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54|回复: 2

[弘法探讨] 大正藏第31册No.1610佛性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7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大正藏第 31 册 No. 1610 佛性论》

大正藏第 31 册 No. 1610 佛性论


  No. 1610

  佛性论卷第一

  天亲菩萨造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缘起分第一

  问曰。佛何因缘说于佛性。答曰。如来为除五种过失。生五功德故。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除五种过失者。一为令众生离下劣心故。二为离慢下品人故。三为离虚妄执故。四为离诽谤真实法故五为离我执故。一为令众生离下劣心者。有诸众生未闻佛说有佛性理。不知自身必当有得佛义故。于此身起下劣想。不能发菩提心。今欲令其发心。舍下劣意故。说众生悉有佛性。二为离高慢心者。若有人曾闻佛说众生有佛性故。因此发心。既发心已。便谓我有佛性故能发心。作轻慢意。谓他不能。为破此执故。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三为离虚妄执者。若人有此慢心。则于如理如量。正智不得生显故起虚妄。虚妄者。是众生过失。过失有二。一本无。二是客。一本无者。如如理中。本无人我。作人我执。此执无本。由无本执故。起无明等。由无明起业。由业起果报。如此三种。无实根本。所执是无故知能执皆成虚妄故。由于此执所起无明诸业果报。并是虚妄故。无受者作者。而于中执有。是虚妄故言本无。二是客者。有为诸法皆念念灭。无停住义。则能骂所骂二无所有。但初刹那为旧。次刹那为客。能骂所骂起而即谢。是则初刹那是怨。次则非怨。以于客中作于旧执此执不实故名虚妄。若起此执。正智不生。为除此执故说佛性。佛性者。即是人法二空所显真如。由真如故。无能骂所骂。通达此理。离虚妄执。四为除诽谤真实法者一切众生过失之事。并是二空。由解此空故。所起清净智慧功德。是名真实。言诽谤者。若不说佛性则不了空。便执实有。违谤真如。净智功德。皆不成就。五离我执者。若不见虚妄过失。真实功德。于众生中。不起大悲。由闻佛说佛性故。知虚妄过失。真实功德。则于众生中。起大悲心。无有彼此故除我执。为此五义因缘。佛说佛性生五种功德。五功德者。一起正勤心。二生恭敬事。三生般若。四生阇那。五生大悲。由五功德。能翻五失。由正勤故。翻下劣心。由恭敬故。翻轻慢意。由般若故。翻妄想执。由生阇那俗智。能显实智。及诸功德故。翻谤真法。由大悲心。慈念平等故翻我执。翻我执者。由佛性故。观一切众生。二无所有。息自爱念。观诸众生。二空所摄。一切功德。而得成就。是故于他而生爱念。由般若故。灭自爱念。由大悲故。生他爱念。由般若故。舍凡夫执。由大悲故。舍二乘执由般若故。不舍涅槃。由大悲故。不舍生死。由般若故。成就佛法。由大悲故。成熟众生。由二方便。住无住处。无有退转。速证菩提。灭五过失。生五功德。是故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佛性论破执分第二中破小乘执品第一

  复次佛性有无。成破立义应知。破有三种。一破小乘执。二破外道执。三破菩萨执。初破小乘执者。佛为小乘人说有众生不住于性。永不般涅槃故。于此生疑。起不信心。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大正藏第 31 册 No. 1610 佛性论》

摘自《大正藏第 31 册 No. 1610 佛性论》
  释曰。所以生疑者。由佛说故。小乘诸部。解执不同。若依分别部说。一切凡圣众生。并以空为其本。所以凡圣众生。皆从空出故。空是佛性。佛性者即大涅槃。若依毗昙萨婆多等诸部说者。则一切众生。无有性得佛性。但有修得佛性。分别众生。凡有三种。一定无佛性。永不得涅槃。是一阐提犯重禁者。二不定有无。若修时即得。不修不得。是贤善共位以上人故。三定有佛性。即三乘人。一声闻从苦忍以上即得佛性。二独觉从世法以上即得佛性。三者菩萨十回向以上是不退位时得于佛性。所以然者。如经说有众生不住于性。永无般涅槃故。又阿鋡说。佛十力中。性力所照。众生境界。有种种性。乃至粗妙等界不同故称性力。所以者何。一切众生有性无性异故。有佛性者则修种种妙行。无佛性者。则起种种粗恶。是故学小乘人。见此二说皆有道理。未知何者为定故起疑心。复次生不信心者。于二说中。各偏一执故不相信。何者。若从分别部说。则不信有无性众生。若萨婆多等部说。则不信皆有佛性故。明有佛性者。问执无性曰。汝云何有无性众生。永不般涅槃。答曰。众生既有种种粗妙不同故知理有有性无性。汝若不信有无性众生永不涅槃。而信有众生有种种粗妙等界者。是义不然。何以故。执不平等故。问曰。汝信有众生种种粗妙等界。即令信有无性众生者。亦应信有无根众生耶。何以故。众生由有根无根故。有种种粗妙等界。汝若不信有无根众生者。云何信有粗妙等界。若谓有粗妙等界。不关有根无根者。我亦信有粗妙等界。不关有性无性之义。有何过失。若汝言无有无根众生者。我亦说无有无性众生。答曰。汝以有根无根。例我有性无性。是义不然。何以故。汝谓无根者。为是众生。为非众生。若是众生。有二过失。一者泰过过失。若无六根。而是众生者。则一切无情草木石等。皆是众生。同无根故。二者不及过失。本说六根以为众生。既无六根。更说何物。为众生耶。而汝说无根众生。是义不然。故知不为有根无根。说粗妙等界。正为有性无性说粗妙耳。难曰。若汝谓我立无根众生。有二过失者。汝立犯重一阐提人无有佛性。永不得涅槃。亦有二失。一者泰过过失。众生本以我见无明为凡夫法。寻此无明。由违人空故起。既起无明故有业报。若不违人空。则无无明业报。既无无明业报等三轮。若尔应是圣人作于凡夫。若谓众生无佛性者。但圣为凡。无凡得圣。此成泰过。二者不及过失。若汝谓有众生无佛性者。既无空性。则无无明。若无无明。则无业报。既无业报。众生岂有。故成不及。而汝谓有众生无佛性者。是义不然。何以故。汝既不信有无根众生。那忽信有无性众生。以二失同故。问曰。汝说有众生无佛性者。如刹底利种。为具有四性。及地狱人天等性。为不具有。若言不具有者。人应常人。永无作诸道义。若具足有者。则违经。如经中说。如来性力能了种种粗妙等界。此众生性。既其平等。经不证故。又若汝谓有众生永不般涅槃者。义亦不然。如人先为刹底利。后作婆罗门。或人或天。无决定相故。若汝说不具足者。则与立譬相违。何以故。俱不具故。汝说无佛性众生永不得佛。如人无天性。则应永无天报。若无天性。而得天报者。亦应有无佛性众生而得涅槃。复次若具足性与譬相似者。则无佛性众生应具有佛性。若有有无二性。为相违不。若相违者。则应一有一无。是义不可。若无涅槃性众生。则不应有涅槃性。汝言具二性者。义亦不然。何以故。如刹底利无婆罗门性。二性相违。决定无故。后则不得为婆罗门。乖世道故。又若俱有性义者。后时决得。若不具性义者。后决不得。若一人具此二义。定何所属。又问。汝立无佛性众生。始终定无。为不定无。譬如大地。初无金性。后时或有。有已更无。汝立无佛性。亦如是不。若如此者。则应得二乘性竟。后更不得。得大乘性竟后应更失。得定性已。后更不定。虽修得通达解脱等功德后还更失。则修道无用。决定立性。并成无用故。又问。汝立无定性众生如地。或时转为金宝等物。无佛性众生住于下性。是人性不定故。能转为涅槃者。为今生转。为未来转。若汝谓今生转者。云何得转。为值三宝得解脱三善根故转。为不值而能得转。若言修功德分故现在转者。何谓无佛性众生永住下性。是义自坏。若汝谓今世虽修善根终不得转。未来方转故名住下性者。此性于未来中。为修善故转。不修故转。若修故转。今修何故不转。若言未来不修善自然转者。现在未修。何故不转。又若汝谓无佛性。是定无者。如火定热性。不可转为水冷性。佛性亦尔。有无应定皆不可转。若不可转者。汝立此定。为由因故定。不由因故定。若由因故定。此定不成定。何以故。本时未是定。由因方定故。若说不由因而定者。则无穷过失。是故我说此性亦复不定。不由因故。是义应成。如汝说定等共无因。若尔非理之事并应得成。二者不平等过失。如人谓石女生两儿。一白一黑。亦如兔有两角。一利一钝。若人不由因说。此不平等义。亦应得成。如汝所说。此若不成。汝亦不立。三者失同外道。有本定有。无本定无。有不可灭。无不可生。此等过失。由汝邪执。无性义生故。问曰。若尔云何佛说众生不住于性。永无般涅槃耶。答曰。若憎背大乘者。此法是一阐提因。为令众生舍此法故。若随一阐提因。于长时中。轮转不灭。以是义故。经作是说。若依道理。一切众生。皆悉本有清净佛性。若永不得般涅槃者。无有是处。是故佛性决定本有。离有离无故。

  佛性论破执分第二中破外道品第二

发表于 2015-5-27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开两个论坛窗口。
今天运气不好,
左右卡一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8 15: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