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93|回复: 0

[学佛交流] 「恭敬心」是入道要门《印光文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20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size=21.2150764465332px]
原文摘录自《印光文钞》   浅解:唐岐
入道多门,唯人志趣,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诚,曰恭敬;此二事,虽尽未来际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而吾人以博地凡夫,欲顿消业累,速证无生,不致力于此,譬如木无根而欲茂,鸟无翼而欲飞,其可得乎?!( 致弘一大师书)
佛陀会依于我等众生的根机差异而说不同的法,众生根机无量,所以法门也无量。若要在这无量行门中,找出共同点的话,那就是「真诚心」与「恭敬心」了。「诚敬心」,是入道的要门,放诸于各宗各派皆准,过去诸佛会去强调它,未来诸佛也不例外。
我们博地凡夫,要顿消无始以来的业障,想要速证「无生法忍」,若是少了「诚敬心」,就像大树无根而想要高大茂盛,那是不可能的,也像小鸟没有翅膀而能高飞,也是不可能的。
曰诚曰恭敬,此语举世咸知,此道举世咸昧。(印光)由罪业深重,企消除罪业,以报佛恩,每寻求古德之修持懿范,由是而知诚与恭敬,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极妙秘决,故常与有缘者谆谆言之。(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恭敬心」这名词,大家都明白它的道理,但是要如何依于「诚敬心」来入于圣贤大道,很多人就茫然无知了。光(印光大师自称)由于罪业深重,所以时时都在寻找方法致力于业障的消除,也时时想要以此来报答佛恩,所以一心寻求古德在求道过程中,是如何来成就道业?一心想要从典范中悟出它的要领。经过无数岁月后,领悟到了「诚敬心」实在是「超凡入圣」、「了脱生死」的无上秘诀,只是人们都轻易的、不加思索的给看过去,以致不能领悟它的奥妙,很是可惜。每遇有缘者,我都会用心良苦的告诉他这个秘诀,希望他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到正确的要领,能直捷又快速来证入解脱大海,成就菩提。
欲得佛法实益,须办十分诚心。持经念佛之事虽同,心之诚有浅深泛切之不同,则其利益便大相悬殊矣。世间事事,均须以诚而成,况持经念佛,欲以凡夫身,了生脱死,超登佛国,不诚而能得乎。(续-复理听涛书)
要获得佛法的真实利益,必须实实在在的问自己用了多少「诚敬心」?持诵经典或念佛,虽说都有「诚敬心」在里面,但是当中有深浅差别,有亲切与否的不同,所得的利益也就大大不同。
世间的学问,如果没有「诚敬心」,就无法在当中掌握到精华,何况是诵经、念佛、修行这等大事?想要以凡夫的愚痴之身,达到「了生脱死」、「转凡为圣」、「往生净土」,没有「诚敬心」那有可能成就呢?
礼诵持念,种种修持,皆当以诚敬为主;诚敬若极,经中所说功德,纵在凡夫地不能圆得,而其所得亦已难思难议。若无诚敬,则与唱戏相同,其苦乐悲欢,皆属假妆,不由中出;纵有功德,亦不过人天痴福而已;而此痴福,必倚之以造恶业,其将来之苦,何有了期!(复高邵麟书)
礼拜诸佛,持诵经典,或持名念佛等等修持,都要以虔诚的「诚敬心」来面对. 若是能够用十分的「诚敬心」来修持,经中所说的功德,就算是凡夫无法完全证得,当中所获得的不思议的功德利益,也必定让他惊讶不已,叹为稀有了。如果修持当中没有「诚敬心」,所诵的经文,就与唱戏的没两样,只流于戏论。纵然有功德,也不过是「人天福报」罢了。有了「人天福报」而没有出世间的智慧,“福报”很容易成为造下恶业的因缘,比如杖势欺人造下恶业;所造的「恶业」,不就是造因「人天福报」吗?万一所造下的恶业是地狱业,想要出离地狱,就不知何劫何年了?
  念佛一法,乃至简至易,至广至大之法,必须恳切志诚之极,方能感应道交,即生亲获实益。若懒惰懈怠,毫无敬畏,虽种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纵令得生人天,断难高预海会;至于佛像当作真佛看,不可作土木铜铁等看。
「念佛法门」是一门下手简单又容易的法门,即使是文盲的村夫村妇也能找到下手处。「念佛法门」也是一门至深至广的法门,即使是澈悟法身的菩萨,也适合从此门来成就菩提。想要一窥「念佛法门」的奥谛,必须以至诚的「恭敬心」来与诸佛愿力感应道交,才能从中品尝到法益。若是懈怠懒散,毫无恭敬心,虽然念佛也能种下未来的善因,但是会因为不恭敬的心念,失去敬畏心而做出一些亵渎佛菩萨的罪行,造下不堪设想的恶业。纵然能够依于念佛功德而得以升天或保有人身不堕恶道,但是因为缺了「诚敬心」,也难以成就往生极乐的因缘。至于「佛像」,一定要把它当成「真佛」看待,才能生起「诚敬心」,千万不可把它当成土木或铜铁来看待。
  经典乃三世诸佛之师,如来法身舍利,亦当作真佛看,不可作纸墨等看。对经像时,当如忠臣之奉圣主,孝子之读遗嘱,能如是,则无业障而不消,无福慧而不足矣。
「经典」乃三世诸佛的老师,是如来的真身舍利,也要当成「真佛」来看待,千万不可把它认为只是纸张与文字而已。
面对「经典」或「佛像」时,要如忠臣面对圣主这般的谨慎心,也如孝子在读父母留下来的遗嘱,心地恭恭敬敬,不敢稍有疏忽心。若是能够以这样的「诚敬心」来学佛、念佛,就没有不消的业障,福德智慧没有不具足了。
现今士大夫学佛者多,然率皆读其文,解其义,取其供给口头,以博一通家之名而已;至于恭敬志诚,依教修持者,诚为难得其人。余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无恭敬而致亵慢,则罪业愈增,而福慧愈减矣。哀哉!。凡遇知交当谆谆以此意告之,乃莫大之法施也。(复邓伯诚居士书)
现今学佛的知识分子很多,然而诵读经文时,他们都很草率,不能用「诚敬心」来读诵,只仗着他们的学识好,把「经论」当成知识来了解。纵然了解很多,也只是一个「知识广博」的知识分子而已。现今知识分子在面对「经典」时,能用「诚敬心」来面对的,实在不多。
我常常不厌其烦的提醒大家,要从佛法中获得真实法益,必须从「恭敬心」中求。有一分「恭敬心」,才能消一分业障,增一分福德智慧;有十分「恭敬心」,就能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是毫无「恭敬心」,就会生起「我慢心」,会对「经论」会有所亵渎,不但增长罪业,他的福德智慧也会随之渐渐消减,也很令人感叹。
只要你遇到这类的知识分子,若是能够不厌其烦的循循善诱,耐心的告诫他,就是莫大的法施了。
读诵佛经祖语,直当作现前佛祖为我亲宣,不敢稍萌怠忽,能是如者,我说其人必能即生高登九品,彻证一真。否则是游戏法门,其利益不过多知多见,说得了了,一丝不得真实受用,乃道听途说之能事也。古人于三宝分中,皆存实敬,不徒泛泛然口谈已也,今人口尚不肯谈一屈字,况实行乎?(复无锡尤惜阴居士书)
读诵「经典」或「祖师语录」时,心中要观想是佛祖或祖师在为我亲自宣说,不敢有稍有不恭敬的心,若能这样的读诵「经论」,我说他在往生时,必定能够往生上品,彻证一真法界。
若是不能有这样的恭敬心,所诵的经典,也只是成了知见,所得的利益,只是增长知识而已,就算说得再好,也丝毫不得受用,只流于口头上的诤辩罢了。
古人对于「佛、法、僧」三宝,都会发自内心真诚的敬畏,绝不会流于口头上的清谈;现在的人,经本容易获得,对「经论」反而渐渐失去了「敬法与惜法」的心,有的还怀着我慢心,一点谦卑的心态也没有,何况要他在面对「经论」时,以「诚敬心」来读诵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7 17: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