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63|回复: 2

[药师佛号经咒] [韩镜清教授]成唯识论疏翼第四冊卷七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4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韩镜清教授]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七 五、别解五无心位──二无心定
【论文】

七?一三八 「及无心二定」者,谓无想、灭尽定,俱无六识,故名无心。



【疏翼】

  第二别解五位中,第二解二定。



【述记?卷四十】

  自[1]下第二、解二无心定。于中:初、总解,后、别解。此即总也。

  解第三句颂[2]「及无心二定」。

  谓「无心」之言,通下四位。其睡眠等[3]皆通有心,故「无心」言,简之。虽牒一句,然先解二定,遂文便故。

  以四位俱无六识,故名「无心」。不言唯于无想天无心,故知定无心也。但彼[4]唯有一处[5],无相类法,故不言「无心」。此下四位,有滥有心,故须简也。



【论文】

七?一三九 无想定者,谓有异生,伏遍净贪,未伏上染,由出离想作意为先,令不恒行心、心所灭。想灭为首,立无想名。令身安和,故亦名定。



【疏翼】

  第二解二无心定中,第二别解。于中有二︰一、解无想定,二、解灭尽定。初中、文分六段,义有十一︰第一段文有五义︰一、显得人,二、显离欲,三、显行相,四、显灭识多少,五、释定名。第二段文显第六义三品修差别。第三段文义有二︰初、显第七义地所系,第三段文次明第八义唯是善性。第四段文明第九义四业分别。第五段文明第十义界起分别。第六段文明第十一义漏无漏分别。此即初中第一段文含六义也。



【述记?卷四十】

  自下、别解二定为二。

  此下、别解[6]。

  文虽分六,义有十一[7]。

  「异生」者,一、显得人:圣厌之故,「遍净」者,谓第三禅天[8],第四禅以上,贪犹未伏。二、显离欲也:「出离想」者,显行相,即作涅槃想也。「不恒行」等灭者,显所灭识多少也。「想灭为首」等者,释定名也。谓有心定,令身心俱平等,名「安」;怡悦名「和」。今无心定,由定前心力,令身平等和悦,如有心定,亦名为定,义与彼等。此体如前第一卷说[9]。

  依二十二法灭上假立[10]。以上总是第一段文,有五义也。

  作何伏染,而入定者,《瑜伽》第十二说,问︰以何方便,入此等至?答︰观想如病、如痈、如箭,入第四定[11]。修厌[12]背想作意,于所生起种种想中,厌背而住──谓无想寂静、微妙,于无想中,持心而住──如是渐次离诸所缘,心便寂灭。

  《显扬》第一亦作是说,即以六行伏惑之法,入此定也[13]。

  此中释名,如第二卷《疏》[14]。不同《俱舍》云:或无想者定,或定无想,名无想定。



【疏翼】

  安慧《唯识三十论》卷二云︰

言「无心二定」者,谓无想定及灭尽定。此中无想定者,谓已离第三静虑贪,未离上贪。由出离﹝藏文作「'byuv ba/」﹞想为先作意,意识及彼相应心所灭为性。如是即是此中所谓无想定。由此成灭,故名为灭。又此即意识及彼相应不生,名灭,谓所依分位差别。又复此定,其心起后,能得余心生起相违所依,故名为定。



【论文】

七?一四○ 修习此定,品别有三:下品修者,现法必退,不能速疾还引现前;后生彼天,不甚光净,形色广大,定当中夭。



【疏翼】

  第一解无想定中,第二段文显第六义三品修差别。文即分三,此即第一下品修文。



【述记?卷四十】

  自[15]下第二文、三品修别。下修现必退,不能速现前。有即命终者,以论下[16]云:通后报故[17]。

  若不命终而还得者,由许有退、进[18],还得故。「后生彼天,不甚光净」,形色不甚广大。「不甚」之言,于下[19]通故[20]。「定当中夭」,不满五百劫。此果虽受,四百劫以来,仍此品摄[21]。或多分者,是中品摄,少分劫者,是此品摄。

  若退已,生色界,彼方生得[22]生;生彼之时,光净等不?

  答︰「不甚」,如前。此品摄故,退性、下性故。



【论文】

七?一四一 中品修者,现不必退,设退,速疾还引现前;后生彼天,虽甚光净,形色广大,而不最极;虽有中夭,而不决定。



【疏翼】

  第二段文显第六义三品修差别中,第二中品修。



【述记?卷四十】

  「中品修者」,与前[23]少别,其文可知。「现不必退」、不定「中夭」;设中夭,形色量别。

  此有二解︰一、据形色量与前别[24],虽寿量少于前者,仍此品摄。二云︰或多分寿者,是此品摄[25]。



【论文】

七?一四二 上品修者,现必不退;后生彼天,最极光净,形色广大;必无中夭,穷满寿量,后方殒没。



【疏翼】

  第二段文显第六义三品修差别中,第三上品修。



【述记?卷四十】

  其文可知。然约修时及当来果,以辨三品。

  此约三根为三,无失。或根不定,但修有三[26]。如五十三说三品修同。

  然此受果通立、坐、卧,唯无行者,因修尔故[27]。



【疏翼】

  以上第一解无想定中,第二段文显第六义三品修差别讫。



【论文】

七?一四三 此定,唯属第四静虑。



【疏翼】

  第一解无想定中,第三段文初显第七义地所系。



【述记?卷四十】

  自下第三文、第七「地系」。

  彼第四定方便引故,唯彼系摄。

  何故唯在第四静虑?

  说此果所以,即说定所由。如前说故[28]。

  又如《毗婆沙》一百五十二:有「二定依地」之义,大广[29]。

【论文】

七?一四四 又唯是善,彼所引故,下上地无,由前说故。



【疏翼】

  第三段文中,次明第八义唯是善性。



【述记?卷四十】

  第三段中、第八义也。

  善引定故,唯善。非在上下地,与前报说义同也[30]。此释唯属第四定因。



【疏翼】

  以上第一解无想定中,第三段文明第七第八二义讫。



【论文】

七?一四五 四业通三,除顺现受。



【疏翼】

  第一解无想定中,第四段文明第九义四业分别。



【述记?卷四十】

  第四段文、第九义「四业分别」。

 楼主| 发表于 2015-3-24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续-《●[韩镜清教授]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七 五、别解五无心位──二无心定》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显扬》等立第[31]五业[32]。此中四业,同于《对法》[33]。

  彼[34]据别义,亦不相违。于不定中,报、时定不定别出故。

  通后报者,色界后起,方受此报,地地容[35]生,后得无失,无文违故。处则不然[36]。

  前欲界定是何报耶?

  若欲界退失一切定,皆名不得。即命终,此报不受,故名不定报。既言通退,与小乘别[37],故报亦别也。



【论文】

七?一四六 有义:此定唯欲界起。由诸外道说力起故,人中慧解极猛利故。



【疏翼】
  第一解无想定中,第五段文明第十义界起分别。有二师不同说,文即分二。此即第一师说。



【述记?卷四十】

  第五、文「第十义」者,有义:唯通后报。「唯欲界起」[38],上界无外道说法力故,「慧解」不如人故。明六天[39]亦不起。

  此师设上界不起,亦成后报。欲界退失后[40],定还得故。若退已,生下三定,必不能起。无外缘故,慧解劣故。五十六说︰先于此起,后于色界受报[41],不言后于色界起定也[42]。



【论文】
七?一四七 有义:欲界先修习已,后生色界,能引现前,除无想天,至究竟故。



【疏翼】
  第五段文明第十义界起分别中,第二师说。



【述记?卷四十】

  此、第二义。

  欲界先修,色界除受果处,余下一切地,或一切处,皆能重引现前。

  《瑜伽》五十六说「先于此起」者,先起此定也。「后于色界」者,后起此定也。「于[43]第四静虑当受彼果」者,出受果处也,即后于色界受。二师引别,前师属果,后师属定,故二诤也。然既通后报,即色界重现前为胜。

  前师云︰欲界今生退,后生更得不退,前定即名后报,何劳生彼?故二力齐。色界[44]后起家,不于彼天处者,以至究竟故。

  第四定中,下[45]三处[46]为起?不起?

  今此言「除无想天」,不遮余处,故得起也[47]。虽知离染,诸地皆然,但由熏修,生上诸处别别不同,故下三处亦得此定[48]。

  又解︰下处不得,离染齐故。若起下染,定不生第四禅;若离下染,即得彼定。故下天处,无得定义,以退此定,必起下染。不尔,如何说名为退[49]?



【疏翼】

  以上第一解无想定中,第五段文明第十义界起分别讫。

【论文】
七?一四八 此由厌想,欣彼果入,故唯有漏,非圣所起。



【疏翼】

  第一解无想定中,第六段文明第十一义漏无漏分别。



【述记?卷四十】

  下第六文、第十一义[50]:漏、无漏[51]。

  虽言凡圣,初文已说「异生[52]」,更无别门,何以唯有漏不通无漏者,厌想、欣彼无想之果,入此定故[53]。

  又此定前[54],即为六行[55]有所欣、厌,非如灭定为「止息想[56]」。虽厌,而无所欣果故,故唯无漏。

  五十三说:以无想定[57],无慧现行,此上有胜寂静[58]住及生故,不能证得所未证得诸胜善法。由是稽留诳[59]横[60]处故[61],非圣所入。

  六十二说:无想等至唯有漏[62],乃至广说。

  《俱舍》[63]云:圣者不执有漏为真涅槃[64]。此中准彼,「故唯有漏,非圣所起」。

  曾得未曾得、加行离染等,并如《对法》第五抄[65]等[66]解[67]。

【疏翼】

  以上第二别解中,第一解无想定讫。



【论文】
七?一四九 灭尽定者,谓有无学,或有学圣,已伏、或离无所有贪;上贪不定。由止息想作意为先,令不恒行、恒行染污心、心所灭,立灭尽名。令身安和,故亦名定。



【疏翼】
  第二别解中,第二解灭尽定。文分六段,义有十一︰第一段文有五义︰一、明得定人,二、得之所以,三、与前出离想别及灭识别,四、灭识多少,五、释灭定名。第二段文第六义辨三品修。第三段文有二义︰一、第七义初修地起,二、第八义漏无漏分别。第四段文第九义三学分别。第五段文第十义初起界别。第六段文第十一义明见修断惑。初中分二︰一、明前四义,二、明第五义。此即初中初文。



【述记?卷四十一】

  明二无心定中,此第二文,即无心中第三位也。

  文虽有六,义有十一[68]︰

  第一、明得定人[69]:「谓有无学」者,五[70]十六云[71],即简二乘,非俱脱者,不得入故[72]。

  此中独觉亦有不得灭定者,不唯[73]以义。今准此文,故有独觉不得灭定,即部行[74]中,乃至亦有不得通者,独一者[75]必得故。

  有学圣者,除初、二果,唯身证不还。以[76]「有学」中有[77]异生故,以「圣」言简。

  第二、得之[78]所以──伏断差别:「已伏,或离无所有贪;上贪不定」者,若上、若下,皆有伏、断,如下当辨。以灭定唯依非想定[79]起故。此依初修二乘者离;菩萨伏,不[80]离贪[81]。

  第三、与前出离想别及所灭识:「止息[82]想」者,谓二乘厌患六识有漏劳虑,或观无漏心粗动。若菩萨等,亦欲发生无心寂静,似于涅槃功德,故起[83]。

  第四、灭识多少:「令不恒行」及「恒行染[84]污」者,谓若二乘,即除人空之染,菩萨亦除法空之染──各望自乘,说为染故。

  《对法》第二[85]、《五蕴论》言「恒行一分」。若说第七唯有漏,唯人执者,即第七全不行;望第八,是「一分」故。即以此文为证,唯有漏。若说有无漏及[86]法执,二乘除人空一分,菩萨双除,非全无第七。

  「定」名同前[87]。



【疏翼】

  《大毗婆沙论》卷一百五十二云︰

等至有二︰一、令心平等,二、令大种平等。无想、灭尽定虽断平等心,令不相续,而引平等大种,令现在前,故名等至。

  安慧《唯识三十论》卷二云︰

灭尽定者,谓已离无所有处贪,止息想为先作意,意识及染污意与其相应俱灭为性。此亦如无想定,于所依分位差别假立。

  安慧《大乘五蕴论广释》卷三云︰

言「云何灭尽定?谓已离无所有处染,从第一有更求胜进」者,谓亦有异生已离无所有处贪,而不从第一有更求胜进,故今说言「从第一有更求胜进」,或从第一有更求胜进,远离无所有处贪,亦有住果及向果不同故。

 楼主| 发表于 2015-4-27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 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 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17 00: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