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7899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3-11-1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5-3-28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本法师佛学问答第三辑
续-《如本法师佛学问答第三辑》
摘自《如本法师佛学问答第三辑》
63. 佛法中有权实二教,是什么意思?弥陀经是权教或实教?
权实二教,就是权教与实教的结合称谓。
适宜于一时的教法叫做权,众生(梵语bahu-jana)根机未成熟,由浅入深,逐渐使人觉悟的教法,种种权宜方便,称之为权教。
究竟而不变的教法,叫做实,修行的根机能成就无上大法,即直说究竟妙理,立刻就能使人觉悟的教法,称之为实教。
弥陀经是权教之法,乃佛因实施权的大方便法门,娑婆(梵语saha)五浊恶世,众生鲁钝,福薄慧浅,不能堪受顿教大法,道心不坚,升者少堕者多,佛大兴慈悲,广说净土法门,普利群迷,往生极乐莲邦,彼处正报与依报庄严,皆可得不退转(梵语avinivartaniya),直至成佛,殊胜甚殊胜,阿弥陀佛悲愿所成就的净土世界,为化育众生成佛而设立,可谓殊胜又庄严的权教大法,真是功德无量无边,穷劫赞叹莫能尽。
64. 无归依佛教之人,有实行八德,不犯十恶,像这辈之人,临终有可能去到西方净土吗?
归依(梵语sarana),无归依的人,实行八德,不犯十恶,此人不发愿回向求生净土,亦不得往生,往生的条件,不在世间为善多寡而论定,而是须要发回向求生彼佛国土为要。所以未归依者尽快归依,八德是治家治国的法则,与生死了无痛痒,与菩提毫无相干,与涅槃差距十万八千里,不犯十恶乃感召人天小果,若不发愿回向西方净土,亦往生不得,与极乐世界无缘。
明朝蕅益大师云:“纵得上品善,若不肯回向(梵语parinama) ,亦不得往生;若芝麻小善,肯发愿回向,亦得往生。”
蕅益大师云:“现前一举一动,皆可回向西方;若不回向,虽上品善亦不得往生。”
65. 念佛是愿见佛的,这和金刚经所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有相抵触吗?
佛有三身:法身(梵语dharma-kaya)、报身(梵语sambhoga-kaya)、应身(梵语nirmana-kaya)。金刚经是破相显性的宝典,是见性的法门,了见法身无相,常住不灭,人人本具的真性,是故,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如来(梵语tathagata)是法身,法身是无形无相,不能以色相而见法身,更不能以音声求法身,法身非色相与声尘所能触或见的;因此,金刚经的行门是以空门入门,以见佛性为正宗,佛性是无相的,角度不一样。
念佛法门是见佛为宗,佛有三身,通常往生时所见的佛是应身佛,应众生之机缘而变现出来的佛身,这可以看得见,报身佛唯有菩萨方能看得见,凡夫是不能看见的,法身佛唯有佛与佛方能彻底了见,菩萨与凡夫是无法看见的。
总而言之,空门是观色即空,从假入空,见空得解脱,见空性的法门;而净土法门是从有门入门,见佛闻法,因而证空性(梵语sunyata),在修行的法门略有差异,但究竟终无差别,最后皆以证成无上菩提为宗旨。
66. 为何学佛之人,每逢相遇,皆合掌开口道:“阿弥陀佛”,是有何用意?
阿弥陀佛(梵语Amita-buddha)。为西方极乐世界之教主。此佛光明无量、寿命无量,故称阿弥陀佛。有两层含意:
一者、礼貌用语。既已学彿,就以佛教的称谓呼应,比方说:早上见到同参道友,就来一句:阿弥陀佛,表示某某大德,早安!晚上见到同参道友就开口道出:阿隬陀佛,表示某某大德,晚安!在公共场所或走路相会时,就来一句:阿弥陀佛,表示某某大德,您好!因为佛教很讲究礼貌,威仪要庄严,表里一致,诚于中,形于外。
二者、随时不忘念佛。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心佛不二,行住坐卧,佛号总是挂在嘴巴,如是持之以恒,精进念佛,逢人则一句阿弥陀佛,不论山上或市区,不论街头或巷尾,见到同参道友,就以一句阿弥陀佛相侍,一切时一切处,佛号念得纯熟一心(梵语eka-citta),可打招呼,又可念佛,双管其下,相得益彰,如此念佛风范,往生必成,菩提指日可证。
67. 临命终时,能得正念,是西方阿弥陀佛来接引,或是自己心佛来接引呢?
自宋朝以来到民国,主张禅净双修的祖师大德,往往把往生净土大力倡谈念自性佛,往生自性净土,由众生根性愚昧,未能正见祖师大德之意境,因此,却一味的念佛而不发愿往生的倾向也就大有其人了,如此的净土法门或多或少有失真的倾向;也就是说,倡导自性佛,自性净土者,往往不求生西方净土,后人也随之不求生西方净土,于是疏忽了西方净土的存在,甚至严重则抹煞西方净土,乃至否认阿弥陀佛的事实,晚近以来,的确佛教界有如是一股洪流,日益流传,逐渐有遍及全球的危机!佛弟子不得不知,不得不慎!
身为正信净土法门的行者,不必担忧阿弥陀佛来不来的问题,重要的就是把自己的佛号念得一心不乱(梵语aviksipta-citta),正念现前,大慈大悲的阿弥陀佛,必定与诸圣接引我们,佛是圣中圣,圣者绝无妄语,妄语则不能成佛,成佛则无妄语。
阿弥陀佛(梵语Amita-buddha)无量劫前是一位智慧高超,英勇的国王,听世自在王如来说法,当下发菩提心,舍弃王位而出家,取法名为,法藏比丘,因发四十八愿,愿愿度众生,经过无量劫的修持,四十八个大愿都圆满成就,同时也成就了庄严的极乐世界(梵语Sukhavati)。
弥陀经云:“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已经十劫,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曰极乐。”
净土法门的行者,只要心恳切,广修福德因缘,志心信愿,一心(梵语eka-citta)勤求往生极乐,正念现前,佛及圣众必然手执金台,接引我们,于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努力吧!努力!
68. 念佛之人,若欠别人债务,到命终之际,不幸债务还不完,能带业往生吗?或是再轮回来还他人之债呢?
能否带业住生要看念佛的造化如何!假使念佛者心念坚固,正念现前,突破一切妄想,向前一步是莲池,退后一步是地狱火坑,因此,万念归此佛念,亦得带业往生。
倘若欠债的心念无法净化,耿耿于怀,惦念不忘,恐怖心现前,正念不能提起,如此欲得往生,甚为困难!还债是有时节因缘的,因缘会遇,必然偿还他人之债,因果(梵语hetu-phala)循环,理所当然,毕竟,因果平等故。
69. “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佛位平等,为何又有等级的迹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