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21|回复: 4

卍续藏第72册No.1442为霖禅师旅泊庵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卍续藏第 72 册 No. 1442 为霖禅师旅泊庵稿》

卍续藏第 72 册 No. 1442 为霖禅师旅泊庵稿


  No. 1442-A 旅泊庵稿序

  天地一逆旅也。日月往来。山河流峙。逆旅中之世界也。二乘禅寂。四生升沉。逆旅中之众生也。三世诸如来。历代诸祖师。逆旅中之舟航也。三藏十二部。三千七百则。逆旅中之舆杖也。粤自道法东嬗。龙象代兴。或乘运而生。或应缘而起。虽庄严梵行而视缘境常若空华。虽广坐道场而等此身有如幻寄。首楞严经云。旅泊三界。示一往还。昭此旨也。

  为霖霈公禅师。佩洞上之法印。续石鼓之灯传。自其开法兹山。唱道双塔。抉去风尘之翳眼。喝破道路之迷关。三十年于此矣。辛亥之秋顿谢曲录。长扶楖??。山陬水涘任意以逍遥。佛境魔宫随缘而自在。然而杖锡所至即成丛林。捶拂偶拈皆为法社。师之迹愈晦而道愈显矣。于是会城缁素启请殷勤。宝福舟车重茧往反。师不能终遁。遂以是岁之夏振锡还山。余逐队迎谒。屡夕咨参。因得读师近刻语录。师自署曰旅泊庵稿。嗟乎十余年来大海为游龙之旷宅。虚空作云鹤之家乡。师真所谓去无所粘来无所至者矣。旅泊之名意在期乎。是集曲随机宜。洞中肯綮。彻佛祖之骨髓。探宗教之源流。至其杂着诸编。亦复海涵岳负。玉润珠圆。一代之法匠宗工。舍大师其谁归乎。法华经云。有一导师善知通塞险难道路。故能导彼众人前至宝所。今而后。茫茫无涯之苦海有岸知归。杳杳无尽之重关无幽不剖。逆旅中人请各留心。如其不然。其不为舍父逃逝之穷子者几希矣。

  旹

  康熙甲子皋月上浣温陵弟子龚锡瑗盥手拜撰

  No. 1442-B 旅泊庵稿序

  原夫大地群生。迷失真性。认物为己。流转生卧不知其几千万劫。由是佛祖出世随宜说法。喝破迷关。令其返本。其间或出或处或语或嘿。各因其时。不失其正而已。岂有实法哉。

  吾师霖公和尚之谢事石鼓也。痛法门之混滥。世变之日下。辄思中峰四居之意。山边水边任缘漂泊。以自晦养。乃取首楞严旅泊三界示一往还之语。名其庵曰旅泊。志无住住也。乃法乳沦浃遍地皆周。杖锡所至四众环集。蔚成丛林。如风行水上涣然成文。而初非有心。得无旅人无家而无处非家耶。然桂性弥辣。冰心愈冷。初至富沙俯从众请建殿立塔有同插草聚沙。大功落成即弃之去。凡遇名闻利养杂然横陈。如经蛊毒之乡。水亦不敢沾着一滴。盖师弱冠参方早已觑破世相。志求大法以自利利他。不为世间石火电光瞥转间虚妄声利也。故出世说法近三十年而超然物表。卓然独立。令人可仰而不可即。且生平不畜长物。随得随散。惠施不吝。而独慎重大法不轻以与人。故作不轻授受论以见志。盖其择法严明。不忍以相似学解而混淆真源。尝叹今时学者于如来圣教量大经大论弁髦视之。于古德亲悟亲证机缘。初入门来便相效颦。师资欺诳作世谛流布。甚至大言不惭坏却心术故。在鼓山时即禁止上堂小参及拈颂等。后居旅泊及手纂金刚刊定记略。既而又纂华严疏论二部。乃法门大典刊布天壤间。盖欲得一二夙有灵骨者。从般若门入华藏海。栖心法界繁兴普行。庶藉此药其痼疾。挽其颓澜。不然何所砥止哉。自清凉枣柏而下仅一见之。其卫道之功不可思议。(本)讵能赞一辞。惟是旅泊有稿。若法语。若偈颂。以及杂着序论传记等。体非一格。文兼众长。要皆自慧海流出。无非阐佛祖之心宗。开后学之智眼。惩末流之积弊。烛迷涂之重昏。集成钜轴。不轻示人。(本)追随憾晚。感激恩深。一日侍师于宝福方丈。得一盥读。乃喟然叹曰。师其乘大愿轮现旅人身而为说法者欤。何其荷担大法奋力向往有若此也。因与同学飞卿启钥二公请梓流通。用广法施。天下后世必有具择法眼。洞见吾师出处。语默无非因时救弊护持正法。为后学者作抉膜金錍。当不徒作文字观也。谨焚香扫素。僭为序诸卷首。

  旹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朔旦

  学般若富沙弟子道本谢宏钟盥沐拜题

  旅泊庵稿目录卷第一法语首序白云崇梵禅寺语录开元广福诸录卷第二法语宝福禅寺语录颂纪贤传十玄谈提纲着语卷第三杂着序(三十一首)卷第四杂着题?(十二首)文(七首)书(二首)记(四首)赞(四十六首)铭(八首)偈(一百二首)疏(十一首)联(十九首)

  No. 1442

  旅泊庵稿(卷一)

  非家叟说

  弟子太泉录

  重兴白云崇梵禅寺语录

  师于康熙七年冬十月念一日进寺。

  三门 昔出此门去。今入此门来。可笑寒山子。赤脚下天台。喝一喝。

  佛殿基 空王殿上谁是知音。明月堂前无人能到。虽然如是。只如现宝刹于毛端。转琺輪于尘里时如何。白云本是无心物。又被清风引出来。

  韦?祠 护法护人唯此一杵。且道此杵从甚么处得来。喝一喝。

  伽蓝祠 入火不焚。凭谁之力。灵山授记。正在今日。

  祖师堂 有法可传。诳惑自己。无法可传。诳惑于人。毕竟如何。青天无电影。火里自生莲。

  觉皇宝殿升梁上堂。拈香祝
圣竟。乃云。白云禅窟列祖宗风。斯道常存千古如昨。山僧今日向这里重插一茎草。虽则虚空楼阁。却从实地兴修。须知这一片实地。人人本具未尝欠少。无量劫来常在其中经行坐卧。只是不曾踏着。既常在其中。为甚么不曾踏着。不见道日用不知。若也知得。一任经天纬地旋乾转坤。热恼场中开辟清凉世界。红尘堆里建立水月道场。普与尽大地一切有性无性同明此事。同证此法。同度生死河。同达涅槃岸。图报莫报之恩。仰助无为之化。只如今日直竖擎天玉柱。高升承栋彩梁。实地上一句如何道。究竟不曾离脚下。须知步步自腾腾。复举僧问开山约祖和尚。不坐偏空堂。不居无学位。此人合向什么处安置。祖云青天无电影。师云。山僧则不然。今日有人问。不坐偏空堂。不居无学位。此人合向什么处安置。但向他道。烦恼海中为雨露。无明山上作云雷。且道与约祖是同是别。有人辨得出。许渠具眼。

 楼主| 发表于 2015-5-2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卍续藏第 72 册 No. 1442 为霖禅师旅泊庵稿》

摘自《卍续藏第 72 册 No. 1442 为霖禅师旅泊庵稿》
  觉皇宝殿告成上堂。师拈拄杖云。华严经中道。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宝光化佛如云集。此是如来刹自在。所以尽法界虚空界。无一刹一尘不有释迦如来坐宝宫殿。为一切众生转大法轮。尽未来际无有间断。山僧今日向一毛端上拈出一刹。与彼众刹互相照耀。互相涉入。是我现前众位宰官居士善男信女以及法门眷属。各舍所有共相赞成。亦是我释迦如来福慧庄严海中流出。究竟清净无二无别。况如来功流万世而常存。道通百劫而弥固。无一人不沾其法泽。无一物不被其慈光。见闻随喜。同届觉场。合掌低头齐成佛道。只如今日一铺功德圆满告成。毕竟功归何处。密密善根盘性地。滔滔福海涌灵源。卓拄杖下座。

  师到如是庵请隐含禅师住持白云上堂。莲源暨公福地。云山约祖道场。乃卓拄杖云。总在这里建立。这里是甚么所在。敢道天下人摸索不着。唯有隐公禅师受业兹地。得法龙唐。本色住山。道久行于两浙。实心为物。德已洽于八闽。可谓末劫津梁。狂澜砥柱。故能向这里赤身担荷不借他力。只如今日亲到山头。主宾道合一句如何道。劈开华岳连天秀。放出黄河到海清。复云。盘山陟岭到如是。敦请隐公住白云。且喜全身为担荷。阶前花雨已缤纷。卓拄杖下座。

  师到董岩傅公羡昆仲同母卢氏请上堂。尽大地是个极乐世界。何处更着娑婆。尽大地是个阿弥陀。何处更有众生。既无众生亦无诸佛。既无娑婆亦无净土。露裸裸。赤洒洒。没可把。忽有个不慕诸圣不重己灵底汉子直下承当。向万仞崖头撒开两手全身抛下。气息不存然后苏醒起来。于无佛处作佛。无法处说法。无众生处度生。仰报四恩。普资三有。始不愧为释迦老子脚下儿孙。此山自云阳和尚开山。寿昌.博山.真寂三位老人过化。至今龙象济济真风不坠。山僧今日到此吐露一上。已是向洁白地上撒却不净了也。还有为山僧扫除者么。唤来好与三十痛棒。

  师到寿山封君李公白生居士请上堂。僧问。临济则不问。如何是曹洞宗。师曰杀人不见血。进云。世尊拈花。迦叶微笑。意旨如何。师曰大众笑你。进云请师证明。师曰汝作么生会。僧无语。师便打。乃云。三世诸佛只是悟的众生。一切众生只是迷的诸佛。迷则采空花于翳眼。悟则破梦境于多生。故众生悟即是佛。佛迷即是众生。忽有个汉出来问。诸佛几时迷。不免向他道。阇黎几时悟。到这里直饶道得个转身句子。迷悟两忘生佛俱尽。鼓山门下正好买草鞋行脚。何也。为他方在途中未是到家消息。且如何是到家一句。乃卓拄杖云。游遍恒沙国。从来不出门。复云。寿山潭上古禅林。仰荷檀那愿力深。不负灵山亲嘱付。金汤大法度迷津。下座。

  师到报亲庵。王时御居士领众设斋请上堂。父母非我亲。谁是最亲者。诸佛非我道。谁是最道者。昔日古老人在这里开个铺席以供养爷娘香火作佛事。要使一切人知有真父母。如那吒太子析骨还父析肉还母。然后现本身为父母说法。始能报父母之恩。山僧今日到此。喜其丛林无恙。衣钵有传。敢借主人威光。特与大众商略。只如析却骨肉还父母了。毕竟如何是诸人自己本身。良久云。莫对曾参问曾晰。从来孝子讳爹名。

  董岩悟实上座等请示众。师云。董岩自云阳和尚开山以来。已百有余载。寿昌老祖及博山.真寂诸大善知识皆开法于此。可谓天下希有法窟。僧众住此者放下身心。动经三四十载。可谓天下希有僧众。自檀越赵豫斋老居士至今爱公先生子孙护持凡四世。可谓天下希有檀越。山僧蒙召来山。终日吃斋吃茶。未敢轻易开口。今晚因悟实三位上座请为大众开小。不免因风吹火。为大众叨呾一上。三界六道中唯人身为难得。而遇佛法出家者尤难。苟不知出家为何事。终日忙忙。不解反本。岂不辜负平生。且道出家毕竟为甚么事。岂不闻世尊云。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何以要识心耶。盖为众生不识真心。认着妄想造业受报。沉沦生死无有出期。故首楞严经云。一切众生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所以沙门释子贵要识得自己真心。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更有甚么生死耶。何以要达本耶。世间万法皆有根本。何独人而无本乎。楞严经中有二种根本。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即众生认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即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若也辨得明白。自能返妄归真。会物为己。始名沙门。何以要解无为法耶。盖为众生贪著有为。殊不知有为之法因缘所生。似有非实。故金刚般若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其无为法非生因之所生。唯了因之所了。故解得无为法始名沙门。今日有人问山僧。如何是心。向他道山河大地。问如何是本。向他道未有山河大地时会取。问如何是无为法。向他道运水搬柴。若向这里直下领荷得去。撩起便行。不历化城直届宝所。岂不快哉。如或不然。且放下身心。十二时中静坐片时返观始得。古德云。若不安禅静虑。到这里总须茫然。故须摄念坐禅。用心体究。以岁月磨之。无有不相应者。又六时课诵起于庐山东林远法师。当时同社缁素一百一十人皆生净土。董岩六时课诵。诸方所无。果能以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精勤礼念六时不缺。为净土资粮。乃是我辈沙门释子。把本修行。临命终时。不被业缘牵去。堕落三恶道。往生净土。花开见佛。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决定无疑。又半月诵戒。三世诸佛仪式。发露忏悔改往修来全在此举。不可忽略。如上所举三件。大众果不以人弃言。大家互相?励。决志力行。自然丛林鼎盛。龙象杰出。转化将来。报佛恩德。沙门之义庶几无愧矣。良久云。夜深大众久立。且止葛藤。

发表于 2015-5-2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南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南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发表于 2015-8-8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南无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南无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5 15: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