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1703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8-10-3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给俞慧郁、陈慧昶的回信(附来信) 我们这几位弟子业障深重,天资愚钝,有幸得遇净土法门,皈依到师父门下,只有严格遵守师父老实念佛的教导,希望能够迅速了脱生死,方不负师父苦口婆心的劝导。我等既然有幸成为佛家弟子就应该生发自度度人的心愿。现在我们自度尚且不能做到,怎么谈的上度人呢?话虽如此,平时遇到亲友也会随缘劝其信奉佛教的,这当然也是作为一个学佛人分内的事。可是经常会遇到两种人,他们的见解说法自误误人的程度实在是太深了。一种人的说法是:“佛法教人要放下一切欲望,可是《阿弥陀经》里面所说的种种金宝,好象还是为满足贪欲,不如《金刚经》里面讲的一切皆空更为高超玄妙。”因为有这种想法而轻视净土法门,从而对佛法产生怀疑。这都是因为不了解《金刚》、《弥陀》二经的真正含义而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乱说的。还有一种人认为:“佛既然教人看破一切,为什么佛自己反而有这种种的贪欲呢(指《阿弥陀经》所说金宝)?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又何苦舍弃眼前触手可及的利益而寄希望于死后不可知的事情呢?”这就是执著于邪见,任意诽谤佛、诽谤法。这两种人虽然说法不一,但却同为邪见,都一样的自误误人。我等弟子努力向他们说明西方世界的种种境界都是阿弥陀佛功德显现出来的实相境界,自在享用福德的果报,这与五浊恶世的人用造业换来的利益是不一样的。更何况人世间所有的一切无不是苦的、假的、无常的,所以应该早早地放下它去追求实际的利益。然而因为弟子愚钝,所说的话虽然是正理,但终不能开启他们的正信。想到师父的所有言论都如明亮的太阳挂在天上,没有照不到的暗处。所以请师父回信写几句话,来破除这种种的邪见。 你们来信中所提到这两种邪见,都是用凡夫的想法看法来揣测如来的境界。这就是孔子所说的“爱耍小聪明”,孟子所说的“自甘堕落”。这种人与他谈论,本来是没有什么价值的,然而佛法慈悲,不会放弃任何可以帮助众生成佛的机会。我们不妨用一种方便的说法来使他从梦中惊醒。佛因为没有一丝的贪心,所以才能感召如此庄严殊胜的境界,这种境界不需要人辛苦奔波才能得到的,哪是我们世俗世界中凡人的境界所能比的呢?比如慈悲善良有品德的人,他的所想所做都是光明磊落的,所以他的相貌也会显现出慈悲庄严的面容。也许他本来没有想求有一个好的容貌,但他自然就会有一个好的相貌。造作恶业的人,他的心地肮脏、险恶,那么他的相貌也就因此而变的晦暗、凶恶。他本来是想有一个好的相貌,为的是让人们以为他是个光明磊落的善人,可是,因为他心地不善,所以就算他特别想有一个好的相貌,也是不可能的。这些还都是我们这些凡夫所看到的。若在鬼神则会看到善人身上会发出光亮,光亮的大小则是随着这人德行的大小而不同。鬼神看恶人就会发现有黑暗、凶煞的气场出现,这种气场的大小,也是随他作恶的大小而不同。 他说《金刚经》里面讲空,却不知道《金刚经》乃发明理性,未言及证理性而所得之果报。实在是想告诉你极乐世界的庄严殊胜,也就是《金刚经》里所说的最终的果报。凡夫听到这些会怀疑没有这种事。《金刚经》是为了使已经发菩提心的善男善女,能够心不执著于虚幻的世界而度尽众生。虽然众生得度,也没有我能度人,众生为我所度,以及我得到究竟涅槃了的想法。这就是所谓“无所住而生心”,以至于无所得而作佛。《金刚经》中诸佛他们所居住的庄严国土也和我们生活的五浊恶世一样吗?那里是一无所有的吗?净佛国土,人一听到这个名字就会身心清净,而那些人却说这是贪欲,这就是好比蛆虫每天生活在粪坑里面却自认为自己是清香纯洁的一样。他们把檀香清香的气味当作臭气,而不愿意离开粪坑去闻檀香的香味。古时有一个名叫跖的盗贼聚集贼众几千人,横行天下,却说自己是有道之人而痛斥尧不仁、舜不孝、禹放荡、汤武暴乱、孔子虚伪,说他们都是无道之人,跖的知见正和这两种人是一样的。又如近年来的废经、废孝、废伦、裸体游行等,他们自以为这样才是最自然的,一点都不做作。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为什么夏天全裸冬天却不裸呢?说这是顺应自然,不造作,那么人们要掘井、耕田、纺织才能有饮食、衣服,这些就不造作了吗?恶人想阻止别人行善一般都是这样的。他们说行善应该是无心的,如果你刻意去做就不是真善。可古代的圣贤无不是每天勤恳谨慎、小心翼翼、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那他们是有心的还是无心的呢?总之,这种人就是想以不修行显示自己的高尚,所以才提出这样非常拙劣的不明事理的言论,以此来炫耀自己的明理,同时希望大家都认为他是最高明的,是个万事通、真名士,却不知道他自己全身都陷在粪坑里,除了和他有相同见解的人之外,还有谁会赞成他的说法呢? 回复给愚僧居士的书信 附邵慧圆居士来信:关于放生这件事,苦于没有万全之策,世人往往担忧这些鱼放生后重新被网捕获怎么办。即使是佛弟子也大多有这种怀疑。曾有人问过这件事,我回答说:“依仗佛的慈悲护佑肯定不会再被网所捕。如果是因为宿业所致,到了该还业的时候就是人也不免被杀。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如果见死不救就是一个残忍的人。我们只求心安就行了。”等等。道理虽然不错,但解释不够具体,话也说的不够圆满,不能满足询问者要求。昨天看到《净业月刊》上登载有我师父回复愚僧居士的一封信。它为世人解释,人们担心放生后的小鱼被大鱼所吃,即使放到长江又有被网重新捕获等疑惑。我反复诵读之后感觉如剥茧抽丝,茅塞顿开,那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是从未有过的。这段开示足以转变人们错误的观念,使愚痴的人顿觉清明。现把它附于《嘉言录》后,使大家都能解除疑惑。 放生这件事本来是为了使人发起戒杀护生之心、启发自己不忍心看动物被杀害的恻隐之心。世上的人很多,各人的想法行动都不一样。我们这样做即使不能感动所有人,就算能感动一个人,那么这个人这一生就会少杀若干的生命,何况我们感动的不只是一个人呢。至于小鱼被大鱼所食,即使放入长江也不免被人捕获的说法,看似有道理,实际上是在阻止人的善念,帮助人增加杀业。这种人有幸生而为人,又不至于身受杀戮,所以提出这种看似有理,实则无理的说法,来显示自己的聪明,想说服放生的人放弃善举。假如他此生是条鱼,或是不幸生在畜生道,当他要被杀的时候,断断不会有这种想法,只希望有人能来救自己一命,再也不会有别的想法。它不会有即使现在被救起,将来还有可能被别的动物所食,被别人捕获,所以就甘心被杀,免得以后再次遭殃等想法。即使他在危急时还能起这样的想法,尚且不能用来教导别人,何况他在危急时万万起不了那样的念头,致使在无关自己痛痒的时候,说出这种阻止别人善念、启动别人杀机的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