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7899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3-11-1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5-6-2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起信论疏卷第四
续-《大乘起信论疏卷第四》
摘自《第1600部~大乘起信论疏五卷》
或为眷属父母诸亲或为给使或为知友或为冤家或起四摄 前中二。初五句开总成别。后乃至下摄别成总。五句中。一慈爱以摄生。二居卑以引物。三同类以劝发。四怖之以入道。五直以四法摄令修益。文可知。
乃至一切所作无量行缘以起大悲熏习之力能令众生增长善根若见若闻得利益故 别开中有二。先就根熟不熟开近远二缘。后就前近远复各开为二。各有标释。
此缘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近缘速得度故二者远缘久远得度故是近远二缘分别复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增长行缘二者受道缘 后中增长行者。谓方便行。即自分也。受道者。谓依前方便正观相应。即胜进也。亦可初即四摄利他行。后即三空自利行故也○平等缘中有二。先明能作缘者。
平等缘者一切诸佛菩萨。皆愿度脱一切众生自然熏习常恒不舍以同体智力故随应见闻而现作业 于中愿度生者。平等心也。自然等者。常用应机。以同体智力者。释成常用也。随应等者。显其用相○二明对机显平等义。
所谓众生依于三昧乃得平等见诸佛故 谓十住已去诸菩萨等依三昧力。悉见诸佛身量平等。无有彼此分齐之相。故云平等见也。上来别明体用竟○自下第二约人合释。于中有二。谓标释。
此体用熏习分别复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未相应谓凡夫二乘初发意菩萨等以意意识熏习依信力故而能修行 二释中亦二。先明未相应中三。初约位举人。次辨行劣。后明未相应。行中凡小意识熏。菩萨五意熏。并未契真如。故云依信修行也。
未得无分别心与体相应故未得自在业修行与用相应故 未相应中二。初言未得无分别心与体相应者明无正体智故未与法身体相应。后以无证真后得智故。未与应化身用相应也。
二者已相应谓法身菩萨得无分别心与诸佛自体相应得自在业与诸佛智用相应唯依法力自然修行熏习真如灭无明故 第二已相应中亦三。先显人位。谓地上菩萨也。次正辨相应。得无分别心者。谓如理智与体相应也。与佛智用相应者。谓以有如量智故得然也。后明其行胜。初地已上证真如法而修行。非如前位但有信力故云依法力也。自然修行者。八地已去无功用行也。熏真灭妄。显行成也。明净法熏竟上来初别明。次合释。总明第三染净熏义竟○自下第四显尽不尽义。于中二。初明染法违真无始有终后明净法顺理有始无终。
复次染法从无始已来熏习不断乃至得佛后则有断 净法中二。初正显。后释成。
净法熏习则无有断尽于未来此义云何以真如法常熏习故妄心则灭法身显现起用熏习故无有断 释成中。以熏真灭妄。净用无尽故也。文处可见。上来释生灭门中能显义之法竟○自下第二释生灭门中所显之义大。于中有二。初释体相二大。后别解用大。前中亦二。初总标二大名。后别释二大义。义中亦二。先明体大义。
复次真如自体相者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菩萨诸佛无有增减非前际生非后际灭毕竟常恒 谓人虽就位以分优劣。真体随人未曾增减。故云无增减也。非前乃至常恒者。显不增减所以也。非前际生故常。非后际灭故恒也。凡位为前际。佛果为后际也○从本下释相大。于中有二。初正明性德。二问答重辨。前中亦二。先明德相。后显立名。前中三。初总次别。后结。
从本已来自性满足一切功德 别中六句。
所谓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故遍照法界义故真实识知义故自性清净心义故常乐我净义故清凉不变自在义故 一本觉智明义。二本觉显照诸法义。三显照之时无倒义。四性离惑染义。五性德圆备义。六性德无迁义。
具足如是过于恒沙不离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乃至满足无有所少义故名为如来藏亦名如来法身 下结中。谓性德尘沙。不离真体故云不离也。无始相续故云不断。亦可谓治道不亡也。与体同味故云不异。不异而有恒沙之义故云不思议。唯佛穷达。故云佛法。亦可此是所觉法故也。若此真体无性德者。如来证此不应具德。既证性已万德圆满。即验真如本具恒沙德也。故云满足无有所少。下立二名。隐时能出生如来名如来藏。显时为万德依止名为法身○下重辨中二。初执体疑相难。后相不违体答。
问曰上说真如其体平等离一切相云何复说体有如是种种功德答曰虽实有此诸功德义而无差别之相等同一味唯一真如此义云何以无分别离分别相是故无二 答文有二。初明虽差别而不二。后复以何义下。明虽不二而差别。前中亦二。初明实德虽多同一如味。次释成不二。以无分别者。非能分别故。离分别相者。非所分别故。次无能所分别故无二也○无二而差别中。先略后广。
复以何义得说差别以依业识生灭相示 略中疑云。既其不二。何以说别。释云。以依生灭识相恒沙染法。返此表示真如净德恒沙差别。且举其染本故但云业识○广中二。先问对染表示之相。次举彼染法一一对显。
此云何示以一切法本来唯心实无于念而有妄心不觉起念见诸境界故说无明心性不起即是大智慧光明义故 以一切法乃至无念者。举所迷理也。而有妄心等者。依真起妄。谓细粗染心本末不觉也。将欲释净。先举其染对以显之。下诸句例然。云何显者。以心相念起。即是不觉无明故。知心性不起。即是本觉智明。故云大智慧光明义也。
若心起见则有不见之相心性离见即是遍照法界义故 若心起见等者。明妄见不周。心性离见等者。显真照圆明。
若心有动非真识知无有自性 若心有动非真识知者。明妄识倒知。返之即显真照无倒。无有自性者。明妄染无体。返之即显自性清净心也。
非常非乐非我非净热恼衰变则不自在 非常等者。明妄四失。返之即显真如四德。诸惑烧心。是极热恼故。说真如是清凉也。妄染迁改。是衰变相。即返显真如为不变。以业果系缚不自在故。即显真如为自在也。故上文云清凉不变自在义故也。
乃至具有过恒沙等妄染之义对此义故心性无动则有过恒沙等诸净功德相义示现 言乃至具有等者。总举妄染众多。翻对此故。心性不动。即有恒沙德相等也。
若心有起更见前法可念者则有所少如是净法无量功德即是一心更无所念是故满足名为法身如来之藏 言若心有起更见前法等者。明妄心外念。求之不足。如是净法等者。明净德性满无假外求。结名可知○第二用大。文有二。初总明。次此用有二下。别释前中亦二。初对果举因。二牒因显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