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05|回复: 1

佛说大乘无量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30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净公上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讲记》

佛说大乘无量寿
庄严清淨平等觉经玄义

淨空法师讲述

前言
一、教起因缘
二、本经体性
三、一经宗趣
四、方便力用
五、所被根机
六、藏教所摄
七、部类差别
八、译会校释
九、总释名题
十、正释经文

壹、前 言
一、此次讲述参考资料:依李炳南老居士提要,及黄念祖老居士注解。

二、确认淨土法门为一乘了义,万善同归,三根普被,凡圣齐收,横出三界,迳登四土,极圆极顿,不可思议之微妙法门。

三、本经持名念佛法门,圆满直捷,方便究竟。一超直入,最极圆顿。以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之究竟果觉,作我众生之因心,以果为因,因果同时,从果起修,即修即果,心作心是,不可思议。

四、《弥陀要解》云:「一声阿弥陀佛,即是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又曰:「举此体(指法界体)作弥陀身土,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可见此经正是如来称性极谈也。

五、《观经》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吾人能念之心,即是如来果觉,即是本来成佛。此心持名,即是「是心作佛」。本来是佛,现又作佛,是故当下即佛。直截了当,方便究竟,奇特殊胜,不可思议。

六、淨土诸经中,唯此经备摄圆妙,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弥陀十念必生之大愿为本。深明三辈往生之因,广摄九界圣凡之众,正显持名念佛之法,直指往生归元之路,是故此经称为淨宗第一经也。

七、清初彭绍升居士曰:「此经阐扬者少,实以无善本故。」莲公老人悲智双运,宗说俱通,圆融显密禅淨于一心,专弘持名念佛摄万德。冀此无上宝典,饶益当来,乃继前贤,重行会集。屏弃万缘,掩关三载,淨坛结界,冥心孤诣,稿经十易方庆经成。蒙慧明老和尚印证,慈舟专讲于济南,并亲为科判。梅公于中广播讲此经,称为最善之本。且在序文中讚曰:「精当明确,凿然有据。无一义不在原译之中,无一句溢出本经之外。艰涩沉晦,使之爽朗;繁複冗蔓,归于简洁;凌乱俾成整严,阙疏悉令圆满。必期有美皆备,无谛不收。……虽欲不谓之善本不可得也。」是此本问世以来,讲说讚扬,流播中外,见者闻者,欢喜信受,行见大经光明,常照世间。《无量寿经》之善本,于兹庆现,此实为希有难逢之大事因缘也。

八、本经之殊胜在于契理契机。
    理者:实际理体,亦即真如实相。本经乃「住真实慧」,「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并「惠以真实之利」,纯一真实也。
    又本经称为《中本华严经》,经中所诠之一切事理,即《华严》之事理无碍,事事无碍之一真法界。《华严》祕奥之理体,却在本经。
    机者:根机。至于契机,更是本经之独胜。以持名念佛,三根普被,凡圣齐收,上上根全体承当,下下根亦可依之得度。下至五逆十恶,临终念佛,亦必随愿得生。横出三界,圆登四土,顿与观音势至并肩。可见此法门究竟方便,善应群机也。

九、淨宗之妙,在于「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废世法,而证佛法」。最为方便,随时随地可修,不误世间工作,依旧顿脱生死。既能自觉觉他,广度众生于未来,亦复自他俱利,造福社会于今世。

十、经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诚此界他方一切有情,离苦得乐,究竟菩提之法要也。

贰、概要(十门开启—玄义)
一、教起因缘 二、本经体性 三、一经宗趣 四、方便力用 五、所被根机
六、藏教所摄 七、部类差别 八、译会校释 九、总释名题 十、正释经文

◎ 一、教起因缘

一、明大教与淨土法门之兴起。
(一) 一切法不离因缘,大教之兴,因缘无量,而无量因缘,唯为一大事因缘故。
(二) 《法华》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华严》云:「如来成等正觉出兴于世,以十种无量无数因缘。……乃至广说如是等无量因缘,唯为一大事因缘。……唯欲众生开示佛知见故。」亦即欲一切众生开明本心,同佛知见,等成正觉也。
(三) 本经兴起因缘亦复如是。经云:「我观如是利益安乐大事因缘,说诚谛语。」可见与《华严》、《法华》同为一大事因缘也。
(四) 《疏钞》云:「今但一心持名,即得不退。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若能谛信,何须遍历三乘,久经多劫。不越一念,顿证菩提,岂非大事。」可见淨宗正是直指顿超之法,以念佛心,入佛知见。淨宗之兴起,正由此大事因缘也。

二、详明本经兴起之因缘。
(一) 称性极谈,如来正说。
1、  《华严》、《法华》,均圆顿称性之教,但其归趣,却在本经。
2、  《要解》云:「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华严》奥藏,《法华》祕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
3、  日道隐曰:「五浊之世,造恶之时,圣道难修,其难非一。特此一门,至圆极顿,而且由其简易直捷,则出世之正说偏在斯经。一代所说归此经,如众水归于大海。由此言之,百万阿僧祇因缘以起华严之典,一大事因缘以成法华之教。亦唯为此法之由序。」盖谓《华严》,《法华》两经只是本经之导引,本经正是一大藏教之指归。《华严》末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是其明证。
4、  《愣严》云:「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淨念相继」、「自得心开。」奇妙疾捷,莫过于是。一切众生由此得度,十方如来乃称本怀。
5、  本经所宣,乃如来真实纯一之法,无有权曲,故名正说。
6、  世尊称其本性,和盘托出,毫无保留,故名称性。一切含灵,皆因此而得度,乃称性中登峰造极之谈,故为称性极谈。
(二) 三根普被,圣凡齐收。
1、  彻上,则如普贤、文殊,尚发愿求生极乐。彻下,则五逆十恶,临终得遇善友,教以念佛,十念成功,亦生彼国。
2、  本经云:「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3、  末法众生,福薄障深,唯此一门,但信愿持名,便能功超累劫,往生极乐,径登不退。若无如是微妙法门,凡夫何能度此生死业海,而登彼岸。
4、  元晓师云:「四十八愿,先为凡夫,兼为三乘圣人。」可见淨土之妙,首为凡夫得度也。
(三) 他力妙法,善护行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5-30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佛说大乘无量寿》

摘自《净空法师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讲记》
1、  末世修行,多诸障难,阴魔干扰,行人正见稍失,便陷魔网。《愣严》曰:「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可见行人稍有执着,便失正见,即入魔途,求升反降,甚至堕入泥犁。
2、  念佛法门,行人发心念佛,仗弥陀本愿摄受,威神加持,护持行者,魔不能扰。《十往生经》云:「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3、  《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是故念佛人有四十里光明烛身,魔不能犯。
(四) 暗合道妙,巧入无生。
1、  「无念」与「无生」,远非凡夫之所能。圆教八地菩萨,离一切心意识分别,始名真得无生法忍。可见此乃圣者之所难也。如来悬知末代罪浊众生,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何况离相而求事者。
2、  此方便门,指方立相,摄心专注,即此妄心,持佛名号,念一佛名,换除百千万亿妄想杂念。念得纯熟,乃忘能所。心无所住,佛号分明,便契无住生心之妙谛。
3、  持名念佛,入有得空,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巧入无念,即凡成圣。至哉妙用,不可思议。
4、  念佛乃修行之径路,持名又为四种念佛之径路,称为径中之径。又本经不倡「一心不乱」,直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为宗。「但能发心专念,皆可往生」,故更为明确简要。故称淨宗第一经。因其为直捷中之直捷,方便中之方便,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利济众生,此经为最。
(五) 大圣垂慈,特留此经。
1、  经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2、  今于末世,浊恶弥深,众根愈劣,垢重障深,恶浪滔天,毒焰遍地,世尊垂慈,仍特留此经以作慈航。正显本经兴起之胜缘,持名法门之妙用。佛恩深重,粉身难报。

◎ 二、本经体性

一、一切大乘经典,皆以实相为体。实相者,真实相也,又平等一相也。
    实相无相—离一切虚妄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实相无不相—非顽空与断灭。「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二、实相离言说。南岳云:「说似一物即不中。」故云,凡有言说,皆无实义。

三、《圆觉》云:「诸幻尽灭,觉心不动。」「幻灭灭故,非幻不灭。」故云,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四、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故无相,即故无不相。不得已强名实相。

五、论云:「庄严佛土功德成就,庄严佛、菩萨、功德成就,此三种成就愿心庄严应知。略说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谓清淨句。清淨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此论直显事理无碍之一真法界。即事而真,当相即道。极乐世界种种依正庄严,一一皆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一一即是实相。故云本经以实相为体也。

六、《要解》云:「实相无二,亦无不二。是故举体作依作正,作法作报,作自作他。乃至能说所说,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讚所讚,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

七、本经云:「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住真实慧,勇勐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此即本经之所开示者。弥陀世尊,宣此妙法,欲惠予众生以真实之利也。此三真实,即一即三,方便究竟,不可思议。依正法门,举体皆是「真实之际」。

◎ 三、一经宗趣

一、宗谓宗旨,又修行之要径也。趣者,趣向、归趣也。体是理,宗是行。是故依经宗旨,明其所为,识其所求,究其所至,名之为趣。

二、本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圆生四土,迳登不退」为趣。

三、明宗:
(一) 经云:三辈往生之人,莫不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因。
(二) 第十九愿是发菩提心,第十八愿是一向专念。故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弥陀本愿之心髓,全部大经之宗要,往生必修之正因,方便度生之慈航。本经所崇,全在于此。修行要径,唯斯捷要,故为本经之宗也。
(三) 发心有二义,先须离三种与菩提门相违法。
1、  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着自身故。
2、  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
3、  依方便门,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
        次须知三种顺菩提门:
(1)   无染清淨心。不为自身求安乐故,菩提是无染清淨处。
(2)   安清淨心。为拔一切众生苦故。
(3)   乐清淨心。欲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生彼国土故。
(四) 元晓师云:「发菩提心,是明正因。」又云发心有二:(1)随事发心,如四弘誓愿。(2)顺理发心,信解诸法实相而发心者。
(五) 元晓师等以发菩提心为正因,念佛为助行。善导、灵芝与日淨宗诸家则以持名为正行,发心为助行。莲池大师和会之曰:「还以持名为正行,复以持名为发菩提心。」
彻悟禅师云:「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蕅益大师云:「信、愿、持名,为一经要旨。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故慧行为先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又曰:「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淨土指南。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大本亦以发菩提愿为要,正与此同。」
    故今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大本之宗,正是遵奉莲池诸祖之垂教也。
(六) 《观经》云:「若有众生,愿生彼国,发三种心,即便往生。」
1、至诚心                  
                  
2、深心                 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3、迴向发愿心                  
                  
(七) 《菩提心义》云:「此菩提之心,成佛之本,大事因缘莫过于此。」
《菩提心论》云:「此菩提心,能包藏一切诸佛功德法故。若修证出现,则为一切导师。若归本则是密严土,不起于座,能成一切佛事。」又讚菩提心曰:「若人求佛慧,通达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证大觉位。」
(八) 《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故发心之要,不可言喻。
(九) 「一向专念」,即专恆依止持名念佛法门之义也。弥陀因中发十念必生之大愿,故行人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必得往生淨土,圆证不退之妙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4 02: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