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671|回复: 20

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6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妙法莲华经

常不轻菩萨品浅释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卷六    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

怎么叫‘常不轻’呢?其实,‘常不轻’是一位菩萨的名字。是不是菩萨的通用名字呢?不是的。只不过是一个别名,即是一个外号。因为这位菩萨一见到人就叩头顶礼,因此,有些比丘、比丘尼就给他取一个名字叫‘常不轻’。这是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中,行菩萨道时,见人就五体投地的礼拜,而一般的比丘、比丘尼就以‘常不轻’来称呼他,而不是这位菩萨原有的名号。因为佛在行菩萨道时,见人就说:‘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作佛。’故其名为‘常不轻’,常不轻慢一切人也。

‘常不轻’又可分为四种解说。‘常不轻’1、包含著不轻慢的念头。2、自具足不轻易得来的智慧。3、身外行一切恭敬修行行门。4、对一切境界都是必恭必敬,无放逸心。所以说:‘一切是考验,看尔怎么办,觌面若不识,须再从头炼。’那么,常不轻菩萨能认识种种境界和考验,而行这种常不轻的行门,这属于世界悉檀(普施)。他身能行不轻之行,躬行实践,这叫为人悉檀。他口宣不轻之教,所说的都是不轻慢他人的教化法门,这叫对治悉檀。他对一般人有一种不轻慢他人的看法,这叫第一义悉坛。故‘常不轻’又包括这四种的悉檀。

尔时佛告得大势菩萨摩诃萨。汝今当知。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持法华经者。若有恶口骂詈诽谤。获大罪报。如前所说。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说。眼耳鼻舌身意清净。得大势。乃往古昔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威音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离衰。国名大成。

就在佛说完了法师功德品的时候,刚要开始说常不轻菩萨之前,佛先告诉得大势菩萨摩诃萨,也就是大势至菩萨。这位菩萨只要举足迈一步,大地就会有六种震动,表示这位菩萨的威势力大。释迦牟尼佛就说:‘大势至!你现在应该知道,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读诵、书写法华经,假使有人以恶口来咒骂或毁谤他们,这些人的罪报,犹如须弥山那么大,有如前面的经文上所说。而受持读诵法华经者的功德,也就像前面法师功德品上说,能得到眼耳鼻舌身意清净的功德。大势至菩萨!在过去很久以前,经过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阿僧祇劫,有一位佛,名叫威音王如来。因为这位佛具大威德,甚至其音声也能令三千大千世界震动,大众畏爱兼抱,恭敬聆听这位佛说的法。具足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是每位佛的十号。如来: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应供:应该受人天的供养。正遍知:不但正知,而且遍知,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明行足:智慧也充足了,修行也圆满了。善逝:能住于最好之处。世间解:是世间最了解的尊者。无上士:是世间上最有学问、最有道德的人。调御丈夫:调伏三界,一切众生的大丈夫。天人师:是天上天下之导师。佛:是三觉圆满,万德具备。世尊:世出世之尊。

在威音王如来住于世时,劫名为离衰,即离开一切衰相,国名为大成。

其威音王佛。于彼世中为天人阿修罗说法。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应六波罗蜜法。究竟佛慧。

在离衰劫,大成国里,这一位威音王佛,为天、人、阿修罗说法。为天上的人,说十善法。为人间的人,说五戒法。为阿修罗,说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因为阿修罗不修戒,不修定,也不修慧,而只知道贪、嗔、痴。因为贪、嗔,故有愚痴,才堕落阿修罗道。发脾气是他们的本领,故他们失去了戒定慧。阿修罗是梵语,译为无端正,面貌非常丑陋,这是嗔恨心的果报。

彼佛又为求声闻果位的人,说四圣谛法。四圣谛法是苦、集、灭、道。声闻是二乘人,属于小乘,因为他得少为足,不想往前求大乘,以为所作已办,误为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因此佛为他们说四谛之真理。

(一)苦谛:苦有无量诸苦、三苦(苦苦、坏苦、行苦)、八苦(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今浅释如下:

三苦——1、苦苦:譬如有人,穷到极点,又加上没有房子住,没有衣服穿,这种的环境,叫苦中之苦。2、坏苦:譬如有人,非常富有,但一把火,就把房子财产都烧光了,这叫富贵的坏苦。3、行苦:由少而壮,由壮而老,由老而死,念念迁流,如后浪推前浪,无有停止,故叫行苦。

八苦——

1、生若:生时如生龟脱壳,故小孩生出来,只会‘哇哇’的叫苦。

2、老苦:老时,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不听使唤,总想罢工。

3、病苦:身心都不舒服,坐立不安。

4、死苦:死犹如活牛剥皮一样,四大分张。

5、爱别离苦:所爱的人,偏要分离,不能团聚。

6、怨憎会苦:你最讨厌的仇人,偏碰在一起,所谓‘冤家路窄’。

7、求不得苦:心中想要得到的,偏得不到。

8、五阴炽盛苦:色、受、想、行、识五阴,如猛火焰,把人焚烧得颠颠倒倒。

(二)集谛:即招感。(三)道谛:即修无上道。(四)灭谛:即是证得涅槃寂灭之乐。这是四谛法之简释。佛教声闻人似四谛法而度生老病死,得究竟常乐我净的涅槃妙德。

又为修辟支佛的人,说十二因缘法。辟支佛译为缘觉,缘觉有两种:1、有佛出世时,修十二因缘而悟道,故名缘觉。2、无佛住世,在深山穹谷修春花秋落而悟道,故名独觉。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

佛因为要所有修菩萨行的菩萨,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为他们说六波罗蜜法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波罗蜜是菩萨自度度他、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的法。波罗蜜是梵语,译为到彼岸。若修六波罗蜜行,必能从生死的此岸经过烦恼的中流,走到究竟涅槃的彼岸。


 楼主| 发表于 2015-5-7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得大势。是威音王佛。寿四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劫。正法住世。劫数如一阎浮提微尘。像法住世。劫数如四天下微尘。其佛饶益众生已。然后灭度。

释迦牟尼佛又称一声:‘大势至!(大势至就是得大势)这位威音王佛的寿命有四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劫那么长。正法住世的劫数,有如一个阎浮提世界的所有微尘数。像法住世的劫数,有如四天下磨成微尘数那么多的数目。佛在这时饶益普度教化一切众生,度尽所有一切众生,然后才入涅槃。’

正法像法灭尽之后。于此国土复有佛出。亦号威音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如是次第有二万亿佛。皆同一号。最初威音王如来既已灭度。正法灭后。于像法中。增上慢比丘有大势力。尔时有一菩萨比丘。名常不轻。得大势。以何因缘名常不轻。是比丘凡有所见。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皆悉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而是比丘不专读诵经典。但行礼拜。乃至远见四聚。亦复故往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

在威音王佛的正法和像法都灭尽之后,在此大成国土,又有佛出兴于世,其名号也是威音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问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如此有二万亿佛次第出现于大成国土,这些佛名号皆为威音王佛。最初当威音王如来已入涅槃,接著正法也灭了之后,在像法之中,贡高我慢,争名夺利的恶性比丘,有大势力,自以为了不起。这时有一位菩萨比丘,名叫常不轻。

佛又叫一声:‘大势至!以什么因缘,这位比丘,叫做常不轻呢?因为他无论见到那一位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律顶礼叩拜、赞叹,因为他愿意行菩萨道,学菩萨观众生人我一体,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若是他有我相的执著,就不会向人叩头顶礼了。他常自言:“我深深的恭敬你们各位啊!我绝对不敢轻慢你们。为著什么因缘而不敢轻慢你们呢?因为你们都在行菩萨道,你们应当很快成佛。”而这位常不轻比丘,不仅是专心读诵一切经典,而且还行菩萨所行之道,就是每天都向四众弟子叩头礼拜。乃至于他到其他的地方,见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离他很远,他都要走上前来向他们礼拜赞叹,然后就说:“我不敢轻慢你们各位,你们皆会作佛。”’

四众之中。有生嗔恚心不净者。恶口骂詈言。是无智比丘。从何所来。自言我不轻汝。而与我等授记。当得作佛。我等不用如是虚妄授记。如此经历多年。常被骂詈。不生嗔恚。常作是言。汝当作佛。说是语时。众人或以杖木瓦石而打掷之。避走远住。犹高声唱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以其常作是语故。增上慢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号之为常不轻。是比丘临欲终时。于虚空中。其闻威音王佛。先所说法华经二十千万亿偈。悉能受持。即得如上眼根清净。耳鼻舌身意根清净。得是六根清净已。更增寿命二百万亿那由他岁。广为人说是法华经。

在四众之中,有些增上慢比丘,便对常不轻生出嗔恚心。当常不轻比丘向他们叩头,他们就用脚踢他的头。这是因为他们的心恶不净,积聚了贪、嗔、痴之毒,故恶口咒骂常不轻比丘。他们说:‘你这位比丘,真是太愚痴了!你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如此太失去佛教的威仪。你又说:“你不敢轻看我们,又给我们授记,说我们应当作佛。”我们不要你授如此虚妄之记。你真是胡说八道,真是没出息的东西!’

常不轻比丘如此修礼拜、赞叹四众的忍辱行门,经历了许多年,虽然他常被他人打笃,但是他一点也不生嗔恨心。他常这么说:‘你们应会作佛。’说这话的时候,许多人就用杖、木、瓦、石之类的东西打掷他的头和身体。他就赶快走到远的地方,又高声说:‘我不敢轻慢你们!你们皆当作佛!’因为他常说这句话的缘故,所以那些增上慢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就称他为常不轻。

这位常不轻菩萨比丘,在他将要圆寂的时候,在虚空中,即听闻到威音王佛所说法华经和法华经里的二十千万亿偈颂。他不但听闻了,而旦还能受持,即得如前面法师功德品所说,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清净无垢。他得到六根清净之后,不仅没有命终,反而更增长寿命,到二百万亿那由他岁,常常为人宣说法华经。


 楼主| 发表于 2015-5-8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时增上慢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轻贱是人。为作不轻名者。见其得大神通力。乐说辩力。大善寂力。闻其所说。皆信伏随从。是菩萨复化千万亿众。今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命终之后。得值二千亿佛。皆号日月灯明。于其法中。说是法华经。以是因缘。复值二千亿佛。同号云自在灯王。于此诸佛法中。受持读诵。为诸四众说此经典故。得是常眼清净。耳鼻舌身意诸根清净。于四众中说法。心无所畏。得大势。是常不轻菩萨摩诃萨。供养如是若干诸佛。恭敬尊重赞叹。种诸善根。于后复值千万亿佛。亦于诸佛法中。说是经典。功德成就。当得作佛。

在常不轻菩萨获得六根清净,常为人宣说法华经的时候,以前对常不轻菩萨有增上慢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的四众弟子们,又有些打骂看轻他的人,给他取常不轻名字的人,他们看见常不轻菩萨得大神通力,又能背诵法华经这么多的偈颂,还能为人乐说法华经,得辩才无碍,又得身心良善,不生嗔恨的力量,忍辱的力量和般若的力量。当他们听闻这位常不轻菩萨说法华经后,都默然信受,跟随常不轻菩萨在一起修道。

这位常不轻菩萨所教化的众生有千万亿那么多,皆令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这第一个生命终了之后,有二千亿佛出现于世,都同号为日月灯佛。在这二千亿佛的法中,常不轻菩萨还是说这部法华经,以如是的因缘,又等到有二千亿佛出现于世,都同号为云自在灯王佛。在二千亿日月灯佛和二千亿云自在灯王佛的佛法中,常不轻菩萨生生世世受持读诵及为所有四众弟子广说此部妙法莲华经,得到眼、耳、鼻、舌、身、意诸根常清净无染。在四众中说法,心无有怖畏。

佛又叫一声:‘大势至!这位常不轻菩萨摩诃萨,曾经供养了像以上所说那么多的诸佛,恭敬、尊重、赞叹诸彿,及在诸佛的面前种诸善根。以后又再有千万亿佛出现于世。他又在诸佛的佛法之中,说这部妙法莲华经。因为他说此部妙法莲华经的功德已成就,所以,他应当成佛。’

得大势。于意云何。尔时常不轻菩萨。岂异人乎。则我身是。若我于宿世不受持读诵此经。为他人说者。不能疾得阿耨多罗三藐菩提。我于先佛所。受持读诵此经。为人说故。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大势。彼时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嗔恚意。轻贱我故。二百亿劫。常不值佛。不闻法。不见僧。千劫于阿鼻地狱。受大苦恼。毕是罪已。复遇常不轻菩萨。教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大势。于汝意云何。尔时四众常轻是菩萨者。岂异人乎。今此会中。跋陀婆罗等五百菩萨。师子月等五百比丘。尼思佛等五百优婆塞。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者是。得大势。当知是法华经。大饶益诸菩萨摩诃萨。能令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诸菩萨摩诃萨。于如来灭后。常应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是经。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佛又叫一声:‘大势至!依你的意思来看,怎样呢?那时的常不轻菩萨岂是旁人吗?他就是我(释迦牟尼佛)的本身。假使我在以前,不受持和读诵此部妙法莲华经,或者不为他人广说此部经的妙法,我就不能这么迅速地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因为我在以前佛所住之处,能受持读诵这部经典,以及为他人解说,所以现在,我能很快的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大势至!以前那些增上慢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弟子们,以嗔恚心和轻贱我是无智的缘故,故他们在二百亿劫中,都不能遇见佛,不能听闻到佛法,也遇不到僧人。千劫在阿鼻地狱受极大的苦恼,受完罪报之后,又再托生做人,遇见常不轻菩萨,来教化他们,令他们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大势至!依你的意思来看,怎么样呢?当时的四众常轻慢常不轻菩萨的人,他们是谁呢?就是现在这个法会中的跋陀婆罗等五百位菩萨,师子月等五百位比丘,尼思佛等五百位优婆塞。他们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道路上,已经得到不退转的境界。

大势至!你应当知道这部法华经,能大饶益所有一切诸菩萨摩诃萨,能令他们得到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诸菩萨摩诃萨,在如来灭度之后,应当常常受持、读诵、解说、书写这部妙法莲华经。当那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大慈哀愍一切众生,又以偈颂来重宣此义。’


发表于 2015-5-8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明白啥是“五阴炽盛苦”?“猛火焰”是啥个苦?
烦劳师兄~~
 楼主| 发表于 2015-5-8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宁静无扰 发表于 2015-5-8 22:27
不明白啥是“五阴炽盛苦”?“猛火焰”是啥个苦?
烦劳师兄~~

不知师兄的句子来自何处?
五阴色,受,想,行,识是五阴,也叫五蕴。
猛火焰是比喻,
阴”字,是“遮盖的意思。有五种事情(五种事情,就是色、受、想、行、识五种),遮盖了人的本性,可以使得人的心里头迷迷惑惑,造出各种的业来。所以那五种事情,就叫他“五阴”。因为有了这种五阴,那贪、瞋、痴的心,就着牢在这个五阴上头,像火碰着了干柴一样,就会烈烈烘烘的烧起来,所以叫做“五阴炽盛”。这“炽盛”两个字,本来是“火势旺得厉害”的解释。这“炽盛”两个字,本来是“火势旺得厉害”的解释。现在借这“炽盛”两个字来,譬喻这五阴的。并且譬喻这五阴的迷惑人,容易得很,像干柴容易着火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15-5-8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宣化上人:什么是佛教中说的三苦、八苦、无量苦? (2010-04-10 14:44:24)
标签: 宗教 三苦 八苦 宣化上人 释迦牟尼 杂谈

释迦牟尼佛修道时,父系亲属有三人跟着他出家,母系亲属也有二人随佛修道,这几个人最后却离开佛了。什么原因呢?有三人说佛修道太苦,受不了这苦,故离佛而去,修另外法门;另有二人见佛喝牛奶粥,以为佛受不了苦,贪图享受,故也离佛而去。你看看,众生的根性是没有法子满足,所谓:‘诸佛菩萨难满众生愿。’众生所愿意的,是种种不同,他所愿意的,就是他所贪的,没有满足之时。你这时满足他这种愿,但他又生出另一种欲,故贪欲是无底洞。什么时候也不能满足,贪来贪去,从有生以来,就贪。从少而壮,壮而老,老而死,一生皆在贪求。贪求名,就死在名上;贪求利,就死在利上。贪求名,就被火烧死;贪求利,就被水淹死,这是水火二灾。再贪求荣华富贵,就死在风里。众生都把世事看得那么重要,放不下。

释迦牟尼佛修行时,忍苦耐劳,一同修行的人都离他而去,转而修外道法。我们现在依照佛法来修行,所以很多人都不同意,都以为修道吃亏太大了。他们拿不出真心,发不出真愿。有些人出家后仍是混吃等死,不理会自己的生死有没有了,随随便便就让一天空过,等无常鬼来到时,就一点把握都没有,生死俱不自由。 所以这样的出家,是空过光阴。我们不要以为在佛教中,就可以随便造罪业,这样是佛教中的罪人! 释迦牟尼佛修人所不能忍受的苦行,终于开悟成佛,他首先转四谛法轮——苦、集、灭、道。

苦:有三苦、八苦、无量苦。

三苦:苦苦、坏苦、行苦。

苦苦:是贫穷的苦。

坏苦:是富贵的苦。
行苦:是不贫不富的苦。
略述如下:

(一)贫穷的苦苦——本来连房子也没有得住,又没有御寒之衣,也没有避热之衣,而且又没有饭吃,你看这有多苦。这是苦上加苦,苦中加苦,万苦交煎。为什么会受到这样的苦呢?因为在往昔中不好好修行,或欺师灭祖,或轻法慢教,或做种种恶事,尽听自己伶俐虫、精细鬼的教唆,因为不知道修行,就堕落而受这样的苦。受这种苦的人,大多数是畜生转。因前生毁谤大乘,欺师灭祖,故堕落到地狱中,而后转变成饿鬼、畜生,最后做人,但又诸根不具,五官不端正。

(二)坏苦——这不是贫穷人所受的苦,而是富贵人所受的苦。富人衣食住行俱全,有飞机、轮船、洋房,但突然遭到大火,把一切都烧尽,以致什么都没有了;或者突然飞机失事,丧失生命;或轮船撞翻于大洋中,而淹死于海洋中,这都是坏苦。
本来很好,但一下子意外发生,什么都没有了。这‘坏’,不是坏苦,而是坏福。

(三)行苦——既没有贫穷的苦苦,也没有富贵的坏苦,而是平平常常的。由少而壮,由壮而老,由老而死,念念迁流,自己做不得主。老迈时眼花耳聋,甚至手脚不灵活,这是一生的行苦。 三苦在这世界人类中有很大势力。无论什么英雄豪杰,有时就被苦给苦倒了,甚至苦死了,你说可怜不可怜? 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报应有早晚,祸福是丝毫不爽的。我们不要任一时之性,而造无穷之罪业。‘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我们在世间无论如何要作正气者,出家要护持正法,行持正法,时时刻刻循规蹈矩,不能有丝毫违犯戒律的地方,你如果一不小心,就很容易造业。所谓:‘地狱门前僧道多。’出家人若不守规矩,定会堕地狱的,一点也不客气,因为明知故犯,所以罪加三等,不是很好玩的。不可以想佛菩萨都见不到我,就可以胡作非为了。要知道,你肚里想什么,天都知道,更何况佛菩萨!不要以为佛菩萨不睁眼,你就可以乱来。这样是掩耳盗铃,自己骗自己,以后到受果报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就是说我们人有种种执着,放不下,就因为被关到五蕴的笼子里,不能出去,生出种种执着,种种分别,种种妄想,所以不能了生脱死。
在佛教里说有八苦,以前已讲过三苦,故今天讲讲八苦。 八苦总括来说有八种,实际上何止八种,而是有无量无边的苦。
八苦: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求不得苦。这八种苦是世界上害人最甚的。

(一)生苦——人生来已经受很多苦难了,在母腹中,母吃凉物,就像住在冰山中。吃热的东西,就像住在火山中。有种种不如意事发生。到出生时,犹如被两大山夹住,故小孩子一出生就哇哇叫,只会说:‘苦!苦!苦!’想说很苦,但也不会说话,只会哭叫。人若无身体,就不会有苦痛之感觉;但有身体,就有种种苦痛。刚出生时的苦,犹如生龟脱壳,痛苦难忍!

(二)死苦——有生就有死,到死时四大分张,被业风所牵,痛楚难言。

(三)病苦——人体乃由四大:地、水、火、风假和合而成。若火多了,水就少了;或风多了,土就少了;或水多了,火就少了。四大不调合、不均匀,身体就会有病,有病就有痛苦。有人头痛,或脚痛,或胳臂痛,或腰痛,或有心脏痛,或有脾病、肾病,各从其类,各有各的来源。若好色,肾就会有病。贪财多了,就会有心病。脾气大,肝就会有病。生恼怒,肺就会有病。尽怨人,脾就会有病。心、肝、脾、肺、肾病,是由恨、怨、恼、怒、烦所起。恨人就伤心,怨人就伤脾,恼人就伤肺,怒人就伤肝,烦人就伤肾。这四大不调,是由恨、怨、恼、怒、烦,及七情在作怪。或者喜太多,或恨太多,或哀痛太多,或恐惧太多,或欲太多,都能令四大不调,生出种种病。病苦就容易老,故接下来有老苦。

(四)老苦——老时,眼花耳聋,牙掉,腿不听指使,身也做不得主。 这是生、老、病、死苦,这四种苦都是令人不自在,令人生很多烦恼。

(五)爱别离苦——人为什么做人?就因为有爱,才到这五浊恶世来。 若爱减轻了,就会生到其他世界中,如极乐世界或琉璃世界,或其他世界。古人说:‘爱不重不生娑婆,业不空不生极乐。’业尽情空就是佛,业重情迷是凡夫,被情爱所迷,打不破关头,以为是无上的。世人认为男女爱情是最有价值。其实爱越重,情越深,被缠迷的就越重,有人明明知道这样是不对的,但越要往里钻。男女一长成,就想赶快结婚,走这条老路。 爱是一种情牵物累。有人爱财,也有人爱色。财属于身外之物,色是精神上之需要,情牵物累也是因为爱,精神痛苦不自在,受了打击,皆因这爱。故有爱别离苦,本来两人相爱,如胶如漆,如鱼得水。但有种特别的境界来了,迫不得已要分开,这种极度难舍难分的场面,非常痛苦。这种精神上的折磨,不容易制止。

(六)怨憎会苦——人若有缘,一见面谈话皆很融洽,做事也不冲突。但有一类的人,一见面就无缘,就讨厌对方。故要远离对方,到别处去。但到了别处,又碰到对方。越怨憎他,却又越碰到对方,这也是精神上之苦。

(七)求不得苦——有所求就有所贪,贪不到就生出种种烦恼,这也是苦。求名、求利、求财、求色,皆求不得是苦,不能遂心满愿,随心如意。纵使求而得了,也不能算是乐。譬如钱,未得之前,就患得之;已经得了,又患失之,故昼夜提心吊胆。所以求得也是苦,求不得更是苦。其余之物,也是如此类推。未得前,患得之;得后,又患失之,总是觉得不平安、不快乐、不自在。

(八)五阴炽盛苦——五蕴:色、受、想、行、识,又叫五阴,都是不容易降伏,很不容易看空的。 这五蕴炽然而盛,如火般,烧得精神痛苦万分。 这八苦令人烦恼万分。你若有安心法、安身法,这八苦就能漠不相关了。故说:‘老僧自有安身法,八苦交煎也无妨。’


发表于 2015-5-8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悟佛知见 发表于 2015-5-8 22:37
不知师兄的句子来自何处?
五阴色,受,想,行,识是五阴,也叫五蕴。
猛火焰是比喻,

多谢师兄法布施!
这个句子是在您文章里提到的八苦。
那就是烦躁之心呗?狂躁?抑郁?
发表于 2015-5-8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悟佛知见 发表于 2015-5-8 22:42
宣化上人:什么是佛教中说的三苦、八苦、无量苦? (2010-04-10 14:44:24)

释迦牟尼佛修道时 ...

哎呀!师兄真耐心!真是好老师!
 楼主| 发表于 2015-5-8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讲三苦,八苦都是方便法,劝小乘人发出离心。
五阴的色阴指人的身体,有寒,热,痛,痒,饥饿,劳累,超过一定的限度就是炽盛苦。
受阴与色阴痛痒,寒热有关。被别人谩骂,讥讽,嘲笑,心情不愉快,恼怒,嗔恨,忍无可忍。
想阴,想当官,发财,想美女,豪宅,豪车打无尽的妄想。
行阴,人由小而长,由年轻变老,由健康得病,逐渐变老,由老而死。
识阴,念念迁流,妄想不断,失眠睡不好觉。搞得头晕目眩,血压升高,中风偏瘫,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吃不下饭,你说这是不是五阴炽盛苦?
 楼主| 发表于 2015-5-8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宁静无扰 发表于 2015-5-8 22:51
哎呀!师兄真耐心!真是好老师!

南无阿弥陀佛。互相学习。
发表于 2015-5-9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悟佛知见 发表于 2015-5-8 23:04
佛讲三苦,八苦都是方便法,劝小乘人发出离心。
五阴的色阴指人的身体,有寒,热,痛,痒,饥饿,劳累,超 ...

咳~~看着都是苦不堪言啊!
多谢师兄指点!
 楼主| 发表于 2015-5-10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有佛    号威音王    神智无量    将导一切    天人龙神
所共供养    是佛灭后    法欲尽时    有一菩萨    名常不轻
时诸四众    计著于法    不轻菩萨    往到其所    而语之言
我不轻汝    汝等行道    皆当作佛    诸人闻已    轻毁骂詈
不轻菩萨    能忍受之    其罪毕已    临命终时    得闻此经
六根清净    神通力故    增益寿命    复为诸人    广说是经
诸著法聚    皆蒙菩萨    教化成就    今住佛道    不轻命终
值无数佛    说是经故    得无量福    渐具功德    疾成佛道
彼时不轻    则我身是
释迦牟尼佛说:‘在过去无量生中,有一位佛出世,名号为威音王佛’。这一位佛的神通无量,智慧也无量。他接引一切众生,做一切众生的领袖,来引导他们速成佛道上。这时候,一切诸天人,世间人,以及诸天上的龙神,共同来供养这位佛。这位佛在世弘扬佛法,经过很长的时间,才入涅槃。佛灭度之后,当像法将要灭尽的时候,有一位菩萨出现于世,他的名字叫“常不轻”,就是常常不轻慢一切众生。他对一切众生好像对佛一样恭敬。在这法快灭尽的期间,有许多四众弟子业障加重,身虽出家,而不修道。为什么泥?因为他们皆生出一种贡高我慢、增上慢的心,也就是目中无人。因为佛法将要灭尽了,所以一切比丘、比丘尼都在皮毛上用功,执著于法,故生一种增上慢。
在这个时候,常不轻菩萨到增上慢四众的处所,对他们说:“我不敢轻慢你们,因为你们现在所行的是菩萨之道,所以将来皆应当作佛。”这些增上慢的四众弟子们听了这话以后,就轻视、诽谤、恶骂他。虽然常不轻菩萨受人打骂,乃至用杖、木、瓦、石来打击、伤害他,他还是一点都不生嗔恨心,忍受一切的考验,照常的叩头礼拜。那么,一直到这位常不轻菩萨本身的宿业酬毕了,临命终时,听闻到这部妙法莲华经种种不可思议的道理,而得到六根清净,六根互用。因获得大神通、大智慧、大势大力的缘故,其寿命又增加了许多。然后,他再为所有人,广演、宣说这部妙法莲华经。
前面所说的一切执著法及增上慢的众生,受完了在地狱的果报。又托生为人,得见常不轻菩萨有如此大威神力,于是皆蒙这位菩萨的教化成就,令他们住于诸佛之道。常不轻菩萨命终之后,再有无数的诸佛出现于世,而常不轻菩萨在生生世世中,仍然一再的演说这一部妙法莲华经,所以他得到无量的福德庄严,渐渐具足修佛道的功德,而很快的成佛了。我所说以前这位常不轻菩萨,是谁呢?他就是我(释迦牟尼佛)本身。’
时四部众    著法之者    闻不轻言    汝当作佛    以是因缘
值无数佛    此会菩萨    五百之众    并及四部    清信士女
今于我前    听法者是    我于前世    劝是诸人    听受斯经
第一之法    开示教人    今住涅槃    世世受持    如是经典
亿亿万劫    至不可议    时乃得闻    是法华经    亿亿万劫
至不可议    诸佛世尊    时说是经    是故行者    于佛灭后
闻如是经    勿生疑惑    应当一心    广说此经    世世值佛
疾成佛道
在这诽谤咒骂常不轻菩萨的四众们,一般著住于法而生增上慢的人,听见常不轻菩萨对他们说过,你们应当作佛。以如是的因缘,得见无量无数的诸佛。现在在此法会的跋陀婆罗等五百位菩萨,即是以前轻慢诽谤常不轻菩萨的四众之一,他们现在已证得不退转,善守戒律。还有其他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是以前增上慢者,现在他们都在我面前发大菩提心,因为我在往昔让他们种下菩提种子的缘故,(常不轻菩萨对他们说的一句话:你们将来应当作佛。)所以现在来聆听我所说的法。
我在前世,劝示所有的人,令他们发菩提心,修无上道。我生生世世都讲这一部法华经,而他们都已经听过。法华经就是第一最妙的佛法,我开示及教化诸人,令他们得住于涅槃之乐,证得常乐我净之妙果,我又教化一切众生,生生世世受持这一部法华经。我自己也生生世世,受持这一部法华经,在没有数量的亿亿万劫,乃至经过不可思议那么长的时间,才能听闻到这一部法华经。乃至在亿亿万劫,及不可思议那么长的时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世尊,都是常常说这部法华经。就因为这个原因,你们诸位修菩萨道的人,在我灭度之后,听闻这部妙不可思议的法华经,千万不要生出疑惑的心。你们应当专一其心,为一切众生广说这一部经。你们生生世世皆可遇到一切诸佛,很快的成就诸佛之道,成就菩提。

返回[般若文海]首页 | [url=][繁體版][/url]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 2004-2012 Copyrights reserved

发表于 2016-7-20 13:3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6-12-15 07:5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7-6-28 11:5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7-6-28 12:0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8-11-8 19:4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9-2-21 17:5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5-10 07:1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9-1 10:1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1 22: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