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75|回复: 0

[其它] 开启我们的五智菩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31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628ce656jw1e28bsj7joij.jpg


再来看伦常道的第二个内容就是五常,也就是“仁、义、礼、智、信”。

这个五常是做人的常道,也是社会和谐稳定之道。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仁、义、礼、信,做人要诚信,就一个智没有说了,这里我们来说这个智慧的智。

广东人是特别有智慧基因的,为什么呢?不是说好听的话,也不是说我们现在住在广东,所以就说广东人特别有智慧基因。因为什么?因为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爱的人喜好山,他像大山一样巍然不动,可以给人安全感、信任感,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有智慧的人就像水一样,随方就圆,圆融无碍,遇到一切问题他都能够找出解决的办法来,办法总比问题多,圆融无碍。所以这个水呢,智者乐水就代表了智慧。

你看我们广东人说话就有很多“水”。比如说,聊天叫“吹水”,减少叫“缩水”,很喜欢很中意叫“心水”、“岩心水”,自豪、很自豪叫什么?“威水”、“好威水”,如果你帮人家介绍一件事情,你要抽离佣金叫什么?“抽水”,如果你儿子是海外留学归来,是个海归,那叫什么?“浸咸水”,“我地好多都系仔女浸过咸水”,很聪明叫什么?“好醒水”,如果买单、付款叫什么?“磅水”,如果形容一个人装模作样那叫什么?“整色整水”;如果说你财路亨通那叫什么?“猪笼入水”,你看广东人真是到处都是水,所以应该很有智慧是不是?

五伦是侧重于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是侧重于外在的,侧重于社会治理的。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侧重于内在的,侧重于讲内在的人生修养的,侧重于讲内在的人的全面发展的。

所以当今这么一个时代我们一定要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不能够故步自封,要全面发展。尤其是对于子女一定要有通识教育、博雅教育,不能够就是课堂上学的那么一点点东西。

五伦是侧重于讲社会治理的,五常就侧重于讲生命的内在觉醒。

《中庸》就把五伦称之为五达道。能够实现五达道的方法称为三达德——智、仁、勇,三达德。

前面我们已经讲了儒家的这个伦理的五项根本原则,就是以人为本、推己及人、互助相爱、诚实守信和奖善罚恶。
五常
接下来我们就讲到五常。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中庸》上面说:“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所以这个五伦其实又称为五达道,怎样可以实现这个五达道呢?就要靠三达德了,“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智、仁、勇,你看佛教里面讲什么?大智大悲大雄力,我们释迦牟尼佛所在的殿堂叫大雄宝殿,其实就体现的大智大悲大雄力。大智就是智,大悲就是仁,大雄力就是勇。你看,佛法和儒家其实就是相通的,只是解说方式不同,理无二致。

子曰:“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也!”《中庸》引用了孔子的话:“好学近乎智”,怎样可以开智慧呢?要博学审问这个五条,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有这个三达德你就懂得修身,有了修身,你就能够去治人,因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能够治人你就能够治理天下国家呀!

而开智慧的方法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很多人把这个会解释得很浅,但是,我们可以从浅和深两层意思上来说。博学是什么?博学之是闻所成慧,然后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都是一层一层深入的思考,那是思所成慧;而笃行之,就是修所成慧呀!其实你看,就是闻思修三慧!这是从浅的层次上来说。而更深入的层次来说,博学之是什么?博学之不是在知识层面积累知识。我需要告诉大家,不管你累积再多关于禅的知识,都不会导致你开悟,反而可能成为所知障。为什么?因为明心见性不在知识层面而在智慧层面,禅不在知识层面,而每刹那刹那都在涌现的鲜活的生命智慧,这个层面,这个才是真正的禅啊!不然你记那么多东西干吗呢?“记诵之学不可以为人师”呀!所以一定要知道这博学之是什么呀?就是开启生命本具的鲜活智慧。

你看《中庸》上说了一个儒家的根本,最核心、最内核的根本思想是什么呢?《中庸》说:“诚者,天之道”,这个诚就是生命最内核的本然纯净状态,也称之为法身,也称之为明德。你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前面那个“明”是动词,后面的这个“明德”就是生命的最内核,明德是本觉,明明德就是始觉,那么明德是性德,明明德呢?就是修德呀!你能够明白明德的意思,其实就是诚的意思,这样就对了。

所以这个“博学之”是什么呢?博学之就是为了开启我们的五智菩提,也称之为心性的光芒!你看法身是生命最内核的本然纯净状态,报身就是心性的光芒。由这个生命的本体、这个本然纯净状态,显现出来的相就是什么呀?就是心性的光芒,就是五智菩提,就是博学之。这样说就明白了!
然后由心到物,你更进一步物化,它呈现出来,那就是森罗万象的世界,而生命的用就是觉察力,你这个本具的觉察力,你能够觉察外在的世界,觉察你的身心,这种本具的觉察力就是生命的用。

所以生命的体、相、用就很清晰了。生命的体是诚,是明德;生命的相是明明德,是博学之,这样就明白了。所以我们如果把儒家的典籍说深一点,它这个“博学之”其实是指心性的光芒,是指五智菩提,也就是《大学》里面所称的明明德。
好了,我们基本上也就把伦常道的内容:五伦、五常讲圆满了。
——出自大愿法师《禅与伦常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0 15: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