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83|回复: 0

[佛经故事] 每天学一点《六祖坛经》1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4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每天学一点《六祖坛经》10每日一禅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每天学一点《六祖坛经》。连载此经目的,是希望社会大众对佛教有个正确的认识。而佛门四众同修,由于六祖的开示,可以获得修学纲要,成就无量功德。在文末有个目录,点击可以直接查阅往期内容。发愿:四无量心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顶礼六祖大师,顶礼宣公上人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六祖大师此时豁然大悟,大悟是彻始彻终,明白深般若的智慧,故知心生万法,万法唯心,一切万法原是自性所现。於是惠能就禀告五祖说:「我真没想到,自性本是不垢不净,本来就是清净。」这「清净」是对「不清净」而言的。此清净是本体的样子,因它没有其他名称可代表,故用「清净」来代表。这个「清净」和先从染污而後清净不同;这个清净是本来就清净。惠能又说:「我真想不到,自己的本性原是不生不灭的。」因为众生有所执著才有生有灭,若无所执著,生灭又从何生出呢?又灭到什麽地方去呢?生灭就没有了。惠能又说:「我真想不到,自性原是无欠无余的,也不多一点,也不少一点。」在佛的份上没有添多一点点,在众生份上也没有减少一点点,但因众生自己不认识,背觉合尘,所以本有的家珍不认识,乃舍本逐末,追求一切物质的享受,追求一切虚妄的快乐,追求一切假名假利。真是太笨太愚痴了,我现在才知道本性具足一切。惠能又说:「一切的众生颠颠倒倒,没有定力,可是所有众生自性,都是不动不摇,平等无分。」惠能又说:「我真想不到,万法原是从自性生出来的。以前我都想不到,可是现在竟然证得这种妙理,这真妙不可言!」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五祖大师听六祖这样一讲,便知道六祖已经开悟而认识本来面目,已知自己的鼻孔是冲下还是冲上,已知胳臂冲下,指时是倒还是正。昨晚我问你们各位:「到底当这手向下指是倒,向上指是正?还是手向下指是正,向上指是倒?」没有人知道这个道理,根本上没有一个正或一个倒。六祖大师对这些问题都知道得清清楚楚,五祖大师亦知道他已明白这些道理,故在袈裟里就对惠能说:「若不认识自己的本心,学法是没有益处的。」有句话这样的说:「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你若把心认识了,大地的尘土都变成黄金,七宝庄严。你说:「我看不是如此啊!」当然啦!因你没认识本心嘛!好像戴红色的眼镜,看人就是红色。戴绿色眼镜,看一切则是绿色。因你没有认识这个心,所以看大地都是土。就因你心里的尘土太多了——即是妄想杂念。若没有妄想杂念,这世界也就没有尘土了。若认识自己的本心是个什麽样子,看见自己本性是什麽颜色,是青黄赤白黑呢?还是长短方圆?说有一个样子,这是比喻,根本没有一个样子,但要认识它才知道,若不认识是不能乱讲的。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这就是大丈夫,天上的导师,人间的导师,也就是佛了。我们现在若能认识自己的本心,见到自己的本性,那就是佛。因众生本来是佛,佛也本来是众生,所以我们都有成佛的机会。若未识本心,见自本性,那还要多多地研究佛法。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曰。有情来下种 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 无性亦无生在半夜三更天,六祖大师得五祖传授以心印心的妙法,在内无心知,外无人知,乃至鬼神也不知道。就把顿教法门和衣钵(袈裟及乞食的钵)传给六祖,说:「你现在就是第六代祖师。」学佛法是要认真、脚踏实地去学习,不是学口头禅,只学会讲经、说法,花言巧辩。说没有真也没有假,这才是中道了义;学口头禅,一点实在的功失也没有,或者总想争第一,嫉妒障碍,那就得不到作第六代祖师。好像神秀的党徒,把他捧得高高的,以为第六代祖师定能到手,所以预备他的心腹党徒各处探消息。若五祖大师把衣钵传给某一个人,先把他杀了。却不知五祖是个明眼的善知识,知他有这一种心,故秘密传法给六祖。为何传法给六祖惠能呢?因为他是实实在在地行菩萨道,舂米给大家吃,帮大家用功办道修行。像我们这里在厨房里做事的人,就是行菩萨道,做很好的饭给大家吃。可是我吃了,也不知是好还是不好,因为我没时间研究吃的问题。行菩萨道,就是在任何场合来帮助人,不要障碍人,所谓:「君子有成人之美。」像现在有几个人要出家,我问是否有人反对?结果没有人反对。这就是成人之美,不反对人出家,谁出家我都赞成。为什麽我反对呢?因我怕麻烦,所以反对,若我收些不好的徒弟,连我都没面子。惠能在晚间没人知晓的情形下,很容易地得到六祖位,所以没有人反对。五祖也不问:「你们大家是赞成还是反对?」这只要五祖许可就行了。五祖训诲惠能说:「你要好好保护衣钵,这是由释迦牟尼佛一代代相传下来的。你到世间要广度一切有情的众生,而将佛法流布至尽未来际,无令断绝啊!」当五祖说这句「无令断绝」时,我相信五祖大师很悲哀担心,恐怕要哭了。为什麽我知道呢?因为二祖临被杀时,他曾说:「到第四代时,楞伽经都变成名相了,没有人懂。」现在五祖大师说「无令断绝」,必定有无穷的感慨而说:「你要小心!要注意!不要马马虎虎,不当一回事。这是特别重要,不要让它断绝了。现在为你说一首偈颂:「有情来下种」:情就是慈悲,因为我有一种慈悲心的感情来种下种子,就是我把佛法传授给你。「因地果还生」:因为我传法给你,好像将种子种到地下,那麽果就会生出来。「无情亦无种」:若没人传法给你,那也就没有菩提的种子。「无性亦无生」:没有性也就没有生了。这是一种讲法,另一讲法如下:「有情来下种」:「情」就是一种感情或情爱,因为有情爱才种下种子,好像这一班学佛法的人,不是亲戚就是朋友,亲戚就有亲戚的情感,朋友就有朋友的情感。因有一点情感,故大家一起来学佛法。「因地果还生」:因有这种情感,故种下菩提种子,但先要有地,有个地方才会结果,生出菩提的果。「无情亦无种」:如果谁也不知有这个道场,那就没有人来学佛法了。「无性亦无生」:若没有佛性,那就不会成佛了。这偈颂有很多讲法,只要合乎法,怎样讲都可以的。祖复曰。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五祖又说:「往昔初祖达摩大师,初次到中国的前三五年时,人们都不恭敬他,反把他叫作摩罗刹,没人认识他是位祖师,所以才传授这衣钵作为证据。」衣钵只是一种表信而已,其实佛法是要以心传心,令他自己觉悟,自己证得。自古以来所有诸佛所传的就是本体——即自性,历来祖师相传的都是本心。衣是争的开始,有了衣大家就互相斗争,争这衣而作祖师。甚至有的偷了这衣而作假的祖师。像神秀就想从五祖处抢祖衣,要五祖传法给他。若将法传与他人就予杀害。此衣在四祖时被偷过三次,五祖时又被偷三次,但都没偷成,这是菩萨感应所致。在六祖时曾被偷六次,但後被武则天(唐时,女皇帝)硬给拿去,以後下落不明。五祖继续说:「衣钵是争端的开始,只传到你为止,以後不要再传下去了。如果要传此衣钵,恐怕命就像一根丝线吊著百斤石头,随时有折断的危险。你赶快离开此地,因我怕有人会加害於你。」惠能启曰。向甚处去。祖云。逢怀则止。遇会则藏。惠能三更领得衣钵云。能本是南中人。素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五祖言。汝不须忧。吾自送汝。惠能向五祖问:「我向什麽地方去呢?」五祖说:「到了怀集赊(今广西梧州)就可以歇止,若到四会县(今广东新会)就隐藏起来。」惠能在三更天得到五祖传授的衣钵後又问:「我本是南方广东人,素不熟悉此地蜿蜒山路,我如何出得江口呢?」五祖安慰他道:「你不需忧愁,让我亲身送你去吧!」祖相送直至九江驿。祖令上船五祖把橹自摇。惠能言。请和尚坐。弟子合摇橹。祖云。合是吾渡汝。惠能云。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惠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传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五祖把六祖送到九江浔阳驿的地方。「驿」即古来传达书信的站。五祖吩咐说:「你快上船!」就拿起摆船的橹使船开行。惠能说:「师父!请您坐著,应该由我来摇橹。」五祖说:「应该我来渡你才对。」惠能答说:「是的,在未悟到自性,本体迷失的时候,应由师父指示修道用功,务使开悟。」这包括不怕腿痛及辛苦。六祖天天舂米出任何人都辛苦。六祖大师舂米坠腰石,现还在湖北凭茂山东山禅寺保存著,上面刻著「惠能卢居士舂米的坠腰石」几个字。「可是一旦我开悟後,就应自己度自己。虽然同样是称为『度』,但师父度徒弟和徒弟度师父,其用途是不同的。惠能我生在边地下贱的地方,讲的话语音不正,没人听得懂,承蒙师父传我心印妙法,现我已得到开悟,故应自己度自己。」这是五祖和六祖打的机锋,五祖:「合是吾渡汝。」六祖说:「迷时师度,悟了自度。」何谓「自性自度」呢?如当你还未会诵楞严咒前,要人来教你诵,但会诵之後就要自己督策自己诵,而非要别人来勉强你诵。当还未明白诵经时,就要一位师父教你念经;当明白後就要自己念,而不需要师父问你:「你今天是否有诵经?」好像现有人要学天台山智者大师拜楞严经法华经而开悟的伟行,故天天晚间拜法华经,这也叫自性自度。还有将烦恼变菩提,是要你自己将所学到的方法躬行实践,而转烦恼成菩提。当有人找你麻烦,要视其如镜花水月,如幻如化,如梦如露,如是思惟後烦恼就没有了。遇到境界若能看破放下,就叫「自性自度」。还有譬如你有抽烟喝酒的毛病,听师父开示後知其对修道有大障碍而能戒之。好像我有一个徒弟说要试试看,结果戒了,这一断也叫「自性自度」。若能断就是开悟,未断仍是迷,是否开悟决定在你。若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即是自性自度。(未完明天待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7 14: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