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7899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3-11-1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二〇〇八年行脚体会(释亲空 沙弥)
二〇〇八年行脚体会
◎释亲空沙弥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恩师慈悲,让沙弥亲空参加了二〇〇八年的二时头陀行脚乞食活动。亲空天性愚钝,生性懒惰、懈怠,行脚时写的日记也不完整。现在,只能根据脑子里不完整的记忆和那些不完整的日记,把行脚、乞食过程中经历的,看到的,或者是听到的片断整理成一个个体会向大家汇报。报告中如有不如法的地方,亲空在这先向诸佛菩萨忏悔,向恩师忏悔。同时,由于记忆力不好,有些语言、对话已不能保证是原话了,只能大致表达原来的意思,这也先行忏悔。
序篇之一“演习”
八月二十一,下了早殿,师父在三楼法堂对僧众讲了行脚前的开示,说今天下午约两点出发,让参加行脚的人员赶紧准备准备。中午过完斋,众沙弥师父稍加洗漱后把升降天梯搬回文殊殿,我也刚准备好行脚要带的药品。时间是在十二点左右,一辆吉普车“咔吱”一声,在僧寮前停下。师父从车上下来,命令参加行脚的人员马上穿好大褂,背上背包,到僧寮前集合。提早整理好背包的,听到命令,马上穿大褂,背包出去集合去了。没有收拾好物品,还没装包的,忙乱地把睡袋、绳床等物品赶紧塞到背包里。一位大戒师父对一位落后的沙弥师说:“赶紧先背包出去再说,这是演习。”于是那位沙弥师胡乱地装了包,赶紧出去集合了。
背好包的人员在师父面前站成一排,但还有人没到。师父严肃地说:“去问一问没到的,是不是不想去了?如果不想去的,吱一声。”气氛有些紧张,有临战前的火药味。人到齐后,师父说:“我们平时散漫惯了,马上就要出去行脚了,早上起来只有几分钟时间收拾,这速度根本不行,大家动作都得快点。”然后让大家把背包靠墙根依次放好,把大褂脱了叠好放在背包上,等待出发。师父强调:再也不能往背包里添东西了,也不能从背包里往外拿东西。
这时,我才知道,这是动真格的,并不是演习。这时有沙弥师向师父忏悔说:“刚干完活,还没换上僧鞋。”师父同意他换僧鞋。那位落后的沙弥师也赶紧向师父忏悔说:“钵还没带。”师父无可奈何地说了句:“你看,你……”那沙弥师向师父跪下忏悔,重新取钵。
大悲寺常住八项规定里有“三衣钵不离身,十八种物齐备。”《僧祇律》云:佛言,比丘三衣一钵需常随身,违者出界结罪,当敬三衣如塔想。《十诵律》云:佛言,护三衣如自皮,护钵如眼目,所行之处,与衣钵俱,无所顾恋,犹如飞鸟,若不持三衣而入聚落俗人处,犯罪。虽然现在还是沙弥,但是还应随学比丘师父,严守“三衣钵不离身”。更何况是行脚乞食,不带钵怎么乞食呢?难怪师父无可奈何了。
类似这样的演习,在结夏安居期间打戒七、念佛七时也上演过。师父催着我们沙弥,“快,快点出去!”把我们撵出寮房,然后把房门锁上,不允许我们再回来拿东西。师父告诉我们要作出远门想,作上战场想。通过这样的演习让我们割断对房舍的贪恋。
在南传佛教的圣者阿姜查的简介里这么说:阿姜查经常将他的弟子们推到最极限,去测验他们耐久的能力,期使他们能开展耐心和决心。他有时发起费时且表面上看起来毫无意义的工作计划,由此去顿挫他们对平静的执著。这些和师父的演习如出一辙,毫无二致。
序篇之二僧相和威仪
八月二十八日晚,休息前,师父召集行脚僧众,指出、批评了前几天行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有损僧相的事情。有两天天气较冷,有小众拿绳或是腰带束在小褂外面来保暖。行走的时候有大褂罩在外面还看不出来,等到休息时或去方便的时候,大褂脱掉了,紧束着的腰带露在外面像是穿着练功服。还有,这几天早晚气温低,午间气温高,于是就出现了午间气温高时脱绒衣的问题。有个别脱换衣服不避人前,旁若无人,还有的把绒衣、绒裤穿在小褂外头,大褂脱掉后露出绒衣、绒裤,和俗人一般。
师父严肃地说:“腰带可以束在小褂里面,绒衣、绒裤也得穿在小褂里面,不允许僧相在我们这里有任何的改变。”师父对僧相的问题一直都很严肃,认为破坏僧相会坏人信心,断法身慧命,破僧种,坏佛法。曾记得去年行脚时,忘了是在哪里了。警察在询问并查看我们证件的时候,有村民起哄说:“他们是在公路边换了衣服才进来的。”师父听到,很严肃地提高声调纠正他们说:“换什么衣服?我们打一出家就这一套衣服。”
剃度时有一首唱诵的偈子:“金刀剃下娘生发,除去尘劳无垢身,圆顶方袍僧相现,法王座下又添孙。”近代大德虚云老和尚也非常看重僧相的问题,临终遗言也提到了僧相的问题:“你等侍我有年,辛劳可感,从前的事不必说了。我近十年来,含辛茹苦,日在危疑震撼之中,受谤受屈,我都甘心,只想为国内保存佛祖道场,为寺院守祖德清规,为一般出家人保存此一领大衣。即此一领大衣,我是拼命争回的。你各人今日皆为我入室弟子,是知道经过的。你们此后如有把茅盖头,或应住四方,须坚持保持此一领大衣。但如何能够永久保守呢?只有一个字,曰:戒!”
“毗尼藏者,佛法寿命,毗尼若住,佛法亦住。”虚云老和尚为我们保存了这一领大衣,亦即是保住了僧相,保存了僧种。僧种不断,佛法不灭。
去年行脚,走到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路南营村。在村边休息时,问一老人是否有出家人打这儿路过,老人对师父说:“有四五十年没看到穿大衫的了。”听到这话,不禁让人感慨不已。
行脚时,师父还时时提醒我们要注意威仪。比如说,每次休息完开始行走前,都要求大家背好包、站好排,问道:“好了没有?”等僧值师父说:“好了,师父。”师父在前面才开始迈步行走。还要求大家每天至少诵十遍楞严咒,多者不限。这样行走的时候,低头诵咒,眼睛看着前面人的脚后跟,自然不会左顾右盼,东张西望,有失威仪了。
每到临时休息,要求大家把背包放整齐了,写日记的写日记,打坐的打坐,不许闲聊,更不许仰卧休息。进村乞食时也必须搭衣持钵,站排进村后,按小组陆续散开乞食。各个乞食小组通常是三人一组,也都是依次排班,双目垂地,徐徐行走。就像《楞严经》里的阿难尊者,“执持应器,于所游城,次第循乞……经彼城隍,徐步郭门,严整威仪,肃恭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