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42|回复: 0

宝印禅师-------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1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宝印
(明辨三教)

    宝印禅师自号别峰,南宋嘉州(今四川乐山县)人,俗姓李。当他还很年轻的时候,就通达《诗》、《书》等儒家六部经典;稍微大了些,他又穷究《史记》、《汉书》等七大史书。而且,他自打稍知人事之日起,便十分厌恶尘俗污秽,而特别仰慕佛门净土,一心想投身其中。后来,他终于辞别父母,来到德山寺,投身于清素和尚法座之下,削发剃度。
    在德山寺,宝印禅师跟随清素和尚学习、参究《华严起信论》,不多久,便完全参透了其中旨意。他想:如果整天沉醉在教本中,而不关涉佛教大义,终非解脱之道。于是便辞别清素和尚,前往中峰寺密印禅师法座之下习禅。
    一天,密印禅师座下有一位弟子询问师傅:“岩石死生起灭不停,怎么还会是岩石呢?”密印禅师一听,大声呵斥道:“到底是谁在那里死生死灭?”当时,正好宝印禅师也在场,听得师傅这一声断喝,顿时悟道。
    正好此时,名重一时的圆悟禅师要从中原回归蜀中昭觉寺。密印禅师便让宝印禅师代表自己前去迎送他一程,同时也好向他求学问道。于是,宝印禅师就跟随其他前来省视的僧众一起进入圆悟禅师习禅之室。大家见过礼之后,圆悟禅师便问大家:“从前的祖师先圣们,他们用什么方式来迎送宾客?”
    听禅师如此询问,大家认为他必定又在询问,启迪某种禅师,因此,大家无不面面相觑,满座之中,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见此情景,宝印禅师就不顾了自己后学晚辈的身份,也不管自己是否真的懂得其中方式,便霍地站起身来,高举双拳借以示意。
    圆悟禅师一见,笑着说:“你这是老和尚们常用的方式,不是先祖上圣们使用的方式。”宝印禅师一听,随即灵机一动,随意挥动起自己的一双大拳头。圆悟禅师一见,不觉大喜也举起拳头,用力挥动起来,并与宝印的拳头两相交错缠绕起来……这种心灵神通,情感契合,不禁使二人相视为之大笑。
    后来,宝印禅师又远道前来径山,(在浙江余杭县西北),拜谒一代高僧大慧禅师(即宗杲禅师,宗杲号大慧)。大慧禅师问他说:“你从何而来?”“西川(今四川西部一带)。”宝印禅师回答他说。
    大慧禅师一听,说:“你尚未爬出剑门关的时候,我就已经给了你三十大棒了。”宝印禅师一听,心知大慧禅师语中带禅,意在考问自己何以不远千里,来到径山?于是便诚挚地回答说:“我冒昧惊动大师,还望大师多加宽谅。”大慧禅师一听,觉得宝印禅师的慧心不错,禅理机巧,自然心中欣喜,便留下他跟自己习禅。
    后来,宝印禅师奉朝廷之命,住持雪宝寺。到了宋孝宗淳熙七年(即公元1180年)秋天,孝宗皇帝特地诏命宝印禅师来到皇宫之内的选德殿,赏赐给他肩舆,然后便开始向他求佛问道起来。
    皇帝问:“儒、道、释三教的先祖圣人,在初创教门之时,是否同出一理?”宝印禅师回答说:“这就好比虚空,东西南北,最开始的时候毫无二致,是一个道理。”
    “可是,圣人们各自设立的门户却又不尽相同。比如孔丘,他就是靠中庸之道创设了儒教。”皇帝接着问。
    宝印倒也不急,不慌不忙地对答道:“如果圣人不采用中庸之道,凭什么来安身立名?所以,佛教的《法华经》中说,用以统治与调理这个世界的经典语言,大体相同,而且跟社会实际不相违背:《华严经》里也说,不败坏世间成法,就能够修证得出世解脱之道。”
    皇帝似有所悟,点点头,接着又说:“只可惜现在那些儒士,学习孔丘的著作,却又多只知道从文字、语言上下功夫,而全不顾孔子的思想,不懂得孔子的学说的巨大感染力,只有你们佛教中的禅宗,不 拿文字本身教人,而直指文字表象背后的思想底蕴,令人有所悟解,不致于被生死这些俗情所惑乱这才是大胜其他的修证之道啊!”
    宝印禅师接着皇帝的话题说:“岂止是后代儒生不懂孔子思想,就连孔门七十二贤者之一的颜子,亲身跟随孔子学习,也未能参通孔子学说的思想底蕴啊!……所以张商英曾经说进一句话:学佛之后,才能明晓儒家理论。这句话真是至理名言啊!”
    皇帝对宝印禅师的对答十分称道,不觉龙心大悦,情趣大增。因此,皇帝又接着由儒家而转入道教,询问起宝印禅师:“庄周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宝印禅师评价说:“庄周虽然贵为道教之祖,但在我看来,不过是佛教之中小乘佛教声闻以下的人而已。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小乘佛教讨厌自己的肉身如同僧恶桎梏镣铐一样,抛弃智慧如同躲避瘟疫、毒素一样。他们还追求烈火焚身,一心只想超脱生命,进入无为法界。这不正和《庄子》中所说的身体完全可以当作枯木扔掉、灵魂本来应当如同死灰一样停止思想之类的话如出一辙吗?但是,大乘佛教则不然。他们不仅仅只是尽心努力,自己修证菩提,而且努力救渡世间万民,使他们和自己一样脱离苦海,往生佛国净土。这就正如远古先师伊尹所说的那样:用自己的正道法力感悟世间万民,如果还有一人没有被救助,就好像是自己忍心弃置他在深沟污水之中,而不伸手援助,这决不是一个以慈悲为怀的出家之人所能忍心不管的。……”
    皇帝听罢,龙颜欢欣,龙心大悦。就任命宝印禅师住持径山寺宇。在这里,宝印禅师开堂设会,传佛示禅,盛况空前。
    到了宋孝宗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 )二月,孝宗皇帝御笔亲注《圆觉经》完成了,就诏命宝印禅师代为作序,并印行传布。
    宋光宗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十一月,宝印禅师特地前去拜谒智策禅师,然后又与他诀别。智策禅师一听,知道宝印禅师已然明晓自己大行西归之期,就问他具体时间在什么时候,宝印禅师说:“水到而渠成。”他见智策禅师有些不解,就干脆让他拿来纸笔,然后大书“十二月初七晚上鸡叫之时”几个字,留在智策禅师手头,以备日后验证。
    到了这一天,是雄鸡报晓、东方欲亮的时刻,宝印禅师果然圆化西去!
    宝印禅师圆化之后,尸身居停了七天,而面容明润,丝毫也没有改变;全身温软,全不像早已亡化多日的样子。后来,门人弟子将他全身埋葬在径山西岗;并封谥为“慈辩”,建僧塔名“智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7 16: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