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明月照平湖

在这里和大家共享——楞严经五十阴魔的讲解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4、妄计分位?堕有边无边论
业因:
①、行者进入更深之禅定,凝明精真,妄想消除,十类天魔不能得便惑扰。故行者得以穷究十二类生之生死本元由绪(别相),因此,细密观察幽清扰动之元。

②、行者观察行阴幽隐轻清之微细动相,为圆明心中的扰动之元。因自己尚未彻了生命之由绪,故于一法上起了过去、现在、未来三分位的妄计执着,由此,坠入外道四种有边论中(有边包含有有边、有无边,故兼含无边之义)。

现象:
①、半有边半无边论:
行者于禅定中,起如是邪计:生身之本元,从体起用,流转不息,即是现在法。进观过去者,不复再来,未来者,现在不可得,故计执过去、未来为有边际;唯有现在心,念念相续,无有间断,所以计执现在是无边际。

②、以见闻计有边无边:
行者观外境界,于八万劫内,见有众生及一切法,观八万劫外,则冥然无所见。无见闻处,则无界限可分,故妄自计执为无边际;有众生及一切法处,界限分明,故妄自计执为有边际。

③、于自他计有边无边:
行者自谓已破想阴,我心遍知法界,所以妄自计执我心无边际。彼法界一切众生,皆现于我心之中,而我不见彼众生之知性遍于我心,故知彼一切众生之知性不周遍。以彼一切众生知性不周遍故,计执为有边际。

④、于五阴计有边无边:
现前之身,五阴(色受想行识)合成,行者于已破之前阴,计执为有边,于未破之后阴计执为无边。此一身中,五阴有破、有未破,所以计执一身半生半灭。由此妄自计度:世间一切众生,及一切物象,都是一半有边一半无边。


果报:
①、于一法妄计有无,自非正见,故失却正遍知觉,坠入外道有边无边论中,惑乱自己的菩提真性。并且遗留邪见,误导后世众生;其为害正道,斫法身,伤慧命,有比这种知见、思想的误导、污染还厉害的吗?



5、妄计知见?堕遍计虚论
业因:
①、行者进入甚深之禅定,凝明精真,妄想消除,十类天魔不能得便惑扰。行者欲穷究十二类生之生死本元,因此,细密观察幽清扰动之元。

②、行者观察行阴,是圆明心中的扰动之元。因自己尚未彻了生命之本元由绪(别相),故依定中所知所见之动元,妄生计度、执着,因此,坠入外道四种颠倒,不死矫乱、遍计虚无之戏论中。(不死:不死于一处也。或是或非;不死于是,亦不死于非,故语言滑稽,捉摸不定。)


现象:
㈠、八亦矫乱(变恒、生灭、增减、有无):
①、修习禅定之行者观圆明心中的扰动之元(行阴),迁变流转,忽生忽灭,估计执为变;见其生灭相续不断,故计执为恒。

②、见现前所见之境,计执为生;不见过去之境,故计执为灭。

③、见相续之善恶业因,生生不已,故计执为增;见业因正相续中,前业渐渐消殒,故计执为减。

④、见一切万物各各相生,故计执为有;见一切万物消亡之处,又计执为无。

⑤、以上八种(变恒、生灭、增减、有无)不死于一处之邪思,实是矫乱妄计,因为一切法,依理观之,实是一法而已,以分别心见之,则见种种差别。此种于生处见有,亡处见无之矫乱计执,于佛经中“亦有亦无”,双遣二边,显中道之义不同。

⑥、此类行人,凡有来问他修证之义者,则答:“我今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以如是模棱两可之二边互相矫乱,使生不成生,灭不成灭;有不成有,无不成无;增不成增,减不成减,令来问者,遗失生灭之章理句义。


㈡、唯无矫乱:
修习禅定之行者谛观其心,见生心中无灭心,灭心中无生心;乃至增心中无减心,减心中无增心,故曰:“互互无。”若生中有灭,则可舍生证灭,今生灭互互无相融之处,故无所证也。所以对一切来问法者,唯答一“无”字,即以无所证为究竟也(此属外道计执四种无的异相计无,非真究竟也)。


㈢、唯有矫乱:
行者谛观其心,生有生处,灭有灭处,乃至增有增处,减有减处,故云:“各各有处。”因有处故,有得证之事。所以对一切来问法者,唯答一“是”字(其意谓:有处,无非是心),除“是”之处,无所言说。

㈣、有无矫乱:
行者有无俱见,于一法上双见有无,如一本生二枝,其境已分枝,则能观之心亦已昏乱,乱则不一,无有主宰。凡有来问法者,则答言:“亦有即是亦无,因为有有,必定有无。”又说:“亦无之中不是亦有,因为已无,则不能再有。”如是虚妄断灭之见,加以有无夹杂,是非浑合,一切矫乱,何是何非,无所适从!


果报:
行者因这种虚无矫乱,不死于一处,有无是非混杂的妄自计度,所以失却正遍知觉,坠入外道四种不死于一处之颠倒邪见之中,迷惑了自己的菩萨真性。并且永遗邪见,误导后世众生;其为害正道,斫法身,伤慧命,有比这种知见、思想的误导、污染还厉害的吗?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6、妄计无尽流?堕死后有相颠倒论
业因:
①、行者进入甚深之禅定,凝明精真,妄想消除,十类天魔不能得便惑扰。行者欲穷究十二类生之生死本元,因此,细密观察幽清扰动之元。

②、行者观察行阴,是圆明心中的扰动之元。因自己尚未彻了生命之本元由绪,故于行阴相续迁变之无尽流中,生起我及我相之虚妄计度。

③、行者认为色受想,是过去之我相,行阴是现在之我相;又色受想阴已过去,如死后之我相,行阴现在,如生前之我相。

④、这种于我生起有相的虚妄计度,与外道死后有相之四种计执相同;是故行者坠入死后有相之颠倒论中。


现象:
㈠、外道于色受想行四阴起计执:
①、从“色”阴妄生计度:谓此色身,即我之识行,故坚固保护,令勿散失。此妄自计执色是我。

②、从“受”阴妄生计度:谓我识性遍圆,含摄一切。或妄计我大色小,故色在我中,色为我所有。

③、从“想”阴妄生计度:谓想心起,则所缘之境亦起;想心灭,则所缘之境亦灭,故境色是随我回旋往复的;或妄计离我有色,色我并生,所以说色属我所有。

④、从“行”阴妄生计度:谓此色身生灭变异,相续不断,我亦随于行阴中流转相续。因此生起色大、我小之妄计,认为我在色中,故随色流转。


㈡、以上四种妄计,是四种外道所执,不是一人同时具有上述四项。这四种外道,都是因见生前有相,而计执死后亦有相。相即是色、我之相,色受想行四阴中,皆具有我相、色相共成八相,生前八相,死后八相,共成十六相。


㈢、行者在此行阴未尽之际,谓烦恼无尽,菩提无尽。今烦恼未尽,菩提未圆,是故烦恼、菩提二性并驱。殊不知烦恼、菩提,是对待而起,皆非实法,而计执破色受想,即破烦恼;烦恼破,则菩提生,故烦恼是生前的有相,菩提是死后(烦恼破)的有相,因此成为死后有相论(即人死后,四大分散,人我相空,法我相不空)。


果报:
由于行者有上述种种的妄计执着,所以在五阴之身妄起死后有相之邪思。实则自性中,本无死与不死,亦无相与不相;行者妄自计执,因此亡失正遍知觉,坠入外道死后有相之颠倒论中,惑乱迷失了自己的菩萨真性。并且遗留邪见,误导后世众生;其为害正道,斫法身,伤慧命,有比这种知见、思想的误导、污染还厉害的吗?


7、妄计过去阴?堕死后无相颠倒论
业因:
①、行者进入甚深之禅定,凝明精真,妄想消除,十类天魔不能得便惑扰。行者欲穷究十二类生之生死本元,因此,细密观察幽清扰动之元。

②、行者观察行阴,是圆明心中的扰动之元。因自己尚未彻了生命之本元由绪,故于先前已破之色受想三阴上妄生计度。

③、行者认为色受想,阴相已破,现前且无其相,死后焉得有相?由此妄计,故坠入外道死后无相颠倒论中。


现象:
㈠、行者于色受想行四阴计无相:
①、色为身形之生因,今无色(色阴已尽),故身形无生因之处。

②、想为妄心之系缚处,今无想(想阴已尽),故心无所系缚。

③、受、心领纳外境,境连缀于心,今无受(受阴已尽),故内心、外境各别,无复连缀。(人之有知,异于草木之无知,乃在于人有受想。)

④、行者综观色受想三阴之相已消散,纵有现前行阴之生理,而无受想连缀,则无知觉,岂非同于草木?其意是:行阴虽在,无受想之认知感识,谁知其在?因此,行阴有相亦如无相。

㈡、行者于身质计无相:
①、行者认为现前之身质既然无相可得,死后焉得有相耶?依此勘辨比较,而得死后无相之定论。如是生前(色受想行)四无相,死后四无相,循环反复,而有八相。(即色受想行四阴中,色法之相,生前四无相,死后四无相,共八相,较前少八我相:前项是计执四阴中各有我相、色相,生前死后,共有十六相。)

②、行者从现身无相,死后亦无相,由是推知生死是空,涅槃亦是空,既无因,亦无果,一切徒有虚假名字,都无实义。或起如是大邪见:即现前身形是空,将来佛国亦空,转识成智,转生死成涅槃,皆是空,是假名而已。生如是断灭见,豁达空,拔无因果,莽莽荡荡,自招无量祸殃。


果报:行者妄自计执色受想行四阴,生前死后无相,即非正觉正见,故亡失正遍知觉,坠入外道,以断灭为究竟,迷惑了自己的菩提正觉之性。这是第七外道,于五阴中创立死后无相之颠倒妄论。并且永遗邪见,误导后世众生;其为害正道,斫法身,伤慧命,有比这种知见、思想的误导、污染还厉害的吗?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8、计现存去灭?堕俱非颠倒论
业因:
①、行者进入甚深之禅定,凝明精真,妄想消除,十类天魔不能得便惑扰。行者欲穷究十二类生之生死本元,因此,细密观察幽清扰动之元。

②、行者观察行阴,是圆明心中的扰动之元。因自己尚未彻了生命之本元由绪,故于现存之行阴,起有相之妄计,于已灭之色受想阴起无相之妄计。

③、行者于色受想行阴中,计执有,又计执无,故有不成有;计执无,又计执有,故无不成无,是为自体相破!行者如是妄自计执,故亡失正遍知觉,坠入外道死后俱非之中,生起有无俱非,自心颠倒的邪妄知见之中。


现象:
行者于五阴妄计有无俱非:
①、行者从已灭之色受想,观现前行阴之有,则色受想,名为非有。

②、从现前行阴,观已灭色受想之无,则行阴名为非无。

③、行者依前述邪思,从生前推之于死后,循环研究五阴界,有八种俱非之相:即有、非有、无、不无,生死循环,反复而成八相。行者有此邪见,故随得一种所缘之境时,皆言死后有相无相。

④、行者又观行阴迁流变化之性,心发通悟,自认为知一即知一切法。并依循前述之邪思推知:一切法有而非有,无而非无。因此,起有、无俱非之颠倒见,以致已灭之虚无,现存之实有,皆失其一定之处所。

果报:由于行者尚处于行阴未尽,识阴不明的昏瞢之际,故有、无俱不可以言语道说;而行者却妄自计执生前非有非无,并且推之死后有无俱非。由是计执,故而亡失正遍知觉,坠入外道,死后有无俱非之颠倒邪论中,迷惑了自己的菩提觉性。这是第八外道,于五阴中立有无俱非之颠倒妄论。并且遗留邪见,误导后世众生;其为害正道,斫法身,伤慧命,有比这种知见、思想的误导、污染还厉害的吗?

9、妄计后后无?堕断灭论
业因:
①、行者进入甚深之禅定,凝明精真,妄想消除,十类天魔不能得便惑扰。行者欲穷究十二类生之生死本元,因此,细密观察幽清扰动之元。

②、行者观察行阴,是圆明心中的扰动之元。因自己尚未彻了生命之本元由绪,所以妄自计执此身灭(死)后归于无,乃至最后身(后后身)灭,亦归于无。即五阴之身,不论前后身,死后毕竟归于无。

③、由于如此的妄自计执,故坠入外道七断灭论中。


现象:
行者妄计五阴身死后断灭:
①、行者妄计现在之五阴(色受想行识)身,死后归于断灭。
②、行者妄计初禅天(已离欲),天中报尽,死后归于断灭。
③、行者妄计二禅天(已离苦),此天报尽,死后归于断灭。
④、行者妄计三禅天具大随顺,身心安稳,得无量乐(极乐),此天报尽,死后归于断灭。

⑤、行者妄计四禅天(苦乐双舍),四空天(心色双舍,极舍),此二天,天身报尽,死后归于断灭。

⑥、行者由现前人身,而欲界天身,而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空(天),由是循环,穷尽七种五阴身相之边际,皆与现前之五阴身同,身后毕竟消灭,无复更生,是为三界七种断灭见。


果报:
以上妄计五阴身,死后断灭,不复更生,虽有七种不同之身相,但五阴身实则一身而已;死后断灭,不复更生亦同一邪思。行者因此中任一邪思皆能引发上述之颠倒妄论,亡失正遍知觉,迷惑了自己的菩提觉性。坠入第九外道,于五阴中妄立死后断灭之邪论。并且永遗邪见,误导后世众生;其为害正道,斫法身,伤慧命者,有比这种知见、思想的误导、污染还厉害的吗?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10、妄计后后有?堕五涅槃论
业因:
①、行者进入甚深之禅定,凝明精真,妄想消除,十类天魔不能得便惑扰。行者欲穷究十二类生之生死本元,因此,细密观察幽清扰动之元。

②、行者观察行阴,是圆明心中的扰动之元。因自己尚未彻了生命之本元由绪,因此,于五阴身尽后,生起另有清净依处之妄计。不但妄计此身尽后,有净依处,乃至最后身尽后,皆有净依处(常乐我净,即涅槃也)。

③、由于如此的计执,所以亡失正遍知,坠入外道五涅槃论之中。


现象:
五阴中,五现涅槃之妄计:
①、行者以此身死后,生于欲界天,即以为这就是舍妄归真的清净依止之处(涅槃)。

②、行者想阴破,圆定发明,初得天眼,远近皆见,内外通明,因此,心生爱慕,遂计此境为胜妙清净之依处(涅槃)。

③、或以初禅,初离欲苦,性无忧脑,既以初禅天为安稳净妙之依处(涅槃)。

④、或以二禅,离苦已远,苦心亦离,既以二禅天为安稳净妙之依处。

⑤、或以三禅,身心之苦皆离,得极喜悦、大随顺,即以三禅天为安稳净妙之依处。

⑥、或以四禅,不仅无苦,亦复无乐,苦乐皆无,三灾(火水风)不到。不受轮回,无生灭性,即以四禅天为安稳净妙之依处。

以上五处(欲界天、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皆是有漏之天,生灭之处,非不生灭处,行者迷而不知,妄作安稳无为,不受轮回之解。如是循环,辗转推求,乃至有五处究竟涅槃,安稳净妙之依处。


果报:
①、行者本处下界而观上天(上列五处),故皆有安稳净依之相,其实非真涅槃也。然行者迷而不识,于欲界天、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天五处,妄自计执有涅槃之相。实则此五相是五阴破后之相,非佛家之究竟涅槃。

②、由于行者于有漏天,妄自计执为安稳净妙之依处,无有生死轮回;因此,亡失正遍知觉,坠入外道五涅槃论的颠倒妄计之中,迷惑了自己的菩提觉性。并且永遗邪见,误导后世众生;其为害正道,斫法身,伤慧命者,有比这种知见、思想的误导、污染还厉害的吗?


上述十种妄境:
1、第一外道,本末无因论:
行者于定中,能见八万劫内,所有众生之生灭轮回,他于自己所观之境起计执,认为八万劫来,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没有因由的;八万劫之前,八万劫之后的因果律动,他既观察不到,便加以否认。以此邪思类推,一并否定修证之事,因而坠入外道本末无因论中。此邪见,实是自他菩提道上的大障碍,行者岂能掉以轻心,而不谨慎观照呢?

2、第二外道,圆遍常住论:
   行者于心境、四大、七识、想尽,妄起计执之心,认为是圆遍常住,永不变更的;殊不知此皆因缘所生,一有妄执即属边见,因而坠入外道圆遍常住论中。如此计执,实是自、他菩提道上的大障碍,行者岂能掉以轻心,而不谨慎观照呢?

3、第三外道,常无常双计论:
   行者于自他、国土、心与众生、五阴,妄起常、无常双计之心,因而坠入外道常无常双计论中。如此邪见,实是自他菩提道上的大障碍,行者岂能掉以轻心,而不谨慎观照呢?

4、第四外道,有边无边论:
   行者于分位(过去、现在、未来)、见闻、自他、五阴,妄起有边际、无边际之计执,因而坠入外道有边无边论中。如此邪见,实是自他菩提道上的大障碍,行者岂能掉以轻心,而不谨慎观照呢?

5、第五外道,四颠倒性,不死矫乱,遍计虚无论:
   行者于一法中,妄起变恒、生灭、增减、有无,乃至唯无、唯有、有无双计之矫乱邪思,因而坠入外道遍计虚无之戏论中。如此计执,实是自、他菩提道上的大障碍,行者岂能掉以轻心,而不谨慎观照呢?

6、第六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有相,心颠倒论:
   行者于观行之色受想行阴妄计有相,并起死后有相之计执,因而坠入外道死后有相,心颠倒论中。如此邪见,实是自、他菩提道上的大障碍,行者岂能掉以轻心,而不谨慎观照呢?如此邪见,实是自、他菩提道上的大障碍,行者岂能掉以轻心,而不谨慎观照呢?

7、第七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无相,心颠倒论:
行者于色受想行阴及身质,妄计无相,并起死后无相之计执,因而坠入外道死后无相,心颠倒论中。如此计执,实是自、他菩提上的大障碍,行者岂能掉以轻心,而不谨慎观照呢?

8、第八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有无俱非,心颠倒论:
   行者于色受想行阴,妄计有无俱非,并起死后有无俱非之计执,因而坠入外道有无俱非,心颠倒论中。如此邪计,实是自、他菩提道上的大障碍,行者岂能掉以轻心,而不谨慎观照呢?

9、第九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断灭,心颠倒论:
   行者于人、欲界天、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空天七处,妄起五阴身,死后断灭之计执,因而坠入外道死后断灭,心颠倒论中。此实是自、他菩提道上的大障碍,行者岂能掉以轻心,而不谨慎观照呢?

10、第十外道,立五阴中,五现涅槃,心颠倒论:
   行者于欲界天、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五处。妄起涅槃真处之计执,因而坠入外道五现涅槃,心颠倒论中。此实是自、他菩提道上的大障碍,行者岂能掉以轻心,而不谨慎观照呢?


    以上十项皆是行者行阴于用心交互作用所现之邪计狂解。因为行者迷惑于妄境,以妄境为正常,所以,虽入正受,仍不能思量、辨别境界为是为非,故以迷惑为开悟,执虚妄为真境,并且造下已经证圣位之大妄语,终堕无间地狱。职是之故,行者于三味中之见境,无论是正与邪,一概不得贪著,凡有贪执,即违正念,必成魔境。

    想着外境,于想阴上用心计度,便有心外之天魔来惑扰;行阴是自体的迁变流转,不着外境,所以于行阴上用心计度,不遭天魔,而堕自心之魔。

    自心而言魔者,心即六识心;破受想二阴,即破六识枝见心。行阴中本无此枝见之心,由于在行阴上用心起计,故令枝见心复生,为行阴作障碍,故名心魔。此从行阴退入受想阴中,故曰坠入外道;欲升反坠,故名心颠倒。故知于行阴用心起计执,心魔即起,邪思邪见、狂解亦起;因此,行者当令自心勿有所祈求,即不于行阴上用心求得,或有所得,亦不得以为究竟,则魔事不成。此是觉路之指南针,大觉世尊之清净标指也。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总言识阴十邪解
    行者色受想行四阴已尽,生死之根本已断,得见十方十二类生受命之本元由绪(别相)。此十二类生之生因,皆由无始之一念妄动,执取外境所成,故知十二类生同一体性。唯因识阴未尽,所以虽知此事,但未能了了分明,因此,仍不免计执而起诸邪见狂解。

1、行者计执有因所因之可见,故堕因所因执,娑毘迦罗成其伴侣,生外道种。

2、行者以非能为能,故堕能非能执,摩酼(hǎi)首罗成其伴侣,生我遍圆种姓。

3、行者以非常为常,故堕常非常执,自在天成其伴侣,生颠倒圆满种姓。

4、行者以无知为知,故堕知无知执,婆吒、霰(xiàn)尼(皆是外道)成其伴侣,生颠倒觉知种姓。

5、行者以无生为生,故堕生无生执,迦叶波、婆罗门成其伴侣,生颠倒化元种姓。

6、行者灭有依,依于无依,归于无所归,故堕归无归执,无想天成其伴侣,生断灭种姓。

7、行者坚固自己的身形不舍是贪,而身形幻化无常又非所贪,故堕贪非贪执,阿斯陀仙成其伴侣,生妄延(不应延而延)种姓。

8、行者留滞尘劳,享受欲乐,本是非真,执以为真,故堕真无真执,吒枳迦罗成其伴侣,生天魔种姓。

9、计精应心,即行者计执出世因果为胜,故舍世间因果而证灭修道,并停留于寂灭之化城即心满意足,自谓所作已办,生死已了,不求前进,故堕定性声闻,生缠空种姓。

10、计圆觉心,即行者悟彻缘起之理时,便以此为究竟涅槃,不再前进,故堕定性辟支,生觉圆明(自了生死),不化圆(不利益众生)种姓。

    谚言:“行百里者半九十。”进修禅定之行者,色受想行四阴已尽,进入识阴区域,在修道的进阶上,还只是在半路而已!

    佛说:“一切唯心造。”佛法是心法,一念计执即堕外道。行者本修圆通(正定),趣向涅槃,今因一念之微,堕入外道或声闻、缘觉种姓之中,不得究竟圆满,实属功亏一篑。但是,有多少修行者,已由正途堕入外道而不自知!因此,本书布禅定中的各种微细魔事境相,以为佛子之明鉴,用以自照觉他。


(十二)、识阴十邪解(属见魔——邪见狂解)之业因、现象、果报
1、因所因执,娑毘迦罗为伴,生外道种
业因:
①、行阴尽:
进修禅定之人,于行阴境界,始终不起计执,或起计执便能够觉知观照,继续自己的本修,久之,行阴境象自破。

②、识阴生相:
行阴迁流,是世间一切生灭法之根基,是一切众生共同分段(生死)身之生机(总相);今行阴已尽,则受生之理亦尽,生死停歇。因此,扭断六道轮回之路,不复更续牵引受生之因。行者此时内外湛明,六根虚静,不缘外尘,六根不再随着六尘境界奔驰放逸。因根尘不黏,故无能入之根,无所入之尘,已达入无所入之境。
    行者因行阴已尽,受生之理已穷,所以能深达十方十二类生受命的根本元由(别相)——由无始一念之妄动,执取外境而成。此执取之念,是十二类生受命之生因(别相)。行者观此能执所执之本元,实无诸类之相,故知十方十二类生同一体性;但因识阴未破,所以虽知有此事,仍未能了了分明。

③、妄起邪执:
行者虽然已尽色受想行四阴,还成识之本相,但是仍如水初静,昏扰之相尚在,湛寂之光未能圆照法界。行者于定境中,产生了因所因之邪思狂解;并且自认为这是一种超胜、独到之见解。


现象:
①、行者此时六根之隔碍已经消镕,于六根通邻之时,则六尘合一,十二类生同归一体,故与十方诸类通觉。一切众生同归一觉,所以无人我之隔碍;一切众生觉知之心,既能通达吻合,则万法圆融,成为一识。所谓惟此一识是实,此识能知诸法圆融之元体,为一切众生之本元(因),是色受想行(所因)之归宿。行者因此生超前四阴是幻妄无常,此识阴是真实常住(真常因“种子,能生前四阴”)之邪见。

②、行者认为识阴是能生色受想行四阴之因,色受想行四阴,为识阴之所因,所以堕入因所因(有因所因之可见也)之计执、邪见之中。

③、此种邪见与黄发外道(娑毘迦罗),以“冥谛”为究竟归依处之计执相同,故相感而为伴侣。行者从此迷丧了佛菩提,亡失了无生之正知正见。

④、娑毘迦罗,亦名黄发外道,观八万劫前,冥然无知,故以冥为谛;八万劫后,一切诸法俱从此生,故计执冥谛为因,一切法为所因。行者之执见与此相同,故相感而为伴党。


果报:
立所得心,堕生外道种姓:
行者认为凡夫迷失真常心,依法修行,有真常心可得。今识阴现前,即为所得心;以识阴为修行归真之结果,即是所归果。不知圆通即是无始无终,涅槃亦无去来、无生灭;今有所归(有终),有所得(有生),即与圆通相违远,与涅槃背道而驰,自断佛种,堕入外道种姓之中。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2、能非能执,摩酼(hǎi)首罗为伴,生我遍圆种
业因:
进修禅定之人,前四阴生灭迁流之相已尽,识阴寂灭之性现前,但仍如水初静,昏扰之相尚在,故湛寂之光未能圆照法界。行者于定境中,生起能非能执的邪见狂解,并且自认为这是一种超胜、独到之见解。

现象:
①、行者于行阴尽,识阴显露之时,揽取寂灭未圆之识阴为自本体(能执)。还认为:尽虚空,遍法界,十二类众生皆从我身中流出(识体为能流出,世界众生为所流出)。即我能生众生,众生不能生我,故我为能,众生为非能。

②、在识阴将破之时,实见“我能流出一切众生”,是一种过渡的境相,不得以为究竟;但行者妄执此境,故堕入能非能(以非能为能也)之邪见计执中,为摩酼首罗(大自在天、大慢天)之伴侣,迷丧了佛菩提,亡失了绝诸对待的正知正见。


③、摩酼首罗,居色界顶,诸天之尊,外道所宗,能现无边身,与行者“我能流出一切众生”之,邪见计执相同,故相感相伴。


果报:
立能为心,堕生大慢天,我遍圆种姓:
行者认为我能为一切众生之因心,我能成一切事果……总之,我为一切众生之心,我能成能为一切众生之事果,除我之外,一切众生无心,不能成办一切事果。通盘皆以我为能,余皆非能(大我慢),故与圆通相违远,与涅槃背道而驰,自断佛种,堕入大慢天,我能周遍法界,我能圆具众生之我遍圆种姓之中。


3、常非常执,自在天为伴,生颠倒圆满种
业因:
进修禅定之人,前四阴生灭迁流之相已尽,识阴寂灭之性现前,但仍如水初静,昏扰之相尚在,故湛寂之光未能圆照法界、行者于定境中,生起常非常的邪思狂解,并且自认为这是一种超胜、独到之见解。

现象:
①、行者已将生灭归于寂灭,故以寂灭为所归依处。又怀疑自己的身心,是从寂灭中流出;十方虚空,亦从寂灭生起。故寂灭是一切的出生处,是真常身,是无生灭的。

②、其实这是行者自处于识阴生灭之中,而早作常住、无生灭之解释。如此,行者不但迷惑不生不灭之真心,也不明白生灭的妄性;因此,安住沉迷在这种迷妄狂解的妄境之中,而不自觉。

③、以识阴为常,常非真常(以非常为常),故堕入常非常之邪见计执中,此计执与自在天魔之计执相同,故成为伴侣。由于行者以生灭为常住,故迷妄了佛菩提;不知有真不生灭,故亡失了正知正见。(自在天:欲界顶天,外道计执此天能生一切,为万物之因,是为常,所生者为非常。)

果报:
立因依心,堕生颠倒圆满种姓:
计执识阴圆满,我之身心皆从此出。即以识阴为所归依(立因依心),立因依心,则有始,故与圆通相违远;在生灭中提早妄计是常住(成妄计果),成妄计果,则有终,故与涅槃背道而驰,自断佛种,堕入识阴圆满,我从彼生之颠倒圆满种姓之中。


4、知无知执,婆吒霰(xián)尼为伴,生颠倒觉知种
业因:
进修禅定之人,前四阴生灭迁流之相已尽,识阴寂灭之性现前,但仍如水初静,昏扰之相尚在,故湛寂之光未能圆照法界。行者于定境中,生起知无知的邪思狂解,并且自认为这是一种超胜独到之见解。

现象:
①、行者行阴破识阴显露之时,有时计执我能生一切法,有时计执我与一切法都从一处生。总之,一切法都同生一处,故同一体性。因此,他又转而计执有情能知一切物,一切物亦能知有情(同一体故,情与无情咸皆有知觉——各各遍知,无所拣择),所以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

②、行者又认为:十方草木皆是有情,与人无异,所以草木可以为人,人死还为草木。(事实上有情之四大与无情之四大虽同,但有情之性与无情之性个别不同,不可互相回换。)

③、行者以无情为知,知即无知,故堕知无知执(以无知为知也)之中。这种计执与婆吒、霰尼二种外道认为一切有情、无情皆有知觉之妄执相同,故成其伴侣。从此迷丧了佛菩提,亡失了正知正见。


果报:
计圆知心,堕生颠倒觉知种姓:
行者谬认情与无情皆各有知觉,故名圆知心;以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木,故成虚谬果。以草木为人,即是以无知为有知;人死还成草树,又以有知为无知,是颠倒觉知,故离本修圆通日远,与涅槃背道而驰,自断佛种,堕入颠倒觉知种姓之中。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明月照平湖 于 2013-6-4 11:06 编辑

这一楼重复了,所以改一下,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5、生无生执,迦叶波、婆罗门为伴,生颠倒化元种
业因:
进修禅定之人,前四阴生灭迁流之相已尽,识阴寂灭之性现前,但仍如水初静,昏扰之相尚在,故湛寂之光未能圆照法界。行者虽未尽识阴,但于定中,六根已能互用随顺。此时行者生超生无生之邪思狂解,并且自认为这是一种超胜、独到之见解。

现象:
①、六根是清净四大变化而成,而四大成六根,从始暨终之变化相,皆于互用中发生;世人只知有六根,不知有四大性,故无执爱。但行者处此六根消磨,四大性发之际,便以为四大(地水火风)能圆化一切,是一切造作的本因,是常住不坏的,因而乐求火之光明,水之清净,风之周流。行者各随所见,崇重四大,以身为劳役,修一切苦行,或事奉于火,或崇重于水,妄计事火崇水,可以超出生死。

②、六根四大,元无二体,于此计执生,生即无生,故堕生无生执(以无生为生也)。而行者事火崇水以求超出生死,与事火外道迦叶波,和苦行外道(婆罗门)之拔发、熏鼻、投灰、裸形等愚行计执相同,故相感而为伴侣。从此迷丧了佛菩提,亡失了正知正见。


果报:
计着崇事,堕生颠倒化元种姓:
行者计执四大为能生之因,崇事四大,希望得到无生之果;殊不知四大是心外之物,不求自心,而求四大,是为迷心从物,认贼为子。又四大是外缘,非是内因,行者于非因而求因,故是妄求因。四大本非常住,亦非果觉,于非果而冀果,故是妄冀果。行者以无生为生,于非果妄计果,故离本修圆通日远。与涅槃背道而驰,自断佛种,生于外道颠倒化元(四大本从自心发化,今反认自心是从四大发化)种姓之中。


6、归无归执,无想天为伴,生断灭种
业因:
进修禅定之人,前四阴生灭迁流之相已尽,识阴寂灭之性现前,但仍如水初静,昏扰之相尚在,故湛寂之光未能圆照法界。行者于圆明中,生起归无归的邪思狂解,并且自认为这是一种超胜、独到之见解。

现象:
①、行者渐破识阴,圆明渐增,于圆明中,见十二类生,皆依他变化而有,虚幻不实。故行者认为:非灭群化之幻法,不得真实之法。因此,欲永灭其所依之内身及外境,再以所灭之处为归依处(此是断灭见)。

②、行者灭有依,依于无依,归于无所归,是归无归之计执。这种身心俱空之计执与修无想定,伏六识(心空)而生无想天,和已得身空(舜若多)之天众相感相应,故成其伴侣。从此迷丧了佛菩提,亡失了正知正见。

果报:
计虚无心,堕生断灭种姓:
行者不但认为自心虚无,而且认为一切群生心皆虚无,是圆虚无心;归于无所归,故成空亡之果。以有结果,故违远圆通,以虚无为果,故背离涅槃,自断佛种,堕入身心俱空,相续已断之断灭种姓中。



7、贪非贪执,阿斯陀仙为伴,生妄延种
业因:
进修禅定之人,前四阴生灭迁流之相已尽,识阴寂灭之性现前,但仍如水初静,昏扰之相尚在,故湛寂之光未能圆照法界。行者于定境中,生起贪非贪之邪思狂解,并且自认为这是一种超胜、独到之见解。

现象:
①、识阴为各命之本元由绪,一言其常,则无不常,故曰圆常。行者以识阴为常住,故欲令其色身牢固常住,以便与精纯圆满之识阴一样永恒常住——不倾颓(tuí)、不迁逝。

②、坚固执着自己的身形不舍是贪,而身形幻化无常,又非所贪,行者由此堕入贪非贪之计执中,而不自知。这是行者不能正观幻化之身常倾常逝,无时停顿,而妄计能常住不灭所生之邪见。

③、以其坚固身形之因心,故与寿命长远无有伦比的阿斯陀仙相感相应成为伴侣,从此迷丧了佛菩提,亡失了正知正见。


果报:
计固妄因,堕生妄延种姓:
寿命本是有限,纵饶延至百千万劫,终归于坏。识暖息连持则为命,三法分散,命成乌有。行者于此妄起坚固身形,延长寿命之计执为因心,趣向长远劳苦之果报;故与无始无终之圆通相违远,与不生不灭之涅槃背道而驰,因而堕入外道妄延(不当延而延)种姓之中。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8、真无真执,吒枳迦罗为伴,生天魔种
业因:
进修禅定之人,前四阴生灭迁流之相已尽,识阴寂灭之性现前,但仍如水初静,昏扰之相尚在,故湛寂之光未能圆照法界。行者于定境中,生起真无真之邪思狂解,并且自认为这是一种超胜、独到之见解。

现象:
①、行者了知众生之命起于识阴,此际渐破识阴,故知阴必有尽时(即命根尽)。行者唯恐尘世之快乐不能久享,所以却留尘劳,不令其消尽,以饱其乐。

②、行者因此庄严莲花宫殿,广化七珍宝物,多增美女,纵意恣情,穷奢极欲,以免辜负人生(行者已经沉酣于尘劳烦恼窟中而不自知)。

③、留滞尘劳,享受欲乐,本是非真,行者执以为真,故堕入真非真之计执中。其广化七珍,以图娱乐,与吒枳迦罗(天魔)变化欲境,自享其乐相同,故成其伴侣,从此迷丧了佛菩提,亡失了正知正见。

果报:
发邪思因,堕生天魔种姓:
行者不知识尽得真净之乐,而耽于尘劳,以欲染为乐(邪思因),是违远本修圆通正定;感最胜之尘身(修禅而不断欲,必落魔道。如自在天魔,依正之超胜,无有过者),是背离涅槃城。行者因此自断佛种,堕入天魔种姓之中。


9、计精应心,堕定性声闻,生缠空种
业因:
修行禅定之人,前四阴生灭迁流之相已尽,识阴寂灭之性现前,但仍如水初静,昏扰之相尚在,故湛寂之光未能圆照法界。行者于定境中,以寂灭为究竟,不复前进,并且自认为这是一种超胜、独到之见解。

现象:
①、行者认为过去四阴有相可见,是粗;识阴无相可见,是精。

②、又于此粗精之中,分别抉择,认为粗者是伪,精者为真。

③、又认为真伪亦非自然,乃是由因果相酬而成。有为因则酬粗伪果,无为因则酬精真果。

④、行者因此趣修无为,以舍见苦断集之粗因伪果(即烦恼之染因,感生死之苦果的世间因果),而求证灭修道的精因真果(即证灭修道,证偏真之道果的出世因果)。

⑤、此出世因果虽胜,亦是因果,既是因果,不免于染污。但行者停留于寂灭之化城,即心满意足,自谓所作已办,生死已了,而不求前进。

⑥、行者证得偏真涅槃,即生胜解,而不前进。因此,坠入定性声闻,感得一类以世间法为佛法,不闻真正佛法之无闻僧,和一类未得谓得,以假为真之增上慢人为其伴侣。从此迷丧了佛菩提,亡失正知正见。


果报:
计精应心,堕定性声闻,生缠空种姓:
此随缘而生之心,已离四阴之妄,故曰圆精。然此是识阴之心,非真常之心,行者以此应心,趣于空寂为止境(偏真涅槃)。这种以应心为因心,趣寂为果觉之计执,令行者违远本修圆通,与涅槃背道而驰,堕入声闻著空之空寂种姓之中。


10、计圆觉心,堕定性辟支,生觉圆明,不化圆种
业因:
①、行者行阴将尽,识性发明,彻见众生受命之本元由绪,圆观十方一切众生,各各周遍,同归识性。

②、行者于此觉明识性之中,深研穷究,悟彻缘起之理,并以此为究竟,不复前进;且自认为这是一种超胜,独到之见解。

现象:
①、彻见众生之本元由绪,离诸异见,故曰清净觉明。行者于此觉明识性之中,精勤研究,悟彻缘起随顺诸缘而不变(不知缘起亦非真实),即以此处为究竟涅槃,不复前进。故误堕小乘定性辟支迦罗(缘觉、独觉)之中。

②、辟支迦罗,此云独觉,又名缘觉,闻佛说因缘性空而悟无生,故名缘觉。于无佛住世时,亦能独宿孤峰,观物之荣枯而自觉悟,故名独觉。进修禅定之行者本修大乘,于此悟彻缘起之理,并以为究竟涅槃之际,误堕小乘而不自知,故与缘觉、独觉相感相应而为伴侣。从此迷丧了佛菩提,亡失了正知正见。

果报:
计圆觉心,堕定性辟支,生觉明圆,不化圆种:
行者彻悟缘生之理,仿佛与圆妙觉心相合;既离诸幻相,湛然清明,便以此为究竟,不再前进。以有结果,故不圆通;果非真果,故与涅槃背道而驰,堕落于自了生死(觉圆明),不利益众生(不化圆)之小乘缘觉、独觉种姓之中。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是进修禅那,未证极果,于识阴中叠起之十种邪见狂解。行者往往因这十种狂解之迷惑,失却正知见。此十种狂解,是行者于识阴上用心,心阴交会,相显之相;如识阴有圆明、圆常、圆精等相,故起圆明、圆常、圆精等心,又若无圆明、圆常、圆精等心,则又不知识阴有圆明、圆常、圆精等相,故知此十种狂解,实是心阴交互所现之相。若行者能于识阴上下起心、不动念,任他识阴变现,随现随灭,则不成狂,可以直趣涅槃。

    可惜众生之常情,总是好善恶恶,厌故欣新,这是无量劫来的习染,由此习染迷惑自心,不能时时觉察观照,故于识阴剥落所现新相,不知不觉,常依个人之所好,起邪心、动妄念,自生计执爱着,产生邪见狂解。并且自认为这是超胜独到之见解,为功德圆满之境界,因而以不究竟之境相(有些是幻境梦想)为究竟安宁之归处。


上述邪业,末法(现在)禅那行者,不但得之于心,且发之于言,到处宣扬自己已圆满无上菩提(实因自己对禅定的境界无正确之认知,把妄境、魔境当作是圣境,而到处宣扬自己已证圣果),而成大妄语。因此,行者必先受邪业之报,故堕入天魔外道,后受大妄语之报,故堕无间地狱。

此恶报是指前八种而言,因为前八种皆从有相生执,有相迁变,故报尽复受轮回。后二种着空,空相常住,功业不亏,故不复受生死轮回。惟因着空,所以不复增进至于无上菩提,故名定性声闻,定性辟支。此二种若遇佛受教,顿改前非,归于正道,仍可趣向涅槃,圆满无上佛果。


    由此可知,行者本修圆通正定,趣向解脱,今因一念之妄,反堕地狱。此实是行者对于禅定之境界、阶次,及辨解佛魔之法门一无所知,便冒然从事,有以致之。此种盲人骑瞎马——自趋灭亡——之禅害,望行者能引为借镜,而小心谨行之,是幸!
 楼主| 发表于 2013-6-4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竖立正法幢  荷担如来家业
佛在《法灭尽经》中说:“吾涅槃后,法欲灭时,五逆浊世,魔道兴盛魔作沙门,坏乱吾道,着俗衣裳,乐好袈裟五色之服,饮酒啖肉,杀生贪味……无有道德,淫妷浊乱。……求作沙门,不修戒律……。众魔比丘,命终之后,精神当堕无择(泽)地狱,五逆罪中,饿鬼畜生,靡不经历,恒河沙劫,罪竟乃出,生在边国,无三宝处。”

“时有菩萨辟支罗汉,众魔驱遂不预众会。三乘入山福德之地,恬泊自守以为欣快……诸天卫护月光出世,得相遭值,共兴吾道五十二岁。《首楞严经》、《般若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经寻后复灭,尽不复现,不见文字,沙门袈裟自然变白。吾法灭时譬如油灯,临欲灭时光明更胜,于是便灭……自此之后难可数说,如是之后数千万岁(五十六亿七千万个地球年)弥勒当下世作佛。”

此段大意是:末法的时候,娑婆世界灾难重重,天魔外道肆无忌惮的混入佛门,依附于佛门,再毁破、坏乱佛的正法,但是佛法仍不会灭没,直至《楞严经》、《般舟三昧经》先灭化之后,十二部经随后化灭,完全不再出现于世间。佛法灭后,人天诸界陷入漫漫长夜,直至弥勒佛出世!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心修行之人,见读此文,能不有所警悟吗?能再患心灵的近视症——短视,而贪取现前人天的五欲之乐,为自己,为儿女挖掘坟墓,招揽无量无边的罪业祸害吗?

在此,正信佛子要冷静地思考,为何三藏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门,佛陀唯独预言《楞严经》先灭呢?因为《楞严经》中五十阴魔之辨魔法门,揭穿了天魔外道的真面貌,是引导修行者走向正定、正道、正解脱的指标;也是修行者的护身法宝。此经在处,炽盛于世间的天魔、鬼神、魑魅、魍魉、妖精之诡计就不能得逞。因此,邪魔外道处心积虑,不拔此肉中刺、眼中钉誓不罢休,以达到毁灭《楞严经》的目的。今时,天魔外道之猖狂众所周知,我们应该大力宣传、解说、弘传《楞严经五十阴魔》的辨解法门,拆穿天魔外道依附于佛门的诡计。举手转赠于教内教外各道场、同参、弟子、友人,即是卫护、宣扬圣教之义举,共结清净法缘、利人利己之真因,凡有血气,有正义感之佛子,值此时节,皆应发起如来慧命一肩扛之勇力,当仁不让,毫不退缩的,奋力不息的使如来的心法得以广布流传,以挽救已堕险坑,将堕险坑的无量俱胝有情!


(这本书我打了整整半个月,期间还辟谷10天。但愿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因为在互联网上查了《楞严经五十阴魔》,没有像我手上拿的这本书更简洁、明晰,半文言文的我看得不是非常明晰,所以想这样的白话文应该能帮助到和我一样看不懂文言文的人吧。我把QQ:170097153留下,若有同修发现错别字、语句不通畅的地方,可以联系纠正,感激不尽。希望大家广为传阅,感激不尽!)
 楼主| 发表于 2013-6-4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了!大功告成~阿弥陀佛~愿法界一切众生共成佛道!
发表于 2013-8-4 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谢谢师兄!
发表于 2013-8-4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4 09: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