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82|回复: 7

[实修交流] [慧律法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5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慧律法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慧律法师 主讲

1991年4月15日-5月28日

文殊讲堂
修行佛道的人

你一定要记住:无诤

还有很重要的——

心要柔和、要尽量宽恕众生、忍辱。

这个忍辱

一定要通达空性跟无相,

否则忍不下来。
(师领众合掌三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净土三经我们已经讲过《弥陀经》,讲过《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的内容是谁极乐世界有多好,你要发愿一心不乱、持名,十方都会赞叹。那是《阿弥陀经》。《无量寿经》是说佛有四十八大愿,愿愿都说要度众生的愿力,他成佛之后极乐世界有多么庄严,这是《无量寿经》。

这部经叫做《观无量寿经》,简单讲就是用我们的想,第六意识,冷静依照经典所说的十六种方法来观想落日观,观想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观想琉璃之地,这部经典就是在教你如何观想极乐世界,西方三圣的莲花开和合,教你观想。因为我们没有见过极乐世界,我们凡夫的心是粗糙的,而且业障深重,无法了解极乐世界,佛有善巧方便之法就是教你观想,用想的,就是你的心如果安住在极乐世界的清净的依报和正报,你的心就不会打妄想。所以与其你想贪、嗔、痴,不如想极乐世界的好处。所以,《观无量寿经》就是用观想的,十六种观想的方法,观想极乐世界有多好,阿弥陀佛有多伟大、多庄严。最后佛说了一句话,佛说:“如果你无法观想,临命终时你只要持名,念‘南无无量寿佛’十声,照样往生极乐世界。”最后,讲到最后因为根器不够,观想力不够,所以就用持名念佛

所以这部经典,净土宗第一代的祖师——慧远大师,他就是修《十六观经》见佛三次,见佛三次就是修《十六观经》的。简而言之,《十六观经》的好处就是,如果妄想太重的人,这部经典不得了,教你如何观想,我们每一个念佛的人,多多少少都有在观想,每一个念佛的人都有在观想。

这部经典是谛闲法师所著作的,近代当然也有人写,但是近代所写的大部分都是白话文,我们所采用的注解也非常的重要,我们如果采用一个有修有证的高僧大德注解的,他的知见正确,我们研究经典的思想就不会有所偏差。我所采用的注解统统都是相当有修证的人。这一部疏钞是谛闲法师著作的,谛闲法师是天台宗的一位高僧大德,天台宗的思想比较微细,这部注解读起来虽然比较深奥,是天台宗的思想,今生我们如果想要走修行的路就不要怕难。像台中李炳南老居士那里有的老婆婆不识字,老师每个星期三都在讲《华严经》,《华严经》的境界是事事无碍法界,那些上年纪的老婆婆她也是照样坐在那里,为什么?至少她坐在那里二个钟头不会造业,结一个华严海会殊胜的因缘,我们现在也来结一个《观无量寿经》海会殊胜的因缘也好,所以不管我们听不听得懂,我们知道这二个钟头听到一句能够受益,这样也值得,胜过你在家里看电视,你看电视有什么功德?有什么功德?对不对?没有。不如来这里听经。所以如果讲得比较深一点,不要今天听一听,感觉听不懂,明天就只剩下一百个人,这样就不是一个纯正的佛教徒,我们佛教徒就是碰到愈深奥的东西愈想去了解它,这样才是伟大、精进的精神!如果要看简单的,你都懂了就不必来听经了,这部经典不是你读到大学就有办法理解的,这部经典不是你读到博士就有办法理解的,照样看不懂。

来,现在翻开第一页,【观经疏钞演义序】现在我先二个字二个字解释。

观经就是《观无量寿经》简称观经,观经就是《观无量寿经》一般都简称观经。

疏,疏就是祖师大德对它的注解,疏就是通的意思。就是要使这部经典的意思更为了解所以著疏。疏就是通,使它的文意畅通,通就是疏的意思,疏导里面经典的意思。使人更为了解叫作疏。钞就是古人所著作的比较深奥,这个钞跟提手旁的抄是一样的,意思相同,就是他注疏的义理还很深奥,所以我再以抄来加强解说,所以这个叫做钞。

第三种叫做演义,演义就是依据古人的事迹,我们以现代的语言用白话文尽量把它写得更清楚,叫做演义。根据历史,然后根据过去,然后我们做现在的语言使它的义理畅通叫做演义。

所以这个不一样,疏、钞、演义,都不一样的意思,意思都不一样。

序,就是写在文章的最前面叫做序,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续-《●[慧律法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弥陀经】弥陀经,《佛说阿弥陀经》,【以信愿力】信力和愿力,【持佛名号。为至直捷,至圆顿,最极稳当,最易成就。是世尊澈底悲心,普令业障众生,横超三界,】横超三界就是不必经过次第的修行,譬如初果阿罗汉、二果罗汉、三果罗汉到四果罗汉,才超出三界。或者是众生在修行当中,直到成圣成贤要经过层层关卡,念佛就不必,横超就是直接超出三界,【带业往生。】极乐世界【故称异胜方便之法门也。】异就是殊,很特殊。异胜就是殊胜的方便法门,简单又直接又殊胜的意思。【古德云: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说我们人只有但。。。这个“但”的意思不是那么简单,注意这个“但”字,“但”就是专,非常的专叫做但念阿弥陀佛。我们平时叫做念阿弥陀佛,纯念也是念,杂念也是念,散念也是念。现在不是这样,现在叫做但念,就是专攻,叫做但念阿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唯有径路修行,】径路就是直路,没有弯曲的意思。【但念阿弥陀佛。吾人果能】果能就是如果。如果能够【依教修行,】专念阿弥陀佛,【以真信切愿,】真信就是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对释迦牟尼佛一点都不怀疑,确确实实没有动摇,切愿就是我真的愿意往生极乐世界。【但念弥陀。则无论时之久近,功之浅深,临命终时,决定往生,无可疑者。】这句话你要注意听,这句话就是说如果你真的很相信佛所说的话,确确实实要往生极乐世界,只要你专心念佛,不论你念十年也好即能往生,就算你念三个月包括你临命终十念,你照样能够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说功力的深、浅,临命终时决定往生。你看就是这四个字:真、信、切、愿,所以我们看经典要会抓重点,才会知道它在说什么,要不然怎么修行的人这么多,往生的人却这么少,那就是不能真信、不能切愿,所以临命终时决定往生。无可疑者,不必怀疑。【如其信不真,愿不切,念不专者,不名但念,】不能说但念,不能用这个“但”字。【乃名杂念。虽肯念佛,难臻实益。】“臻”就是达。没有办法达到实在的利益,意思是说:如果你不能真信、不能切愿,你无法得到实在的利益。所以这个但念就是心无杂念能舍一切名叫做“但”。你说:我在念佛,念一念就想到钱、想到子孙,这样你哪里有但念,你这样就叫做杂念。所以要但念不是那么简单的。但念就是功夫纯熟能舍一切,不为一切、一丝、一毫、一尘,不可能干扰他,这个叫做但念。不是那么简单的。我们平时都是杂念,念一念、念一念就想到他儿子,念一念、念一念就想到他家后面改一改,念一念、念一念就想到要去百货公司买套衣服过年穿,没办法!因此,这个但念提得起又能放得下叫做但念。放得下一切的烦恼,放得下一切,一丝不挂、一尘不染,而且能够提起一句佛号,不间杂任何东西,这个叫做但念。所以如果你无法办到就难臻实益,【所以念佛人多,往生者少耳。自古及今,求其真得一心不乱者,罕见其人。】罕就是少,很少见到。自古以来念佛念到一心不乱的很少,【过在念】念肯念,叫他念佛,他肯念,【不肯但】肯但就是放得下,提得起、放得下,不肯。叫他念佛,他要,他也知道生死重要,要念佛,他也要往生,要,嘴巴都说要,却放不下,没办法!【非法门咎也。】这不是净土法门的过错,是你自己不了解。佛陀教你要如何修行,你有听经,但是不晓得该如何运用。只肯听经,不能将经典契会于心境来运用。听经他肯听,他也很认真的听,就是不运用在要专、要放下。【今经以阿阇世王杀父害母因缘而发起者,】佛才来讲这部经典,【尤见其不可思议矣!】就是见这种因缘来讲这部《观无量寿经》,才是不可思议。【国太夫人】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皇太后,地位崇高,皇太后地位崇高,像慈禧太后一样地位非常崇高。儿子当国王、他的母亲叫作国太夫人,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皇太后,垂帘听政。【名韦提希。】韦提希【问世尊曰:我宿何罪,生此恶子?】生到这种不孝的儿子,连父亲都要杀,【唯愿世尊为我广说无忧恼处,】让我了解这个世间尚有其他的地方能无烦恼的,【我当往生,】我要往生没有烦恼的地方,【不乐阎浮提】不乐阎浮提就是:这个娑婆世界实在很痛苦,一点都不快乐。我老早就告诉诸位了,不知道诸位有没有注意听我说?我已经跟诸位讲过上百次了,说这个娑婆世界一无可乐,一点快乐都没有,【浊恶世也。】阎浮提浊恶世也,五浊恶世。【愿我未来不闻恶声,】就是希望我将来出世的地方不要听到恶的声音,吵架的声音,【不见恶人,】不要见到坏人,【今向世尊五体投地,求哀悔忏。】忏悔她的业障深重,【唯愿佛日】这个日画掉,这个打错了。唯愿佛陀【教我观于清净业处。】这个“日”把它画叉,改成阿弥陀佛的陀,唯愿佛陀教我观于清净业处,(新版已更正)清净业处就是极乐世界。哪里是清净业处,当然极乐世界是完全清净的,【云何思惟,】就是要如何观想叫作思惟。【云何正受?】就是正确的思惟、正确的感受叫做正受。一般叫做觉受,外道叫做邪受,凡夫叫做不知不觉受,完全不了解有一个正知正见的佛法。外道以邪为正叫做邪受,只有正知正见的佛经叫做正受。正受就是正确的知见,而你的感受,感受是正知正见。【于是佛说三种净业,答彼思惟。】回答她的思惟。【说十六妙观,】称为妙就是不可思议,空观、假观和中观,三观同时叫做妙。妙,妙就是不可思议的观想。【酬其正受。】酬就是答,回答。回答他正确的感受。【俾】就是令,令【得理事双修,】理就是无生,不可思议的观照,事相的确也要用观想的叫做理事双修。理就是无生,事相就不坏,叫做理事双修。【正助兼运也。】这一点要注意:正修,在十六观经里面观想就是正修,其他叫做助修。这不一样。持名念佛,持名叫做正修,其他的行善、孝顺父母、尊敬师长那个叫做助修。所以,十六观经的正助兼运又不一样,十六观经必须以十六观的方法来修,这个才叫做正修,其他都是叫做助修。不一样,一部经一部经所说的不一样。【于十六观中,前十二观,为上根人】就是利根的人。【教观想念佛。】【第十三观,为中根人教观像】就是眼睛看照片来【念佛。】观想念佛就是没有看照片,只是靠我们的意识来观想;观像念佛就是把佛相放在前面念佛。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律法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续-《●[慧律法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唯最后一观,为最下根业重恶人,临终狱境现前之时,善友教令称佛名号,即得往生。】即得往生极乐世界。【经云:汝若不能观彼佛者,】(不能)观无量寿佛,【应称阿弥陀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就是不能间断。所以我们的助念不能间断。【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住其人前。】住就是停、显,显在我们人的面前。【于一念顷,】在一刹那之间,【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具】就是都能够见到,具【见称名】念佛,具见,诸位!在后面你就可以清楚的看到,称名就是念佛可以【灭罪,】所以具见称名灭罪就是后面的经文都讲得很清楚,你们很清楚的可以看得到,称名念佛也可以灭罪,【二俱不可思议也。】把笔拿起来,二俱就是:你用观想念佛的也可以灭罪,也是不可思议,你用持名念佛的也是可以灭罪,也是不可思议,叫作二俱不可思议。意思就是你用观想来念佛也是不可思议,其功德也可以灭罪无量,你如果用持名念佛你也可以得到无量的功德,也能灭无量罪。在观想念佛底下写个:上根器的人修行。持名念佛写一个:下根器的人念佛。上根器的人他可以用观想念佛,下根器的人他可以用持名念佛。这二种统统是不可思议。【譬如破千年之闇室,】譬如千年的闇室,一间室内黑漆漆的,【功在灯明。】功,功是指最重要的就在电灯,功是指最重要的是要有电灯,【出无始之樊笼,】把笔拿起来,樊笼,就是三界的牢狱叫做樊笼。樊笼就是表示三界的牢狱使你无法跳脱,【全凭念佛。】全部要靠佛念。【此时】这个时候【如不念佛,】这个时候如果不念佛,【堕地狱如射箭顷。】刹那之间堕入地狱,【十称佛名,】十称就是十念,你只要念佛名号,【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其转变之易,】之易就是简单,【犹反掌间耳 。】易如反掌,非常简单!【岂可得而思议者哉!】意思就是这样能够思议吗?这个根本不可思议。【余钝根人也,】“余”是自己谦称,我是钝根的人,【自受具】受具,把笔拿起来,受具就是比丘戒,自受比丘戒以来,受具就是具足戒,具足戒就是比丘戒。这个如果靠自己看经典,根本看不懂。自受具【后,】这个谁看得懂?根本不可能知道这个在讲什么。这个不是读大学、读博士,他就看得懂这部经典。自受具后就是自他受具足戒(比丘戒)之后,【即奉持此经为日课。】就是每一天都诵一遍,《观无量寿佛经》每一天都诵一遍。【忽忽四十余年矣。祗是诵文,未遑修观。】未遑就是来不及修观,其实这是他自谦。经典说,【经云:持是经者,】持这部经的人,【即是持无量寿佛名。足证】就是能够证明【持经】持诵这部《观无量寿佛经》【持名,】就是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无二致也。】无二致就是没有两样,目标都是相同的。【须知持名一法,法尔圆具三观妙行。】法尔就是本来当下就是圆满具足,空观、假观和中观的妙行,不可思议之行,【所谓吾人日用自不知耳。】只是我们平时不了解而已,【所以者何?】所以者何,好,把笔拿起来,我念的你就把它画框框,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律法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续-《●[慧律法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甲:以所持之名,本具三谛。

A、谓名字相有,即俗谛。

B、名字性空,即真谛。

C、性相不二,即中谛也。

乙:以能持之念,由来三观。

A、谓念性了不可得,即空观。

B、念相历历明明,即假观。

C、性相一如,即中观也。

丙:所念之佛乎

A、字字分明,妙假观也。

B、能念之心,念念无殊,真空观也。

C、能与所不一不异,圆中观也。

——录入者 加进)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律法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续-《●[慧律法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以所持之名,】把这五个字画一个框框,旁边右上角写一个“甲”;然后那个“以所持之名”这个“以”的左边这一行对过来,刚好那个位子对过来,“以能持之念”把它写一个“乙”。“以能持之念”这个“念”再左边这一行,“所念之佛乎”把它画一个四方形“丙”。我如果不这么念到时候你会搞不清楚。你现在先听师父的话,现在我再讲一遍:“以所持之名”这个写“甲”;再左边一行“以能持之念”这个写“乙”;再过去那一行“所念之佛乎”写一个“丙”。画一个框框写个丙,然后再慢慢、慢慢来写。现在先看甲,以所持之名,现在是说我们所念的这句阿弥陀佛,【本具三谛。】“三谛”就是真谛、俗谛和中谛,谛就是在果位来讲已经得道的叫做谛,在因位里面叫做观——空观、假观、中观,在因地修行叫做观,成就证悟叫做谛,已经了解真理叫做谛。所以三观是因,三谛是果。以所持之名本来就具足三谛,本来我们的本性就具足这种真谛、俗谛和中谛。好,底下把笔拿起来,【谓名字相有,即俗谛。】写个“A”,【名字性空,即真谛。】写个“B”,【性相不二,即中谛也。】写个“C”。这样一个甲就分成A、B、C,中国人比较伟大所以甲排前面,美国人比较差所以ABC排在后面。以所持之名这个甲的角度,以我们念佛本身本性就具足真谛、俗谛和中谛,谓名字相有,相本来就有,这个就是俗谛,写个“A”;名字性空,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名是性空,这个就是真谛,写个“B”;真谛就是本性,真谛就是性,相有就是相,所以性和相不二,性就是空,相就是色,就是色不异空,空、色不二的意思,性相不二就是空、色不二的意思,这个就是中谛。底下【以能持之念,】这个就写“乙”,【由来三观。】众生是能持之念,由来三观,三观是因地修行的,才开始在观想,才开始在用功,这个叫做观,达到究竟叫做谛。由来三观,【谓念性了不可得,即空观。】写个“A”,我们念念,每一念每一念,念性不可得,了不可得即是空观,虽然念性不可得却是。。。,【念相历历明明,即假观。】写个“B,”最后,【性相一如,即中观也。】写个“C”。乙也是分A、B、C,这个乙的三观就是:念性了不可得,即空观,念性不可得,但是清清楚楚;念相历历明明,叫做假观,明明有,要找却找不到;性相一如就是空和有、色和空一如,这个就是中观。底下,【又复应知】【所念之佛,】这个写“丙”,丙也分三个角度,就是【字字分明,妙假观也。】为什么加一个“妙”呢?你知道吗?就是不可思议,我们平时念佛的时候不能字字分明,因为有妄想,人家现在是念到字字分明,如果字字分明就进入不可思议的境界,自己听得清清楚楚,临命终他就不会散乱了,我们平时不能字字分明,这个就不能称为妙,妙假观,有的意思,不可思议的有。底下,【能念之心,念念无殊,真空观也。】就是你念的心每一念都一样,因为从本性出来,这个就是真空观。真空就是一尘不染如入高空,真空。我们现在不能空一切,不能讲真空,我们现在只是结个善缘,念、念、念。。。妄想很多放不下,欲望要不然就是感情,要不然就还有其他事情,所以无法达到真空。所以我常常告诉众生说:今天我们一定要了解,生死这种事情,你一定要放下才有办法,生死,你现在想想看,今天你到临命终有哪一样放不下,你能如何?今天如果到了临命终,没有突破这个生死大关,你惨了,你麻烦大了,简而言之,世界上的一切就是要全部放下,想想看今天你如果放得下无量劫的生命,极乐世界清净自在,为什么今天我们会放不下这个世界?还要在这里被这个娑婆世界的情或是欲望所污染,才来放不下,使得临命终不自在,搞不好能不能往生还无法把握。你想想看,在这里的快乐如果是一,算一元,极乐世界有千百亿元的金钱等着你;在这里如果是一颗钻石,极乐世界有千百万颗钻石等着你;在这里如果有一分的快乐,极乐世界有千百万无量无边的快乐等着你。为什么我们会执着这个世间的快乐,忘记了极乐世界的重要?所以这个就是要对放不下的众生讲,这个世间你不要一点都放不下,你一定要全盘放下,这个没有什么好执着的,真空观你就可以提得出来,你才会念念无殊。你念念都不一样,前一念,念念佛,后一念情绪不好就不念,我们怎么念念无殊呢?念念无殊就是前念、后念都是平等,我们哪有办法做到这样,今天我们如果心情不好,在公司心情不好,念、念、念。。。念半个小时,今天心情不好了,前念、后念就不一样了,怎么会无殊呢?我们没有办法。所以这个真空观还不容易的,还不是那么简单。再来,“字字分明,妙假观也”就是“A ”;“能念之心,念念无殊,真空观也”,就是“B”;【能与所不一不异,圆中观也。】就是圆满的中观,能与所就是“C”。能念这个念头与所念之佛,你说一也对,你说二也对,你说不是一也对,你说不是二也对,异就是二,不同,不一就是不能说是一,为什么?佛是佛,我是我,众生是众生,要说不异,没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统统一样,佛的心和我的心都一样,所以不一就是不能说是一体的,因为我能念的是众生,所念的是圣人,不能说一;不异,也不能说不同,佛的心和众生的心,本体也是相同的,所以能与所不一不异,圆满中观也。【所以道境为妙假观为空。】所以道:所以说。所以说境界是妙假观为空,这里又另外一个角度了。所以,道就是说,所以说境界当成我们的妙假观,不可思议的假,这个假,凡夫是有,执着有,我们现在把有当成缘起性空不可思议的清净的存在,虽存在但当下又是空。所以妙假观,简单来讲这个假观是有,但是如果加上一个妙,不可思议的假观就是空。简而言之,假观也是通达空观。底下,【境观双亡】境界是我们能念之境,观就是所能观照之心。能观的心,所观的境界,双亡就是色、心二法当体即空【即是中。】中道。【亡照何曾有先后,】把笔拿起来,这个一定看不懂的,亡照就是除去能观照的心,我们就会发现没有所谓的先和后,【一心圆绝了无踪,即此之谓也。】意思就是:亡照,亡就是除掉,除掉那个能观照的心,亡照就是连能观照的心都没有,哪里有什么先后?先后就是落入时间的观念,哪能落入时间的观念,简单讲就是同一时,同一念,圆满的观照的意思。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律法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续-《●[慧律法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一心圆绝了无踪,就是圆绝了无踪迹,圆满,没有一些的什么空、假、中,当下一心就是三观,即此之谓也,这个就是讲天台宗,我们所说的三观、三谛。底下,【天台圣祖疏于前,】天台这些圣人、祖师,疏就是注解,疏就是注解要通达经典。疏于前,【四明尊者钞于后。】四明尊者又叫做知礼大师,我们后面会讲到,第二页的地方,我们就会讲到“四明法智大师钞”,所以在这里不多言。意思是四明是一个地名,因为这位尊者知礼大师住在四明这个地方,所以大家称为四明尊者。就是他住的地方是一个地名,四明本来就是一个地名,因为他住在那个地方一直弘扬天台宗,也有注疏、注解、演讲,大家都很尊重他,所以称他为四明尊者。譬如说以后我很有成就,人家就会称呼为高雄尊者(笑),称呼尊者是很好听,人家如果称呼我为高雄矮者,就很难听了,矮者。四明尊者就是知礼大师,钞于后,疏就是古人所著作的,可以说是智者大师所著的,钞就是四明尊者钞于后,【疏中之隐义,】智者大师所注的疏,就是前人所作的疏,注《观无量寿经》的人很多,自古至今有很多人作注,也有好种疏。钞于后就是四明尊者抄在后面,疏中之隐义,就是疏里面的隐,不为凡夫所知叫作隐义,就是还隐藏一些你不了解的义理,【钞而发之。】四明尊者把它抄一遍,再加强让意思显示出来,发之就是把它显示出来。疏是另外一个人写的,钞是显示疏的义理更加深入。【将三观之旨,和盘托出。】全部衬托出来,【义无余蕴,】义无余蕴就是这个道理清清楚楚,这个“蕴”就是不明之处,没有剩下哪一些不清楚的地方,叫作义无余蕴。这个道理也就没有剩下哪一些含有不清楚的地方,既然和盘托出,这个道理就清清楚楚,【历五百余年矣。】经过五百年后,【钝根学者,妄兴汪洋之叹。】妄兴,这个“妄”把它画掉该观望的“望”,望海的母亲这个望,这个字打错了,望兴汪洋之叹(新版已更正),看起来太多了,那么多从何看起,汪洋之叹,汪洋就是表示多,疏和钞也是很多,这个太多了,汪洋就是太多了,资料太多了叫作汪洋之叹。【余于是】余就是谛闲大师,于是【将】天台宗的诸祖【疏中】就是诸祖【科释,移注文下。】里因此,我谛闲把天台宗诸祖师的疏中的科释,移注文章下。【钞中过详者,】就是四明尊者他所作的钞中太过详细,【折衷要言,】选择简单重要的,衷就是重要的,来说,【略加窃谓。】加上一些我私人的看法,就是谛闲大师窃谓,加上我私人的一些看法叫作窃谓。【俾初学者,】俾就是令,令初学的人,【得以易为入手。】令初学的人很容易入手,【遂命名】遂就是因此。因此命名【为疏钞演义】疏就是圣贤所作的,钞就是四明尊者写的,演义就是谛闲大师所著作的,简单讲就是经过三个人的注解,观经是经典,疏一个注解,钞再另外一个注解,演义又是另外一个人的注解,就是愈来愈简单。【云尔。】所以演义的意思就是根据古代发生的事实,所代表的意义加以扩充到别的事件上,以使人警惕自己叫作演义,就如:三国演义。云尔就是这样子,就是很这个名字。因此,命名为疏钞演义就是这样子,云尔就是这样子。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律法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续-《●[慧律法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时维】什么时间写的呢?【民国戊辰年】就是民国十七年,就是一九二八年,一九二八年发生最大的惨案叫作什么?有没有念历史的?民国十七年正当济南惨案,最凄惨的,你回去翻历史就知道,【腊月】是十二月,【除夕四明观宗寺】就是四明尊者传下来的,天台的这一个支脉的观宗寺,就是四明这个地方有一个观宗寺,也是四明尊者他的徒子徒孙传。。。传到现在,有一个观宗寺名字叫做【释谛闲搁笔故叙】按照前人的注解来描述叫做述而不作,述而不作叫故叙,这文言文不简单。
好,再来看一,现在序文讲完了,底下【观经疏钞演义】,观经就是十六观经,疏,把笔拿起来,就是通,钞就是显,很明显的显。疏的意思不是很清楚,那么显示出来就使它更清楚。演义就是根据疏钞,再把它加上一些自己的意思,然后把这一部注解写完叫做演义。

底下一个叫做【四明嫡裔谛闲演义】四明尊者就是宋朝天台宗的祖师,叫做知礼大师。知礼法师,因为他住在四明山,所以我告诉你们四明是一个地名,还是一座山——四明山。弘扬天台正义,为天台宗山家派之中心人物,因为天台宗还分几个派,叫山家派的中心人物,世人称之为“四明知礼”,或誉为“四明尊者”,四明知礼叫做知礼大师,也对,或者是四明尊者,也对,四明知礼就是他的法号,四明尊者二个称呼都一样,统统一样。研读班要开“教观纲宗”,这个很重要,天台宗的精华“教观纲宗”研读班要开,这个如果开给一般人听,是听不懂的,没有办法听懂的。

底下,四明嫡,那个念di(二声),嫡就是正派,大老婆生的孩子叫做嫡,嫡。裔就是后代,简单讲就是正传的传承的意思,嫡就是正派,后代继承衣钵,继承四明尊者的衣钵,谛闲演义,就是这样子,这个叫做嫡裔,四明尊者天台宗代代相传的正派的后来的弟子,叫做谛闲演义。这个谛闲大师也是很了不起。

【初题目二 初释题二 初略释题目】

   底下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

我来解释一遍:《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这是一部经典,疏就是通,妙就是以不可思议的妙观为宗钞,为宗就是把它显示出来,道理显示出来。再说一遍:《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此疏以不可思议的妙观法为宗,来显示出的钞,钞就是显示,宗就是宗旨,以这个为最重要,妙就是妙观,不可思议的空、假、中,三观。

【前七字,】就是“佛说观无量寿佛”,【乃一经之总题,具如下五玄之第一章。】“具如”就是全部的意思,“五玄”就是五重玄义。在五重玄义的第一章。【疏、通也。以经旨】圆满奥妙,【圆妙,】以经旨圆妙,“以”就是因为,因为经典的宗旨很圆满又不可思议叫做妙。【被机高深,】“被机”就是面对高的根器,“被”,加被众生叫做被。“被机高深”,加被根机高深的众生。【大师以义意】“以义意”就是依据道理,【而疏通之也。】而来把它疏通。“疏通”就是使看的人更了解意思。【钞、显也。谓大师疏文,多谈事相,少示观门,】“少”就是很少,很少开示如何观之门。【务在下凡,】“务在下凡”就是最重要的是要关心那一些根器比较差的众生。“务在下凡”就是责任,就是注解这部经典最主要是要做什么?最主要是要使下根器的凡夫了解,我们的责任是在哪里最重要。所以这个“务”有好几种解释。“务”就是必须要在凡夫,让他了解才可以,“务”就是我们的责任。作这一本疏钞演义的责任是要使凡夫看得懂,【普沾缘种。】“普沾”就是也能够,意思是说也能够使凡夫普遍得到法雨的甘露,“缘种”就是净土之种子,能够结到净土法门的种子,缘种。【并非不知修心妙观;感四净土之文义也。】不是这样子,并不是不知道修不可思议的三观,能够感应到四土:就是凡圣同居土、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常寂光净土。就是并不是不知道修十六观经不可思议的妙观,当然能够感应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四种净土。我们当然知道。【四明为时机所迫,】因为知道根器不够,【慕学之徒,】就是仰慕天台宗的人很多,徒就是弟子,“慕学之徒”就是仰慕希望来学习天台宗的人很多,想学习《十六观经》的人很多,【皆欲得旨而闻妙观,】大家都希望能够得到天台宗的宗旨,十六妙观的宗旨,【乃以钞文出而显之也。】出就是写出来,而显示很深奥的道理。很深、很深的道理显示出来。【钞名妙宗者,乃取疏】乃是采取这个疏,【释经题大意,】就是一部分,采取疏钞里面疏的一部分来解释经题的大意。简单讲就是:钞名叫做妙宗者,为什么叫做妙宗呢?就是采取疏的一部分来解释经题的大意。【以圆妙三观,释乎能观。】如果解释能观,【以圆妙三身,】“圆妙三身”就是法身、报身、应身,三身同时,圆妙就是同时,【释所观佛。】如果要解释所观的佛,【佛既总摄余十五境,】就是你如果讲到无量寿,就包括十六观经里面其余的十五观的境界,后面会有说明。【故知一一】意思就是我们如果解释能观,就是以圆妙的法身、报身和应化身,如果解释到观佛,观无量寿佛,只要讲到佛就包括后面十五观的境界,因为全部是十六观,讲到佛其余的十五就包括在内。一一【皆是圆妙三谛】真谛、俗谛和中谛。【三观也。】就是空观、假观和中观。【是经既以妙观为宗,学者应当注重妙宗】不可思议的妙观为宗旨。【乃四明命名之意也。】
【二 能释人号二】

【初 能疏人号】

再来,第二,这是何人所讲的呢?

【天台智者大师说。】简单讲就是作疏的人。

   【备于别传,及诸章记,有未知者,须寻彼文。】
【二 能钞人号】

作这一部疏,能疏就是能够作这一本疏,这个名号叫做天台智者大师,天台智者大师我们以前曾经讲过。

   【四明法智大师钞。】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律法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续-《●[慧律法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师讳知礼,】就是四明尊者。法智大师另外一个法号叫做知礼大师。【字约言。】就是说话很简明,约言。【四明】他的俗姓【金】,金【氏。】姓金的大部分都是韩国人。【父母祷于佛,】向佛祈祷。所以怀孕的人要常常向佛祈祷。【梦神僧,携】就是带一个【童子,】来,【遗之曰:】遗就是交给他,说:【此佛子罗睺罗也。因而有孕。暨生,遂以为名。神宇清粹,】神宇就是气势,那个气势神情叫做神宇,就是他的眼神不凡,清粹就是面目清秀,神宇就是说他的眼神,清粹就是说他的面貌,【不与众伦。】就是与众不同。【七岁丧母,号哭不绝。】这个念hao(二声),不能念作hao(四声),号就是哭得很凄惨。【白父求出家,遂往依太平兴国寺,洪选大师座下。十五具戒,】照理这是不行的,应该要二十岁才能受具足戒。以前可能比较不重视这个,所以他十五岁就受具足戒,依据佛的戒律,要二十岁才能够受比丘戒,他十五岁就受了。可能圣贤人都是这样子。【专探律部。】就是专门研究律部。【太平兴国四年,】把笔拿起来,西元九百七十九年,简单讲四明尊者距今一千多年,【从宝云大师习天台教观。始三日,】才三天而已,你看贤人才三天而已,【首座】首座就是出家二十年以上叫做首座。首座就是很伟大的人,大弟子。【谓之曰:“法界次第,汝当奉持”。】法界的次第你应该好好奉持。【师曰:“何谓法界”?】什么叫做法界?【座曰:“大总相法门,圆融无碍者是也”。师曰:“既谓圆融无碍,何云次第”?】既然圆融无碍,空、假、中当下就是一体的,哪有什么次第。和禅宗讲的顿悟意思相同,没有次第就是顿悟。【座无对。】首座没有办法回答。【居一月,自讲心经,】这个实在很厉害,这个和我在南普陀差不多,我在南普陀第一期九十八点六,再来好像是九十九点几,老法师说无法教你,要不然你干脆上来讲经,你每学期都领奖学金这样不好,我看我来教书好了,宿世如果多多少少研究到经典就一闻千悟了,所以可能我前世也有一点点小小的善根,听经典很快就通达。自讲心经,【听者服其速悟。】这个人的悟性怎么这么厉害,【五年,其父梦师跪于宝云之前,】他父亲梦见四明大师,四明尊者跪在宝云大师的面前,【云以瓶水注于口。自是圆顿之旨,】自是就是从此圆顿,圆满顿超的宗旨,【一受即了。】了就是悟。一下子就顿悟了。【六年,常代讲于宝云大师。】六年就是西元九百八十一年,因为太平兴国四年是西元九百七十九年,太平兴国五年就是九百八十年,五年,其父梦师跪于宝云之前,就是西元九百八十年,六年就是太平兴国六年,就是西元九百八十一年。才二、三年而已,六年,常代讲于宝云大师,所以这个不是经过六年,这是太平兴国四年、五年、六年,就是这样子。再来,【雍熙元年,】雍熙就是北宋,北宋的雍熙皇帝,西元九百八十四年,【慈云来自天台,师待以益友,】这个是良师益友,【义同手足。】就是这个义,义就是道义,道理相通叫做义。义同手足就像手足一样。【端拱元年,云师寂,】慈云大师圆寂。四明法智大师【师梦贯云师之首,】贯就是穿,穿过慈云大师的首,就是头,【擐】也是穿,穿【于左臂而行。】简单讲就是他要继承慈云大师的衣钵,梦见这个境界就是这样子。贯云师之首,擐,擐就是穿于左臂而行,穿。这种情形我也曾经有过,在我出家第二年的时候,有一天很清楚,梦见慈航菩萨来,那个也不是作梦,那个也不是梦,也很清楚,打这种妄语要下地狱的,不是随便乱编故事的,打妄语要先下地狱的,真实的才能讲,子虚乌有是不能乱讲的。慈航菩萨来,来的时候,慈航菩萨从天空降下来,慈航菩萨貌相很饱满,你看慈航菩萨貌相很饱满,拿了一个钵,我就跟他下跪顶礼,他就跟我摸顶,跟我摸头的时候,手接触到头就放光,放光,然后他就把钵拿给我,我就把它接过来,他就冉冉上空,然后放光离开。没看到什么,这样也不知道代表什么,可能怕我没饭吃,叫我拿那个钵去化缘(笑),那个时候我也没想到什么问题,反正我也没有想到那么多,我也不敢想有祖师大德把衣钵传给你,我们也不敢这样想,反正梦境就如梦幻泡影,对不对?我最不喜欢讲神通,这个大家都知道,我最不喜欢讲有的没有的,但是有梦到这种情形,可能跟这个也有一点相关,讲到这个我就想到以前那个事情,这个梦境很清楚,但是我不会像世间人很执着,从过去到现在,我不曾讲给你听过,对不对?这个也不值得什么谈论,哪有什么好谈论的,放光就放光,衣钵就衣钵,对不对?问题是你有没有实力,有实力当然奇迹就在你的身旁,你没有实力拿那个钵做什么,慈航菩萨也丢脸死了,随便乱送个钵来给我,对不对?反正说来说去,还是要自己有能力。所以人家如果在讨论梦境,我最不喜欢,来就:师父我梦见什么,他梦见什么。我最不喜欢讨论这个东西,我讲这个事情也许可以增加大家的信心,也许。佛法有时候这个也不可思议,也不可思议。我从来不以什么大师自居,我常常说我是(日语)最烂的、最差的,我也没什么修行,图个三餐温饱,睡眠正常,身体强壮饱满,年轻,我现在三十九岁,人家说:很奇怪师父怎么愈来愈年轻。因为我现在得到心法,禅宗悟道的心法,知道什么叫做放下?以前发脾气都气得半死,现在要我发脾气很困难,很困难。所以心境如果有转变,貌相就会转变。以前都水肿,现在没有了,现在实在了,我以前常常说怎么胖成这样子,结果是伤到了肾脏,幸好不是肝脏,肝肿大长庚(医院)不收麻烦大了。因此,我常常说梦境这种事情你要讨论,如果能够增加信心也好,如果要执着梦境:你是什么祖师,你是什么了不起的,我认为没有这个必要,没有这个必要,对不对?像我在梦境里面见到佛,也不是说。。。事实上就是如此,见到佛,见到佛飞起来的时候,见到很大尊的阿弥陀佛,吓死人了,我站起来刚好到他的。。。我记得飞到他的这个地方而已,(师拟食指和大拇指比十公分左右),我这么小他这么大,非常的大,全身都是金色的阿弥陀佛,我飞到他面前他对我笑一下,飞行,阿弥陀佛大得实在吓死人,无限际的大,实在太大了,全身好像都贴了金箔,金光闪烁,金色的,站的莲花实在有够大,很大,非常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27 14: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