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40|回复: 1

[善导思想传承] 一向专称——不慕余善万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2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一向专称——不慕余善万行2015-08-12 释净宗 灵瑞之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就这样念念佛,就能往生?没有发广大菩提心,没有种种难行苦行,没有……,就这样念念佛,就能往生?就能成佛?”人多不相信。他不敢相信,也不能相信,相信不来。

为什么不敢相信?心量不够!心量不够的人,容不下这一句名号。这一句名号犹如太虚空,他的心那么小,怎么装得下呢?容不下,就不会专念这一句名号。

有人就说了:“我念佛之外,还有诵经,还有这个咒、那个咒,说明我心量大啊!又有名号,又有经,又有咒,阿弥陀佛名号不过在我心中占一小块地方。你专念佛的人,心量才小呢!只知道念佛,容不下其他法门、其他修行。”

乍一听,好像有道理。但这只说明他不知道名号,心与名号没有相合,把名号割裂了。

就好比有人认为他的房间比虚空还广大,“你看,我的房间里面有虚空,还有桌子、床、种种物品,虚空在我房间里只占了一角,我的房间不是比虚空容纳得更多、更大吗?”这是他的认识。

专修念佛的人心量广大,他不会羡慕念佛之外的一切法门,他也不认为念佛之外还有他法自己当修当学,好像拥有虚空的人就拥有了一切,还有什么在虚空之外呢?

但我们看到一些专修念佛的老太婆,能说她心量广大吗?烦烦恼恼,杂杂碎碎,连她自己都不承认心量广大。其实并不要她自己知道,这就是“暗合道妙,潜通佛智”,只要专修念佛,求愿往生,自自然然就合于广大菩提心量。所以,《无量寿经》里说:“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昙鸾大师解释说:愿生净土之心,就是菩提心。

那又为什么不能相信呢?智慧不够!智慧不够的人,分不清轻重虚实,以虚为实,以实为虚,以轻为重,以重为轻,不能相信念佛。他认为念佛空荡荡的,轻飘飘的,不实在。

读经,天天读,读得滚瓜烂熟,会背,背一部经在肚子里,多实在啊!

朝山,跑庙,朝四大名山,一步一磕头,浑身流汗,多实在啊!

放生、布施、印经,自己亲手把一条小鱼放到水里,看着它轻快地游走,又回过头,好像感谢,多实在啊!

寺院建起来了,巍峨雄伟;经书印出来了,精美庄严;碑上刻着、书上印着我的名字,看着多实在啊!我的钱没白花!

念佛?在喉咙里叽里呱啦,不出声自己都不知道,一出声风一吹就跑了,从早到晚就这一句,能行吗?

还有,想到自己的罪业,历历在目,比如说杀生吧,杀了多少多少,一想,清清楚楚,多可怕啊!实在可怕!怎么办?放生!放生对杀生,实在对实在,可以消业。念佛?轻轻飘飘,就这么念,能消业吗?谁知道!

总之,他认为念佛至虚、至弱,好像一线游丝,确实没有实在的感觉。以罪业为实、念佛为虚,罪业为重、念佛为轻,虚不敌实,轻不抵重,所以对念佛没有信心。又以自己所修功德看得见、感觉得到;弥陀名号,就六个字,念出来也没有什么感觉,而认为诵经、拜忏等等要比专念一句名号强许多。

好比一个小孩子,手上拿了一块红薯,有人拿亿万支票和他换,他也不干。因为他觉得:“我这块红薯,香喷喷的,实实在在可以吃。你那一张小纸片想换我的大红薯?我不干!”能说他有智慧吗?

不相信念佛的人也和这个小孩子一样,没有智慧,所以他不能相信念佛,不能专修念佛。

反过来,只要是专修念佛、愿生净土的人,可以说都是大智慧者。即使是一字不识的老太婆,也有大智慧,哪怕所有的人都认为她没有智慧,连她自己也不认为自己有智慧,但是,这就是所谓的“潜通佛智,暗合道妙”,自自然然与佛智相通,不知不觉与道相吻合。

佛教徒都知道行布施,布施以供养三宝功德最大。一座著名的寺院,也不知有多少善男信女前来布施,假如这所寺院所有的建筑、维修、僧众生活、弘法所需,都是由某一个人布施供养的,那这个人可以说功德很大了。


又假如天下所有的名山丛林、大小寺院,包括汉地、西藏、香港、台湾、东南亚、日本、韩国……世界上所有的寺院都是由他一人发心建造,所有僧众都是由他一人供养,从生到死,弘法利生,一切所需,都是由他一人包办。那么,这个人功德大不大?哦!那简直不敢想。


这个人有这么大的功德,他想往生,能不能往生?大家都认为肯定往生。“他不往生谁能往生?全世界的佛教都靠他一人,他不往生,谁还能往生?”


那好,我们再来看。假如这个人他所布施供养的对象不是凡夫僧,而是阿罗汉,那功德是不是更大?

当然!那再假如供养的不仅是阿罗汉,而是无生法忍的菩萨,功德又更大;那又假如供养的不是菩萨,而直接是佛,那功德更不可思议。天下的寺院都由他一个人建造,财富之多不可想象,但如果比起地球上所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石油矿产、金银宝藏,那连大海之一滴也不能比。

好了,我们看,《大智度论》说:

譬如有人,初生堕地,即能一日行千里,足一千年,满中七宝,奉施于佛;不如有人,于后恶世,一声称念阿弥陀佛,其福胜彼。

一个人从初生下来,一天行一千里,日日不止,一年三十六万里,所过之地的体积相当于一百个地球大小;这样一直往前走,足满一千年,那是多大的地方!已经是天文数字、脑子想象不出来了。

这样他所行过的大地,不是泥土的,全是金银、珍珠七宝,用这么多的七宝奉施于佛(不是菩萨、阿罗汉,更不是凡夫),那所得的功德福报,怎么可以想象!要知道,就是奉佛一粒沙子,所得功德福报,也可以得转轮王之位。


但是!“不如有人,于后恶世”,也就是我们现在末法恶世,心不清净,烦恼多多,这样的人,一声称念阿弥陀佛,因此而得功德福报还要胜过前面那个人。

各位想想!一日行千里,足一千年,满中七宝,奉施于佛。这种功德假如是我们做了,我们会觉得多实在、多大啊!但是,反而不如恶世之人称佛一声,功德胜彼!那又何况一天称佛数百、数千、数万,又何况天天念佛?两者能比吗?我们觉得那个行布施的一定往生,反而认为只会念佛名号的人不一定往生;我们认为七宝供佛很实在,念一声佛很轻、很虚。我们所想的,与经中所讲的完全相反,所以叫颠倒众生。

为什么会是这样?我们想不通,所以说没智慧。

那还是打一个比喻吧,比喻有助于理解。

有一个人,走进山洞探宝,不幸洞口塌陷,一片漆黑,他心想:“必死无疑了!”但他并不甘心,从地上摸到一块锋利的石头,开始挖洞壁,也不知挖的是什么方向,也不知能不能挖通。管他呢!碰吧,万一挖通了呢?他使出全身力气挖,疲累、绝望。

哎!突然,他看到不知从哪里隐隐约约透进来一丝光亮(就一丝)。啊!是光!是光!他马上丢下手中的石头,奋起全身力气向光爬去。

请问各位,沉甸甸的石头和这一丝光,哪一个实在?哪一个能让他得救?

山洞,代表三界;石块,代表凡夫有漏诸善;挖洞,代表自力修行;一丝光明,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光不在多,一丝光也好,一束光也好,满洞口的光也好,实质一样。一丝光也就是满天光,一丝光不少,满洞光不多。关键是光不能断,奔向光明的脚步不能停。

念佛也一样,阿弥陀佛就是在前面引导我们的不断光。一辈子没机会,只最后念了一声佛,不嫌少;

一天念十万声佛,天天不间断,也不算多。关键是念佛不能中止,要尽形寿。

如果以第十八愿愿文来说,这个人在洞里一看见光亮,知道肯定可以得生,就是“至心信乐”;马上就想往光的地方去,就是“欲生我国”;一步不停顺光往前走,直到洞口,就是“乃至十念”。(待续)


(摘自释净宗著《第十八愿讲记·逐句解释第十八愿)



净宗法师 微信公众号:jingzong18

弘 愿 寺 微信公众号:hongyuansi18



发表于 2015-8-12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4 16: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