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52|回复: 1

[佛经摘录] 《佛说贫穷老公经》典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16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一天,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中,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上万的菩萨及数不尽的天龙鬼神,恭敬地围绕着佛陀,专注聆听佛陀说法,会场中满是闻法的喜悦。就在这时,从门口传来一位老人的声音……
老者耗费十年 只为亲睹佛陀
原来是一位老者,已经二百岁的他仍眉生秀毛,长耳垂肩,牙齿整齐洁白如贝,手长过膝,容貌非常庄严,宛如一位富贵长老。然而,这位老者却过着非常贫穷辛苦的生活,不但衣不蔽体,四肢裸露在外,而且长处在饥饿当中,几乎从未吃饱,每走一步都气喘吁吁。这位贫穷的老者听到佛陀住世的消息,心中欢喜非常,日夜发愿要亲睹佛面、听佛说法,于是花了十年的时间,拄着枴杖一步步走来,今日终于如愿以偿,来到只树给孤独园。正要走进园中,却被守门人挡了下来,非常不甘心,于是对着守门的侍者大声叫喊:
“我,是一个身世不幸的老人,过着贫穷辛苦的生活,挨饿受涷,求死不得,却又无以维生。听说世尊的大仁慈,对人都平等看待,万物皆蒙佛恩,心生欢喜,日夜都想要见佛。十年了,我终于来到佛所在的地方,花了这么久的时间,走了这么远的路,就是为了乞请佛陀开示,求离众苦。你不让我见佛,不但让我最后一丝希望破灭,更是违背了佛陀慈悲的本怀,这样做对吗?”
佛陀已知,于是故意问阿难尊者:“你曾见过长寿且相好庄严,但罪业未消的老者吗?”阿难尊者长跪合掌回答:“世尊,世上怎么会有人相好庄严且长夀,却又罪业未尽的人呢?罪业未尽的人又怎么可能长寿?我实在没有看过。这个人现在哪里呢?”佛陀对阿难尊者说:“这个人现在被守门的侍者挡在门外,你去带他进来。”
佛陀开示 诉说宿缘
贫穷老者匍匐在地以肘前进,当他见到佛陀,悲喜交集,涕泪悲泣,至诚顶礼佛陀,长跪合掌说:“我的身世不幸,过着贫穷辛苦的生活,挨饿受涷,求死不得,却又无以维生。听说世尊您大仁慈,平等看待一切万事万物,所以渴望见您一面。我花了十年的时间,终于来到您这里,却被挡在门外不得其门而入。想要放弃这个心愿离开,却又没有气力,进退两难;又怕万一一口气不来,死在门口,玷污了清净的圣地,那我真是罪上加罪,悲恼交煎。想不到,世尊您早已慈悲怜悯我这个可怜人,派人带我进来,今天能亲睹世尊,至诚礼拜,死而无憾!我只想知道如何能消除罪业,速得解脱,不再受苦,恳求世尊慈悲,以无上智慧为我解疑。”
佛陀慈悲地开示:“人的生死因缘都是众缘和合,现在让我告诉你为什么今生有这样的果报……。
过去生,你是豪强大国明慧王的太子,憍贵非凡,上为父母所珍爱,下为臣民所尊奉。有恃于此,你目中无人,恣意妄为,侵凌他人,甚至还以此洋洋得意。自己坐拥巨大的财富、珍宝,却不知皆是民脂民膏;只知道课税聚积自己的财富,却不知布施助人,坐看百姓生活在贫穷当中。
前世的罪与福 今生如影随形
有一天,一位叫静志的贫寒沙门,从遥远的国度来拜访你,要求的不多,不过请太子布施一件法衣而已。你不但没有好好接待,还态度极差,不但不供养衣服,连食物及水都不给,让他如此过了七天七夜都空坐在接待室中。静志沙门身体虚弱地只剩下一口气,就像风中残烛一般,随时有熄灭的可能。看到这样的景象,你却非常欢喜,还聚集大家一起来看,当作娱乐。那时有一位侍臣劝谏说:‘太子,沙门内存道德,其实冻之不寒,饿之不饥,所以来向您化缘,事实上是为了让您培福。如果您不想布施供养,让他离开就好,何必这样对待他呢?’太子却回答:‘他是何许人,诈称有道德?我只是困住他而已,又没有要害他。算了,把他放了,也省得我忧烦。’便把他驱出国境。没想到,静志沙门还没出国界,距边界十多里的地方碰到了饿贼,想要把杀他来吃。静志沙门对这群饿贼说:‘我是一个贫穷的沙门,瘦弱得只剩下皮包骨,肉既腥又臊不好吃,杀了我反而白费力气。’饿贼回答:‘我们饿了好多天,饿到只吃土而已。你虽然瘦小,但还是肉,我是不会放你走的,你还是认命吧!’沙门和饿贼就这样你来我往,僵持不下。
太子一听到这个消息,说道:‘我已经没有供养衣物、饮食,怎么还可以让饿贼杀了他呢?’立刻前往营救。见到太子的到临,饿贼都向太子叩头,并且伏首称罪。当时的静志沙门,就是弥勒菩萨的前身;憍贵的太子就是你的前身。你这一生受到这样贫穷的罪报,是因为前世悭贪;而之所以如此长寿,是因为救活沙门的福报。罪报、福报如影随形,犹响应声,并不能互抵。”
老者发愿 佛以偈颂
贫穷老者禀告佛陀:“过去事已过去,愿从前所有一切到此为止。希望以我垂残之命,出家作沙门,生生世世常侍佛侧。”佛陀应了老者的祈求,即言:“善哉!善哉!”一说完,老者的须发应时落地,袈裟自然着身,而身体亦气力强健,耳聪目明,即得上慧,入三昧。佛陀以偈颂曰:
“汝昔为太子,不识仁义方,
憍贵自放恣,恃为大国王。
自谓无罪福,以此可保常,
岂悟生死对,于今受其殃。
从罪复蒙佑,得睹天中天,
能脱既往罪,垂命入法门。
永离悭贪心,长受智慧根,
世世侍佛边,保寿万劫存。”
佛说偈毕,老者比丘欢喜顶礼佛陀。尔时,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若有诵读此经者,当见贤劫千佛。能够流传此经,令后世宣传者,弥勒佛时,皆当得度。如来广长舌宣说之法,是最真实的道理,永不变异。”所有与会大众听佛所说,皆欢喜奉行,至诚顶礼世尊。
(典故摘自《佛说贫穷老公经》)







发表于 2017-5-17 07:3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 07: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