就叫灵性,不叫灵魂。为什么?他不会在六道里去投胎。他要到六道里面来,那就是佛菩萨再来,来干什么?来度众生,来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他来做这个。四德圆满表现出来,肯定是给世间人做好样子,那就是威仪有则,肯定是质直柔和,他的态度,他有智慧,他有德行,他能够观机,应机说法有他的善巧方便,能令一切众生回头,所以他不是凡人。他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佛是用方便话说,代一切众生受苦,方便说。说这话真正用意在哪里?让我们这六道众生知道感恩,感恩是性德,用这个方法把感恩的心唤起来,否则的话,六道里面迷惑众生不知道感恩。所以因缘都要离,这是讲到极处。下面我们再看,大师引用《维摩经》上几句话说:

  【维摩经云。法不属因。不在缘故。依此义理故。云照法清虚离缘止也。】

  这句话说得好,也说得非常的圆满,《维摩经》上说的这句话意思很深。‘法’,这个法就是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七集)  2009/8/17  台湾  档名:12-47-77》)


...听就开悟。“无所住”,就是身心世界统统放下,“而生其心”,生的是什么心?救人救世的心。没有悟之前,身在这个世间是为我活着的,或者说是为我活的,为我家活着;悟了以后,我没有了,我家也没有了,是为一切苦难众生活着的。诸佛菩萨应化到世间来,他为什么?他不是为自己,自己已经成佛,已经功德圆满。所以说他没有自己,他全是为别人,为一切世间苦难众生。像《普门品》里面赞叹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众生有感他就有应。应的方式无量无边,贤首大师在前面给我们讲,总不外乎四德,第一个是“随缘妙用”,恒顺众生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当然没有分别执着,叫妙用。第二个,说出他用什么方法,他处处给众生做好榜样,“威仪有则”,做出样子来给人看。做出什么样子?断恶修善做出来,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用这个身体、用这个家庭做榜样。第三个,态度“柔和质直”,好,不谦虚柔和就做不到,质直是什么?质直是诚信,真诚。用真诚心,用柔和的相,自己谦虚,尊重别人,所以人一亲近他就受他的感化。最后讲存心,“代众生苦”,众生有苦有难,要给他做一个好样子。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三衣一钵,一生过苦行僧的生活,干什么?代众生受苦。在这个世间享福的人少,受苦的人多,受苦的人多他心不平,不平衡,不平衡他就多生怨恨,多造恶业;换句话说,来生更苦。菩萨慈悲示现什么?你们苦,我跟你们一样苦,告诉他这个苦从哪里来的?从一切不善...(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一集)  2009/8/23  台湾  档名:12-47-81》)


...众生闻法、障碍众生学佛,杀众生的慧命比杀身命的罪还重,很多人不知道。我们想想,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生示现开悟之后,四十九年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法布施。用他的体力、用他的精神、用他的时间,这叫内财布施。做出的样子给众生做示范,法布施;用言语教导,法布施。他这样做,三种布施具足,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我们要能看到这一点,要能体会到这个意思。无我,纯善纯净的心帮助众生转恶为善,帮助众生转迷为悟,帮助众生转凡成圣,这叫修圆满的布施,成就无量功德,庄严法相。诸位都知道,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从哪来的?相随心转,从他的善心、善行里面现出来的,一切众生见到没有不生欢喜心的。所以佛的相,佛的样子,我们讲威仪,能摄受一切众生,众生见到、听到、接近到没有不生欢喜心的。这叫自行化他,自己示现的告诉我们,天天不断向上提升境界,他教给我们,佛是这样的,让一切众生看到之后,也就很想跟释迦牟尼佛学习,我也希望天天向上提升。

  真干,从哪里干起?从做人干起。我们净宗同学,修行最高指导的原则就是“净业三福”,三条。第一条教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将它具体落实在儒释道的三个根,孝亲尊师在《弟子规》,字字句句要做到;慈心不杀落实在《太上感应篇》;末后修十善业,《十善业道经》。儒释道的三个根在第一句,第一句全都做到,是人天小果;你做得不很圆满,达不到满分,来生不失人身,得人道。如...(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二集)  2009/8/24  台湾  档名:12-47-82》)


...牟尼佛学习,我也希望天天向上提升。

  真干,从哪里干起?从做人干起。我们净宗同学,修行最高指导的原则就是“净业三福”,三条。第一条教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将它具体落实在儒释道的三个根,孝亲尊师在《弟子规》,字字句句要做到;慈心不杀落实在《太上感应篇》;末后修十善业,《十善业道经》。儒释道的三个根在第一句,第一句全都做到,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0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人天小果;你做得不很圆满,达不到满分,来生不失人身,得人道。如果能及格,恭喜你,你生天,你能够达到六十分、七十分,你肯定生忉利天;如果你能有八十分、九十分,你就生夜摩天。这是佛教给我们人天法,必须有这个条件你才能真正学佛,受持三皈、五戒、威仪。三福第二条讲“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皈是方向、是目标。修行人要记住这三大纲领,第一个是觉而不迷,第二个是正而不邪,第三个是净而不染,觉正净怎么修法?要依靠佛菩萨,向佛菩萨、向老师学习,老师就是给我们示范觉正净。我们这篇论文里面,四德里所讲的“行为世则”,老师要做出榜样来给大家看。教学活活泼泼,没有定法可说,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有不同。现在是乱世,是道德沦丧的一个时代,众生没有伦理道德的观念,你要教伦理道德就太难了。你讲这个东西、教这个东西,人家第一句话就问你,“这学了有什么用处,学这个东西能当饭吃吗?”对古圣先贤东西丧失信心了。丧失信心真有为难处吗?有,不善的心行能感召来所谓天灾人祸。你不相信,你不肯学,你的心行与伦理...(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二集)  2009/8/24  台湾  档名:12-47-82》)


...是一乘法,一乘里面的一乘,这个一乘法一定跟人天相应,如果人天乘你都做不到,这个一乘法在阿赖耶里面只是一个好的种子,不能起现行。一定得以人天乘的基础把你托住,你才有辉煌的成就,这个很重要。所以我们佛弟子,头一个把人做好。

  我们净宗同学,净宗学会建立创始的时候,我们就定了五门功课,只要把五门功课做好,没有一个不往生。这五门功课第一就是“净业三福”,最高指导原则,这要能记住。五门不多,很容易记住。第一条净业三福,三条十一句,时时刻刻都要记住,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尤其是处事待人接物,常常想我有没有违犯?第一条,“孝养父母,奉师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条,“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我今天有没有遵守?第二条,“六和”。我们人身,人是个社会动物,不能离开大众,跟大众相处我们有没有做到六和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做到没有?每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可以违背,别人做到做不到与我不相干,我自己要做到。再是“三学”,这是佛法三大网领,戒定慧。第四个是菩萨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最后一条普贤菩萨十愿,“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一直到“普皆回向”。天天要对对。我们选了这个五条,好记,念念不忘,依教奉行,这是功德,这是能带去的,念兹在兹,一句阿弥...(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二集)  2009/8/24  台湾  档名:12-47-82》)


...话意思很深,才想出一个什么?大概这是圣凡的标准,我们中国自古以来传的礼,那是人间的标准,想出这么一点。我们要转凡成圣,这是凡圣的标准,除非你不想做圣人,我想出这么个道理。有了这个道理支持,我就看戒律的书,你为什么要看这个?他这个戒律是不能变的。佛家四个根本大戒,超越时间、超越空间,这个四大戒所有宗教里全都有。第一个是不杀生,其他宗教里面叫不杀人,佛教讲的不杀生,说的范围更广,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这四条所有宗教经典里面都有。这些宗教的创始人没见过面、没开过会,为什么制定戒律这四样都相同?在佛法讲这是性德,一切众生自性里头本有的。就像我们这部论典里面前面讲的四德,四德这些戒律的范围是第二条,“威仪有则”,则就是戒律、就是规矩、就是典范,我们行住坐卧、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合规矩。这规矩是什么?规矩是性德,自性里头本有的。我们中国老祖宗讲得好、讲得清楚,简单扼要,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你看多清楚。五伦是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这是自然的,绝不是哪个人发明的。五常,仁义礼智信,这是性德,基本的。再把它细分一点就是四维八德,四维是礼义廉耻,八德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前面是重复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礼义廉耻里头有四个,八德里面除了这四个,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跟它相应,这正,这标准。不相应呢?不相应就是邪,邪正就有了标准。所以,五伦、五常...(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八集)  2009/8/30  台湾  档名:12-47-88》)


净公上人讲威仪集第七卷





...律、就是规矩、就是典范,我们行住坐卧、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合规矩。这规矩是什么?规矩是性德,自性里头本有的。我们中国老祖宗讲得好、讲得清楚,简单扼要,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你看多清楚。五伦是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这是自然的,绝不是哪个人发明的。五常,仁义礼智信,这是性德,基本的。再把它细分一点就是四维八德,四维是礼义廉耻,八德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前面是重复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礼义廉耻里头有四个,八德里面除了这四个,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跟它相应,这正,这标准。不相应呢?不相应就是邪,邪正就有了标准。所以,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是性德,威仪有则,则是什么?这四种就是原则。在佛法里面有十善业道、六和、六度、普贤十愿,也很简单,不复杂,原因是便利我们容易记住,时时刻刻在起心动念之处,能够提得起,能够想得到。这叫观照,这是标准,不能离开标准太远,那就叫威仪有则。

  我们今天找不到老师,我们晓得有佛菩萨示现在世间,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他也不会暴露身分。这些人肯定是好人,他会教我们,他不教我们信他,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0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那些邪师都会叫人信他。所以真正善知识不会教人信他,他会教什么?你去信经教,你去信古人,这个好!经教、古人是他肯定的,信经教、信古人就是信他。你看李老师教我信净土,信《无量寿经》、信《阿弥陀经》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幽溪大师的注解,给我介绍三个注解,信印光大师,他不说自己。这是末法时期我们怎样辨别真善知识,这个重要。我们没有个人的名闻利养,我们只希望一切众生能够改邪归正、能够断恶修善,他这一生真正能够觉悟,这就好了,目的就达到了。他喜欢哪一部...(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八集)  2009/8/30  台湾  档名:12-47-88》)


...六岁开始学,我不是这个样子,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各人缘分不一样。成败关键就是真干,真放下。真放下,至少头十年很痛苦,以后慢慢会缓和,我自己的经验是到三十年才不动心,给我我都不要。所以韩馆长往生之后,我们舍弃几个道场,欢欢喜喜,没有一丝毫怨言。跟着我的这些同学也不容易,都能听话。一定要学“于人无争,于世无求”,我们相信因果,命里有的决定有,命里没有的不要强求。命里该饿死的,我纵然有个金山也会饿死;命里不该饿死的,一无所有,到时候有人送饭来吃,相信这个,深信不疑,所以没有一丝毫忧虑,身心清净。这上天保佑,才有这么好的身体。我相信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九十多岁,生活能够自理,不需要人帮助,这是学佛人的威仪,学佛的殊胜利益从这里就看出来,这叫真正的福报。福报不是地位、不是财富、不是权力,这些东西都是假的。福报是智慧,福报是头脑清楚,不迷惑、不糊涂,身体健康长寿。李老师讲经讲到九十七岁,他老人家往生,我听说只有两次没讲经,他一个星期讲一次,走之前只停两次。这是我们眼前的榜样,我们应当要学习。

  超然而离诸相。这要知道,即相离相,要懂这个道理。相在不在?在,一天到晚没有离开,心里丝毫不染着,知道万法皆空,自性不空。对初学来讲,讲自性不空他不懂,因果不空。深信因果,你会有成就,为什么?你不会变质;不相信因果,名闻利养现前,变质的人太多,禁不起外面境界的诱惑。只有深信因果的人,名利现前不动心...(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九集)  2009/8/31  台湾  档名:12-47-89》)


...,对方自在,我也自在,这叫双赢。到最微细的是不对立,不对立那你就法喜充满,你一天到晚确确实实笑呵呵的,满面笑容,快乐无比,为什么?你把烦恼的根拔掉了。跟这个对立,跟那个对立,跟人对立,跟事对立,跟万物对立,可麻烦,累死了。这什么原因?不了解事实真相,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才起这个事情。如果你真正了解事实真相,在现在这个地球环境上,别人过的是苦日子,你过的是菩萨日子,你不苦,你得大自在。你那个苦是什么?那是菩萨大慈大悲,在那里表演,示现给众生看的,目的是让众生看到之后觉悟。那是一种教学的手段,不是真的,这要明白。前面我们学过四德里面的第二,就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威仪有则”,行住坐卧都要做一个好的样子、正面的样子给人看。所以情见的事相,你统统明白了。“以显真如之空性”,我们自性清净圆明体在哪里?原来就在万象之中,只要你不着相,你就见性,性跟相从来没有离开你,包括什么?包括虚空,虚空也是个相。它的体是什么?体是自性。这就是宗门大德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之后,人家问他,自性在哪里?左右逢源,头头是道,没有一样不是,拈一法是,不拈一法也是,奥妙,性相一如。

  下面说“然共此真如,非凝然无为之顽体”,这要知道,这就说明佛家讲的空性是活的,现在人讲有机体,它不是死的。它虽然不是精神、不是物质,精神、物质都是从它变现出来,所以它不是无所作为。它不是无所作为的顽...(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集)  2009/9/1  台湾  档名:12-47-90》)


...用,我们要学这个,那就真有受用。

  这个理我们懂得,“由心不起,外境本空”,我们明白了,我们能不能做到心不起?做不到,你要做到就成佛。谁做到?惠能大师做到,我们做不到。惠能大师从开悟那一天起,他的境界跟释迦牟尼佛没两样,还有身体在这个世间度化众生,那是不变随缘,那是我们前面四德里面的随缘妙用。我再说得白一点、说得浅一点,随缘妙用是什么样子?完全没有自己,有自己就错了。这个身体跟性德是完全相应,身体在这个世间干什么?为苦难众生,没有自己!像《金刚经》上讲的四相没有了,不但四相没有,四见也没有了,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都没有,这个境界是随缘妙用。所以他底下全具足,只要这条有,自自然然“威仪有则”。这用我们凡夫眼光来看,看这个人起心动念,看这个人言语造作,全是社会上最好的榜样,最好的榜样是什么?十善。我们所常常讲的《感应篇》、《弟子规》,他全做到,那就是他的生活,这叫威仪有则。“质直柔和”,对待任何人一片慈悲,心地真诚,真诚是质直,慈悲是柔和。“代众生苦”,这是真正觉悟自然现的相,没有一点点勉强,为什么?性德流露。

  下面‘论云’,这是大师举《唯识论》,来证明前面的两句话,由心不起,外境本空,‘由依唯识故,境本无体故,真空义成’。外境本空,这个外境是心外之境,包括我们的身体都是外境,心外之境。为什么外境本空?《唯识论》里讲得好,一切法不离唯识;唯是唯独,识就是阿赖耶,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从哪里来的?心动,起心动念自性清净圆明体就变成阿赖耶。好像什么?这个地方后面可能有,好像水跟波一样。水是不动的,你看那池塘没有风的时候,风平浪静,那是真的你看到水,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0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本来...(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二集)  2009/9/3  台湾  档名:12-47-92》)


...心。学经教,经教最好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不起心不动念,自自然然得三昧,自自然然有悟处,这就好!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五集)  2009/9/6  台湾  档名:12-47-95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二十页,我们还是从第四行看起:

  【二者。从心现境妙有观。即事不滞于理。随事成差。谓前门中摄相归体。今此门中。依体起用。具修万行庄严报土。】

  我们就念到此地。昨天我们学过这一节,也讲得很多,可是末后这两句很重要,‘依体起用,具修万行庄严报土’,这两句就是前面所讲的四德里面,第二种“威仪有则德”。法界,现在人讲宇宙万有,佛法讲法界,无量无边的法界都是心现识变的,性德本来就是有秩序的,清净本然,无比的殊胜。如果你要不相信,你可以想想,我们自己这个身体,身体的构造够复杂的,每个器官有一定的位置,有一定的功能,它一点都不乱,由许许多多的经脉把它连起来,连起来什么作用?就是互助合作。谁设计的?设计得这么巧妙,细细观察,人身如是,鸟兽亦如是,再细心去观察,单细胞的动物,你细心观察亦复如是。再观察到植物、到矿物、到自然现象,是不是还是跟我们这个身体一样复杂?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只是它没有色相,我们看不到。譬如我们用眼见色,用耳闻声,用意来感得外面境界。可是江本博士用的水实验,水没有眼,...(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五集)  2009/9/6  台湾  档名:12-47-95》)


...通。我们有这样的志愿,没有动一个念头去求佛菩萨,佛菩萨也来,为什么?我们动念这个念就周遍法界。既然周遍法界当然底下接着就出生无尽,当然就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这叫妙用。我们立定志愿是妙用,诸佛如来感应是妙用。并不是说只有佛菩萨才有妙用,我们凡夫就没有妙用,凡夫有,凡夫只要不为自己就是妙用。如果为自己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你就造业,纵然行善也是三善道,那个不妙。妙是什么?妙是要超越,至少要超越六道这才叫妙,出不了六道那都不妙。怎样才真正出离六道这是大学问,这个学问在大乘经里面,你不真正学习大乘经,你怎么会知道!所以妙用。

  佛菩萨妙用,我们妙用,都需要给众生做出最好的榜样,“威仪有则”,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性德相应。现在的众生出了什么毛病?疏忽传统的伦理道德教育,误会了佛陀的教学,把佛教看成宗教、看成迷信,误会,我们怎么办?首先就要示现诚信古圣先贤的教诲,对传统文化有信心没有怀疑。其次对佛法真正具足信解行证,做出好样子来给人看。好样子从哪里做起?传统的,我们落实《弟子规》、落实《感应篇》,在佛法里面我们落实十善业,落实三皈五戒、六和六度、十大愿王,就够了,这就是威仪有则。我们行住坐卧不离开圣贤教诲,不离开佛菩萨的经教。时时刻刻想着,我要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榜样,让社会大众看到我,对传统文化就能生起信心,对佛法就能够化解误会,让他看到什么是真的佛法,真的佛法在经典里面,我们读诵经典依教奉行。活在这个世间干这个,不干别的,这就是佛门讲的“积功累德”。你看你自己学,因戒得定,得清净心,清净心不生烦恼,清净心生智慧。你活得好,你活在德行当中,你活在智慧里面,表现在外面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让一般人看到你怎么样?欢喜你、赞叹你、羡慕你,也很想跟你学,就对了。所以要做个好人,标准的好人,要做好事也是标准的好事,真正是爱人如己,为别人、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做出好样子,学...(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五集)  2009/9/6  台湾  档名:12-47-95》)


...吁的,特别是这些年,补习!把丢掉的东西赶快补起来。补什么?补《弟子规》、补《感应篇》、补《十善业》,如果有这个基础,学佛没问题。你看净业三福,这是我们总的指导纲领,它三条第一条就是扎根教育,就是基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弟子规》,“慈心不杀”,《感应篇》,后面“修十善业”,这儒释道的三个根,具足这三个根才叫善人,善男子、善女子。我们经本一打开你看,“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善有条件的,这四句做到了,这四句就是三样东西,《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才叫善男子、善女人,有具备这个条件才能入佛门。所以净业三福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受三皈就是接受佛的教诲,受三皈是拜老师。拜谁做老师?拜佛做老师。你没有前面基础,你没有办法拜老师,像我们盖三层楼一样,前面的基础是第一层,咱们拜老师是升了一层,到第二层。第二层是佛教的小学,小学修好了再往上提升,佛教的大学,这大小乘,第二条小乘,第三条大乘。大乘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咱们净宗世尊教导我们最高的指导原则,我们要真干。

  在现前这个社会,学佛的人多,真学佛的人不多;迷信的人多,觉悟的人少!为什么?佛法,我初接触的时候,我跟章嘉大师三年,我佛法的基础是他老人家给我奠定的,我非常感恩。那个时候我还在政府机关服务,小职员,所以我亲近章嘉大师的时...(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0集)  2009/09/11  台湾  档名:12-47-100》)


...要生到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有福,不但永远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这才叫大福德之人。还有人能比这福报更大吗?到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一生成佛,不可思议!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古时候真有护法,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前,把护法的工作托付给国王大臣,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0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能护持。现在变成民主,没有国王只有总统,总统是民选的任期很短,他不懂佛法,对佛法他从来没听说过,所以对佛法不关心,于是佛门的问题出现。我们看看现在的护法,你从全世界去看,道场不少,哪一个道场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样,每天讲经教学而不中断?这一点诸位要记住,世尊当年在世,一生四十九年就是教学。开口,你把它记下来,都是经典;不开口,你看他的威仪,行住坐卧、一举一动那是身教,记录下来那叫戒律、叫威仪。他的教学日夜不间断,看到这伟大的教师,在世间找不到第二个人,不能不佩服,不能不感恩。你没有看出来,你怎么会学?你看出来之后,你就会向他学习,他做了个好样子给我们看。今天佛法式微,后继没人,这是众生福报问题,没有人,说实在话是没人护持。现在不能靠国王大臣,国王大臣没有了,现在要靠什么?长者居士真正发大心。

  诸位知道,我在早年修学,学习讲经的时候,韩锳馆长护持三十年,没有这三十年我就不存在了。那个时候只有两条路,一个还俗,一个就是赶经忏去,跟一般出家人一样,他们欢喜。如果你是讲经的话,没有一个人欢喜你,不但不欢喜还讨厌,这是现代的现象,我们不能不知道。可是一个人护持一个法师、成就一个法...(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四集)  2009/9/15  台湾  档名:12-47-104》)


...,遍入城邑聚落,普作饶益”。这是游化十方,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能够教化一切众生,或是城市、或是乡镇、或者是农村,只要他到的地方,只要他接触的这些人,都给他演说。佛在《金刚经》上说了十几句,“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无论在什么地方。所以从这一点我们就知道,完全能肯定,释迦牟尼佛当年住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没有中断。每天出去托钵,斋主供养,佛总要给他开示,时间长短不定,长的十几二十分钟,短的二、三分钟,你把它记录下来,都是叫经典;国王大臣、大富长者,他们有能力召集大众,几百人、几千人的大会,请佛来讲经教学。从远方慕佛名而来,三、五个人,十几个人来见佛,佛也给他说法,从来没有拒绝的。不说法的时候,你看他的威仪,行住坐卧四威仪那是什么?身教,他在表演,开口是言说,都给一切众生做最好的榜样。这一点想学菩萨的人不能不认真去学习,你要不学习那就不叫菩萨!我们没有开悟之前不能离开经典,要怎么学法?古人的榜样非常好,学教,为人演说是大善,可是要记住,在行善之前先要断恶。我们所以行善,得不到像诸佛菩萨那么圆满的效果,原因在哪里?善里头参杂着恶,不纯,所以教学感人不深。在学善之前先要断恶,断恶是断烦恼、断习气,然后你的善行就生效果,就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自己修行,没有不成就的。

  成就之后,你一定要想到怎么样才能报佛恩,回向偈上说“上报四重恩”,四重恩第一个是父母恩,第二个是佛恩,佛是老师,第三个是国主,第四个是众生,常...(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七集)  2009/9/18  台湾  档名:12-47-107》)


...经典里面节录出来,节成一个本子,叫《经律异相》。这个本子专门是记录佛在行菩萨道生生世世难行苦行,我们在这里面可以看到,这是给我们做榜样。我们读了之后,遇到困难了,你想想释迦牟尼佛过去,遭遇到灾难,你想想佛怎么处理。大家都知道的,我们读《金刚经》多了,《金刚经》里面记载一段故事,并不详细,歌利王割截身体。有详细的,详细的在《大涅槃经》里面。你看修行人怎样应付?为求佛法,欢喜舍命。

  第三,“一向为他恩”。佛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一向为他恩,这是我们都要学的。第四,“垂形六道恩”。六道很苦,佛菩萨在六道示现,要度人,要受人身,跟人在一起,为他讲经说法,还得表演给他看,表演是身教,就是行住坐卧四威仪,这是戒律。他要度鬼身,他得现鬼王的身相。在中国佛教里面,超度佛事放焰口,焰口台对面通常是用纸扎一个鬼王,青面獠牙,叫焦面大士。那个人是谁?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在鬼道里面度众生一定要现鬼身,现人身跟鬼不相应,度不了鬼,他不是一类。所以在鬼道里面就现鬼王身分,在畜生道就现畜生。猪里面,前世学佛学得不错,临终的时候一念糊涂,到畜生道去了。菩萨知道他有善根,他现在堕在畜生道,也变个猪身,天天跟他一起,天天跟他说法,到他临命终时他就往生极乐世界去了。但是他不是学佛的那没办法,他没有这个善根,必须他有条件。所以佛菩萨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这才知道修学佛法的殊胜,不管这一生能不能往生,只要善根深厚...(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八集)  2009/9/19  台湾  档名:12-47-108》)


...你的念头,前一个念头灭了,后一个念头生起来,出生无尽。到死,身体死了,你的灵魂还是妄念不断,永远不断,真的出生无尽。后面那个要知道,“含容空有”,这个一定要晓得,我们现在这个失掉了,心量太小,不能包容别人。你本来心量是含容空有的,含空,虚空,心包太虚,容有就是量周沙界。原本我们的心量是这么大,现在为什么变得这么小?这错了。

  【若准四德为名。即名四摄摄生三昧门。】

  四摄好,这个四德是自性根本的四大德。第一个“随缘妙用”,那就是佛菩萨。什么是妙用?可以随缘。随缘什么?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妙用!诸佛如来应化在人间。你起了分别执着就不妙,你烦恼起来了,这个要学。第二个“威仪有则”,这就是时时刻刻要想到给一切社会大众做出最好的样子。个人是个人最好的样子,家庭是所有一切家庭最好的样子,这叫威仪有则,那真叫幸福美满,那是菩萨应世。第三个“质直柔和”,存心正直,态度柔和。末后一条“代众生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6 21: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