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一行白鹭

初读楞严经笔记。主题一。讲经缘由。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1-31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从真假明心,心本永恒。
1。
此诸物象与此见精,求佛彻底说明,其元何在?
〖经文——译文〗
是时文殊师利法王子,愍(音敏,怜悯)诸四众。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此诸大众。不悟如来,发明二种精见色空,是、非是义。
文殊梳理问题,以便佛祖回复。

首先,物是见、不是见,二种见地都被否定,故而惊恐。
是时文殊师利法王子,怜悯佛的这些四众弟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对佛说:世尊,这些大众,不悟如来阐述的精见和色空是、非是二种义。发明:阐述
世尊,若此前缘色空等象,若是见者,应有所指;若非见者,应无所瞩。而今不知是义所归,故有惊怖。
文殊说:世尊,像这面前的缘、色、空等象,如果是见的话,应该有所指陈;而实际指陈不到,物是见被否。缘、色、空等象,如果非是见的话,应该见不到缘、色、空等象。实际见到了缘、色、空等象。物非是见也被否。是见和非是见,两种义都被否了,而今当然是不知其义所归。所以才有惊怖

非是畴(音愁)昔善根轻鲜。
惟愿如来大慈发明此诸物象与此见精,元是何物。于其中间,无是非是。

非是畴昔善根轻鲜,此即是说,不是他们往昔善根微薄。畴昔:从前,往日。轻鲜:微薄。
其次,见和物,到底哪个是根源?
文殊说:惟愿如来大慈发明即说明,此诸物象与此见精,追溯其根,到底是他们中的哪一个?

文殊说:于其中间,无是非是。此即是说,在物象和见性二者间,找到了谁是根,是和非是,这样的难题就没有了】

2。
佛开示:见与缘原本都是虚幻,原本都是菩提,没有是和非是问题。
〖经文——译文〗

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音花,同花),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

云何于中有是、非是?
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定中,见和见的缘及所想相,如虚空中的花朵,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原本都是菩提即道,都是妙净明体。这里怎么会有心是物、非是物的问题呢?
注意,佛祖前文已经言明,但众生还是未悟。佛祖慈心,继续演说。有三个要点,需要明白。
一者,万法皆空。
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定中,见和见的缘及所想相,如虚空中的花朵,本无所有。说穿了,达到菩萨佛的境界,一切都是虚无,本无所有。见和缘都烟消云散。
二者,万法归心。
此见及缘,原本都是菩提,都是妙净明体。此即是说,缘也好,见也罢,空了之后,于此空还要明心见性。空和有,都收归自心。一心朗照,周遍圆满。

三者,至此境界,心物一体,是一不二。怎么会有心是物不是物的问题?只有没悟道,还处在迷失中,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3。
真假文殊的譬喻。
〖经文——译文〗
文殊,吾今问汝,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为无文殊?
一者,真文殊在此,不能再有假文殊于此出现。

佛说:文殊,我今问你,如你文殊在此,再有文殊从旁出现,你这个真文殊,会去判定他是文殊、非是文殊吗
如是世尊,我真文殊,无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则二文殊。然我今日,非无文殊。于中实无是非二相。
文殊回答:如您所说世尊,我是真文殊,就无这再有的文殊。何以故?若有再有的文殊,则是二个文殊,这是不可能的。然我今日,是真文殊,不是那个无的文殊。在真文殊中,实际无有是、非是二相。注意,如果没有真文殊在此,是、非是问题成立。真文殊站在眼前,是文殊、非是文殊,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佛言:此见妙明,与诸空尘,亦复如是。
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与闻见,如第二月。谁为是月,又谁非月?文殊,但一月真,中间自无是月非月。
二者,此理用到见与物。有真心在,便没有见是物、非是物的问题。

佛言:此见妙明,与空与尘,也是如此。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动念妄想幻化为色与空,如第二月。哪个是月本身,又谁不是月本身?文殊,但一月是真的,这中间自然没有是月非月的问题了。

注意,见与相从何处来?未悟道者,探寻见与相,才有是、非是问题。悟道者则明白,二者是假象,是真心幻化而有。真心是月,见是第二月,一切相则是月影。真明白了,在真心这里,哪有是、非是?恰如做梦,梦中千山万水乃至一花一木,哪个是真,哪个非是真?不明白是在做梦的话,这个问题成立。一旦明白是做梦了,也即醒悟了,梦中的问题,是、非是,瞬间瓦解。因为,梦中一切都是假象。醒来后,不会研究梦中某某,是、非是
是以汝今观见与尘,种种发明,名为妄想。不能于中出是、非是。

三者,不能于妄想中生出是、非是。
佛说:因此,你现在观见与尘,由于有了真心,种种发明即建树,都名为妄想。不能于虚幻、妄想中生出是、非是。注意,明白都是自心生出的妄想,就不会再生出见是物和见非是物的疑问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1-31 17:50
4。有常住真心在,才能出指非指
〖经文——译文〗由是真精、妙觉、明性,故能令汝出指、非指。
【由此真精,由此妙觉,由此明性,才能令你出指非指。
有三个问题,要清楚。

一者,常住真心,本真,本妙,本明。真故永恒;妙故周遍圆满;明故能觉能知。有此真心,才能令众生出指、非指。
实际而言,明此真心,出世任务完成。但不是至此执着真心不舍。真心还要发用,入世生活。用真心入世,就不会再有是、非是的问题了。因为,真心发用,一定是为无为,不会执着任何一边。真心乃最高统帅,故而能令生出指、非指。

二者,何谓指、非指?
请看。物若是见的话,应有所指。明心见性了,知道果然有所指,不再是指不出来。所以结论是,物确实是见,见确实是物。

请看。物若非见的话,应无所瞩。明心见性了,知道确实是无所瞩,即无所见,无所指,故言物非是见,见非是物。
三者,矛盾彻底解决。
从世俗角度而言,是、非是,两个结论是矛盾的,应该放弃。可一旦明心见性了,就明白了有和无、是和非、等等一切对立的二边,都是假象,都是自家真心变化而有,都是真心子孙。由于真心不住,所以,任何一边都不常住,即都不可执,又都不可弃。
哪个是是?都是是;哪个是非?都是非。由此做出结论:明心见性或说悟大道者,万物归心,十方来朝。矛盾的结论,在真心面前,也竟然同时都是对的。至此地步之真心,才能生出指、非指,彻底解决是、非是的矛盾】


【问题总结】
1。此诸物象与此见精,求佛彻底归元。
文殊梳理问题,以便佛祖回复。
首先,物是见、不是见,二种见地都被否定,故而惊恐。
是时文殊师利法王子,怜悯佛的这些四众弟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对佛说:世尊,这些大众,不悟如来阐述的精见和色空是、非是二种义。发明:阐述。

文殊说:世尊,像这面前的缘、色、空等象,如果是见的话,应该有所指陈。而实际指陈不到,物是见被否。缘、色、空等象,如果非是见的话,应该见不到缘、色、空等象。注意,实际见到了缘、色、空等象。物非是见也被否。
是见和非是见,两种义都被否了,而今当然是不知其义所归。所以才有惊怖。非是畴昔善根轻鲜,此即是说,不是他们往昔善根微薄。畴昔:从前,往日。轻鲜:微薄。
其次,见和物,到底哪个是根源?
文殊说:惟愿如来大慈发明即说明,此诸物象与此见精,追溯其根,到底是他们中的哪一个?

文殊说:于其中间,无是非是。此即是说,在物象和见性二者间,找到了谁是根,是和非是,这样的难题就没有了。
2。佛开示:见与缘原本都是虚幻,原本都是菩提,没有是和非是问题。
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定中,见和见的缘及所想相,如虚空中的花朵,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原本都是菩提即道,都是妙净明体。这里怎么会有心是物、非是物的问题呢?
注意,佛祖前文已经言明,但众生还是未悟。佛祖慈心,继续演说。有三个要点,需要明白。
一者,万法皆空。
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定中,见和见的缘及所想相,如虚空中的花朵,本无所有。说穿了,达到菩萨佛的境界,一切都是虚无,本无所有。见和缘都烟消云散。
二者,万法归心。
此见及缘,原本都是菩提,都是妙净明体。此即是说,缘也好,见也罢,空了之后,于此空还要明心见性。空和有,都收归自心。一心朗照,周遍圆满。
三者,至此境界,心物一体,是一不二。怎么会有心是物不是物的问题?只有没悟道,还处在迷失中,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3。
真假文殊的譬喻。
一者,真文殊在此,不能再有假文殊于此出现。
佛说:文殊,我今问你,如你文殊在此,再有文殊从旁出现,你这个真文殊,会去判定他是文殊、非是文殊吗?

文殊回答:如您所说世尊,我是真文殊,就无这再有的文殊。何以故?若有再有的文殊,则是二个文殊,这是不可能的。然我今日,是真文殊,不是那个无的文殊。在真文殊中,实际无有是、非是二相。
注意,如果没有真文殊在此,是、非是问题成立。真文殊站在眼前,是文殊、非是文殊,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二者,此理用到见与物。有真心在,便没有见是物、非是物的问题。
佛言:此见妙明,与空与尘,也是如此。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动念妄想幻化为色与空,如第二月。
哪个是月本身,又谁不是月本身?文殊,但一月是真的,这中间自然没有是月非月的问题了。
注意,见与相从何处来?未悟道者,探寻见与相,才有是、非是问题。悟道者则明白,二者是假象,是真心幻化而有。真心是月,见是第二月,一切相则是月影。真明白了,在真心这里,哪有是、非是?

恰如做梦,梦中千山万水乃至一花一木,哪个是真,哪个非是真?不明白是在做梦的话,这个问题成立。一旦明白是做梦了,也即醒悟了,梦中的问题,是、非是,瞬间瓦解。因为,梦中一切都是假象。醒来后,不会研究梦中某某,是、非是。
三者,不能于妄想中生出是、非是。
佛说:
因此,你现在观见与尘,由于有了真心,种种发明即建树,都名为妄想。不能于虚幻、妄想中生出是、非是。注意,明白都是自心生出的妄想,就不会再生出见是物和见非是物的疑问了。
4。有常住真心在,才能出指非指
由此真精,由此妙觉,由此明性,才能令你出指非指。
有三个问题,要清楚。
一者,常住真心,本真,本妙,本明。真故永恒;妙故周遍圆满;明故能觉能知。有此真心,才能令众生出指、非指。
实际而言,明此真心,出世任务完成。但不是至此执着真心不舍。真心还要发用,入世生活。用真心入世,就不会再有是、非是的问题了。因为,真心发用,一定是为无为,不会执着任何一边。真心乃最高统帅,故而能令生出指、非指。

二者,何谓指、非指?
请看。物若是见的话,应有所指。明心见性了,知道果然有所指,不再是指不出来。所以结论是,物确实是见,见确实是物。

请看。物若非见的话,应无所瞩。明心见性了,知道确实是无所瞩,即无所见,无所指,故言物非是见,见非是物。
三者,矛盾彻底解决。
从世俗角度而言,是、非是,两个结论是矛盾的,应该放弃。可一旦明心见性了,就明白了有和无、是和非、等等一切对立的二边,都是假象,都是自家真心变化而有,都是真心子孙。由于真心不住,所以,任何一边都不常住,即都不可执,又都不可弃。
哪个是是?都是是;哪个是非?都是非。由此做出结论:明心见性或说悟大道者,万物归心,十方来朝。矛盾的结论,在真心面前,也竟然同时都是对的。至此地步之真心,才能生出指、非指,彻底解决是、非是的矛盾。







 楼主| 发表于 2019-2-2 21:48
4。有常住真心在,才能出指、非指
〖经文——译文〗

由是真精、妙觉、明性,故能令汝出指、非指。

【由此真精,由此妙觉,由此明性,才能令你出指非指。
有三个问题,要清楚。

一者,常住真心,本真,本妙,本明。真故永恒;妙故周遍圆满;明故能觉能知。有此真心,才能令众生出指、非指。
实际而言,明此真心,出世任务完成。但不是至此执着真心不舍。真心还要发用,入世生活。用真心入世,就不会再有是、非是的问题了。因为,真心发用,一定是为无为,不会执着任何一边。真心乃最高统帅,故而能令生出指、非指。

二者,何谓指、非指?
请看。物若是见的话,应有所指。明心见性了,知道果然有所指,不再是指不出来。所以结论是,物确实是见,见确实是物。

请看。物若非见的话,应无所瞩。明心见性了,知道确实是无所瞩,即无所见,无所指,故言物非是见,见非是物。
三者,矛盾彻底解决。
从世俗角度而言,是、非是,两个结论是矛盾的,应该放弃。可一旦明心见性了,就明白了有和无、是和非、等等一切对立的二边,都是假象,都是自家真心变化而有,都是真心子孙。由于真心不住,所以,任何一边都不常住,即都不可执,又都不可弃。
哪个是是?都是是;哪个是非?都是非。由此做出结论:明心见性或说悟大道者,万物归心,十方来朝。矛盾的结论,在真心面前,也竟然同时都是对的。至此地步之真心,才能生出指、非指,彻底解决是、非是的矛盾】



【问题总结】
1。此诸物象与此见精,求佛彻底归元。

文殊梳理问题,以便佛祖回复。

首先,物是见、不是见,二种见地都被否定,故而惊恐。
是时文殊师利法王子,怜悯佛的这些四众弟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对佛说:世尊,这些大众,不悟如来阐述的精见和色空是、非是二种义。发明:阐述。

文殊说:世尊,像这面前的缘、色、空等象,如果是见的话,应该有所指陈。而实际指陈不到,物是见被否。缘、色、空等象,如果非是见的话,应该见不到缘、色、空等象。注意,实际见到了缘、色、空等象。物非是见也被否。
是见和非是见,两种义都被否了,而今当然是不知其义所归。所以才有惊怖。非是畴昔善根轻鲜,此即是说,不是他们往昔善根微薄。畴昔:从前,往日。轻鲜:微薄。
其次,见和物,到底哪个是根源?
文殊说:惟愿如来大慈发明即说明,此诸物象与此见精,追溯其根,到底是他们中的哪一个?

文殊说:于其中间,无是非是。此即是说,在物象和见性二者间,找到了谁是根,是和非是,这样的难题就没有了。
2。佛开示:见与缘原本都是虚幻,原本都是菩提,没有是和非是问题。

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定中,见和见的缘及所想相,如虚空中的花朵,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原本都是菩提即道,都是妙净明体。这里怎么会有心是物、非是物的问题呢?
注意,佛祖前文已经言明,但众生还是未悟。佛祖慈心,继续演说。有三个要点,需要明白。
一者,万法皆空。
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定中,见和见的缘及所想相,如虚空中的花朵,本无所有。说穿了,达到菩萨佛的境界,一切都是虚无,本无所有。见和缘都烟消云散。
二者,万法归心。
此见及缘,原本都是菩提,都是妙净明体。此即是说,缘也好,见也罢,空了之后,于此空还要明心见性。空和有,都收归自心。一心朗照,周遍圆满。
三者,至此境界,心物一体,是一不二。怎么会有心是物不是物的问题?只有没悟道,还处在迷失中,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3。真假文殊的譬喻。

一者,真文殊在此,不能再有假文殊于此出现。
佛说:文殊,我今问你,如你文殊在此,再有文殊从旁出现,你这个真文殊,会去判定他是文殊、非是文殊吗?

文殊回答:如您所说世尊,我是真文殊,就无这再有的文殊。何以故?若有再有的文殊,则是二个文殊,这是不可能的。然我今日,是真文殊,不是那个无的文殊。在真文殊中,实际无有是、非是二相。
注意,如果没有真文殊在此,是、非是问题成立。真文殊站在眼前,是文殊、非是文殊,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二者,此理用到见与物。有真心在,便没有见是物、非是物的问题。
佛言:此见妙明,与空与尘,也是如此。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动念妄想幻化为色与空,如第二月。
哪个是月本身,又谁不是月本身?文殊,但一月是真的,这中间自然没有是月非月的问题了。
注意,见与相从何处来?未悟道者,探寻见与相,才有是、非是问题。悟道者则明白,二者是假象,是真心幻化而有。真心是月,见是第二月,一切相则是月影。真明白了,在真心这里,哪有是、非是?

恰如做梦,梦中千山万水乃至一花一木,哪个是真,哪个非是真?不明白是在做梦的话,这个问题成立。一旦明白是做梦了,也即醒悟了,梦中的问题,是、非是,瞬间瓦解。因为,梦中一切都是假象。醒来后,不会研究梦中某某,是、非是。
三者,不能于妄想中生出是、非是。
佛说:
因此,你现在观见与尘,由于有了真心,种种发明即建树,都名为妄想。不能于虚幻、妄想中生出是、非是。注意,明白都是自心生出的妄想,就不会再生出见是物和见非是物的疑问了。
4。有常住真心在,才能出指非指
由此真精,由此妙觉,由此明性,才能令你出指非指。

有三个问题,要清楚。
一者,常住真心,本真,本妙,本明。真故永恒;妙故周遍圆满;明故能觉能知。有此真心,才能令众生出指、非指。
实际而言,明此真心,出世任务完成。但不是至此执着真心不舍。真心还要发用,入世生活。用真心入世,就不会再有是、非是的问题了。因为,真心发用,一定是为无为,不会执着任何一边。真心乃最高统帅,故而能令生出指、非指。

二者,何谓指、非指?
请看。物若是见的话,应有所指。明心见性了,知道果然有所指,不再是指不出来。所以结论是,物确实是见,见确实是物。

请看。物若非见的话,应无所瞩。明心见性了,知道确实是无所瞩,即无所见,无所指,故言物非是见,见非是物。
三者,矛盾彻底解决。
从世俗角度而言,是、非是,两个结论是矛盾的,应该放弃。可一旦明心见性了,就明白了有和无、是和非、等等一切对立的二边,都是假象,都是自家真心变化而有,都是真心子孙。由于真心不住,所以,任何一边都不常住,即都不可执,又都不可弃。
哪个是是?都是是;哪个是非?都是非。由此做出结论:明心见性或说悟大道者,万物归心,十方来朝。矛盾的结论,在真心面前,也竟然同时都是对的。至此地步之真心,才能生出指、非指,彻底解决是、非是的矛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9-30 22: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