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53|回复: 1

[善导思想传承] 【闻其名号】若非佛力,四十八愿便是徒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9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闻其名号】若非佛力,四十八愿便是徒设2015-07-28 欢迎走进 佛林净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论注》通篇是以《往生论》“观佛本愿力”一偈为眼目,深深奠定净土宗的理论基石——弥陀本愿力,显示净土法门是彻始彻终、彻彻底底的他力之教。


昙鸾大师对净土宗教义解释
重要贡献
文丨净宗法师


一个宗派能够成立,达到广化有缘众生的目的,必须要清晰显明其教法根本原理(教),具体行业修持(行),适应修行人群(机),及依教修行利益(益),即机理双契,修因感果。

《论注》对净土宗机、教、行、益都有明确的阐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原理

净土法门与圣道法门的根本区别在于,一者靠自力,一者靠他力(阿弥陀佛本愿力)。

净土宗开宗立教的根本法理依据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力,离开佛本愿力,一切免谈。《论注》对阿弥陀佛本愿力的阐发、开显淋漓尽致,无以复加。细究其文其义,强调弥陀本愿力多达百余处。

《论注》开宗明义引用龙树菩萨难易二道判,说明难之所以难,易之所以易,其背后的原理机制在于一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一者“乘佛愿力,便得往生”。

上卷释二十九种功德庄严相,一一问以“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而答之以佛之本愿;下卷释二十九种功德庄严自利利他不可思议之力,而一一问以“此云何不思议”,答之以佛之本愿力成就。

至其最后结论更是引用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第十一愿、第二十二愿证明“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可谓一锤定音,不可撼动。

何以故?“若非佛力,四十八愿便是徒设”。其余阐明弥陀本愿力之处亦俯拾皆是。

可知《论注》通篇是以《往生论》“观佛本愿力”一偈为眼目,深深奠定净土宗的理论基石——弥陀本愿力,显示净土法门是彻始彻终、彻彻底底的他力之教。

想到昙鸾大师的时代正是自力修行风气正浓的时代,而在大师之前并无任何人作出如此石破天惊的阐发,《论注》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之作,昙鸾大师实为非常之人,其卓越的智慧、超人的勇气令人五体投地。


2. 行法

《往生论》所明往生净土的行法为五念门,即礼拜、赞叹(称名)、作愿、观察、回向,这五念门内在的关系如何?以何为中心、为正体?单从篇幅来看似乎以观察为主,然而依《论注》的解释却是以称名为主。

这有几点:

(1)《论注》判三经以佛名号为体,则五念也必然以佛名为体,也就是五念都是围绕着佛名展开,是佛名号的不同体现,而最集中、最直接体现佛名的当然是称名。

(2)释赞叹门称名如实修行相应,以名即法,佛名即是实相身、为物身,故能摄众生入毕竟净。往生之因毕竟在阿弥陀佛名号。

(3)释第十八愿所说十念为“依止无上信心,依阿弥陀佛如来方便庄严真实清净无量功德名号生”,则此十念断然为称名十念。由此“但称名号”“业事成办”,“十念念阿弥陀佛,便出三界”。

(4)最后归纳五念往生之因入弥陀第十八愿一愿,说“缘佛愿力故,十念念佛,便得往生”,由上可知此之十念即是“但称名号”,也即是五念门归入一称名门。

(5)以观察二十九种功德庄严,乃是为了生起对“本愿称名,必得往生”的信心,所谓“起观生信”。

(6)昙鸾大师另一精绝之作《赞阿弥陀佛偈》,内容总含五念门,但偈文之先总冠“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也是显明以称名一行总摄五念。


3. 摄机

《论注》上卷末八番问答引用《大经》第十八愿、《观经》下品下生,说:“一切外凡夫人,皆得往生”,“下品凡夫,但令不诽谤正法,信佛因缘,皆得往生”,证明净土门正所摄机为可能造作五逆谤法的罪恶凡夫。

其他如“不断烦恼得涅槃分”,阿弥陀佛“庄严身口意三业,用治众生虚诳三业”,“此三界,盖是生死凡夫流转之暗宅”,“是虚伪相,是轮转相,是无穷相”“是染污相,是破坏相”,“凡夫人天诸善、人天果报,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是故名‘不实功德’”“若人虽有无量生死之罪浊,闻彼阿弥陀佛如来至极无生清净宝珠名号,投之浊心,念念之中,罪灭心净,即得往生。”在在处处,显明净土法门“凡夫为本”之特色。


4. 利益

《往生论》以修五念门得五功德果,最后成就一菩提果。《论注》则引用阿弥陀佛三愿建立起净土宗往还二种回向之理论结构。即依第十八愿力速往生,依第十一愿力速成佛,此为往相;依第二十二愿力,速往十方世界度众生,此为还相。往生、成佛、度众生,皆缘阿弥陀佛本愿力。故说“凡是生彼净土(往相),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还相),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

同时往生并非必到临终之时才决定,而是平生达成,所谓“十念业成”“业事成办”。

又以称名破暗满愿能获现世种种利乐。


依《论注》昙鸾大师之解释,净土法门,烦恼成就之罪业凡夫,依佛愿力,但称名号,十念业成,便得往生,即入必定,速疾成佛,广度众生。此后经道绰、善导大师努力,大成净土宗,更加充实完善,但大体纲格完全依《论注》所明“本愿之教,凡夫之机,称名之行,成佛之益”。净土宗集大成者——善导大师开宗理论“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可说完全脱胎于此。

其余如“何故依、何所依、云何依”之三依释,“在心、在缘、在决定”之三在释,“真实功德、不实功德”之二种功德释,“往相回向、还相回向”之二种回向释,“法性法身、方便法身”之二种法身释,“名即法”“佛名为经体”“实相身”“为物身”之释,“净土止观”“净土菩提心”“净土巧方便”之释,下品凡夫以有生巧入无生,生彼净土即超地超劫……皆十分精妙,既义本佛经,而能发前人所未发,成后人之定准。

由于昙鸾大师先是习学龙树菩萨四论《大智度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之著名大德,故“出空入有,空有圆融”成为《论注》释义一大风格,亦为后代禅净空有之调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昙鸾大师本人也成为一肩荷担印度中观空宗鼻祖龙树之教与唯识有宗鼻祖天亲之教,将此印度二大菩萨空有之教熔于一炉,创立中国净土宗理论的著名祖师



节选于《中国净土宗第一人——略论昙鸾大师对净土宗的贡献》 (因编辑需要,略有改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净宗法师公众微信号:jingzong18




发表于 2015-7-30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 08: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