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59|回复: 2

[其它]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三十一】------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4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1-12-24 18:17 编辑

好像你们现在要学佛法,研究这部《楞严经》,这都是由你先天里边一念心──你先天种下这个金刚种子了,所以现在才:“我一定要去学《楞严经》!我不怕任何困苦艰难,怎么样我都到那儿去学!”这就是你无量劫种的金刚种子,这菩提种种下来了,所以今天来学佛法,来学《楞严经》,这都是由这一念“真心”所成就的。也有的是由“识心”来帮助的,想来想去:“是去啊?是不去啊?”这么来回拉锯,推过来、又推过去;拉锯了一段时间,把这个东西割断了:“喔,还是去!”到这儿来听经这个问题,和这个是一样的。 因为十方如来成佛,都是用直心,没有用弯曲心成的,所以
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十方如来都是用直心这个道,才能了生脱死,把生死相续这个轮转的问题截断了。“皆以直心”,皆,当“全”字讲;完全都是用直心成的佛。 心言直故:因为他用直心的缘故。
如是乃至终始地位:“如”,是“像”;“是”,就单单指“这个直心”。你不要以为这个“如是”,是“如是我闻”那个“如是”;一样的字、一样的音,但是意思不同。“终”,就是到妙觉,到佛的果位上;“始”,是从干慧地这儿开始。干慧地,“乾”字在这儿读“甘”,又叫金刚初心,这是菩萨所修五十五位的一个开始;由干慧地到妙觉的位置上,这叫“地位”。像这样,一路从干慧地到妙觉这个位上,
中间永无诸委曲相:“中间”,是由干慧地到佛的果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到十地,然后等觉、妙觉,这相距一段很长的时间。经过这段很长的修行时间,这中间一点的委曲相都没有,完全是用直心,所以成佛了。 这是释迦牟尼佛恐怕他问阿难,阿难不用直心答覆他,乱讲乱说的,就研究不出真理来了。所以佛先要和阿难讲清楚了:“要用直心来答覆我,你不要马马虎虎。我现在同你讲正经的法门,讲这个成佛的真发明性──这个最初成佛的道理!所以你不能随随便便、马马虎虎的,想来想去,这么来答覆我。你一定要用直心!” L2双征能见能爱 阿难!我今问汝,当汝发心,缘于如来三十二相,将何所见,谁为爱乐?
阿难!我今问汝:佛又对阿难说:我现在再问一问你,
当汝发心,缘于如来三十二相:当你发心那个时候,“缘于如来三十二相”,“缘”就是一种攀缘心,就是阿难那个想着佛相好的识心,这都是一种攀缘的识心。你攀缘如来这三十二相,
将何所见,谁为爱乐:你用什么看见的?谁爱如来这三十二相?谁好这个呢?你现在答覆我! 这个“乐”字,一般不懂学问的人,就读成“勒”;本来这个字,应该读成“耀”,去声。乐,是“好乐”(音耀),就是很欢喜的样子,也有乐(音勒)的成份在里头,但是还是读“耀”。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是爱乐,用我心目。由目观见如来胜相,心生爱乐。故我发心,愿舍生死。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是爱乐,用我心目:阿难就对着佛说:“世尊!您不是问谁为爱乐吗?我现在用直心来回答您。像我这种爱乐的情形,是用我的心和目这两种看见的。”照着一般人所说,这是对的,用心和目看见佛,这是对了;可是从后边经上,你就会知道这是错误的。
由目观见如来胜相,心生爱乐:我用我的眼睛看见佛这种相好庄严,这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眼睛看见了,心里就生出一种爱乐的心。爱乐什么呢?我看佛的相好庄严,太清净了,不像欲爱所生的身体那么污浊,有一种染污的性。
故我发心,愿舍生死:“故”,当所以讲。因为我欢喜佛这种清净的身体,所以我才发这个心,愿意舍离生死,从佛出家,跟着佛修道!我出家的原由,就是这样。 L3征诘心目所在 佛告阿难:如汝所说,真所爱乐,因于心目。若不识知心目所在,则不能得降伏尘劳。譬如国王为贼所侵,发兵讨除,是兵要当知贼所在。使汝流转,心目为咎。吾今问汝,唯心与目,今何所在?
佛告阿难:如汝所说,真所爱乐,因于心目:佛听完阿难答覆,又对他说了,像你所说的“真所爱乐”,你是用你的心和眼睛,而有一种真心,真真爱好如来的相好。可是有一样,你知不知道你心在什么地方?你知不知道你眼睛能不能看?你知不知道你眼睛又在什么地方? 你说,这话也问得简直没有道理!眼睛就在面上长着,心就在身腔里边!谁都知道的。可是这不是你的真心,也不是你真正那个见。所以,
若不识知心目所在:假如你不知道,不真正认识,你不明白心和目在什么地方。问你的眼睛在什么地方,你的心在什么地方;乍听起来,这种问法简直就是不讲道理,但是在后文,佛之所以这么问他,是佛有这种智慧,而我们一般人没有佛这种智慧,看这段文,就觉得佛是横不讲道理的。
若不识知心目所在,
则不能得降伏尘劳:你如果不知道你心和目的所在,就不能有这种力量来降伏尘劳。“尘”,是以染污为义,很不洁净。“劳”,是扰乱的意思;扰乱你的心,扰乱你的性。这个尘,也就是染污你的心性,你不能降伏,就不能把它变化过来,不能把妄想变成真心。好像两军作战,一方打败仗,投降了,这叫被降伏了。你不能降伏尘劳,就是尘劳胜了,你败了;你降伏了呢,就是尘劳败了,你胜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4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段文是佛问阿难,心、目在什么地方,你如果不知道心、目所在的地方,你生死就不能了的。“降伏尘劳”,也就是了生死,把生死路断了。如果你不能降伏尘劳,你虽然出家,也不能了生死。因为这个,所以你要知道心、目在什么地方。

譬如国王为贼所侵,发兵讨除,是兵要当知贼所在:举个比喻,譬如有一个国王,这个国家的领土被贼给侵占了,国王就要去发兵讨除这贼,使令他们不能再侵占领土。这时兵应该要知道贼在什么地方,才可以讨除他们;若不知道贼在什么地方,就不能讨除这贼。所以现在无始劫以来的生死不能了,就因为你不知道你的心、目所在,你若想了生死,必须要把心、目的问题研究清楚了,你的生死才能了呢!

使汝流转,心目为咎:我今再问你,你为什么有生死?你为什么生死不了?使你在六道轮回里头,流来流去辗转不停止,这都是为什么?都是因为你这个心和目的过错啊!你这个心和目,就令你受生死,令你不能得到解脱,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所以,吾今问汝,唯心与目,今何所在:我现在要再问问你,你这个心和目在什么地方?快点讲!这是佛问阿难的心和目到底在什么地方。

【编按】以下节自一九八八年春“主观智能推动力”讲座

“讲经说法,义在文中;以义觅智,是谓得之。”这是很重要的,我们读经、看经、研究经,要知道经文的意思。譬如这句“如汝所说”,这并不是说“你说得对了”,这个“如”是“假如”,也就是“像你所说的这个话”,并不是一定说他说对了。这不是肯定词,是一个活动词;也就是再设一个比喻,用他所说的这种道理,来再往深的一层追究、研究下去。

因为他所说的,他自己一定明白;就“以其人之道,还化其人之心”,反问他,自己讲出的话,那个“根本”在什么地方?所以才指出来你所爱乐的,是“因于心目”。可是你所看见的,所用的这个心目,你真明白了吗?你真知道这个心目的根本所在吗?这也就是设这个辩论,和阿难来显这个真理,显这个见性;这叫“七处征心”──阿难在七个地方,找这个心,然后世尊“十番显见”。这个地方,我们人不要把它看得死死板板的,都要把这个理论看活起来,不能一定肯定说这句就是“你说的就对了。”这不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对这一点要了解,这才是了解经义了。

──“主观智能推动力”讲座至此

L4所执七处咸非(分七)
M1执心在身内 M2执心在身外 M3执心潜眼根
M4执心分明暗 M5执心则随有 M6执心在中间 M7执心乃无着 M1分二
N1阿难引十生同计在内 N2如来以不见身中为破
今N1(七处征心1)

阿难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间,十种异生,同将识心,居在身内;纵观如来青莲华眼,亦在佛面。我今观此浮根四尘,祇在我面;如是识心,实居身内。

这一段文,阿难就不是直心答出来的,这是弯曲心。怎么说呢?阿难被佛这么一问:“心在什么地方?眼睛在什么地方?”啊,这时他手足无措,不知怎么答好!但是不知怎么答好,也就照着现在的状况来讲啰!

阿难白佛言:世尊:于是阿难对佛说:“世尊哪!”相信这时候,阿难说话的声音是很小的,不会很大的。为什么?他自己没有把握,不知道是对不对。不过他就知道这么样子,就照这么样答;好像又想要说,又不敢说的这样。你想一想,当时的情景一定是这样的!

一切世间,十种异生:这世界所有十类不同的众生,就是胎、卵、湿、化、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这是《金刚经》上说的,本来是十二类的众生,那么现在就单单讲这十类异生。这在后面的文分析得很清楚,所以现在先就这么讲一讲。

同将识心,居在身内:这十种的众生,他的心都是在身里边。什么叫“识心”?就是生灭心,就是分别心,分别计度。阿难不说他自己,而说十类众生,因为恐怕:若是和其他众生不同呢?所以他说:“这十类的众生,都是这样子嘛!不是单单我阿难一个人!”这里边,就包藏着一种狡辩的性质,说:“这不是谁都知道吗?这个心就在身内嘛!”

纵观如来青莲华眼,亦在佛面:“纵观”,就是纵目远眺,往远了看一看。我现在把头抬起来望一望,详细看看,世尊!您这青莲华眼,也在佛的脸上。佛的眼睛生得光明修广,很长的,好像青莲华,所以叫“青莲华眼”。这无形中阿难就是驳嘴,说:“这怎么还要问我呢?这眼睛在脸上,心就在身里边,都现成在这儿嘛!”但是他没敢正式公开这么讲。

阿难说是:世尊!您的青莲华眼,也在您的面上,那我今观此浮根四尘,祇在我面:我阿难现在观看眼、耳、鼻、舌这四种东西,也只是在我面上。“此”,就是这个。什么呢?眼、耳、鼻、舌这四种;它们是在外边,在面上,很显明的可以看见,所以叫“浮根四尘”。

如是识心,实居身内:我现在再想一想,我这个分别的识心,能知道好丑善恶的识心,实实在在地,是住在我的身里边。这是阿难这么样答覆佛所问。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4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N2如来以不见身中为破(分四)
O1举例辩定 O2即例反难 O3就例攻破 O4正与结破
今O1

佛告阿难:汝今现坐如来讲堂,观祇陀林,今何所在?
世尊!此大重阁清净讲堂,在给孤园,今祇陀林,实在堂外。

佛告阿难:佛听阿难说他的心在身里边,眼睛就在面上。佛先不答覆他这个问题,又问阿难,汝今现坐如来讲堂,观祇陀林,今何所在:你现在在佛的讲堂里坐着,你看一看战胜太子这个树林子,现在在什么地方啊?佛不答覆他“心在内”对不对,反而又来征问他,这是佛设的问难,来更正阿难的思想。

阿难听佛这样问他,就答覆了。世尊!此大重阁清净讲堂,在给孤园:重楼曰阁,就是在房里头再加上一层;广东话叫“阁仔”,正式的文言,就叫“重阁”。这栋大的重楼,这么干净的大讲堂,在给孤独长者这座园子里边。今祇陀林,实在堂外:现在您所说祇陀太子这树林子,确实在这讲堂的外边。

阿难!汝今堂中,先何所见?
世尊!我在堂中,先见如来,次观大众;如是外望,方瞩林园。

释迦牟尼佛听见阿难说,他的浮根四尘──眼、耳、鼻、舌这四根,生出色、声、香、味这四尘,就在面上,证明他这个识心在身里边。佛就问他:“你现在坐在这讲堂里边,那祇陀林在什么地方?”阿难就答覆佛:“这个清净讲堂──我们大家住的这栋楼阁,在给孤独园里边;祇陀太子这个林,是在讲堂外边。”

阿难!汝今堂中,先何所见:佛就又对他说:“你现在在这堂里边,首先看见什么?”这是问他,因为他说心在身内。

世尊!我在堂中,先见如来,次观大众;如是外望,方瞩林园:阿难就答覆佛:“我在这讲堂里边,首先看见的就是佛──世尊您!其次我又看见大菩萨、大阿罗汉这些听众。我像这样地看,先看里边,然后再向外边一看,才看见外边这个祇陀林和给孤独园。”“瞩”,是望,也就是看见。

阿难!汝瞩林园,因何有见?
世尊!此大讲堂,户牖开豁,故我在堂,得远瞻见。

阿难!汝瞩林园,因何有见:佛问阿难:“你见这祇陀林和给孤独园,是怎么看见的?为什么你看见?你说!”这好像佛一趟比一趟不讲道理,但是这里头有深意啊!我们若往深的一研究,就知道了。

世尊!此大讲堂,户牖开豁,故我在堂,得远瞻见:阿难又答覆佛说:“这大讲堂,因为门也开着,窗也开着,所以我在堂里边,就看见外边的东西──看见这祇陀林和给孤独园。”“户”,就是门;“牖”,是窗。“开”,是开开;“豁”,就是豁然通达。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园林。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
阿难答言:世尊!在堂不见如来,能见林泉,无有是处!

这一段,就是佛设一个问答,来反问阿难。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林园:佛告诉阿难,假如就像你所说的这样,这个身子在讲堂里边,因为门、窗都开着,才能看见外面的祇陀林和给孤独园。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也有一种的众生,他在这讲堂里边,看不见如来,单单就见到堂外边这林园,有没有这么个道理呢?“亦有”,就是也有。

阿难答言:世尊!在堂不见如来,能见林泉,无有是处:阿难就回答:“如果有人在这堂里边,看不见世尊,而单单见堂外边的树林子和泉井,没有这样子的,不会的!他若身在堂里边,一定就会看见佛的。看不见佛而能看外边,这是不对的,没有这个道理。”这很决定地就答覆了!

阿难!汝亦如是!汝之心灵,一切明了。若汝现前所明了心,实在身内,尔时先合了知内身。颇有众生,先见身中,后观外物?纵不能见心肝脾胃,爪生发长,筋转脉摇,诚合明了,如何不知?必不内知,云何知外?

阿难!汝亦如是:阿难这样答,说这不对的。佛就告诉他:“阿难!你就是这样!你就像这个众生,在这堂里边看不见佛,只看到外边。”佛说“汝亦如是”,就因为知道阿难还没领会到真心的本体是什么样子,还是在妄想心、识心上用功夫呢!所以佛就又说这一段文。

汝之心灵,一切明了:你的心灵,一切都明了。说“人为万物之灵”,这心为人的万物之灵;“汝之心灵”这个“心灵”,还是那个识心。若汝现前所明了心,实在身内:假如你现在所明了的这个心,你说它实实在在,在身内的话。尔时先合了知内身:这个时候,你先应该知道你身子里边怎么样。“内身”,就是身内,身子里边。颇有众生,先见身中,后观外物:“颇有”,就是能不能有。什么样呢?有没有这样的众生,先看身里边的东西,然后再看外边的东西呢?这又问阿难了。

纵不能见心肝脾胃:你说你这个“心”在身内,“见”在眼睛上,那你应该眼睛看见,心里就知道。那么你心在身内,也应该知道你的心、肝、脾、胃是怎么样,你应该看得见!即使你看不见里边的心、肝、脾、胃,那么外边这个爪生发长,筋转脉摇,诚合明了,如何不知:“爪”,就是指甲。“发长”,是“长”(音掌)的意思;不是“长”(音常),不是长发披肩的,任它一天比一天长长了。这个指甲每一秒钟生长多少,这个头发每一秒钟生长多少,甚至于你这个筋转动、脉动弹,也都应该知道的。可是你为什么不知道呢?为什么你里边看不见?外边这些爪生、发长、筋转、脉摇你也看不见?

必不内知,云何知外:你一定说是里边不知道。那么你的心在里边,里边的事情都不知道,你怎么又知道这外边的事情呢?

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

是故应知:“是”,因为这个;“故”,所以。因为这个,所以你应该知道。知道什么呢?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你说:“能觉察、分别、思量、明了的这个心,是在身子里边。”你这个理论,是不对的,是立不住的。佛用种种的比喻、理论来形容,然后现在才正式答覆阿难:“这个心在内,是不对的。”

【编按】以下节自一九八八年五月三十日“主观智能推动力”讲座

现在这是讲“七处征心”。真心是无在、无所不在的,它没有一个处。所以你说它在内也不对,在外也不对,在中间也不对,在什么地方都不对;可是在什么地方都对。

有人说,这有点冤枉阿难了。佛对阿难这个问,只差一点点,就把阿难问得理短辞屈了,“口欲言而辞丧,心欲缘而虑亡”。在这个时候,佛看来好像强辞夺理,可是你仔细研究,佛说的话里头有真理!我们这是显现真心,显现这个本有的智慧。阿难尊者一向多闻,而不在定力上、戒力上、慧力上用功夫,就善于博闻强记,所以佛在这个地方,就是追,所谓“赶尽杀绝”,教他:“你记得那么多,到时候看你有什么用?”就是在这一点!

佛对阿难说,你说你先见我如来,次观堂外;那么你应该把你心、肝、脾、胃也都看见了,可是你不能看见。那么不能看见,外边的事情,你也应该知道。现在又提出这个发怎样长的,指甲怎样生的,筋络──这血脉怎么样跳动,怎么样流转,为什么你也不知道呢?

所以这就是追!追他干什么?这就是要追得他进无可进,退无可退;到这个时候,就“绝处逢生”,这也叫“百尺竿头重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就逼得他“理穷辞尽”,理论也没有了,辞也没有了,说不出来了!就用这个方法,来逼着阿难开悟。

──“主观智能推动力”讲座至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22: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